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2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4-07-2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第22卷第4期中英文目录
    2024 (4):  0-0. 
    摘要 ( 81 )   PDF(424KB) ( 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家共识
    局限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邰茂众, 秦中平, 郑家伟, 李克雷, 刘学键, 李凯, 袁斯明, 范新东, 周德凯, 董长宪, 吉毅, 顾松, 霍然, 杨耀武, 王绪凯
    2024 (4):  313-321.  doi: 10.19438/j.cjoms.2024.04.001
    摘要 ( 170 )   PDF(1160KB) ( 237 )  
    局限性血管内凝血(localized intravascular coagulopathy, LIC)特指静脉畸形(venous malformations, VMs)合并血栓形成、出血等凝血功能障碍表现,表现为D二聚体(D-dimer, DD)水平异常升高,伴或不伴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减少,一般不伴血小板减少。LIC可并发急性疼痛、大出血、关节挛缩畸形等,目前对其诊断和治疗尚存在分歧。为提高国内同行的认识和诊疗水平,规范临床治疗,我们组织国内相关学科专家制定本专家共识。该共识对LIC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流程给出了指导性建议,以供临床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温敏性bFGF/Dex脂质体-水凝胶复合支架的神经化骨再生评价
    楚晨, 宗倩, 寻兴祥, 赵谦, 袁荣涛, 许晓
    2024 (4):  322-328.  doi: 10.19438/j.cjoms.2024.04.002
    摘要 ( 125 )   PDF(2212KB) ( 92 )  
    目的: 利用脂质体同时包载具有促进神经分化作用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成骨诱导小分子(Dex),与海藻酸钠溶液混合,构建一种具有温敏性和可注射性的bFGF/Dex脂质体-水凝胶复合支架,评价复合支架促进神经分化和新骨再生的作用。方法: 通过薄膜分散法制备bFGF/Dex脂质体,与RGD多肽活化后的海藻酸钠溶液混合,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温敏性bFGF/Dex脂质体-水凝胶复合支架。使用Zeta粒径仪检测脂质体的粒径、多分散度和Zeta电位,扫描电镜观察支架的微观结构,利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支架的机械强度,通过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bFGF促进hBMSCs成神经分化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构建兔颅骨缺损模型,通过micro-CT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复合支架在体内促进神经化骨再生的作用。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成功构建温敏性bFGF/Dex脂质体-水凝胶复合支架,该支架在常温下(25 ℃)呈溶液状态且具有流动性,大于临界温度(32 ℃)时可迅速转变为凝胶状态。支架表面呈疏松多孔的蜂窝状,能够承担一定应力。体外成神经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提示,bFGF在诱导hBMSCs成神经分化中具有重要作用。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支架具有高效促进神经化骨再生的作用。结论: 具有温敏性、可注射性和突出生物功能的智能bFGF/Dex脂质体-水凝胶复合支架,为颌骨缺损修复提供了新的材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生物信息学和体外实验筛选头颈鳞癌生物标志物
    赵慧, 舒欣, 张帆, 任伟伟, 刘姣, 朱珠
    2024 (4):  329-338.  doi: 10.19438/j.cjoms.2024.04.003
    摘要 ( 151 )   PDF(3187KB) ( 45 )  
    目的: 筛选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潜在的分子生物标志物,并确定其功能和临床意义。方法: 从基因综合表达 (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 数据库下载GSE58911数据集,筛选正常样本和头颈鳞癌样本中的差异表达基因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使用GeneCards和比较毒理学基因组 (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CTD) 数据库,进一步筛选HNSCC潜在生物标志物,针对HNSCC潜在生物标志物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 (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 数据库作为外部验证,并用ssGSEA评估免疫细胞浸润情况。通过CCK-8、集落形成实验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验证数据库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在GSE58911数据集中得到605个DEGs,从中开发并验证了SERPINE1、PLAU、PLAUR和SERPINB2为HNSCC核心基因。与正常对照相比,HNSCC中SERPINE1,PLAU和PLAUR表达量显著上调,而SERPINB2表达量显著下调。核心基因与免疫细胞浸润关系,进一步提高对HNSCC免疫治疗的理解。RT-PCR结果与4个核心基因在数据集中的结果一致,体外实验结果表明,SERPINE1能促进HNSCC的进展。结论: SERPINE1、PLAU、PLAUR和SERPINB2可作为诊断HNSCC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但需进一步体外和体内研究,明确其在HNSCC中的作用及具体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CBCT图像分析下颌第三磨牙阻力来源的人工智能口腔外科医师
