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两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何悦, 陈珩, 安金刚, 郭玉兴, 潘剑, 田磊, 刘冰, 侯劲松, 李劲松, 蒋灿华, 李萌宇, 田臻, 许洁, 朱凌, 孙长伏, 郅克谦, 瞿晴, 宗春琳, 孙晶晶, 张志愿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21 (4): 313-325.   DOI: 10.19438/j.cjoms.2023.04.001
    摘要1169)      PDF (2051KB)(1409)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 MRONJ)是一种因治疗全身其他疾病需要使用抗骨吸收药物(双膦酸盐类药物等)、抗血管生成类药物、激素类药物等发生的颌骨坏死并发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咀嚼障碍、面部软组织瘘管经久不愈、骨外露等,严重者可伴病理性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迄今为止,国内对于MRONJ缺乏统一的分类、分期及相关治疗共识或指南,不同单位对于MRONJ的诊治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科学的诊疗标准及客观的疗效评价体系。为统一和规范MRONJ的诊疗标准,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提高治疗效果,国内MRONJ研究领域的专家经反复讨论,汇集全国12家著名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专家的诊治意见,同时借鉴和参考国内外近年来对MRONJ的研究成果与诊治经验,制订本专家共识,供相关临床医师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头颈部血管瘤及脉管畸形手术治疗专家共识
    王延安, 秦中平, 郑家伟, 李春洁, 刘少华, 杨耀武, 陈刚, 陈伟良, 刘学键, 杜仲, 张雷, 王业飞, 王德明, 苏立新, 谢峰, 董长宪, 郭磊, 李凯, 顾松, 何悦, 张志愿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4, 22 (2): 105-117.   DOI: 10.19438/j.cjoms.2024.02.001
    摘要500)      PDF (2515KB)(510)   
    血管瘤及脉管畸形是头颈部常见的良性脉管源性疾病,随着对非手术治疗方案的深入研究与广泛应用,大量患者在微创或无创情况下得以改善或治愈疾病,但在特定情况下,手术依然是血管瘤及脉管畸形综合序列治疗中不可替代的治疗手段。然而,针对头颈部血管瘤及脉管畸形,如何选择和应用手术诊疗技术,学术界尚未形成规范和共识。为进一步提高国内同行对头颈部血管瘤及脉管畸形的治疗水平,规范和统一手术治疗策略,本文汇集全国多所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相关专家的讨论意见,借鉴和参考国内外相关最新成果与诊治经验,从头颈部血管瘤及脉管畸形的临床诊断及术前准备、手术适应证及策略、术后护理及观察、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处理、随访及社会心理支持等方面,制定此专家共识,以帮助和指导相关专业的医师开展规范化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微创器械与微动力设备在牙拔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李燕香, 闫利君, 凌小婉, 周文洁, 王跃平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21 (2): 191-196.   DOI: 10.19438/j.cjoms.2023.02.016
    摘要673)      PDF (914KB)(417)   
    牙拔除术是将无法再行使口腔功能的患牙予以拔除的一类手术,也是牙槽外科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手术之一。传统拔牙术使用牙挺、牙钳、骨凿等器械进行各类牙的拔除,对患者造成的生理和心理创伤较大。近年来,微创拔牙的理念在临床上被广泛接受,材料的发展也促使拔牙器械愈加精细,微动力设备的使用更是大大提高拔牙的效率。拔牙技术和工具的进步都旨在最大程度地保存牙槽骨的完整,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本文从拔牙器械演变、微动力系统在牙拔除术中的应用两方面阐述微创拔牙技术的发展,为更多的医师了解和使用微创拔牙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双线锚固钉在颞下颌关节盘锚固术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吾尔古丽·阿力甫, 热伊莱·阿不都克热木, 柳江龙, 买买提吐逊·吐尔地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21 (4): 397-402.   DOI: 10.19438/j.cjoms.2023.04.013
    摘要347)      PDF (1789KB)(403)   
