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1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6-01-2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著
    hOPG基因转染对种植体周围骨再生的影响
    李佳洋, 尹国柱, 孙玥, 陈贵征, 纪焕中, 罗恩
    2016 (1):  1-7. 
    摘要 ( 338 )   HTML( 0)  
    目的 研究局部稳定表达OPG在种植体周围骨再生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6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种植体周围注射腺病毒Ad5-OPG-EGFP,B组种植体周围注射腺病毒Ad5-EGFP,C组种植体周围注射相同体积的PBS。在植入手术后1周、4周处死动物,行RT-PCR、组织学观察和Micro-CT扫描等检测,采用SPSS15.0软件包对相关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 实验组hOPG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证实重组腺病毒载体Ad5-OPG-EGFP建模成功,可顺利转染到骨组织中并稳定表达。植入术后4周,实验组和对照B组和C组大鼠均有新骨形成、包绕种植体。A组骨面积百分比(%BIC)、骨结合百分比(%BA)、标化后骨体积(BV/TV)、骨结合率(%OI)、单位体积内骨小梁数量(Tb.N)、单位体积内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连接密度(Conn.D)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单位体积内骨小梁间隔(Tb.Sp)则显著低于B组和C组。结论 hOPG基因转染可在种植体周围稳定表达OPG,加快骨质再生,使种植体骨结合率增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导航专用下颌骨牵引器在山羊下颌骨牵引成骨术中的精度研究
    胥雷, 蔡鸣, 于雯雯, 孙红霞, 王猛, 姚侃, 蔡期勋, 魏思龙, 卢晓峰
    2016 (1):  8-13. 
    摘要 ( 347 )   HTML( 2)  
    目的 应用自主研发的导航专用下颌骨牵引器及颅颌面手术导航系统,在三维可视化软件中虚拟设计手术方案,进行山羊下颌骨牵引成骨术的相关研究,评估导航技术转移手术方案的精度。方法 麻醉状态下在4只成年山羊下颌前部两侧植入5颗定位钉,使下颌骨处于自然状态下行CT扫描。将获得的CT数据与导航专用牵引器三维图像导入Surgicase可视化软件,进行三维测量、虚拟设计手术方案。4只山羊平均分为2组,第1组行单侧下颌角部截骨,第2组行单侧下颌支截骨。利用导航专用下颌骨牵引器,将术前规划方案导入TBNavis-CMFS导航软件系统中。全麻下行导航辅助山羊下颌骨牵引成骨术。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导航牵引器实物及三维图像的相关数据、模拟及真实牵引成骨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自主研发的导航专用下颌骨牵引器实物和三维图像之间的各尺寸设计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2组实验山羊术前模拟与真实牵引长轴间成角平均为2.45°(1.56°~3.69°),模拟与真实截骨平面间夹角平均为1.53°(1.16°~3.25°),同侧髁突至模拟与真实截骨平面的距离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应用自主研发的导航专用下颌骨牵引装置,利用Surgicase可视化软件、TBNavis-CMFS手术导航系统进行山羊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前虚拟手术截骨设计,可以将术前手术规划精确转移至手术操作中,转移精确度高,操作互动性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颞下颌关节骨性三维测量标准的建立及在骨关节病中的应用
    白果, 何冬梅, 杨驰, 张露珠, 王飞宇, 董敏俊, 常雨丝
    2016 (1):  14-18. 