    何禹龙, 包崇云
    2024 (4):  339-345.  doi: 10.19438/j.cjoms.2024.04.004
    摘要 ( 167 )   PDF(2079KB) ( 103 )  
    目的: 将牙槽外科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改变现有的诊疗模式,从而更好指导临床工作,尤其是为基层口腔外科医师提供帮助。方法: 随机选择2022年9月—2022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就诊的214例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患者的CBCT数据,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根据专业临床经验提出六型阻力来源分类,并对患者进行人工分类。通过搭建的“人工智能口腔外科医师(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ral surgeon,AIOS)模型”对分类特征进行深度学习及测试,最终由混淆矩阵图和Accuracy-Loss-Epoch曲线分析学习过程及结果。结果: 所有模型训练集均达到99.07%~100% 的准确率;在测试集中,所有模型的准确率达到80%以上,部分模型达到100%的准确率。结论: AIOS显示出预测CBCT图像上阻生下颌第三磨牙阻力来源并协助口腔外科医师进行口腔图像分析的前景,为未来开发出可用于口腔临床的具备阻力分析、方案制定、模拟手术的全套AIOS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护士口腔颌面创伤应急处置能力评估问卷的构建及初步应用
    刘敏, 张咏梅, 袁卫军, 侯黎莉
    2024 (4):  346-352.  doi: 10.19438/j.cjoms.2024.04.005
    摘要 ( 115 )   PDF(907KB) ( 91 )  
    目的: 构建护士口腔颌面创伤应急处置能力评估问卷,检验其信、效度,为临床口腔颌面创伤培训提供可靠实用的评估工具。方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小组讨论及德尔菲法确定护士口腔颌面创伤应急处置能力评估问卷指标条目。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6月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328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对所构建问卷进行条目筛选及信、效度分析。采用SPSS 2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德尔菲专家函询共2轮,包括6名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98、0.427(P<0.001),专家权威系数为0.967。最终构建的护士口腔颌面创伤应急处置能力评估问卷包括8个一级指标,54个二级指标。该问卷的Cronbach ɑ系数为0.988,重测信度为 0.817,各条目的 I-CVI 为0.833~1.000,总问卷的 S-CVI/Ave为0.944。结论: 本研究编制的护士口腔颌面创伤应急处置能力评估问卷可靠性高,为临床护士口腔颌面创伤培训体系提供了科学实用的评估工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标准型人工颞下颌关节假体在开口运动中的特征分析
    李响, 丁若仪, 王秀梅, 何冬梅, 王冬梅
    2024 (4):  353-359.  doi: 10.19438/j.cjoms.2024.04.006
    摘要 ( 125 )   PDF(1291KB) ( 91 )  
    目的: 分析标准型人工颞下颌关节置换术后(alloplastic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replacement,ATJR)开口运动的特征。方法: 分别收集10例正常颞下颌关节志愿者和10例单侧Biomet标准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下颌运动和颌面部CT数据。使用Proplan CMF 3.0进行颌骨三维重建并导出颌骨模型,在Geomagic Wrap 2021软件中与下颌运动数据配准结合,通过Anybody 7.0软件建立运动学模型,从髁突/假体顶点向下每5 mm取一点(P0~P-50),计算各点在开口运动中的轨迹及弧长。将人工关节假体模拟安装在正常人及患者的非置换侧髁突,比较开口运动中假体顶点之间的运动范围差异。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人髁突顶点的运动轨迹为凹向上的弧线,弧长为(15.18±2.31) mm,P-30处运动轨迹最短。人工颞下颌关节假体(alloplastic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prosthesis,ATJP)顶点运动轨迹为凸向上的短弧线,相比正常髁突对应点(P-10)的轨迹弧长显著缩短[(3.55±0.45)mm ∶ (11.61±1.63)mm,P=0.00],P-20处运动轨迹最短;ATJP非置换侧髁突顶点的运动轨迹与正常髁突轨迹形态相似,弧长为(13.35±1.54)mm,无显著差异(P=0.07),P-40处运动轨迹最短。ATJP顶点的运动范围显著小于非置换侧髁突对应点和正常人髁突对应点P-10的运动范围(P=0.00)。结论: 标准型人工颞下颌关节置换后髁突假体在开口运动中的滑动距离和范围显著小于有翼外肌附着的正常和非置换侧髁突对应点的运动距离和范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头颈癌治疗诱发的淋巴水肿:临床因素和预后分析
