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4年, 第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4-06-1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口-面-指综合征Ⅰ型1例报告
    苏宇雄;廖贵清;侯劲松等
    2004 (3):  230-232. 
    摘要 ( 1883 )   PDF(475KB) ( 778 )  
    口-面-指综合征Ⅰ型(Oral-facial-digital syndrome type-Ⅰ,OFD Ⅰ)是一种主要表现为面部畸形、口腔异常及骨骼畸形的先天性综合征。口腔畸形包括分叶舌、颊黏膜纤维束、不对称腭裂、上唇正中假裂、牙齿畸形等。口-面-指综合征Ⅰ型是X连锁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定位于Xp22.3-p22.2。最近的研究证实Cxorf5是OFD Ⅰ的致病基因。本文报告了1例口-面-指综合征Ⅰ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5例下颌骨囊性成釉细胞瘤开窗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王伟;刘磊;刘洪娣;丁勇
    2004 (3):  228-229. 
    摘要 ( 2234 )   PDF(298KB) ( 857 )  
    对15例囊性成釉细胞瘤患者施行开窗术治疗,待囊腔明显缩小后,再二期手术彻底刮治。15例患者全部经口内开窗术治疗1~2a,囊腔均有明显缩小,二期手术后6个月~1a,下颌骨缺损区完全被骨质修复。开窗术治疗囊性成釉细胞瘤是简便、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使下颌骨外形与功能得到了保留。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同期修复上下颌骨缺损:1例报告
    彭歆;毛驰;王兴等
    2004 (3):  225-227. 
    摘要 ( 1612 )   PDF(555KB) ( 806 )  
    本文介绍1例游离腓骨瓣同期修复上下颌骨缺损,对其治疗设计及并发症作一临床分析。腓骨瓣同期修复上下颌骨缺损为颌骨重建提供了新思路,可应用于某些特殊病例的治疗,准确的术前设计及细致的腓骨塑形是手术的关键。本病例术后4个月上下颌移植腓骨块之间形成骨桥,导致张口受限,是血管蒂附带的腓骨骨膜成骨所致,再次手术切除骨桥及骨膜,并随诊2.5a,未再出现张口受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颞下颌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赵云富;姜晓钟;查玮等
    2004 (3):  222-224. 
    摘要 ( 1756 )   PDF(461KB) ( 882 )  
    发生于颞下颌关节的滑膜软骨瘤病非常少见。主要临床表现有:耳前区肿块并可有触痛、开口受限、开口型歪斜、开闭口过程中关节区有杂音等。当关节积液过多时,可穿通关节窝骨板向颅内生长,出现面瘫、耳聋等。X线平片表现为关节活动受限,关节间隙增宽,骨关节面粗糙、增生等,有时可显示钙化程度较高的游离体。CT对于发现游离体相当灵敏,同时也能发现关节腔增宽。MRI对于关节腔积液显示十分清楚。该病的治疗以摘除游离体和切除病变的滑膜为主,术后一般不复发。若在短期内复发,应注意有无恶变的可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癌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谢培豪; 倪少凯;谭耀文
    2004 (3):  219-221. 
    摘要 ( 1601 )   PDF(569KB) ( 837 )  
    为探讨口腔癌发生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根据1∶1配对原则,应用深入访谈法和症状自评量表,对41例口腔癌患者和41例正常人进行评定。结果,不良人际关系、不幸遭遇和不良应对策略与个体口腔癌的发生有非常明显的关系,不良家庭气氛和缺少社会支持,与其发生有一定关系。口腔癌患者的SCL-90总分及躯体化、忧郁、焦虑因子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人际敏感因子显著低于正常人(P<0.05)。因此认为口腔癌的发生与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关系,及时正确的心理治疗和干预,对口腔癌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先天性双侧唇裂伴男性假两性畸形1例报告
    焦建军;张学强;靳书滨;陈振东
    2004 (3):  217-218. 