    摘要 ( 414 )   HTML( 4)  
    目的 建立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的三维测量标准,并对人工关节置换的骨关节病患者进行测量和健、患侧比较,为假体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Proplan CMF 1.4软件,在CT扫描三维重建的基础上确立颞下颌关节的骨性测量标准,对2005年3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12例行单侧人工关节置换的骨关节病患者进行三维测量并与健侧比较,采用SAS 6.1软件包对关节窝及髁突的骨性形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骨关节病的颞下颌关节与健侧相比,在关节窝外侧深度、颧弓根宽度、髁突头高度和下颌支长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关节窝前后径和内外径、关节窝前斜面角度、关节结节高度、颧弓根厚度、髁突内倾角和后仰角,以及髁突的宽度和角度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颞下颌关节的骨性三维测量标准和人工颞下颌关节国产化设计的重要参考指标;初步发现骨关节病患者的关节窝较扁平、髁突头高度减低、下颌支长度短于健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单纯上颌窦内提升术植入Straumann种植体的早期稳定性
    莫嘉骥, 钱姝娇, 朱钰, 乔士冲, 顾迎新, 赖红昌
    2016 (1):  19-23. 
    摘要 ( 492 )   HTML( 6)  
    目的 利用共振频率分析(resonance frequency analysis,RFA)仪器监测经单纯上颌窦内提升(osteotome sinus floor elevation without grafting,OSFE without grafting)植入Strauamnn种植体的早期稳定性,分析上颌窦底剩余牙槽骨高度(residual bone height,RBH)对RFA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纯OSFE方式,对48例牙列缺损患者各植入1颗Straumann SLA宽颈美学种植体( 4.8 mm×8 mm)。用RFA仪器分别于手术当天、术后2、4、6、8、12、16、20周测量种植体稳定性,所得参数为种植体稳定系数(implant stability quotient, ISQ)。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8颗种植体的存活率为97.9%。所有种植体都获得了良好的初期稳定性。手术当天ISQ值较高,于第2周至第6周逐渐下降,之后逐渐上升,最终达到较高水平。上颌窦底剩余骨高度(residual bone height,RBH)与ISQ值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单纯OSFE方式在上后牙区严重骨量不足情况下仍可获得良好的种植体稳定性。RBH对于种植体的早期稳定性无显著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少年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影像学转归
    卓子昂, 蔡协艺
    2016 (1):  24-27. 
    摘要 ( 581 )   HTML( 5)  
    目的 :分析比较自然病程中青少年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前移位的影像学转归。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6月于我院关节专科随访的单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124例青少年患者。通过MRI检查评价健、患侧髁突骨质退变、关节盘变形和积液的发生率,比较其病程进展。采用SAS 9.13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初诊时,患侧髁突骨质退变和积液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健侧(P<0.05)。对随访前、后进行比较,发现患侧关节盘变形的检出率显著升高(P<0.05),而患侧积液的检出率显著降低(P<0.05),患侧髁突骨质退变率由60.48%上升为69.36%,但无显著差异(P=0.14)。结论 青少年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与髁突骨质退变和关节腔积液显著相关。随着病程延续,其关节盘变形发生率显著升高,关节液显著减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地区133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分析
    郭治辰, 龚忠诚, 林兆全, 凌彬, 刘慧, KarmeshBajracharya
    2016 (1):  28-32. 
    摘要 ( 407 )   HTML( 4)  
    目的 通过分析新疆地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oral and maxillofacial space infection,OMSI)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感染来源及分布、治疗和并发症,探讨引起致命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33例OMSI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患者的一般情况与并发症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33例患者中,男性占52.6%,女性占47.4%;平均年龄45.9岁,症状出现到入院平均间隔时间为23.8 d,平均住院10.3 d。糖尿病患者47例(35.3%)。最常见的感染途径为牙源性感染(35例,26.3%),常累及咬肌间隙;最常见的非牙源性感染为腺源性感染(15例,11.2%),颏下间隙常受累。22例患者(16.5%)出现并发症,多间隙受累和白细胞计数≥15×109/L是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多间隙感染和白细胞计数≥15×109/L的OMSI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很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临床上需给予密切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游离冠突与肋骨移植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的疗效分析
    黄栋, 何冬梅, 杨驰, 陆川, 白果
    2016 (1):  33-38. 