    郭毅波, 李晨尧, 樊奇, 季彤, 任振虎
    2024 (4):  360-364.  doi: 10.19438/j.cjoms.2024.04.007
    摘要 ( 142 )   PDF(1021KB) ( 43 )  
    目的: 探讨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淋巴水肿的严重程度与其相关临床数据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接受多模式治疗的79例头颈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基于术后6个月以上的磁共振成像结果进行淋巴水肿诊断和分级,通过查阅电子病历和电话随访获取相关信息。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着TNM分期、颈淋巴清扫范围的增加,患者淋巴水肿重度率增加。术前接受药物诱导化疗的患者与未接受化疗的患者相比,淋巴水肿重度率更高。不同严重水肿程度患者无瘤生存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头颈部淋巴水肿的发生与肿瘤分期、淋巴清扫的程度以及综合治疗方式有一定相关性,仍需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颌骨埋伏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自然转归及对邻近第二磨牙的影响
    杨清然, 徐光宙
    2024 (4):  365-372.  doi: 10.19438/j.cjoms.2024.04.008
    摘要 ( 176 )   PDF(833KB) ( 132 )  
    目的: 观察下颌阻生第三磨牙(impact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s,IM3Ms)拔除术后的自然转归及对邻近下颌第二磨牙(mandibular second molars,M2Ms)的影响。方法: 选择下颌第三磨牙骨埋伏阻生的患者34例(51颗IM3Ms),使用超声骨刀、气动涡轮手机拔除患牙,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术后反应及M2Ms远中骨缺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M2Ms远中骨缺损深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SPSS 2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前M2Ms远中骨高度未见明显缺损,但拔除IM3Ms时,由于去骨拔牙等操作产生骨缺损。术后6个月,骨高度虽有所恢复,骨缺损率减少,但未达到术前水平。IM3Ms埋伏阻生深度是恢复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诊深度较术前显著增加。术后24 h内患者疼痛感较重,术后1周缓解,但仍存在轻度开口受限及面部肿胀。拔除IM3Ms对患者日常生活、情绪、工作、睡眠影响较小。结论: 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邻近第二磨牙远中骨高度部分恢复,但未达到术前水平。拔牙手术中需采取更加精细的手术技巧,以减少对邻近牙和骨组织的影响。同时,拔除IM3Ms后应给予镇痛药物,加强卫生宣教,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良衰弱评估对行口腔鳞癌皮瓣重建术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
    黄灿, 罗涛, 孙宇
    2024 (4):  373-377.  doi: 10.19438/j.cjoms.2024.04.009
    摘要 ( 101 )   PDF(559KB) ( 36 )  
    目的: 探讨改良衰弱评估对行口腔鳞癌皮瓣重建术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2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接受口腔鳞癌肿瘤切除并行游离皮瓣重建的老年患者(>60岁)的围术期资料。根据改良5项衰弱评估工具(5 modified frailty index,5-mFI),依照是否衰弱分为衰弱组(≥2分)和非衰弱组(<2分),统计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以明确衰弱是否与其相关。采用R 4.0.5软件包中的logistics回归分析确定与衰弱相关的术后并发症。结果: 共纳入1 083例患者,其中376例(34.7%)发生术后并发症。纳入衰弱组235例(21.7%),非衰弱组848例(78.3%)。衰弱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重症监护室住院天数、术后住院天数方面均显著多于非衰弱组(P<0.05)。在校正性别、年龄、吸烟、饮酒情况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显示,肺部并发症(OR=4.76,95%CI:3.32~6.83,P<0.001)、皮瓣并发症(OR=2.65,95%CI:1.57~4.42,P<0.001)、肾功能损伤(OR=3.31,95%CI:1.13~9.66,P<0.05)等与衰弱显著相关。结论: 5-mFI评分与接受口腔鳞癌皮瓣重建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显著相关,为临床工作提供了一个方便、简洁的评估工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个性化牙龈成型器在不同牙龈生物型及角化龈宽度患者上颌单颗前牙种植中的应用效果
    裘实, 罗畅, 蔡安庆, 王小菲, 朱挺
    2024 (4):  378-384.  doi: 10.19438/j.cjoms.2024.04.010
