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2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2-03-2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目录
    2022 (2):  0-0. 
    摘要 ( 106 )   PDF(460KB) ( 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人牙髓干细胞来源外泌体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
    柴盈, 刘芷扬, 刘玥旻, 陈敏洁, 杨驰
    2022 (2):  105-110.  doi: 10.19438/j.cjoms.2022.02.001
    摘要 ( 392 )   PDF(2446KB) ( 160 )  
    目的:研究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hDPSCs)来源外泌体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作用。方法:将36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为坐骨神经损伤后hDPSCs来源外泌体注射组,对照组为坐骨神经损伤后PBS注射组。分别于损伤后第3、7、14天观察大鼠的行为学改变,取材后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神经束变化情况,透射电镜观察髓鞘改变。数据采用SPSS 24.0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行为学观察发现,2组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ciatic functional index,SFI)下降,随时间延长,损伤后2周2组均基本恢复,但实验组较对照组恢复更快(P<0.05)。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示,损伤后2组均出现神经束形态破坏、束膜不规则,但实验组神经束破坏程度较对照组轻,且恢复速度更快。电镜观察提示,损伤后2组均出现髓鞘崩解、水肿、变性,但实验组髓鞘的恢复速度较对照组加快。结论:hDPSCs来源外泌体能够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其机制可能与加快髓鞘再生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肌酸抑制大鼠牙周炎周围牙槽骨吸收的实验研究
    李慧萍, 刘秀明, 徐伟峰, 甄锦泽, 沈达, 张善勇
    2022 (2):  111-116.  doi: 10.19438/j.cjoms.2022.02.002
    摘要 ( 375 )   PDF(1157KB) ( 156 )  
    目的: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探讨环肌酸对牙周炎造成的牙槽骨吸收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实验通过细胞活力测定、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和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检测,评价环肌酸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动物实验将20只大鼠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B组采用牙周结扎+生理盐水注射,C组采用牙周结扎+低浓度环肌酸注射,D组采用牙周结扎+高浓度环肌酸注射。除对照组大鼠外,所有大鼠均在双侧上颌第一磨牙上结扎4周,然后对实验组进行牙周局部注射环肌酸2个月。收集上颌骨标本进行显微计算机体层扫描(Micro-CT)。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体外实验表明,环肌酸抑制破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但不影响成骨细胞。体内实验表明,局部应用环肌酸可防止牙槽骨丢失和增加牙槽嵴高度。结论:环肌酸可抑制破骨细胞增殖和分化,具有抑制大鼠牙周炎中破骨细胞形成和减少牙槽骨丢失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种植体-基台微间隙充填对种植修复系统及周围骨力学的影响
    马捷, 王齐帅, 张兵华, 陈天天, 蔡国平, 宋涛
    2022 (2):  117-122.  doi: 10.19438/j.cjoms.2022.02.003
    摘要 ( 362 )   PDF(1504KB) ( 185 )  
    目的:探讨口腔种植体-基台微间隙充填对种植修复系统及周围骨力学的影响。方法:建立第一磨牙缺失的下颌骨有限元模型,模拟植入1颗Straumann种植体。建立对不同大小种植体-基台微间隙(5、6、7、8、9 μm)胶质充填后的种植系统模型,于面垂直向加载100 N咬合力和斜向45°加载100 N咬合力,分析种植体系统各部件及下颌骨的等效应力。结果:不论种植体-基台微间隙充填与否,修复体整体和基台的受力基本相同。当该微间隙被充填时,种植体上的等效应力略微减小,下颌骨与种植体接触部分的等效应力有较明显减小。当该间隙变大时,模型的受力整体变大。结论:种植体-基台微间隙充填可有效减小种植体及下颌骨的受力,添加封闭材料可能有一定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hRNA干扰Rce1基因表达对口腔鳞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孙大为, 张云, 朱勇
    2022 (2):  123-128.  doi: 10.19438/j.cjoms.2022.02.004
    摘要 ( 377 )   PDF(1310KB) ( 125 )  
