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2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3-03-2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第21卷第2期中英文目录
    2023 (2):  0-0. 
    摘要 ( 112 )   PDF(448KB) ( 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多西他赛对头颈鳞癌细胞焦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讨
    高嘉敏, 姚艳丽, 王玉珏, 张志愿, 孙树洋
    2023 (2):  105-111.  doi: 10.19438/j.cjoms.2023.02.001
    摘要 ( 313 )   PDF(1436KB) ( 182 )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对头颈鳞癌细胞焦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用对照组(0 μmol/L)和不同浓度多西他赛(0.625、1.25、2.5、5、10 μmol/L)处理头颈鳞癌细胞CAL33及SCC154,采用活细胞工作站监测细胞焦亡形态变化。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 WB)检测Gasdermin-E(GSDME)、GSDME-N端、Caspase-3及Caspase-3剪切蛋白的蛋白表达;借助活细胞Caspase-3活性与Annexin V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活细胞中Caspase-3活性;采用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ROS水平。使用ROS抑制剂乙酰半胱氨酸抑制细胞ROS的产生,进一步利用WB检测对照组(0 μmol/L)、2.5 μmol/L多西他赛添加5 mmol/L乙酰半胱氨酸处理组、2.5 μmol/L多西他赛不添加乙酰半胱氨酸处理组及5 mmol/L乙酰半胱氨酸不添加多西他赛组处理组内GSDME及GSDME-N端剪切蛋白的蛋白表达,观察ROS抑制对焦亡通路的影响。采用SAS 9.4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多西他赛诱导CAL33及SCC154产生细胞溶胀崩解,胞膜表面出现气泡样凸起的焦亡表型;促进Caspase-3活性;显著上调GSDME-N端及Caspase-3剪切蛋白的蛋白表达量(P<0.05);诱导ROS水平增加。乙酰半胱氨酸显著降低多西他赛诱导后头颈鳞癌细胞的GSDME-N端蛋白表达量(P<0.05)。结论: 多西他赛可能激活ROS/Caspase-3/GSDME通路,诱导头颈鳞癌细胞焦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纳米磷酸钛涂层促进钛植入体骨结合的实验研究
    孙祎昕, 祝颂松, 姜楠
    2023 (2):  112-118.  doi: 10.19438/j.cjoms.2023.02.002
    摘要 ( 253 )   PDF(1917KB) ( 158 )  
    目的: 探讨在钛(Ti)植入体表面制备微纳米磷酸钛涂层以促进骨结合的效果。方法: 通过特定条件的磷酸水热反应,制备出微纳米磷酸钛涂层的钛植入体,即微/纳米棒状涂层钛(micro/nanorod Ti, P-R-Ti),对照组为未处理的光滑纯钛(cp-Ti)。对材料进行成分、形貌、亲水性等表征分析,并在体外条件下测试细胞增殖活力,分析与细胞黏附、分化相关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P-R-Ti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评估P-R-Ti植入大鼠胫骨12周后对骨结合的影响,并对其生物力学强度进行测试。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材料表征表明,P-R-Ti表面具有密集的微纳米级棒状结构。体外实验表明,P-R-Ti组黏附相关蛋白及mRNA表达上调,细胞活力显著增强,ALP活性、Runx-2、Col-1、OPN、OCN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p-Ti组。体内实验表明,P-R-Ti组骨面积比、骨骼与植入物之间的接触显著高于cp-Ti组,其最大推出力可达(179.3±11.3)N,极限抗剪切强度可达(19.25±1.85)N/mm2结论: P-R-Ti可有效促进钛植入体的骨结合能力,有望作为一种良好的钛表面改性方法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探讨
    韩林孜, 周建华, 赵谦, 董磊, 陈正岗, 邱建忠, 袁荣涛
    2023 (2):  119-124.  doi: 10.19438/j.cjoms.2023.02.003
    摘要 ( 297 )   PDF(1002KB) ( 191 )  