    摘要 ( 443 )   HTML( 3)  
    目的 比较游离冠突移植(free coronoid process graft, CPG)与肋骨移植(costochondral graft, CCG)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的疗效。方法 回顾2011—2014年我科收治的采用CPG和CCG治疗的10例(15侧)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对手术后CT及至少6个月以上随访期的CT进行三维重建,采用Proplan CMF 1.4软件(Materialize, 比利时)测量植骨块的高度,比较不同方法移植骨的吸收情况,同时对随访期患者的开口度和咬合关系进行比较。采用SPSS19.0软件包中的配对t检验比较2种方法移植骨的吸收量,评价2种方法的效果。结果 5例(7侧)CPG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6.8个月(6~22个月),冠突平均吸收5.41 mm,占移植骨高度的21.9%,冠突顶部圆钝改建。随访期末最大开口度平均为31.6 mm,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4例出现前牙开,1例关节强直复发;5例(8侧)CCG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4.4个月(6~30个月),肋骨平均吸收2.44 mm,占移植骨高度的6.2%;随访期末最大开口度平均为33.6 mm,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4例咬合关系稳定,1例出现开,无关节强直复发。结论 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治疗中,游离冠突移植比肋骨移植的骨吸收率高,易引起咬合关系改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科术后进行或不进行放疗的头颈部缺损显微重建策略探讨
    徐中飞, 段维轶, 白爽, 田雨, 谭学新, 孙长伏, 刘法昱, 代炜
    2016 (1):  39-43. 
    摘要 ( 409 )   HTML( 2)  
    目的 :总结外科术后伴或不伴放疗的头颈部缺损显微重建的基本策略。方法 回顾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采用游离皮瓣重建肿瘤根治术后伴或不伴放疗的头颈部缺损病例13例,统计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 13例患者中,12例曾接受肿瘤根治术及选择性颈淋巴清扫(levelⅠ-Ⅲ),其中11例术后进行放射治疗。恶性肿瘤术后复发9例,恶性肿瘤再发2例,上颌骨切除术后开口受限1例,另1例为鼻咽癌放疗后下颌骨骨髓炎。所有病例均采用游离皮瓣进行重建(股前外侧皮瓣7例,股前内侧皮瓣1例,前臂皮瓣1例,腓骨瓣2例,股前外侧皮瓣+股前内侧皮瓣2例);受区血管采用同侧颈横血管10例,对侧颈部血管2例,颞浅血管1例。皮瓣完全成活且无明显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17个月,1例死于远处转移,1例死于局部复发。结论 对于外科术后伴或不伴放疗的需要游离皮瓣重建的病例,同侧颈横血管可能是首选的受区血管;颈横静脉如不可用,可选择颈内静脉或颈外静脉作为备选。如颈横血管系统都不可用,对侧颈部血管和颞浅血管也是有益的补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计算机导航辅助下颅颌面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轮廓修整33例效果评价
    肖超, 代杰文, 张文斌, 吴锦阳, 沈舜尧, 沈国芳
    2016 (1):  44-50. 
    摘要 ( 419 )   HTML( 5)  
    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在颅颌面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轮廓修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颅颌面科就诊的33例颅颌面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2组,实验组17例,术前利用计算机导航系统的软件设计治疗方案,术中在该导航系统辅助下进行病变部分切除及轮廓修整术;对照组16例,用传统方法进行病变部分切除及轮廓修整术。术后1周和3个月拍摄颅颌面部CT并进行三维重建,应用Geomagic Qualify软件对手术区域与相应术前模拟设计区域的偏差、2组病例术后颅颌骨的对称性进行测量,应用SAS 6.2软件包对测量结果进行t检验,并对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以镜像模型为参考模型,导航组中手术区域的平均偏差值为(2.1285±1.2957)mm,非导航组为(4.4814±2.1940)mm, 2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术后模型与术前模拟设计相比的平均偏差为(2.1400±1.2482)mm。结论 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下进行的颅颌面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轮廓修整术具有较高的精度,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能更好地恢复患者颅颌骨的对称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颌阻生智牙拔除术中下牙槽神经血管束损伤风险因素分析
    叶周熹, 杨驰
    2016 (1):  51-56. 