    目的:观察shRNA干扰Ras转化酶1(Rce1)基因表达对口腔鳞癌(OSCC)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取对数期CAL27细胞,随机分为Control组、shRNA-NC组、shRNA-Rce1组。Control组不处理,shRNA-NC组、shRNA-Rce1组分别采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shRNA-NC、shRNA-Rce1表达载体。采用二甲基噻唑(MTT)法检测不同放射剂量(2、4、6、8、10 Gy)射线照射对CAL27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影响,计算放射对细胞的半数抑制剂量。利用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B细胞淋巴瘤2(Bcl-2)、存活蛋白(Survivin)、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量。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Control组、shRNA-NC组相比,不同放射剂量对shRNA-Rce1组CAL2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显著升高,半数抑制剂量显著降低(P<0.05);与Control组、shRNA-NC组相比,shRNA-Rce1组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与Control组、shRNA-NC组相比,shRNA-Rce1组Bcl-2、Survivin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Caspase-3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shRNA干扰Rce1基因表达可增强OSCC细胞放射敏感性,降低半数抑制剂量,促进细胞凋亡,并减少凋亡抑制蛋白Bcl-2、Survivin表达,增加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4种评分系统判断口腔癌患者术后气管切开需求的准确性评价
    朱博文, 庄海, 毛秋怡, 卜寿山
    2022 (2):  129-134.  doi: 10.19438/j.cjoms.2022.02.005
    摘要 ( 429 )   PDF(800KB) ( 151 )  
    目的:比较Kruse评分、Cameron评分、CASST评分、TRACHY评分判断口腔癌患者术后气管切开需求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21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口腔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临床资料转换为各评分系统得分,根据推荐阈值进行计算评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根据约登指数调整最佳阈值以重新评估,使用曲线下面积(AUC)比较4种评分的预测效能。采用SPSS 26.0软件包、MedCalc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口腔癌患者235例,气管切开率为9.8%(23/235)。所有患者术后未行紧急外科气道管理,均在病情稳定后出院。所有评分调整前、后均显示较差的阳性预测值(0.28~0.4/0.19~0.45),敏感度为0.39~0.91/0.87~0.91,特异度为0.75~0.93/0.61~0.88。AUC从大到小依次为Cameron、TRACHY、CASST、Kruse评分,其中Cameron与Kruse评分(Z=2.014,P<0.05)、Cameron评分与CASST评分之间(Z=1.996,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4种评分系统在判断口腔癌患者术后气管切开需求方面存在不足,可能导致更高的气管切开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射频消融联合经皮造影DSA引导下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灌注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38例疗效评价
    庄乾伟, 李芳芳, 孟箭, 顾倩平, 李志萍
    2022 (2):  135-140.  doi: 10.19438/j.cjoms.2022.02.006
    摘要 ( 339 )   PDF(1416KB) ( 168 )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联合经皮造影数字DSA引导下聚多卡醇泡沫硬化治疗静脉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中心医院2019—2020年收治的38例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射频消融联合DSA引导下聚多卡醇泡沫硬化治疗。随访至少6个月,观察并评价疗效。结果:按Puig分型,Ⅰ型20例,Ⅱ型18例。所有患者均行射频消融及DSA引导下聚多卡醇泡沫硬化治疗2~4次。采用Tessari法,按1%聚多卡醇与空气比例1∶3制备泡沫。治愈8例,有效29例,效果不明显1例。治愈率为21.05%(8/38),总有效率为97.37%(37/38)。38例患者经介入硬化治疗后均出现轻度肿胀,3天后肿胀逐渐消退。发生皮肤张力性水疱2例,轻度皮肤溃疡1例,经对症处理后治愈。对症治疗10天后,皮肤愈合过程中未出现过敏反应、异位栓塞、局部或全身感染等严重并发症。随访无复发、窒息、皮肤破裂、瘘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根据Puig分型,选择射频消融联合经皮造影DSA引导下聚多卡醇泡沫硬化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清IL-6、IL-17、TNF-α和IFN-γ水平与60例口腔鳞癌患者临床特征关系探讨