    摘要 ( 1639 )   PDF(328KB) ( 943 )  
    本文报告1例先天性双侧唇裂伴发男性假两性畸形患者。该患者左侧上睑下垂;双侧上唇自唇红缘向上至双侧鼻底全部裂开,双侧鼻翼扁平,中唇短小、前翘、左偏;前颌突与双侧上颌突完全分离;外阴部在自然状态下极似女性,可见“大阴唇”,仅见小块阴囊皮肤,未触及睾丸,拨开“大阴唇”可露出短小的阴茎。B超可探及2个隐蔽的睾丸。该患者经行双唇裂修复术后痊愈出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腮腺区异位脑膜瘤1例报告
    梁利荣;杨为江
    2004 (3):  215-216. 
    摘要 ( 1634 )   PDF(387KB) ( 796 )  
    脑膜瘤是颅内最常见的非胶质瘤,异位于颅外者非常少见。异位脑膜瘤好发于头皮、颅骨、眼眶、鼻窦、中耳、鼻腔、颈部、腹膜后、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硬脑膜外层等。脑膜瘤属良性肿瘤,有时可呈浸润性生长,但无远处转移,手术彻底切除可得到根治。本文报告1例异位于腮腺的脑膜瘤。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颌骨缺损修复三维重建板外露2例报告
    徐立群;吴安迪;张陈平;郑家伟
    2004 (3):  212-214. 
    摘要 ( 1653 )   PDF(180KB) ( 701 )  
    Exposure of three-dimensional mandibular reconstructive plate was a main complication in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which includes intraoral exposure and extraoral exposure. This paper reported two typical cases with plate exposure and reviewed the literatures in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plate exposure and its preventive measures.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胸外侧切口锁骨下隧道胸大肌肌筋膜瓣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
    刘云生;王智强;彭化海等
    2004 (3):  207-211. 
    摘要 ( 1661 )   PDF(958KB) ( 759 )  
    目的:采用胸外侧切口锁骨下隧道的胸大肌肌筋膜瓣修复口腔缺损,扩大传统胸大肌肌皮瓣的使用范围。方法:在传统胸大肌肌皮瓣基础上,将胸前壁切口改为胸外侧以增加美观;使用胸大肌及其筋膜替代皮肤,以减轻组织瓣的臃肿,改善血运,避免破坏女性乳房功能和外观;应用锁骨下隧道增加筋膜瓣的旋转半径,并对胸大肌肌筋膜瓣的血供特点、上皮化过程及锁骨下隧道的安全性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肌筋膜瓣27例,26例成活,总成活率96%(26/27)。12例发生不同并发症,占44%(12/27),主要为筋膜瓣部分坏死脱落(5例)和口咽颈部瘘管(3例)。其中4例需局部手术处理(15%),无与锁骨下隧道直接有关的并发症。所使用方法可增加旋转半径5~8cm。筋膜上皮化在术后4周左右完成。结论:所介绍方法可明显增加组织瓣的旋转半径,有效地保存乳房的形态和功能,并使瘢痕位于相对隐蔽位置。该方法可有效扩大传统胸大肌肌皮瓣的使用范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可吸收生物膜的软腭后退腭裂修复方案及其临床应用
    魏世成;李万山;郑谦等
    2004 (3):  202-206. 
    摘要 ( 1634 )   PDF(950KB) ( 797 )  
    目的:为解决常规腭裂修复术存在的问题,利用组织引导再生技术的原理,设计基于膜引导的腭裂整复方案,为需要后退软腭的腭裂修复提供新的途径或方法。方法:使用聚-DL-乳酸制成厚0.5mm、有一定强度与韧性的可吸收生物膜。先行软腭成形术,然后剖开硬腭裂隙边缘,于口腔侧骨膜瓣与腭骨水平板间形成一间隙,将膜植于其中并固定,利用膜的引导再生特性与桥梁支架作用,引导两侧软组织向中线生长而关闭裂隙。选择3~10岁需行软腭后退的腭裂患者19例,于全麻下行软腭后退成形术及硬腭裂隙植膜的临床试验,临床追踪观察6个月,了解腭裂修复的临床效果。结果:该腭裂修复方案切实可行,全部患者均按设计方案实施了腭裂修复术,方法简单,操作容易。3个月后19例患者均获临床一期愈合,6个月时临床观察软腭形态佳,腭咽闭合良好,达到腭裂硬腭软组织缺损修复、保证软腭充分后退的目的。结论:基于膜引导组织再生技术的后退软腭的腭裂修复方案,是一个创新的腭裂修复方案,手术操作简单、实用,临床效果满意,为腭裂修复提供了新的途径及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切口、三维固定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43例临床评价
    徐兵;史俊;唐友盛等
    2004 (3):  199-201. 