    目的: 探讨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中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对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 通过TCGA数据库及临床肿瘤样本,获取与HNSCC相关的lncRNA MIR99AHG的表达谱及相关临床数据。对CAFs及正常成纤维细胞(normal fibroblasts,NFs)进行原代培养及鉴定。qRT-PCR检测与CAFs或NFs共培养的舌鳞癌细胞中lncRNA MIR99AHG的表达情况。对HNSCC中lncRNA MIR99AHG与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Graph Pad 8.0.2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ncRNA MIR99AHG在HNSCC中低表达,且基因高表达与预后呈正相关。Western免疫印迹显示,CAFs中α-SMA高表达。qRT-PCR显示,相比阴性对照组,与CAFs共培养的舌鳞癌细胞中lncRNA MIR99AHG的表达显著降低。lncRNA MIR99AHG与T细胞、CD8+ 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呈正相关,而与Th1、Th2、中性粒细胞、Tgd等呈负相关。结论: CAFs通过抑制HNSCC中lncRNA MIR99AHG的表达,从而调控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表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症口腔颌面头颈部多间隙感染临床分类探讨
    邱银秀, 代天国, 徐波, 程进强, 刘忠龙
    2023 (2):  125-130.  doi: 10.19438/j.cjoms.2023.02.004
    摘要 ( 314 )   PDF(1483KB) ( 212 )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口腔颌面头颈部多间隙感染临床分类方法。方法: 回顾攀枝花市中心医院2015年7月—2022年3月采用全麻手术治疗的120例重症口腔颌面头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及影学资料,探讨一种新的分类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重症口腔颌面头颈部多间隙感染可分为5类。Ⅰ类82例(68.33%),感染集中在舌骨-颧弓平面范围,通过下颌下切口能充分引流各间隙感染;Ⅱ类13例(10.83%),感染向上波及颞深间隙,需行下颌下及颞部2个切口充分引流;Ⅲ类14例(11.67%),感染向下波及锁骨以上的颈下部间隙,需行下颌下及锁骨上切口充分引流;Ⅳ类5例(4.17%),感染波及颞部到锁骨上范围,需结合下颌下、颞部及锁骨上多个切口引流;Ⅴ类6例(5%),感染突破锁骨平面波及纵隔、胸腔,必须联合心胸外科行纵隔及胸腔引流。从Ⅰ类到Ⅴ类患者病情逐渐加重,治疗难度逐渐递增,风险逐渐提高,平均ICU监护时长、住院时长、住院花费及抗菌药费用等医疗资源消耗也逐渐增加(P<0.0001)。结论: 重症口腔颌面头颈部多间隙感染危及生命,多学科联合是治疗的前提。对该病进行合理分类,是精准化、规范化治疗的基础,广泛彻底的脓肿切开引流联合有效的辅助冲洗是治疗的关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头颈癌游离皮瓣患者术后谵妄危险因素及NLR的临床价值分析
    沈梦圆, 张雪莹, 赵姗, 徐欣晨, 李晓东, 孟箭
    2023 (2):  131-136.  doi: 10.19438/j.cjoms.2023.02.005
    摘要 ( 245 )   PDF(708KB) ( 160 )  
    目的: 研究头颈癌患者游离皮瓣重建术后谵妄(POD)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是否具有成为头颈癌患者游离皮瓣重建术后谵妄生物标志物的潜力。方法: 收集徐州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22年3月行游离皮瓣重建的头颈恶性肿瘤住院患者128例,术后至出院每天根据《谵妄评估量表》评估患者是否谵妄并分为谵妄组和非谵妄组。采用SPSS 26.0软件包分析患者POD相关危险因素并用Logistic建立预测模型,以ROC曲线下面积检验模型预测效果及最佳截断值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POD发生率为13.3%(17/12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术前NLR、术前总蛋白、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术后ICU观察时间、术后睡眠紊乱、术后VAS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5.253;95%CI:1.146~24.074)、术前高NLR(OR=1.891;95%CI:1.050~3.405)、术中输血(OR=6.108;95%CI:1.109~33.644)、术后睡眠紊乱(OR=9.292;95%CI:1.441~59.914)、术后疼痛(OR=1.807;95%CI:1.018~3.206)是POD的独立危险因素。NLR-预测模型ROC曲线AUC=0.913,约登指数为0.522,NLR最佳截断值为2.540,灵敏度为0.765,特异度为0.757。结论: NLR-预测模型对头颈癌游离皮瓣重建患者POD预测价值良好,NLR具有生物标志物的潜力,可用于临床指导早期干预与治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冠”疫情下一种新型气管切开导管防护装置在口腔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王悦平, 徐诸凤, 施佳敏, 袁卫军, 侯黎莉
    2023 (2):  137-141.  doi: 10.19438/j.cjoms.2023.02.006
    摘要 ( 275 )   PDF(725KB) ( 188 )  