    努尔曼古丽·牙森, 多力昆·吾甫尔, 白尔娜·吾守尔, 闫广鹏
    2022 (2):  141-145.  doi: 10.19438/j.cjoms.2022.02.007
    摘要 ( 339 )   PDF(538KB) ( 150 )  
    目的:探讨IL-6、IL-17、TNF-α和IFN-γ水平与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2021年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颌面外科的OSCC患者60例,非OSCC患者6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抽取空腹外周血2 mL,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IL-6、IL-17、TNF-α和IFN-γ水平,分析血清4种细胞因子与OSCC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以及在3组间的表达差异,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OSCC患者术前血清IL-6、IL-17、TNF-α,IFN-γ的表达水平与性别、淋巴结转移和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IL-6、IL-17、TNF-α表达与TNM分期和肿瘤大小存在显著关系(P<0.05),而IFN-γ表达与TNM分期和肿瘤大小无显著关系(P>0.05)。OSCC患者术前血清IL-6、IL-17、TNF-α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OSCC患者和正常组(P<0.05);IFN-γ水平显著低于非OSCC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0.05)。诊断价值分析显示,IL-6、IL-17、TNF-α、IFN-γ联合检测后敏感度、阳性预值均显著提高。结论:血清IL-6、IL-17、TNF-α和IFN-γ水平与口腔鳞癌患者临床特征存在一定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01例头颈部横纹肌肉瘤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陈一铭, Ahmed, 季彤, 任振虎
    2022 (2):  146-150.  doi: 10.19438/j.cjoms.2022.02.008
    摘要 ( 472 )   PDF(518KB) ( 151 )  
    目的:总结头颈部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2006—2013年收治的头颈部横纹肌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患者的临床、影像、病理、治疗资料及随访记录,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给定时间段内共纳入101例患者,75例获得随访。其中,男52例,女49例;18岁以下50例,18岁以上51例。口腔黏膜、腮腺和颅底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多形型65例,胚胎型27例,腺泡型9例;IRS Ⅰ级44例,Ⅱ级39例,Ⅲ级18例。29例仅接受手术治疗,20例同时接受手术和化疗,10例接受手术和放疗,42例接受上述3种治疗。8例病理结果提示颈淋巴结阳性,无手术阳性切缘。5年无瘤生存率为41.3%,5年总体生存率为44.0%。结论:头颈部横纹肌肉瘤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较低,IRS分级和肿瘤部位是影响生存的主要因素。切缘阴性的根治性手术治疗对头颈部横纹肌肉瘤预后至关重要;放疗、化疗等辅助治疗可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及总体生存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69例口腔癌患者汉语普通话语音数据库的建立与初步评价
    肖育栋, 郭凯欣, 杨乐, 邓威, 曾滨, 张思恩, 劳小媚, 廖贵清, 梁玉洁
    2022 (2):  151-157.  doi: 10.19438/j.cjoms.2022.02.009
    摘要 ( 393 )   PDF(1637KB) ( 195 )  
    目的:收集口腔癌患者手术前、后语音样本,建立口腔癌患者汉语普通话语音数据库,为口腔癌的临床诊治和康复提供数据平台。方法:收集在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及术后定期复诊的口腔癌患者,利用多种语音测试工具对患者进行语音评估,在安静环境下录音,纳入非恶性肿瘤病变患者和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所有音频样本经统一预处理、分割、标注、匿名化处理,生成标准化语音数据集。结果:2017年7月—2021年4月纳入481位独立发音人,男274例(57.0%),女207例(43.0%),平均年龄(46.98±16.34)岁。口腔癌患者369例(76.7%),健康人79例(16.4%),非恶性肿瘤患者33例(6.9%)。口腔癌患者中,病变位于舌及口底258例,术前进入评估队列202例,T1、T2、T3、T4分别为35例(17.3%)、68例(33.7%)、41例(20.3%)、58例(28.7%)。所有发音人的中位随访(评估)时间为术后219 d(IQR:87.5~587 d),共计1 100人次。共得到73 008份独立语料音频,所涉及的语料种类包括元音(6,1.30%)、下颌轮替运动音节(7,1.51%)、单字(238,51.63%)、词语(169,36.66%)、句子(38,8.24%)共461种。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国内外首个以口腔癌为主要病种的语音数据库,丰富了口腔癌临床诊治的功能学维度,为临床生物信息标志物的深入研究及个体化语言康复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化技术在提高颅颌面畸形整复手术精度中的效果评价