    目的:评价双线锚固钉在颞下颌关节盘锚固术(disc anchorage,DA)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30例(30侧关节)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ADDWoR)的患者,在颞下颌关节盘锚固术中应用双线锚固钉进行复位固定关节盘,对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段的最大开口度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进行分析,记录患者自我疗效满意度以及测量手术前后MRI关节盘长度及髁突高度。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24.43±8.87)岁,术前平均开口度为(29.17±5.38)mm(19~42 mm),术后为(39.17±2.57)mm(35~45 mm),术后93.3%的患者最大开口度>35 mm;VAS评分值术前为58.33±21.19,术后6个月为11.67±6.99,术后6个月的开口度及VAS值与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MRI测量关节盘长度分别为(9.77±0.63)、(11.96±0.68)和(12.72±0.55)mm;术后6个月与术后即刻相比,髁突高度增加(1.08±0.61)mm(P<0.05)。结论:对于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在关节盘复位锚固术中应用双线锚固钉,在改善开口度、缓解关节疼痛、关节盘长度和髁突高度增加对关节盘位置改变及其重新定位后髁突改建等方面,均取得可靠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骨质疏松对口腔种植修复影响的研究进展
    金夏悦, 顾迎新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21 (1): 81-86.   DOI: 10.19438/j.cjoms.2023.01.014
    摘要329)      PDF (700KB)(388)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代谢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同时,伴随着口腔种植技术的发展和成熟,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进行种植修复。骨质疏松曾被认为是口腔种植修复的危险因素之一,对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生存率可能存在影响,且骨质疏松治疗药物不可避免地对种植体骨结合产生影响。本文就骨质疏松对口腔种植修复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铁自噬及相关基因NCOA4、FTH1在口腔鳞癌中的研究进展
    刘恒, 段晓峰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21 (1): 87-91.   DOI: 10.19438/j.cjoms.2023.01.015
    摘要458)      PDF (508KB)(288)   
    铁自噬(ferritinophagy)是一种与铁死亡关系密切的自噬类型,由核受体共激活因子4 (nuclear receptor coativator 4,NCOA4)介导铁蛋白在自噬溶酶体中降解,然后使铁蛋白结合的铁降解释放出游离铁,是铁代谢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铁自噬和铁死亡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铁自噬在口腔鳞癌中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对口腔鳞癌中铁自噬机制的深入研究,有望帮助寻找此类疾病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对铁自噬在口腔鳞癌中作用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柱状胶原蛋白海绵用于阻生牙拔除的效果及并发症风险分析
    王辰昕, 彭晶, 黄昕, 施乐, 戴小锋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21 (2): 146-151.   DOI: 10.19438/j.cjoms.2023.02.008
    摘要544)      PDF (963KB)(258)   
    目的: 探讨柱状胶原蛋白海绵用于阻生牙拔除的效果及并发症风险。方法: 选择2021年6月—2021年12月在上海市静安区牙病防治所实施阻生牙拔除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2组均行常规阻生牙拔除术,对照组在牙拔除后使用20 mL氯化钠溶液冲洗患处牙窝;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柱状胶原蛋白海绵置入拔牙创面内。比较两组出血情况、术后疼痛评分、术后7 d肿胀程度、治疗前后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前列腺素E2(PGE2)、髓过氧化物酶(MP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术后并发症(开口受限、颌面部局部炎性硬结或淤青情况、感染、干槽症)发生情况。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出血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自发痛、吞咽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拔牙7 d后肿胀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PGE2、MPO、CGRP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PGE2、MPO、CGRP均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柱状胶原蛋白海绵用于阻生牙拔除效果较好,可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对龈沟液炎症因子的影响较小,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大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中髁突软骨与骨髓的单细胞转录组分析
    余也可, 丁若仪, 孙家莉, 张志愿, 何冬梅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21 (4): 332-339.   DOI: 10.19438/j.cjoms.2023.04.003