    摘要 ( 1527 )   PDF(585KB) ( 879 )  
    目的:观察小切口、三维固定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43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经术前X线片、CT或三维CT成像确诊后,全麻下取眉弓外、同侧口腔前庭沟切口,复位后分别进行颧额缝、眶下缘、颧上颌缝三维方向的金属小钛板坚强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2例患者颧骨突度略显不足;3例患者术后张口度<3.5cm,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张口训练后,张口度恢复正常;2例患者有眶下区(患侧上唇)麻木。结论:本手术法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损伤,而且达到了三维方向坚强内固定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885例颌面部损伤回顾分析
    彭勇;田卫东;李逸松等
    2004 (3):  195-198. 
    摘要 ( 1537 )   PDF(679KB) ( 829 )  
    目的:回顾分析深圳特区885例颌面部损伤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口腔科1998年1月~2002年6月间收治的885名颌面部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结果:颌面损伤患者人数占本科住院总人数的76.6%, 男女比例为3.5:1, 21~3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段, 机动车事故在致伤原因中居首位,占52.09%。颌面部损伤以单纯软组织损伤最为多见,占68.93%;颌面部骨折以下颌骨骨折最多见, 占面部骨折总数的17.85%, 其次是颧骨和上颌骨骨折。颅脑损伤和四肢损伤是颌面损伤的常见合并伤。结论:男性青年为颌面损伤高发人群, 机动车是主要致伤原因, 软组织伤最多见, 下颌骨为骨折多发部位, 颅脑伤为常见合并伤。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yfra 21-1肿瘤标志物在头颈鳞癌诊断和预后评价中的作用
    钟来平;刘炜;赵士芳;陈关福
    2004 (3):  191-194. 
    摘要 ( 1673 )   PDF(572KB) ( 855 )  
    Cyfra 21-1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随着细胞发生癌变,癌细胞可以释放Cyfra 21-1进入循环系统而被检测出来,因此越来越被广大临床医师所重视,包括头颈部外科医师也越来越重视Cyfra 21-1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目前Cyfra 21-1被认为可作为判断头颈鳞癌患者预后的肿瘤标志物之一,但对头颈鳞癌的早期诊断价值尚存在争议。本文就Cyfra 21-1的特点以及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临床应用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计算机及三维导航技术辅助外科手术的应用进展
    张诗雷;张志愿;沈国芳
    2004 (3):  187-190. 
    摘要 ( 1623 )   PDF(754KB) ( 1201 )  
    计算机辅助外科手术技术是近年来研究和发展最为活跃和迅速的领域之一,旨在从术前诊断定位、模拟操作和术中实时导航,使外科手术更趋于精确和微创。本文从系统组成、功能实现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综述其发展及应用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做一展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后牙区牙种植手术导板准确性的初步研究
    宋光保;李群英;黄建生等
    2004 (3):  185-186. 
    摘要 ( 1585 )   PDF(395KB) ( 879 )  
    目的: 减少种植定位的偏差,取得种植预期设计效果。方法:确定种植手术导板的厚度为4mm,孔径为2.3mm,计算其最大理论偏差;并根据从种植义齿面到种植体顶端的距离,求得最大理论偏差。另通过在石膏模型上定位,测量种植体中心螺丝的中心出孔位置与手术导板中心出孔位置间的距离,求得实际偏差,由此比较理论偏差与实际偏差的大小。结果: 后牙区种植手术导板实际偏差不明显,但游离组存在偏差的可能性较非游离组大。结论: 种植手术导板是满足精确定位的前提,手术导板的固位影响手术导板的准确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骨细胞在机械力刺激下细胞骨架及细胞形态改变的体外研究
    戚孟春;胡静;韩立赤
    2004 (3):  181-184. 
