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四维度创新模型的“互联网+”远程康复对口腔癌择区颈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肩颈康复的效果评价
王佳, 李怡君, 张序杰, 刘法昱, 孙长伏, 戴红良
2025 (4):
369-376.
doi: 10.19438/j.cjoms.2025.04.009
摘要
(
16 )
PDF(940KB)
(
6
)
目的:评价基于四维度创新模型的“互联网+”远程康复模式对口腔癌择区颈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肩颈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24年7月—10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接受口腔癌手术的患者6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1)与试验组(n=30)。对照组接受标准术后康复锻炼,通过使用宣传手册和康复锻炼视频,指导患者出院后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以及注意事项。患者复诊时,康复医师对康复效果进行评估,并提供指导意见。试验组在出院后实施基于四维度创新模型的“互联网+”远程康复,内容包括指导患者下载康复随访APP软件,APP软件每天提示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患者完成康复锻炼后进行打卡,并定期提示患者录制康复锻炼视频。康复医师根据患者录制的锻炼视频,远程对其康复效果进行评价和指导。应用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量表、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指数量表(SPADI)以及颈淋巴清扫损伤指数量表(NDII),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0 d、1个月、3个月的肩颈功能状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广义估计方程分析显示,在NDII量表中,组间效应检验表明,两组患者颈部功能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术后3个月时试验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10 d和1个月时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在SPADI量表中,组间效应检验显示两组肩关节功能障碍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发现,术后1个月时试验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10 d和3个月时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疼痛评分方面,无论是组间比较还是不同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onstant-Murley评分量表显示,在总分、日常活动能力、肩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评分方面,组间效应检验显示,试验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术后1个月时各项评分试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10 d和3个月,两组无统计学差异,量表中的疼痛评分组间和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比传统康复方式,运用基于四维度创新模型的“互联网+”远程康复,能够使口腔癌择区颈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肩功能在术后1个月得到明显改善,颈部功能在术后3个月得到明显改善,同时能够提高患者康复效率,提升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