    摘要 ( 110 )   PDF(893KB) ( 77 )  
    目的: 探讨个性化牙龈成型器在不同牙龈生物型及角化龈宽度患者上颌单颗前牙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5月绍兴市口腔医院收治的行上颌单颗前牙种植修复的患者85例,按角化龈宽度和牙龈生物型分为4组,角化龈宽度不足和厚龈型组(角化龈宽度<2 cm,n=17)、角化龈宽度不足和薄龈型组(n=13)、角化龈宽度充足和厚龈型组(角化龈宽度≥2 cm,n=26)、角化龈宽度充足和薄龈型组(n=29)。所有患者均接受个性化牙龈成型器种植。比较不同角化龈宽度与牙龈生物型对种植体周围骨组织、软组织美学效果、龈乳头美学效果、软组织愈合程度及美学效果满意度的影响。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当天、永久修复完成时、永久修复完成6个月后,在相同牙龈生物型条件下,角化龈宽度<2 mm的患者骨吸收量显著大于角化龈宽度≥2 mm的患者(P<0.05)。在相同角化龈宽度下,厚龈型与薄龈型患者骨吸收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永久修复完成时、永久修复完成6个月后,在相同牙龈生物型条件下,角化龈宽度≥2 mm的患者红色美学指数(PES)评分、龈乳头充填指数(PF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显著高于角化龈宽度<2 mm的患者(P<0.05)。在相同角化龈宽度条件下,厚龈型患者PES评分、PFI评分、VAS评分显著高于薄龈型患者(P<0.05)。术后3 d和术后7 d,在相同牙龈生物型条件下,角化龈宽度≥2 mm的患者黏膜肿胀度评分显著低于角化龈宽度<2 mm的患者(P<0.05)。在相同角化龈宽度下,厚龈型患者黏膜肿胀度评分显著低于薄龈型患者(P<0.05)。结论: 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健康与角化龈宽度密切相关,牙龈生物型对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吸收影响较小。角化龈宽度充足且厚龈型患者软组织健康、龈乳头美学效果、软组织愈合程度及美学效果满意度更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69例中老年人群切牙管形态学特征的CBCT测量分析
    王敬夫, 张宁, 杨勇, 张巍瀚, 常欣
    2024 (4):  385-389.  doi: 10.19438/j.cjoms.2024.04.011
    摘要 ( 124 )   PDF(715KB) ( 70 )  
    目的: 使用CBCT对中老年人群切牙管的相关形态学参数进行测量,分析切牙管位置与形态的增龄性变化,探讨切牙管与周围解剖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为该人群的前牙种植美学修复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对69例50岁以上患者的CBCT资料进行测量,项目包括冠状面上位于切牙管切牙孔(WIF)、中位(Wm)和斯坦森孔(WSF)处的切牙管宽度,矢状面切牙管长轴上的切牙孔(DIF)、中位(Dm)和斯坦森孔(DSF)处的切牙管直径,唇侧的骨最凹处到切牙管前壁的距离(A),以及牙槽嵴顶到A处的距离(B)。根据患者性别、是否缺失上前牙进行分组,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切牙管平均宽度(W)为(3.93±0.83)mm,平均直径(D)为(3.03±0.83)mm;唇侧骨最凹处到切牙管前壁的距离(A)平均为 (6.15±1.53)mm,牙槽嵴顶到A处的距离(B)平均为(11.98±2.50)mm。男性组的DIF[(3.61±0.79) mm]高于女性组[(3.14±0.94)mm],男性组的DSF[(2.96±1.22)mm]高于女性组[(2.31±0.92)mm],男性组的A值[(6.76±1.43)mm]高于女性组[(5.48±1.36)mm],牙缺失组的A值[(5.73±1.55)mm]低于无牙缺失组[(6.41±1.48)mm],牙缺失组的B值[(10.73±2.64)mm]低于无牙缺失组[(12.78±2.06)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性别对切牙管的直径、牙槽嵴厚度有影响,上前牙是否缺失对牙槽嵴高度有影响。在中老年前牙缺失患者中,需要更精确地控制种植方向与深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创种植牙在牙列游离端缺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杨伟华, 姜晟波, 周莺莺
    2024 (4):  390-393.  doi: 10.19438/j.cjoms.2024.04.012
    摘要 ( 113 )   PDF(490KB) ( 64 )  
    目的: 探讨微创种植牙在牙列游离端缺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4月在嘉善县中医医院治疗的牙列游离端缺失患者80例,其中接受微创种植牙治疗42例(试验组),接受常规种植牙治疗38例(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创口愈合时间、咀嚼功能、种植体稳定度、牙槽嵴顶骨吸收量等的差异。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创口愈合时间、术后红肿时间和术后疼痛VAS评分分别为(24.12±3.06) min、(3.50±0.61) d、(1.22±0.32) d和(2.50±0.46)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咬合力、咀嚼效率分别为(129.87±20.05) Ibs和(89.96±9.1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种植体稳定系数(ISQ)为70.05±4.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5±5.21(P<0.05);试验组牙槽嵴顶骨吸收量为(0.56±0.14) mm,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63±0.12) mm(P<0.05)。结论: 微创种植牙在牙列游离端缺失治疗中有较好的效果,能明显改善患者咬合效率,种植体稳定性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高活性骨替代材料在颌面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展