    摘要 ( 1606 )   PDF(779KB) ( 1013 )  
    目的: 探讨大鼠颅骨成骨细胞(OB)对机械力刺激的反应及细胞骨架F-actin的变化。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颅骨OB细胞;应用四点弯曲加力系统,对第3代细胞施加2000με的机械牵张力,加力时间分别为0h、2h、6h、12h,应用特异性荧光染料分别标记微丝蛋白F-actin和细胞核;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并进行形态计量学测量。应用TUNEL法进行原位凋亡检测。 结果:在机械张力刺激下,OB荧光强度减弱,F-actin纤维束变得稀疏而排列紊乱;胞核轮廓模糊,并可观察到凋亡小体。定量分析表明,OB的荧光总强度、绿色荧光强度(F-actin)和红色荧光强度(胞核)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TUNEL检测也表明,随着加力时间延长,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加,但明显少于F-actin发生改变的细胞数。 结论: 机械牵张刺激可引起OB细胞骨架F-actin解聚和重排,并诱发部分细胞发生凋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舌鳞癌癌周淋巴管的形态特征及与颈淋巴结转移关系的探讨
    赵建江;温玉明;王昌美
    2004 (3):  177-180. 
    摘要 ( 1605 )   PDF(748KB) ( 799 )  
    目的:探讨舌黏膜鳞癌癌周淋巴管、毛细淋巴管的管腔面积、管径及面数密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各期舌黏膜鳞癌患者的病理蜡块6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方法,利用图像自动分析系统,对癌周组织淋巴管、毛细淋巴管的面积、管径和面数密度进行比较。结果:癌周毛细淋巴管、淋巴管的面积、管径及面数密度,随着舌癌的进程及浸润深度增加而变化,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 而且在有、无转移组中同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癌周淋巴管、毛细淋巴管的形态、数量变化,是肿瘤转移的一个重要形态学特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口腔黏膜角化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胡秀莲;王兴;林野;邱立新
    2004 (3):  173-176. 
    摘要 ( 1726 )   PDF(842KB) ( 946 )  
    目的: 探讨人口腔黏膜角化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扩增方法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取牙周手术中切取的正常角化牙龈组织,经0.25%Dispase分离上皮层后,0.05%的胰酶分离为单个细胞,接种在无血清培养基中,进行原代培养及传代培养,并进行形态学观察、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及其生长曲线、传代特点、各代生长特点的观察。结果: 口腔黏膜角化上皮细胞能够在Epilife无血清培养基中稳定增殖传代,可连续传4~6代,成活45~60d,细胞生长呈铺路石状,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结论: 应用Epilife无血清培养基,可在短期内获得大量具有增殖能力的口腔黏膜角化上皮细胞。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婴幼儿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及意义
    李劲松;陈伟良;李海刚等
    2004 (3):  169-172. 
    摘要 ( 1513 )   PDF(667KB) ( 795 )  
    目的:研究婴幼儿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差异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图像分析,检测49例血管瘤和29例血管畸形组织中NOS1、2、3蛋白的表达。分别采用秩和检验的Mann-Whitney test和Kruskal-Wallis test法,比较两组和多组等级变量间的差异;使用标准正态分布统计量Z、χ2确定P值,或直接用精确概率法计算P值,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全部资料的统计分析均使用SPSS8.0统计软件包完成。结果:49例血管瘤组织中,NOS1、2、3蛋白的阳性率为分别为2%、38.8%和38.8%;29例血管畸形组织中,NOS1、2、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0、3.5%和3.5%;血管瘤组织中NOS2、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血管畸形(P<0.001)。增生期血管瘤组,NOS2、NOS3蛋白的阳性率及消退期血管瘤组NOS3蛋白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血管畸形组(P值分别为0.000、0.000和0.007)。年龄<13个月组和<13~24个月组,血管瘤的NOS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24个月组(P分别为0.009和0.003)。结论:血管瘤与血管畸形中NOS蛋白的表达不同,提示两者在病理生理方面存在差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对三叉神经痛病因诊断的价值
    陈敏洁;杨驰;张伟杰等
    2004 (3):  165-168. 