    摘要351)      PDF (2829KB)(256)   
    目的:以单细胞分辨率解析髁突软骨及骨髓的细胞组成与功能,及其在异常咬合应力下导致的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TMJOA)中的变化。方法:构建大鼠单侧反(unilateral anterior crossbite,UAC)诱导的TMJOA模型。分离提取正常与UAC大鼠髁突软骨与骨髓细胞,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通过质控、降维、分群、标志物分析,区分髁突细胞亚群组成。通过差异表达基因功能富集分析,明确细胞亚群功能变化。通过拟时序分析,探索细胞功能分化轨迹。通过细胞通讯预测,分析细胞间相互作用变化。结果:大鼠髁突的软骨细胞与骨髓免疫细胞分为9个亚群,在UAC中,软骨细胞减少、骨髓免疫细胞增加。髁突软骨细胞由6个功能群组成,其中具有前体细胞特征的D、F功能群可向其他细胞群分化。UAC中,软骨细胞外基质分泌功能下降、衰老与炎症通路激活、细胞间相互作用下降;骨髓中,中性粒细胞趋化、脱颗粒功能上调,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激活,活化B细胞增加。结论:髁突软骨中存在不同软骨细胞亚群,异常咬合导致其数量变化、功能失调,同时引起骨髓免疫细胞功能激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具有促进成骨及抗菌双重作用的新型碳点的制备及在感染性骨缺损中的应用评价
    刘一戈, 王梓霖, 郭陟永, 吴昊, 汪文颖, 韩婧, 刘剑楠, 张陈平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21 (1): 11-18.   DOI: 10.19438/j.cjoms.2023.01.002
    摘要335)      PDF (2337KB)(232)   
    目的: 探讨以庆大霉素和叶酸作为原料的新型碳点(carbon dots,CDots)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成骨分化、自噬作用的影响,以及对口腔常见致病菌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庆大霉素和叶酸作为原料,水热法制备CDots,通过透射电镜、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表征。利用CCK-8实验及细胞凋亡实验评价生物相容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被细胞摄取情况。以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检测对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实时定量PCR检测成骨、自噬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扫描电镜、平板菌落实验观察CDots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抑菌能力。采用Graph Pad Prism 9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Dots溶液在紫外光照射下发出蓝色荧光,在330 nm处有紫外吸收峰;在405 nm激光激发下,CDots的PL发射峰集中在440 nm处。透射电镜观察到CDots平均直径约为12 nm。CCK-8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CDots生物相容性良好。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CDots可被BMSCs摄取。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CDots能使染色增加。CDots能使成骨相关基因OPN、OCN、BMP-2,以及自噬相关基因LC3、Beclin1、ATG-12的mRNA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5)。CDots能使细菌数量、菌落数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 以庆大霉素和叶酸作为原料制备的CDots生物相容性好,具有成骨抗菌双重作用,能促进BMSCs成骨分化,促进自噬水平升高,并且具有抑制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生长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头颈肿瘤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中国专家共识
    任振虎,陈铭韬,吴汉江,张胜,方坤,谢尚,刘宇,胡传宇,刘冰,李春洁,朱桂全,王成,高洋,张晓晨,石剑波,张永红,崔明哲,季彤,任国欣,王延安,陈伟良,张陈平,何悦,张志愿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4, 22 (1): 1-9.   DOI: 10.19438/j.cjoms.2024.01.001
    摘要257)      PDF (1276KB)(231)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是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和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恶性肿瘤患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通常需要接受大范围的肿瘤根治手术和同期修复重建手术,又由于高龄兼长时间手术、术后长时间卧床以及肿瘤和化疗药物导致的血液高凝状态等多种危险因素,提示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应是VTE的极高危群体,但相关文献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VTE发生情况却很少关注,有关VTE在头颈肿瘤术后发生率的数据也有限。