    目的: 评价新型气管切开导管防护装置在口腔肿瘤气管切开患者康复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行气管切开术的口腔肿瘤患者15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76)和对照组(n=74)。试验组应用新型气管切开导管防护装置,对照组应用传统方法对气管切口进行防护。比较2组更换防护装置的频次、颈部伤口护理频次、痰液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程度、并发症发生率、痰液黏稠度、气管切开耗材费用、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及患者满意度。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组在减少气管切开耗材使用以及减少护士临床工作量方面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在痰液黏稠度、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率方面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在防喷溅效果及满意度方面高于对照组(P<0.05)。新型气管切开导管防护装置的使用,并不影响患者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结论: 新型气管切开导管防护装置可有效预防患者痰液喷溅,阻隔病毒细菌侵袭,降低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及院内感染发生率,减少患者肺部感染发生,降低医疗耗材支出,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测量舌根至甲状软骨夹角预测喉镜暴露困难的临床研究
    王俊安, 顾海林, 史文涛, 孙宇
    2023 (2):  142-145.  doi: 10.19438/j.cjoms.2023.02.007
    摘要 ( 216 )   PDF(946KB) ( 84 )  
    目的: 应用超声测量气道组织结构评估喉镜暴露困难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300例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实施择期手术的患者,麻醉诱导前通过超声测量舌体宽度、舌体厚度、颏舌骨距离、甲状舌骨距离、舌根至甲状软骨夹角等评价指标,麻醉诱导后进行喉镜下声门暴露的Cormack-Lehane (C-L)分级,1、2级定义为非暴露困难组,3、4级定义为暴露困难组。分析各评价指标和C-L分级的相关性。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舌根至甲状软骨夹角为预测喉镜暴露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最佳点为43°夹角,此时敏感度为96.2%,特异度为83.6%,AUC为0.866 [95%CI: 0.769~0.962]。结论: 超声测量舌根至甲状软骨夹角可作为评估困难气道的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柱状胶原蛋白海绵用于阻生牙拔除的效果及并发症风险分析
    王辰昕, 彭晶, 黄昕, 施乐, 戴小锋
    2023 (2):  146-151.  doi: 10.19438/j.cjoms.2023.02.008
    摘要 ( 582 )   PDF(963KB) ( 308 )  
    目的: 探讨柱状胶原蛋白海绵用于阻生牙拔除的效果及并发症风险。方法: 选择2021年6月—2021年12月在上海市静安区牙病防治所实施阻生牙拔除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2组均行常规阻生牙拔除术,对照组在牙拔除后使用20 mL氯化钠溶液冲洗患处牙窝;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柱状胶原蛋白海绵置入拔牙创面内。比较两组出血情况、术后疼痛评分、术后7 d肿胀程度、治疗前后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前列腺素E2(PGE2)、髓过氧化物酶(MP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术后并发症(开口受限、颌面部局部炎性硬结或淤青情况、感染、干槽症)发生情况。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出血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自发痛、吞咽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拔牙7 d后肿胀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PGE2、MPO、CGRP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PGE2、MPO、CGRP均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柱状胶原蛋白海绵用于阻生牙拔除效果较好,可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对龈沟液炎症因子的影响较小,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刀在辅助制备游离腓骨肌皮瓣中的临床应用
    胡潇丹, 徐豪越, 李晓, 卜令学, 贾暮云, 袁荣涛, 庞宝兴