    摘要 ( 1718 )   PDF(710KB) ( 964 )  
    目的:评价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病因诊断的价值,并为制定血管-神经压迫的影像学诊断标准提供建议。方法:对45例(47侧)临床明确诊断为三叉神经痛的患者进行MRTA检查,2位影像学专业人员在不告知诊断的情况下独立读片,其间的差异采用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u检验。设立有症状侧为实验组,无症状侧为对照组,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对其中2例进行了微血管减压术。结果:2位影像学专业人员的评分在统计学上无差异(双尾,P>0.05)。45例病例中,6例为肿瘤压迫引起,占13.3%。其余41侧有症状侧MRTA明确诊断为压迫者占58.5%(24/41),可疑压迫者占17.1%(7/41),责任血管依次为小脑上动脉(SCA)61.3%、小脑下前动脉(AICA)19.4%、SCA+AICA为12.9%、椎动脉(VA)为6.4%,血管压迫的部位于近脑干1/3者占61.3%(19/31),其余占38.7%。37侧无症状侧MRTA无明确诊断为压迫者,可疑压迫者占18.9%(7/37)。经χ2检验,两组有显著差异 (P<0.005)。2例行微血管减压术的患者,MRTA诊断与术中发现符合,术后患者疼痛即刻缓解,且无明显麻木。结论:多平面-MRTA方法可作为三叉神经痛初诊患者的常规检查手段,并为微血管减压术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舌根鳞癌颈淋巴结微转移灶检测对预后的影响
    赵洪伟; 李龙江;谢文扬
    2004 (3):  162-164. 
    摘要 ( 1701 )   PDF(555KB) ( 884 )  
    目的:检测舌根鳞癌颈淋巴结的微转移灶,研究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50例经病理确诊的舌根鳞癌常规病理检测阴性的淋巴结(pN0),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角蛋白(CK)的表达,检测微转移灶的存在。分析CK+与术后复发、生存期的关系。结果:50例患者中,CK+和CK-患者术后复发率分别为42.4%(14/33)和11.8%(2/15) (P﹤0.05),而其生存期分别为(23.26±5.42)个月和(35.84±6.10)个月(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的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微转移灶的有无、病理分化程度均可作为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而临床分期并不能作为一项独立的预后因素(P >0.5)。结论:舌根鳞癌患者颈淋巴结有微转移灶者,预后比无微转移灶者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对控制口腔癌N0淋巴结转移的作用
    余世斌;李金荣;李祖兵等
    2004 (3):  158-161. 
    摘要 ( 1874 )   PDF(729KB) ( 1141 )  
    目的:对施行根治性(RND)和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SOHND)的N0期口腔癌患者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探讨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对控制口腔癌N0淋巴结转移的作用。方法:对182例N0期口腔癌患者进行随访,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RND组和SOHND组,对颈淋巴转移、肿瘤复发及5年生存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资料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率为27.5%,颈淋巴转移率随T分期升高而升高;口腔癌最易向颈深上淋巴结转移,其次是下颌下淋巴结和颈深中淋巴结,Ⅰ至Ⅲ平面转移占总转移率的92.0%;术后肿瘤复发率为17.0%,以局部和同侧颈部复发为主;RND对控制N0期口腔癌颈淋巴转移的有效率为95.2%,SOHND的有效率为94.8%;RND组5年生存率为67.6%,SOHND组为72.7%;两组间复发率及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不仅能够评价N0期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状况,而且能够有效控制发生隐匿转移的颈淋巴结。对于N0期口腔癌,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可采用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作为标准的治疗程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气道压力测定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定位诊断中的价值
    徐袁瑾;卢晓峰;张志愿等
    2004 (3):  155-157. 