    袁露函, 楚晨, 袁荣涛
    2024 (4):  394-399.  doi: 10.19438/j.cjoms.2024.04.013
    摘要 ( 159 )   PDF(847KB) ( 121 )  
    颌骨缺损是口腔颌面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颌骨缺损会对患者生活和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修复。颌骨具有的独特生理外形和个体差异,导致颌骨缺损的修复无法完全依赖于标准化的骨修复体。随着相关制造技术的发展和成熟,特别是3D打印技术在骨缺损修复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 已引起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骨缺损修复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理想的修复骨缺损的生物材料应具备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合适的机械应力、适宜的孔径大小和溶解性等特性。本文简要综述了现有的用于颌骨组织工程的高活性骨替代材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区域神经阻滞技术用于口腔癌缺损皮瓣修复手术的研究进展
    高鹏飞, 林洁
    2024 (4):  400-403.  doi: 10.19438/j.cjoms.2024.04.014
    摘要 ( 122 )   PDF(482KB) ( 90 )  
    口腔癌缺损皮瓣修复手术由于创伤大,患者术后常伴有剧烈疼痛。术后镇痛往往使用最强效的镇痛药—阿片类药物,但这类药物有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此外,口腔组织扩大切除、术后水肿、分泌物聚集等危险因素,使这类手术患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风险增高。另一方面,恶心、呕吐可能造成患者术后口内切口出血、感染等。因此,急需寻找一种安全性高,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少的镇痛方案。近年来,超声引导下的区域神经阻滞技术得到较多的临床应用,其作为多模式镇痛的一部分,可以明显减少阿片类药物的需求量及副作用。本文对常见皮瓣制作的解剖学基础、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的操作方法及临床研究等做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头颈部肉瘤的诊断与治疗现状
    郭逸飞, 张永红, 任振虎
    2024 (4):  404-408.  doi: 10.19438/j.cjoms.2024.04.015
    摘要 ( 136 )   PDF(595KB) ( 64 )  
    肉瘤是一种低发型恶性肿瘤,头颈部肉瘤的发病率更低。由于肉瘤发生的概率较低且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其诊断比较困难,需要综合临床症状及影像学、病理学、肿瘤标志物等进行诊断。当前肉瘤治疗的关键方法仍然是扩大切除。化疗、放疗、靶向及免疫治疗等可增强治疗效果或改善预后,新型生物标志物及光动力疗法等研究的进展能够对未来肉瘤的诊治提供更多手段。本文对目前头颈部肉瘤主流的诊治方法进行综述,并对未来诊治进行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累及颞下颌关节整体结构的软骨黏液样纤维瘤:手术切除及关节重建1例报告
    李晨曦, 方昌, 龚忠诚, 邵博
    2024 (4):  409-412.  doi: 10.19438/j.cjoms.2024.04.016
    摘要 ( 128 )   PDF(1137KB) ( 89 )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chondromyxoid fibroma, CMF)是一种罕见的良性骨肿瘤,目前为止仅1例报道原发于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 TMJ)的病例。本文报告1例罕见的累及翼腭窝且侵犯颅底的TMJ-CMF。利用数字化技术确定肿瘤边界并重建正常关节窝,完整切除肿瘤后,将颞肌筋膜瓣转入钛网与髁突之间固定,代替关节盘。术后随访1年,患者面型对称,开口度45 mm,局部无复发,未出现脑脊液瘘、脑疝等术后并发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腮腺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徐晨, 马丽娟, 石尧, 文玉珍, 宋永海, 车宗刚
    2024 (4):  413-416.  doi: 10.19438/j.cjoms.2024.04.017
    摘要 ( 104 )   PDF(1467KB) ( 89 )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间充质肿瘤,由大量梭形细胞组成,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本文报告发生于腮腺区的1例IMT病例,同时结合相关文献对IMT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复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发生于腮腺区IMT的认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