    摘要 ( 593 )   HTML( 6)  
    目的 :以下颌阻生智牙与下牙槽管(inferior alveolar canal,IAC)的接触程度和方位关系为下牙槽神经血管束损伤风险因素,对阻生牙行分级和分类,以预测风险和指导手术。方法 筛选同一术者用超声骨刀拔除的105例连续病例116颗困难下颌阻生智牙中全景片示与IAC接触的92颗牙,利用全景片和锥形束CT(CBCT),根据牙与IAC的接触程度分接触(Ⅰ级)、压迫(Ⅱ级)和突入(Ⅲ级)。用Kappa值和youden指数(以CBCT为金标准)比较2种影像学检查结果。利用CBCT,根据牙与IAC的方位关系将样本分为牙根位于IAC舌侧(Ⅰ类)、正上方(Ⅱ类)、颊侧(Ⅲ类)和包绕IAC(Ⅳ类)。统计不同级别和类别阻生牙拔除的实际下牙槽神经血管束损伤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更易引起损伤的阻生牙类型。采用SAS 8.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9.31%(92/116)的困难阻生牙具有下牙槽神经血管束损伤风险。全景片评价Ⅰ、Ⅱ、Ⅲ级分别占33.70%、28.26%和38.04%,CBCT评价Ⅰ、Ⅱ、Ⅲ级分别占36.96%、33.70%和29.35%,两者一致性很好(Kappa值0.8699)。全景片误判为Ⅲ级者实际可为Ⅰ或Ⅱ级。Ⅰ、Ⅱ、Ⅲ、Ⅳ类分别占31.52%、55.43%、11.96%和1.09%。7.61%(7/92)的阻生牙拔除时出现下牙槽神经血管束损伤(3例Ⅲ级Ⅲ类,2例Ⅲ级Ⅱ类,2例Ⅱ级Ⅱ类)。接触程度级别越高,出现损伤的比例越高(P<0.05);出现损伤比例以牙根位于IAC颊侧者最高,正上方次之(P<0.05)。结论 全景片能较好评价牙与IAC的关系,CBCT能弥补全景片重叠影像的缺陷,并可提供两者的方位关系。该分级和分类能全面预测风险和指导手术。Ⅱ~Ⅲ级和Ⅱ~Ⅲ类阻生牙更易出现下牙槽神经血管束损伤,操作时勿对神经直接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状植骨结合牙种植技术的近期临床效果观察
    郑巧仪, 陈觉尧, 陈俊兰
    2016 (1):  57-61. 
    摘要 ( 380 )   HTML( 0)  
    目的 探讨对牙槽骨严重吸收的患者采用环状植骨结合牙种植技术治疗的临床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口腔门诊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1例牙槽骨量严重不足的患者诊治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环状植骨结合同期植入种植体技术治疗,术后5个月实施上部修复。于手术前及术后5个月对患者进行X线拍片,测量患者牙槽骨高度变化、唇舌侧骨吸收情况、上部修复后3个月的牙龈相关评价指标变化情况。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1例患者植入21颗种植体,其中直径3.5 mm、长度11 mm的种植体15颗,直径3.5 mm、长度14 mm的种植体6颗。21例骨环术后5个月存活20例,存活率为95.24%,1例因骨环感染、暴露后取出;种植体存留率为100%,无脱落;骨高度增加量(6.74±2.31)mm、骨吸收量(2.62±1.66)mm、种植体颈部唇舌向宽度(7.53±0.73)mm。21颗种植牙中,舌侧和唇侧的骨吸收量分别为(2.81±1.05)mm和(2.46±0.92)mm;两侧骨吸收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21颗种植牙的PD值为(1.76±0.41)mm与邻近牙(1.70±0.33)mm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21例患者手术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口唇麻木、牙龈坏死、病理性骨折、颏部歪斜等并发症,仅有2例患者在术后第4个月有轻微的颏部感觉异常,未经特殊处理,2个月后逐渐消失。术后满意度调查,21例患者中,19例表示非常满意,2例表示满意,无不满意患者,满意率达100%。结论 牙槽骨严重缺损的患者采用环状植骨结合牙种植技术具有手术操作相对简单,近期疗效可靠的特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右美托咪定在口腔颌面外科正颌手术控制性降压中的作用
    张凌, 朱莹
    2016 (1):  62-65. 