    2023 (2):  152-157.  doi: 10.19438/j.cjoms.2023.02.009
    摘要 ( 246 )   PDF(867KB) ( 166 )  
    目的: 探讨超声刀在辅助制备游离腓骨肌皮瓣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方法: 收集 2019年9月—2022年3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需行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头颈部缺损的患者62例。其中,实验组采用超声刀辅助制备游离腓骨肌皮瓣(n=30),对照组采用传统单极电刀制备游离腓骨肌皮瓣(n=32)。比较2组患者的腓骨肌皮瓣制备时间、术中总失血量、腓骨供区失血量、腓骨供区引流量、腓骨供区引流天数等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术后引流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术后并发症(出血、水肿、皮瓣坏死)和术后腓骨供区的疼痛评分。采用 SPSS 25.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腓骨供区失血量显著降低(P<0.01),腓骨肌皮瓣制备时间、术中总失血量、腓骨供区引流量、腓骨供区引流天数显著减少(P<0.05)。实验组术后引流液中TNF-α及IL-6水平显著下降(P<0.01)。2组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腓骨供区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实验组腓骨供区术后2~5天的疼痛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 超声刀辅助制备游离腓骨肌皮瓣较传统单极电刀损伤更小,患者术后恢复更好,术中采用超声刀止血在口腔修复重建外科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腮腺造影螺旋CT对腮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探讨
    高安天, 梁易, 林梓桐
    2023 (2):  158-162.  doi: 10.19438/j.cjoms.2023.02.010
    摘要 ( 467 )   PDF(1400KB) ( 147 )  
    目的: 探讨腮腺造影螺旋CT操作要点及对腮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腮腺炎性疾病、舍格伦综合征、腮腺瘘、腮腺区肿瘤患者34例。在腮腺导管内注入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后,立即进行螺旋CT扫描。由1名影像科医师对腮腺造影螺旋CT扫描图像进行分类诊断,对腮腺区肿瘤及瘤样病变进行良、恶性鉴别,以随访结果或术后病理结果为对照,计算诊断准确率,并总结并分析上述4类腮腺疾病造影螺旋CT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34例患者的4类疾病诊断准确率为88.24%;对于腮腺区肿瘤及瘤样病变,良、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为84.62%。结论: 腮腺造影螺旋CT可作为慢性阻塞性腮腺炎、腮腺瘘、舍格伦综合征、腮腺肿瘤及瘤样病变检查、诊断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良鼻旁植骨减少Le Fort I型截骨术后上颌骨垂直向复发的探讨
    葛卫文, 祁磊, 王昀, 张雷
    2023 (2):  163-167.  doi: 10.19438/j.cjoms.2023.02.011
    摘要 ( 265 )   PDF(1049KB) ( 174 )  
    目的: 探讨改良鼻旁植骨是否能减少Le Fort 1型截骨下降手术术后上颌骨垂直向的复发。方法: 选择双颌手术中上颌骨下降幅度>3 mm的患者30例,分为改良鼻旁植骨组和非改良鼻旁植骨组。利用术前(T0)、术后3天(T1)和术后6个月(T2)的颌面CT数据对上颌骨位置进行三维测量;同时利用T1与T2的CT数据计算植骨块厚度的变化。采用SPSS 22.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6个月,在垂直方向上,改良鼻旁植骨组上切牙点复发量为(0.54±0.35)mm,非改良鼻旁植骨组上切牙点复发量为(1.18±0.76)mm(P=0.3997)。2组在前后、水平方向的复发率无显著差异。改良鼻旁植骨组的植骨块厚度降低(11.75±6.25)%,非改良鼻旁植骨组的植骨块厚度降低(33.77±11.56)%(P<0.0001)。结论: 改良鼻旁植骨可有效减少植骨块吸收,以及术后上颌骨垂直向复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造影对口腔颌面部鳞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评价
    柳江龙, 贾芳, 王晓荣, 热伊莱·阿不都克热木, 吾尔古丽·阿力甫, 买买提吐逊·吐尔地
    2023 (2):  168-174.  doi: 10.19438/j.cjoms.2023.02.012