迄今为止,国内对于头颈肿瘤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缺乏相关治疗共识或指南,不同单位对于头颈肿瘤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与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科学的诊疗标准及客观的预防与管理评价体系。为统一和规范头颈肿瘤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治,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提高治疗效果,国内该研究领域的专家经反复讨论,汇集全国14家著名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专家的诊治意见,同时借鉴和参考国内外近年来对头颈肿瘤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研究成果与诊治经验,制订本专家共识,供相关临床医师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基于micro-CT的下颌牙龈癌颌骨侵犯的影像学评估及分析
    王健, 张野, 侯承素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21 (1): 36-40.   DOI: 10.19438/j.cjoms.2023.01.006
    摘要331)      PDF (937KB)(218)   
    目的: 对下颌牙龈癌颌骨侵犯进行影像学评估及分析,为进一步优化手术方案及术后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 选择60例下颌牙龈癌手术患者,分析术前曲面体层片、平扫和增强CT,并对其中符合条件的30例手术标本进行micro-CT三维重建,分析骨密度、骨小梁厚度、骨小梁分离度等相关参数。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常规影像学检查,曲面体层片、平扫及增强CT均有不足,micro-CT三维重建可以准确区分骨松质及骨皮质,评估下颌骨侵犯的范围及程度,相应的数据参数分析癌边缘及癌中心与正常下颌骨组织的皮质骨骨密度显著降低(P<0.05),骨小梁厚度显著变薄(P<0.05),松质骨骨密度显著降低(P<0.05)。癌中心与正常下颌骨组织骨小梁分离度增加(P<0.05)。结论: 目前对于下颌牙龈癌的手术方案还存在争议,进一步提高CT检查精度,可能会为制定下颌牙龈癌手术方案提供更精确的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功能性塞治器在颌骨囊肿开窗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周运, 王震, 赵小妹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21 (3): 263-266.   DOI: 10.19438/j.cjoms.2023.03.010
    摘要356)      PDF (794KB)(212)   
    目的:评价排牙功能性塞治器在颌骨囊肿开窗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首次接受开窗手术治疗的颌骨囊肿患者5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常规塞治器组和排牙功能性塞治器组,每组25例。采用X线片测量塞治器维持缺牙间隙的效果,应用阻塞器功能评价量表(obturator functioning scale, OFS)评估开窗治疗期间患者戴用两类不同塞治器的舒适度、咀嚼效能及美观度,问卷调查患者对最终修复的满意度。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常规塞治器相比,功能性塞治器组病变痊愈后患侧对颌牙伸长较少(P<0.01),但戴用塞治器期间患侧咀嚼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排牙塞治器在前牙区患者的美观满意度显著提高(P<0.01)。结论:兼具人工牙修复的功能性塞治器不仅具有良好美观性与佩戴舒适性,还可更好维持患侧缺失牙间隙稳定,更有利于缺失牙的修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儿童口呼吸诊断及对牙颌面发育的影响
    郑阳山, 袁学顺, 姜晶, 邱书奇, 石照辉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4, 22 (1): 92-101.   DOI: 10.19438/j.cjoms.2024.01.016
    摘要305)      PDF (1261KB)(202)   
    上气道阻塞可导致口呼吸,其在儿童中发病率较高。儿童早期是牙颌面的快速发育期,长期口呼吸会造成儿童牙颌面畸形及睡眠呼吸障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口呼吸需要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睡眠专科等共同进行预防和管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儿童口呼吸的诊断及对牙颌面发育的影响以及可能的机制,但引起口呼吸的病因、准确的临床诊断和评价、对牙颌面发育的影响机制和结局、与睡眠呼吸障碍的关系以及对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和术后治疗仍然存在争议。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对近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推进此领域的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淋巴结外扩展对口腔鳞癌患者TNM分期及生存预后的影响
    李贵忠, 李洁莹, 周凯, 孟宇翔, 王可心, 葛胜优, 宋凯, 冯元勇, 陶月琴, 展晓红, 尚伟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21 (4): 377-383.   DOI: 10.19438/j.cjoms.2023.04.010