    摘要 ( 328 )   HTML( 3)  
    目的 观察复合右美托咪定在口腔颌面外科正颌手术控制性降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正颌手术患者40例,ASA I-II级。随机分为D组(右美托咪定组20例)和NS组(0.9%氯化钠溶液组20例)。手术开始前10 min,D组以1.0 μg/kg剂量推注泵静脉推注10 min,随后以0.5 μg/(kg·h)持续输注并联合异丙酚和瑞芬太尼行控制性降压。NS组用0.9%氯化钠溶液持续静脉泵输注,方法和剂量与D组相同。2组均以平均动脉压(MAP)维持在55~65 mmHg为目标。记录2组在诱导及降压前、后各个时间段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的值;比较2组术中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同时根据Fromme术野评分表评定手术视野质量。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控制性降压期间,2组MAP值均显著低于诱导前(P<0.01)。D组在T3(手术开始)、T4(手术开始后15 min)、T5(手术开始后30 min)时MAP和HR明显低于NS组(P<0.05)。NS组HR在T3、T4、T5、T6(手术开始后 60 min)时显著高于诱导前(P<0.05)。D组的异丙酚用量显著低于NS组(P<0.05),同时D组的术野评分显著优于NS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正颌手术的控制性降压,安全有效,同时可以防止心率、血压波动,使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并且减少异丙酚的用量,使术野质量更加清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良髁突摘除术在成人髁突囊内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王凡, 杨庆福
    2016 (1):  66-68. 
    摘要 ( 384 )   HTML( 1)  
    目的 探讨改良髁突摘除术在成人髁突囊内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对33例成人髁突囊内骨折给予髁突摘除术,术后辅以适当的颌间牵引及开口训练。结果 80%以上的患者6个月内恢复正常咬合关系,开口度达35 mm以上;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永久性面瘫和关节强直。结论 改良髁突摘除术操作简单,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但有严格的适应证,掌握好适应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动评分在重型颅颌面损伤患者中的应用评价
    赵燕, 郭智霖
    2016 (1):  69-71. 
    摘要 ( 305 )   HTML( 1)  
    目的 探讨用单纯运动 GCS评分(GCS-M)评估患者的意识变化,以期指导临床。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重型颅颌面损伤患者入院后的GCS-M评分的变化及当时头颅CT改变,采用SPSS1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63例患者中,入院时GCS-M评分4分的17例患者8例变严重,评分降为3分,头颅CT示颅内血肿增大,中线移位加重,经积极手术后,中线移位回复,GCS-M评分又回到4分;入院时GCS-M评分3分的患者18例,手术后GCS-M评分好转,头颅CT显示脑内情况变好。统计学分析发现,GCS-M可准确评价这类患者的颅内情况,与颅内情况变坏呈负相关。结论 在无法运用GCS评分时,GCS-M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重型颅颌面损伤患者伤情的方法,其变化与颅内伤情呈负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总结
    老年人骨埋伏阻生牙37例临床分析
    胡颖恺, 徐光宙, 杨驰
    2016 (1):  72-75. 