    摘要 ( 275 )   PDF(1428KB) ( 144 )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对口腔颌面部鳞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41例接受手术治疗并行颈淋巴清扫术的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术前均行常规超声及CEUS检查颈部淋巴结。按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分为转移组和非转移组,评价2组淋巴结常规超声和CEUS影像特征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转移性淋巴结的相关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2种检查对口腔颌面部鳞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数据采用SPSS 25.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病理检出17例患者共29个转移性淋巴结,24例患者共28个非转移性淋巴结。转移组常规超声表现为长短径之比(L/S)≤2、形态不规整、淋巴门结构异常、内部回声不均匀、周边型或混合型血流,与非转移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转移组与非转移组的灌注模式、灌注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表现为形态不规整、淋巴门结构异常、内部回声不均匀、周边型或混合型血流;CEUS表现为向心型或混合型、有不规则灌注缺损的不均匀增强型或微弱增强型为转移性淋巴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常规超声、CEUS诊断口腔颌面部鳞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灵敏度分别为65.5%、79.3%,特异度分别为71.4%、82.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0.4%、82.1%,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7%、79.3%,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5、0.807。结论: CEUS在口腔颌面部鳞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中比常规超声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手术苏醒期疼痛危险因素分析
    冯婉晴, 李静洁, 刘锦星, 劳蔚
    2023 (2):  175-179.  doi: 10.19438/j.cjoms.2023.02.013
    摘要 ( 361 )   PDF(539KB) ( 152 )  
    目的: 探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手术后苏醒期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3—12岁择期行OSAS手术的患儿531例,记录患儿术前焦虑状态、家长焦虑状态、麻醉及手术相关信息、术后躁动及苏醒期疼痛程度,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苏醒期疼痛的危险因素。数据采用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患儿苏醒期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为16.6%,年龄(OR=0.85,95%CI: 0.76~0.95)、全扁桃体伴或不伴腺样体切除术(OR=1.5,95%CI: 1.12~1.99)、术前焦虑(OR=1.01,95%CI: 1.00~1.02)、术后躁动(OR=1.22,95%CI:1.17~1.26)及使用氯胺酮(OR=2.59,95%CI:1.53~4.41)与苏醒期疼痛评分独立相关。结论: 年龄、全扁桃体伴或不伴腺样体切除术、术前焦虑、术后躁动及使用氯胺酮是儿童OSAS手术后苏醒期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全麻术后拔管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施金雅, 李静洁, 刘锦星, 仇琳
    2023 (2):  180-185.  doi: 10.19438/j.cjoms.2023.02.014
    摘要 ( 265 )   PDF(716KB) ( 186 )  
    目的: 探讨行腭咽成形术/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术(消融术)等具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表现的患儿全麻术后气管导管拔除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择期全麻下行腭咽成形术/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术(消融术)OSAS患儿529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3~12岁)。将术后拔管时间按从快到慢排列,四分位的前75%定义为“快拔管”,其余25%定义为“慢拔管”。其中术后慢拔管患儿137例,快拔管患儿392例。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逐步回归法分析拔管时间的影响因素。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躁动、麻醉方式(全凭吸入∶全凭静脉)、芬太尼总量、右美托咪定及新斯的明使用、镇痛泵使用,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术后躁动、麻醉方式、芬太尼总量、右美托咪定及新斯的明使用、镇痛泵使用是行腭咽成形术、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术(消融术)患儿全麻术后气管导管拔除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牙龈卟啉单胞菌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进展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热孜万姑丽·亚森, 买热拍提·买明, 李晨曦, 龚忠诚