    林博, 杨宏宇, 杨辉俊, 周陶, 王峰, 张添文
    2022 (2):  158-163.  doi: 10.19438/j.cjoms.2022.02.010
    摘要 ( 302 )   PDF(871KB) ( 155 )  
    目的:探讨数字化外科辅助颅颌面畸形手术相对于传统手术的优势并评价其远期效果。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因肿瘤、感染、先天发育等原因需要进行颅颌面畸形整复的患者,进行数字化辅助手术或传统经验性手术。纳入研究后按计划随访,收集基线期、治疗期及术后随访期的手术相关资料、CT数据,使用Mimics软件色谱误差分析分别计算2组患者术后实际下颌骨与理想下颌骨之间的差异。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建立了72例颅颌面畸形队列,数字化外科组和对照组各36例。色谱误差分析显示,数字化组手术前、后偏差为(1.06±0.06)mm,对照组为(1.23±0.06)mm;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数字化外科与较好的下颌骨修复精度显著相关(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相同,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颅颌面畸形整复手术较传统经验性手术精度显著提高,未增加手术并发症,安全、可靠,远期效果稳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 428例口腔颌面外科全麻患者复苏期喉痉挛的相关因素分析
    费娟, 杨悦来, 胡崟清
    2022 (2):  164-167.  doi: 10.19438/j.cjoms.2022.02.011
    摘要 ( 415 )   PDF(525KB) ( 206 )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外科患者全麻术后苏醒期间喉痉挛发生的相关风险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全麻手术后复苏患者1 428例,分为非喉痉挛组及喉痉挛组,分别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和麻醉手术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患者麻醉复苏期喉痉挛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采用SPSS 22.O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 428例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患者中,男868例,女560例,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46.34±11.23)岁。在麻醉复苏期间发生喉痉挛114例,发生率为7.98%。通过Logistic分析,年龄(P=0.002)、吸烟情况(P=0.016)、BMI(P=0.003)、上呼吸道病史(P=0.004)、镇静情况(P=0.006)、复苏期间吸痰次数(P=0.047)与喉痉挛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结论:高龄、吸烟、肥胖、上呼吸道病史、镇静不足、多次吸痰是口腔颌面外科全麻患者麻醉恢复期喉痉挛发生的危险因素。麻醉医护人员应加强喉痉挛发生的预警意识,掌握患者发生紧急喉痉挛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观察指标和预防应对措施,减少喉痉挛的发生,从而提高口腔颌面外科患者围麻醉期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78例氧化锆种植体边缘骨吸收5年随访观察
    孙丹丹, 石飒飒, 尹伟娇
    2022 (2):  168-172.  doi: 10.19438/j.cjoms.2022.02.012
    摘要 ( 357 )   PDF(672KB) ( 149 )  
    目的:观察氧化锆全瓷修复种植体边缘骨吸收变化,评估氧化锆全瓷修复体长期临床效果。方法:将首都医科大学电力教学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78例采用氧化锆全瓷修复系统进行固定义齿修复的病例纳为研究对象,随访5年,检测修复体完整性、密合性、种植体存留情况,并检测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改良菌斑指数(mPLI)及牙周探诊深度(PD),应用X线片评估种植体边缘骨吸收,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骨吸收的相关因素。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期间,6例患者未按规定复诊,随访脱落,脱落率为7.69%(6/78),剩余72例患者(共80颗种植体,63个修复体)完成随访,种植体均未出现松动、折断、脱落,种植体存留率为100.00%。6个修复体出现崩瓷,2个修复体冠边缘与基台间不密合,无修复体脱落。全口曲面体层片与根尖片提示,边缘骨吸收0~2.03 mm,平均(0.23±0.04)mm。统计分析显示,糖尿病史、修复体种植方式、崩瓷及对颌牙类型影响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P<0.05)。结论:长期随访结果显示,氧化锆种植体存留率高,软组织美学效果好,边缘骨稳定,是一种可靠的植入系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RI图像纹理分析在腮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瞿俊晨, 贾传海, 丁庆国, 曹锐, 丘佳明