    摘要 ( 414 )   HTML( 3)  
    目的 分析老年人骨埋伏阻生牙的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4年4月治疗的老年完全骨埋伏阻生牙患者37例45颗患牙。其中,男17例,女20例,平均年龄70.85岁(58~82岁);有高血压史者占51.4%(19/37),心脏病占32.4%(12/37),糖尿病占13.5%(5/37),骨质疏松占24.3%(9/37);术前拍摄全景片或CT确诊。评估埋伏牙拔除难度及全身状况,选择不同方法拔除埋伏牙。记录每位患者骨埋伏阻生牙牙位、阻生类型和伴发病变。结果 阻生牙中,下颌第三磨牙占80%(36/45),倒置阻生16颗,水平阻生13颗,近中阻生6颗,垂直阻生1颗;上颌第三磨牙占13.3%(6/45);多生牙占6.7%(3/45)。7颗阻生牙伴发含牙囊肿;5颗伴发局部骨髓炎。结论 老年人术前应准备充分,术中注意监测全身情况,应用涡轮钻或超声骨刀降低风险。对于埋伏深度小于2 mm的阻生牙,应尽早拔除,以降低冠周炎、囊肿、感染等病变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第二磨牙远中骨质缺损治疗进展
    戈旌, 杨驰, 郑家伟, 汪湧
    2016 (1):  76-82. 
    摘要 ( 433 )   HTML( 22)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邻近第二磨牙出现远中骨缺损是一个广泛存在且不容忽视的问题,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无法自行修复。本文对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的修复技术做一综述。牙周治疗和单纯的生物膜覆盖,其骨再生效果不明显。骨移植物包括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异种骨和组织工程骨,用于远中骨缺损的修复目前已取得一定疗效,但完全骨再生尚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OX-2与骨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
    马吴迪, 夏伦果, 周宇宁, 徐袁瑾
    2016 (1):  83-88. 
    摘要 ( 630 )   HTML( 12)  
    环氧化酶2 (cyclooxygenase-2, COX-2)是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 AA)合成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 PGE2)的限速酶,通过对PGE2的调控,COX-2能够对骨代谢中骨形成和骨吸收产生多种不同的作用。同时,COX-2也能通过参与多条信号转导途径,影响骨的形成,包括G蛋白α亚基(guanine nucleotide-binding proteins alpha s, Gαs)信号通路、促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通路以及核因子受体激活物配基(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κB ligand,RANKL)信号通路。COX-2的产生由多种因素诱导,并可被其抑制剂如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抑制。这些因素能调控COX-2的产量并最终作用于骨组织。本文就COX-2与骨形成的关系及其在相关临床应用上的展望进行介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家族性巨大型牙骨质瘤患者下颌骨重建术式的选择: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王宏伟, 马春跃, 贺光, 徐立群, 张陈平, 秦兴军
    2016 (1):  89-92. 
    摘要 ( 448 )   HTML( 2)  
    家族性巨大型牙骨质瘤(familial gigantiform cementoma, FGC)是一类具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的良性纤维-牙骨质-骨病变。病灶可累及上、下颌骨,以下颌骨前份的膨胀性生长最为典型,常导致颜面畸形和口腔功能障碍。由于该病罕见,其治疗的相关报道十分有限。该病好发于青少年,患者多伴发长骨骨折,因此治疗方案的选择尤为慎重。本文报告1个FGC家系中2例患病者下颌骨重建的不同方式,在随访过程中对患者术后面部外观、口腔功能和影像学资料进行评价,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对FGC患者下颌骨重建方式选择的经验进行总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婴幼儿咽旁间隙畸胎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吴宇翎, 赵小朋, 唐东晓, 潘朝斌
    2016 (1):  93-96. 
    摘要 ( 365 )   HTML( 1)  
    畸胎瘤是一种起源于胚胎三层胚叶的少见肿瘤,而头颈部畸胎瘤在其中更占少数。因其特征不明显,临床诊断较困难,应引起重视。本文报告1例3个月大的婴儿咽旁间隙畸胎瘤合并腭裂患儿,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及治疗进行讨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