    2023 (2):  186-190.  doi: 10.19438/j.cjoms.2023.02.015
    摘要 ( 372 )   PDF(550KB) ( 211 )  
    大量研究表明,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P.gingivalis)是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P.gingivalis与OSCC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预后等因素高度相关。P. gingivalis可能的致病机制是通过抵抗及破坏宿主先天免疫系统、促进上皮-间质转化、促进侵袭和转移、抑制细胞凋亡、激活细胞的增殖等多种途径来促进OSCC的发生与发展。本文主要总结近年来P. gingivalis在OSCC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创器械与微动力设备在牙拔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李燕香, 闫利君, 凌小婉, 周文洁, 王跃平
    2023 (2):  191-196.  doi: 10.19438/j.cjoms.2023.02.016
    摘要 ( 717 )   PDF(914KB) ( 512 )  
    牙拔除术是将无法再行使口腔功能的患牙予以拔除的一类手术,也是牙槽外科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手术之一。传统拔牙术使用牙挺、牙钳、骨凿等器械进行各类牙的拔除,对患者造成的生理和心理创伤较大。近年来,微创拔牙的理念在临床上被广泛接受,材料的发展也促使拔牙器械愈加精细,微动力设备的使用更是大大提高拔牙的效率。拔牙技术和工具的进步都旨在最大程度地保存牙槽骨的完整,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本文从拔牙器械演变、微动力系统在牙拔除术中的应用两方面阐述微创拔牙技术的发展,为更多的医师了解和使用微创拔牙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数字化导板辅助下左上根折中切牙不翻瓣即刻种植即刻自体冠修复1例报告
    孙守福, 张莹, 赵昊明, 王文超, 魏文佳, 郭克
    2023 (2):  197-202.  doi: 10.19438/j.cjoms.2023.02.017
    摘要 ( 256 )   PDF(1216KB) ( 300 )  
    评估前牙美学区外伤牙在数字化导板辅助下行不翻瓣即刻种植,即刻自体冠修复的临床美学效果,探讨影响美学区种植修复的临床因素。患者左上中切牙因外伤根折,微创拔除患牙后,在数字化导板辅助下行不翻瓣即刻种植,并当日采用自体冠行即刻临时修复,6个月后制备个体化取模柱行精确取模,完成个体化全瓷基台-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在18个月的随访期内,本病例获得了良好的“红白”美学修复效果,影像学检查显示种植体周围骨结合良好,边缘骨水平无吸收。该病例表明在数字化导板辅助下,美学区外伤牙行不翻瓣即刻种植,即刻自体冠修复,可以获得良好的“红白”美学修复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左下种植修复后发生植体周围鳞状细胞癌1例报告
    兰嵘, 阮敏, 韩楠男, 王凤
    2023 (2):  203-205.  doi: 10.19438/j.cjoms.2023.02.018
    摘要 ( 227 )   PDF(1257KB) ( 153 )  
    近年来,出现了数例关于口腔种植体周围组织发生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的报告,但种植是否直接或间接与肿瘤发生有关尚无定论。此外,种植体周围肿瘤还可能被误诊为种植体周围炎。本文介绍1例种植修复5年后周围发生牙龈SCC的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该病特点,旨在进一步提高对该病认识,同时强调种植术后规律随访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颌下腺腺样囊性癌高级别转化1例报告
    胡永, 王琼, 赵大勇, 叶金海
    2023 (2):  206-208.  doi: 10.19438/j.cjoms.2023.02.019
    摘要 ( 256 )   PDF(1410KB) ( 171 )  
    下颌下腺腺样囊性癌高级别转化病例临床少见,同时伴发涎石者更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右侧下颌下腺腺样囊性癌伴高级别转化伴发涎石病例,在下颌下腺肿瘤扩大切除、选择性颈淋巴清扫和辅助放化疗后,肿瘤的低分化腺癌成分仍向肺、脊髓和脑转移。术后20个月,患者因转移瘤死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