    2022 (2):  173-176.  doi: 10.19438/j.cjoms.2022.02.013
    摘要 ( 340 )   PDF(503KB) ( 175 )  
    目的:探讨基于MRI图像纹理分析在腮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2019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良、恶性肿瘤131例,均进行常规MR平扫及增强扫描、DWI扫描。采用MaZda软件在选定的病变最大层面图像上绘制感兴趣区(ROI),得到各个纹理特征参数值。利用MaZda软件自带的B11统计软件模块,根据所选择的纹理特征分类两类肿瘤,最后输出T1WI、T2WI、T1WI增强、DWI 4个序列区分腮腺良、恶性肿瘤的结果,以错判率(MCR)形式表述。结果:基于T2WI图像的纹理分析鉴别能力明显优于基于其他3个序列图像的鉴别能力。在原始数据分析(RDA)、主要成分分析(PCA)、线性分类分析(LDA)和非线性分类分析(NDA)4种分类方法中,NDA方法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错判率显著低于其他方法。结论:基于T2WI图像的纹理分析可作为辅助手段,为临床上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在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时,非线性分类(NDA)比线性分类(RDA、PCA、LDA)更有效,但临床应用时应注意到其推广能力及样本依赖性的特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腮腺超声造影对43例腮腺肿瘤的诊断价值评价
    陈泽源, 刘怡彬, 再米热·依布拉音, 张思敏, 买买提吐逊·吐尔地
    2022 (2):  177-183.  doi: 10.19438/j.cjoms.2022.02.014
    摘要 ( 344 )   PDF(1133KB) ( 165 )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腮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行手术治疗及腮腺超声造影检查的腮腺肿瘤患者43例(良性31例,恶性12例)。造影检查时,收集超声造影图像特征,包括增强时间(快进、慢进或等进),消退时间(慢退、快退及等退),增强强度(高增强、等增强及低增强),增强均匀程度(均匀、不均匀),并勾画感兴趣区,绘制时间-强度曲线图。通过仪器分析,得出定量参数,包括到达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PI)、上升斜率(AS)、峰值降半时间、半降支斜率(DS)、曲线下面积(AUC)以及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间参数差值,使用参数前△符号表示,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腮腺肿瘤超声造影表现、定量参数的差异、再以定量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得出最佳截断值、灵敏度及特异度。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腮腺良性肿瘤的增强时间、增强强度、增强均匀程度及消退时间与恶性肿瘤有统计学差异(P<0.05)。腮腺良性肿瘤中,多形性腺瘤(PA)与Warthin(WT)瘤的△AUC之间差异显著(P<0.05);腮腺良性肿瘤组与恶性肿瘤组肿瘤组织中,DS、AUC、△PI、△AS及△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A与WT的△AUC最佳截断值为-103.94,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46.20%(ROC-AUC=0.766,P<0.05)。腮腺良恶性肿瘤中,AUC的最佳截断值为1422.165,灵敏度为83.30%,特异度为60%(ROC-AUC=0.728,P<0.05);△PI的最佳截断值为0.535,灵敏度为83.30%,特异度为60%(ROC-AUC=0.794,P<0.05);△AUC的最佳截断值为271.37,灵敏度为91.7%,特异度为60%(ROC-AUC=0.797,P<0.05)。结论:超声造影对腮腺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总结
    3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成人髁突骨折效果分析
    高志彪, 王磊, 肖霞, 高朵朵
    2022 (2):  184-187.  doi: 10.19438/j.cjoms.2022.02.015
    摘要 ( 364 )   PDF(1620KB) ( 208 )  
    目的:探讨成人髁突骨折3种不同手术入路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共48侧成人髁突骨折按Loukota等标准分类,根据分类分别采用耳屏前入路、颌后穿腮腺入路及口内入路进行复位内固定。结果:46例患者术后下颌运动及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开口度基本正常,骨折复位及愈合良好,髁突未见明显吸收。结论:根据成人髁突不同骨折类型,灵活采用不同手术入路,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化及3D打印联合内镜辅助技术治疗12例颧骨颧弓骨折效果评价
    罗彬, 周美云, 田绣云, 陈鑫如, 韩瑞, 徐锦程