    摘要 ( 1531 )   PDF(567KB) ( 964 )  
    目的: 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睡眠状态下气道阻塞模式及压力变化与多导睡眠监测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20例患者,在睡眠状态下同步进行上气道压力测定和多导睡眠监测,分析波形变化,并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20例患者中,单纯软腭平面阻塞占15%(3/20),软腭与舌根联合阻塞占85%(17/20)。呼吸暂停末最大负压值与呼吸通畅时最大负压值之间的差值(Δp)与呼吸暂停及低通气指数(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LT)、平均呼吸暂停时间(MT)、最低血氧饱和度相关,并获得了回归方程:Δp=-48.740+0.591AHI+0.397LT。结论:上气道压力测定是一种较为准确的定位诊断方法,对于进一步理解OSAS的病理生理改变很有裨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早期舌癌浸润深度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邹浩;张文峰;路彤彤;赵怡芳
    2004 (3):  152-154. 
    摘要 ( 2342 )   PDF(521KB) ( 1350 )  
    目的:观察早期舌癌浸润深度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行颈淋巴清扫术的早期(T1、T2期)舌癌病例54例,测量原发灶肿瘤浸润深度,同时行颈淋巴结的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AE1/AE3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颈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等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结果:舌癌肿瘤浸润深度为1.0~11.0mm,平均为5.2mm。 54例病例中发生颈淋巴转移者22例(40.74%)。 Fisher’s精确概率检验表明,早期舌癌颈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及病理分级密切相关;单因素Logistic回归表明,早期舌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及病理分级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表明早期舌癌淋巴结转移仅与肿瘤浸润深度相关(P <0.01)。T1、T2期舌癌肿瘤浸润深度>4mm者,颈淋巴结转移率(60%)显著高于≤4mm者 (5.3%)(P <0.01)。 结论: 肿瘤浸润深度对评估早期舌癌颈淋巴结转移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唇腭裂患者上颌骨牵引成骨术后[i]和[s]声学特性的变化
    李青云;邱蔚六;王国民等
    2004 (3):  148-151. 
    摘要 ( 1568 )   PDF(676KB) ( 890 )  
    目的:通过研究行颅外支架式上颌骨牵引成骨术(rigid external distraction,RED)的唇腭裂患者治疗前后元音[i]和擦音[s]的声学特性变化,分析上颌骨牵引成骨术对患者腭咽闭合功能和舌位的影响。方法: 1999年至2001年行颅外支架式上颌骨牵引成骨术的唇腭裂术后上颌发育不足患者21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15.05岁。所有患者RED手术前后测量元音[i]、擦音[s]的声学指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治疗前后[i]和[s]声学特性的变化,并绘制[i]的声学舌位图。结果 : RED后患者元音[i]基频能量明显加强,擦音[s]的能量明显降低。RED前后元音[i]声学舌位图上舌位无明显变化,RED后擦音[s]强频区向高频区移动。结论: 唇腭裂患者经RED前移上颌骨后,腭咽闭合功能恶化,鼻腔共鸣增加,辅音趋向无力,同时发音时舌向前运动增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维定位面弓的设计及其在颧骨骨折复位中的应用
    何冬梅;张益;张震康
    2004 (3):  145-147. 
    摘要 ( 1658 )   PDF(562KB) ( 874 )  
    目的:设计研制三维定位面弓,并对其用于颧骨骨折的术前诊断、术中复位校准以及术后效果进行评价。方法:设计并制作可用于测量颧骨突度、面侧方宽度以及眼球突度的三维定位面弓,用于颧骨颧弓粉碎性骨折和陈旧性颧骨骨折共5例,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开发并研制出可用于测量颧骨前突度、面宽和眼球突度的三维定位面弓,通过对5例颧骨骨折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结论:三维定位面弓是颧骨不对称畸形的定量测量工具,可用于术前颧面部软组织畸形诊断、术中复位指导和校准,以及术后面部对称性评价,还可用于眼球突度的测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淋巴显像技术在口腔鳞癌哨位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
    张胜;陈伟良;李劲松 等
    2004 (3):  140-144. 