    摘要315)      PDF (1371KB)(200)   
    目的:通过分析淋巴结外扩展(extranodal extension, ENE)指标纳入到肿瘤分期后对口腔鳞癌患者TNM分期变化及生存的影响,了解ENE对口腔鳞癌治疗决策及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7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85例原发口腔鳞癌(OSCC)患者,对所有患者按AJCC第7版与AJCC第8版TNM分期标准分别进行N分期、TNM分期,采用SPSS 26.0软件包处理数据,以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和疾病别生存率(disease-specific survival, DSS)的生存曲线,并进行Log-rank检验,使用C指数和AIC评价预测性能。结果:485例OSCC患者中,69例ENE阳性患者(14.43%)发生pN分期改变(pN2a期16例、pN3b期53例),67例ENE阳性患者(13.81%)发生pTNM改变(ⅣA期14例,ⅣB期53例)。N分期、TNM分期与ENE相关的患者,OS和DSS生存模型分析显示,ENE阳性患者生存率(OS:27.1%,DSS:31.2%)显著低于ENE阴性患者(OS:72.2%,DSS:78.0%),AJCC第8版分期系统的AIC明显低于第7版,两者的C指数差异不大。结论:ENE指标纳入后,使患者TNM分期发生很大变化,晚期患者明显增多,生存预后变得更差。ENE指标能够更客观反映患者状况,对口腔癌治疗决策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牙龈卟啉单胞菌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进展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热孜万姑丽·亚森, 买热拍提·买明, 李晨曦, 龚忠诚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21 (2): 186-190.   DOI: 10.19438/j.cjoms.2023.02.015
    摘要333)      PDF (550KB)(185)   
    大量研究表明,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P.gingivalis)是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P.gingivalis与OSCC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预后等因素高度相关。P. gingivalis可能的致病机制是通过抵抗及破坏宿主先天免疫系统、促进上皮-间质转化、促进侵袭和转移、抑制细胞凋亡、激活细胞的增殖等多种途径来促进OSCC的发生与发展。本文主要总结近年来P. gingivalis在OSCC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靶向EGFR治疗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对口腔癌痛的影响
    汪子恒, 周韧, 严佳, 张磊, 杨雅琼, 姜虹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21 (3): 225-230.   DOI: 10.19438/j.cjoms.2023.03.003
    摘要151)      PDF (789KB)(183)   
    目的:比较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治疗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对口腔癌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患有慢性癌痛的口腔癌患者90例,根据接受治疗的方式分为单纯化疗组(G0组)和靶向EGFR治疗联合化疗组(G1组)。在患者入院(T0)、治疗后第1天(T1)、第7天(T2)和第3个月末(T3),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数字疼痛评分表(NRS)评估疼痛强度。在T0和T3,使用自评利兹神经病理性疼痛症状与体征评价量表(S-LANSS)评价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记录辅助镇痛药物的使用和睡眠时长;在T3时记录治疗副作用和满意度。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G0组和G1组分别纳入31例和59例患者。受试者平均年龄60.64岁,70%为男性。2组患者T0时的VAS和NRS无显著差异,而G1组在T1、T2和T3时的VAS和NRS较G0组显著降低(P<0.05)。G1组较G0组在T3时使用的镇痛药物显著减少(P<0.05),睡眠时间显著延长(P<0.05),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靶向EGFR治疗联合化疗相比单纯化疗对口腔癌痛的缓解作用更明显,可减少辅助镇痛药物的使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以吞咽困难为首发症状的AL型舌淀粉样变合并多发性骨髓瘤1例报告
    陈霖, 陈寅瑜, 丁紫雪, 孟箭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21 (1): 97-101.   DOI: 10.19438/j.cjoms.2023.01.017
    摘要232)      PDF (1025KB)(177)   
    系统性轻链型(AL)淀粉样变性(amyloidosis)合并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临床上罕见的浆细胞相关恶性疾病。大多数患者因心脏、肾脏功能损伤或实质性骨髓瘤为主诉就诊,以吞咽困难或其他口腔相关疾病为首发症状的病例罕见,故初诊时易漏诊误诊。本文报告1例以吞咽困难为首发症状的淀粉样变性合并多发性骨髓瘤病例,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病的特点、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进行讨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出血风险模型的构建