    2022 (2):  188-192.  doi: 10.19438/j.cjoms.2022.02.016
    摘要 ( 348 )   PDF(2119KB) ( 188 )  
    目的:探讨数字化及3D打印联合内镜辅助技术在颧骨颧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2月—2021年9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2例单侧颧骨颧弓骨折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全头颅薄层CT检查,利用镜像反求原理对骨折部位进行模拟复位,并打印复位后的骨折模型,在模型上进行钛板预弯。术中在内镜辅助下采用前庭沟切口结合耳屏前切口对骨折断端进行解剖复位。术后所有患者均再次行全头颅薄层CT检查,将术后重建的三维模型数据与术前模拟复位的三维模型数据进行光谱融合色差对比分析,评价术后效果。结果:12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面部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面部皮肤瘢痕隐蔽。术后CT与术前模拟设计光谱融合色差对比分析最大上偏差为2.998 7 mm,最大下偏差为-2.998 6 mm,平均上偏差为(0.243 0±0.025 0)mm,平均下偏差为(-0.310 0± 0.180 0)mm。结论:数字化及3D打印联合内镜辅助技术在直视下对骨折部位进行解剖复位,有助于提高骨折复位的精准度,减少术中组织损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瘢痕隐蔽,具有良好的美观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从遗传异质性认识口腔鳞癌的侵袭过程
    瞿楚翔, 孙树洋, 张志愿
    2022 (2):  193-197.  doi: 10.19438/j.cjoms.2022.02.017
    摘要 ( 399 )   PDF(477KB) ( 163 )  
    口腔鳞癌侵袭前沿是肿瘤侵袭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征性病理结构的肿瘤区域。理解肿瘤的侵袭过程,可以通过研究侵袭前沿的形成过程来实现。侵袭前沿和肿瘤内部之间存在遗传异质性,肿瘤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克隆进化关系。在遗传学水平认识肿瘤侵袭,有赖于对侵袭前沿和肿瘤内部之间克隆结构组成及克隆进化关系的揭示。在此过程中,还可获知在肿瘤侵袭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遗传学事件,这些遗传学事件可能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或侵袭相关生物标志物。口腔鳞癌侵袭过程的克隆演化路径具有肿瘤间异质性,对其他癌种的相关研究也发现了这种肿瘤间异质性,进一步揭示了侵袭相关亚克隆的遗传演化及亚克隆间的相互作用。本文着眼于从遗传学角度揭示口腔鳞癌的侵袭过程,结合其他癌种的相关研究,对肿瘤侵袭过程中的关键遗传学事件、遗传异质性以及克隆演进做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盾构术”应用于美学区种植的研究进展
    周亦凝, 顾迎新
    2022 (2):  198-201.  doi: 10.19438/j.cjoms.2022.02.018
    摘要 ( 304 )   PDF(522KB) ( 210 )  
    上前牙美学区在拔牙后常发生唇侧牙槽骨吸收、塌陷,极大影响种植后前牙区的美学效果。为了尽可能保存唇侧软、硬组织,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了“盾构术”的概念,即通过保留唇侧部分牙根,以保存束状骨-牙周膜复合体,从而减少吸收。本文就“盾构术”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并对影响“盾构术”效果的因素及其较传统即刻种植的优势与局限性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舌根转移性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钱敏, 沈月洪, 吴利, 杨宏宇
    2022 (2):  202-205.  doi: 10.19438/j.cjoms.2022.02.019
    摘要 ( 415 )   PDF(2370KB) ( 179 )  
    肺外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极为罕见且具有高度恶性的肿瘤,临床诊断时多数已是晚期,预后较差。该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肿瘤的形态学表现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本文报告1例舌根转移性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结合临床考虑为宫颈来源,通过回顾国内外文献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颌先天性颗粒细胞牙龈瘤1例报告
    薛桃, 刘锐, 蔡欣云, 张永红, 张蕾蕾, 董金龙
    2022 (2):  206-208.  doi: 10.19438/j.cjoms.2022.02.020
    摘要 ( 468 )   PDF(1198KB) ( 101 )  
    先天性颗粒细胞牙龈瘤(congenital granular cell epulis,CGCE)又称为新生儿先天性牙龈瘤(congenital epulis of the newborn),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病因不明的口腔良性软组织肿瘤。本文报告1例CGCE,并复习相关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