    摘要 ( 1659 )   PDF(965KB) ( 858 )  
    目的:评价淋巴显像技术在口腔鳞癌哨位淋巴结活检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颈淋巴显像技术结合蓝染法及SPECT/CT同机融合技术,对21例临床N0(cN0)口腔鳞癌患者的哨位淋巴结( sentinel lymph node , SLN ) 进行研究。结果: 全组患者SLN检出率为100%,21例中有7例SLN活检阳性,颈清术后标本同样证实有颈淋巴结转移,无假阴性结果,SLN活检对全组病例颈淋巴结转移状况预测的准确性为100%。结论:颈淋巴显像技术结合蓝染法及SPECT/CT同机融合技术能有效地对口腔鳞癌SLN进行定位,从而准确预测颈淋巴结转移状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高分子量聚D、L乳酸小型接骨板在下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曾永光;彭勇;魏世成;等
    2004 (3):  137-139. 
    摘要 ( 1565 )   PDF(579KB) ( 833 )  
    目的:评价国产超高分子量聚D、L乳酸小夹板螺钉内固定系统在下颌骨骨折内固定中的疗效。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57例下颌骨单纯线性骨折分为2组,分别行PDLLA小夹板骨折内固定及小型钛板骨折内固定,术后行颌间牵引固定0~14d,观察伤口愈合、骨折段复位及咬合关系恢复等情况。结果:31例PDLLA小夹板骨折内固定患者,术后伤口无感染,未发现非特异性炎症;术后骨折段的稳定性好,骨折愈合正常,除4例出现轻度咬合关系紊乱外,其余患者咬合关系恢复良好,与小型钛板内固定疗效相似(卡方检验,P >0.05)。结论: 在下颌骨单纯线性骨折治疗中,PDLLA小夹板螺钉是一种可选择的骨折内固定材料,优点是不需要二次手术取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咽成形术失败后再次手术后语音功能的评价
    王国民;杨育生;陈阳;吴忆来;蒋莉萍;张勇
    2004 (3):  133-136. 
    摘要 ( 1568 )   PDF(808KB) ( 802 )  
    目的:客观评价咽成形术失败后语音障碍患者可以弥补治疗的方法。方法: 对6例一期咽成形术后失败患者,再次实施咽后壁组织瓣转移术,术后进行详细观察和随访,并在术后4周开始吹气训练、行为疗法、语音治疗;对每例患者术前、语音治疗前后行汉语语音清晰度、吹气和冷镜检查,同时用CSL比较其音声特征的变化。结果: 6例患者术后供区和受区伤口均一期愈合,腭咽闭合功能(VPC)明显改善,经语音治疗后,患者的语音清晰度达到或接近正常。结论: 咽成形术失败后再次手术能补救一期咽成形术后失败的部分病例,除应该严格掌握咽成形术失败后再次手术的适应证外,术者熟练的操作技能也非常重要,同时术后语音治疗必不可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磁共振导航下细针穿吸诊断头颈深部肿块的应用价值
    何悦;张志愿;孙喜文;田臻;邱蔚六;竺涵光等
    2004 (3):  129-132. 
    摘要 ( 1565 )   PDF(740KB) ( 880 )  
    目的:评价磁共振导航下细针穿吸诊断头颈深部肿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头颈深部肿块患者行磁共振导航定位引导下细针穿吸细胞学检查,男9例,女3例,年龄15~63岁。肿块位于颞下窝6例,腮腺深叶3例,翼下颌间隙2例,咽旁间隙1例。结果:所有12例肿块经磁共振导航下穿吸针均显示达到肿块中心;穿吸细胞学检查6例与术后病理符合,1例不符;另5例穿吸细胞学为炎症,未进行手术探查,现随访正常。穿吸诊断准确率为91.67%,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100%;穿吸过程中无明显并发症。结论:磁共振导航下细针穿吸细胞学检查是一种定位准确、诊断准确率高且安全的检查方法,尤其适应于头颈部深部肿块的诊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