    王建荣, 孙静, 赵树红, 尚将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21 (5): 479-485.   DOI: 10.19438/j.cjoms.2023.05.009
    摘要243)      PDF (987KB)(174)   
    目的:探讨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出血的风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收集610例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术后出血与患者人口学变量(性别)、牙解剖变量(与平面关系、阻生角度)及其他变量(牙周炎、术中麻醉药品、术中翻瓣、术后处理方式、止血材料及方法、术后依从性)的关系。采用SAS 9.4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10例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患者的出血发生率为10.33%,63例患者发生出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平面关系、阻生角度、术中翻瓣、术后处理方式、术后依从性均为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发生出血的独立风险因素。用验证组的病例资料验证预测模型,结果显示预测模型区分度较好(AUC=0.916),校准度较高(P=0.605)。结论:与平面关系、阻生角度、术中翻瓣、术后处理方式、术后依从性为出血独立风险因素,可作为预测模型的预测因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探讨
    韩林孜, 周建华, 赵谦, 董磊, 陈正岗, 邱建忠, 袁荣涛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21 (2): 119-124.   DOI: 10.19438/j.cjoms.2023.02.003
    摘要269)      PDF (1002KB)(173)   
    目的: 探讨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中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对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 通过TCGA数据库及临床肿瘤样本,获取与HNSCC相关的lncRNA MIR99AHG的表达谱及相关临床数据。对CAFs及正常成纤维细胞(normal fibroblasts,NFs)进行原代培养及鉴定。qRT-PCR检测与CAFs或NFs共培养的舌鳞癌细胞中lncRNA MIR99AHG的表达情况。对HNSCC中lncRNA MIR99AHG与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Graph Pad 8.0.2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ncRNA MIR99AHG在HNSCC中低表达,且基因高表达与预后呈正相关。Western免疫印迹显示,CAFs中α-SMA高表达。qRT-PCR显示,相比阴性对照组,与CAFs共培养的舌鳞癌细胞中lncRNA MIR99AHG的表达显著降低。lncRNA MIR99AHG与T细胞、CD8+ 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呈正相关,而与Th1、Th2、中性粒细胞、Tgd等呈负相关。结论: CAFs通过抑制HNSCC中lncRNA MIR99AHG的表达,从而调控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表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重症口腔颌面头颈部多间隙感染临床分类探讨
    邱银秀, 代天国, 徐波, 程进强, 刘忠龙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21 (2): 125-130.   DOI: 10.19438/j.cjoms.2023.02.004
    摘要285)      PDF (1483KB)(168)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口腔颌面头颈部多间隙感染临床分类方法。方法: 回顾攀枝花市中心医院2015年7月—2022年3月采用全麻手术治疗的120例重症口腔颌面头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及影学资料,探讨一种新的分类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重症口腔颌面头颈部多间隙感染可分为5类。Ⅰ类82例(68.33%),感染集中在舌骨-颧弓平面范围,通过下颌下切口能充分引流各间隙感染;Ⅱ类13例(10.83%),感染向上波及颞深间隙,需行下颌下及颞部2个切口充分引流;Ⅲ类14例(11.67%),感染向下波及锁骨以上的颈下部间隙,需行下颌下及锁骨上切口充分引流;Ⅳ类5例(4.17%),感染波及颞部到锁骨上范围,需结合下颌下、颞部及锁骨上多个切口引流;Ⅴ类6例(5%),感染突破锁骨平面波及纵隔、胸腔,必须联合心胸外科行纵隔及胸腔引流。从Ⅰ类到Ⅴ类患者病情逐渐加重,治疗难度逐渐递增,风险逐渐提高,平均ICU监护时长、住院时长、住院花费及抗菌药费用等医疗资源消耗也逐渐增加(P<0.0001)。结论: 重症口腔颌面头颈部多间隙感染危及生命,多学科联合是治疗的前提。对该病进行合理分类,是精准化、规范化治疗的基础,广泛彻底的脓肿切开引流联合有效的辅助冲洗是治疗的关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