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4年, 第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4-04-1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丹参在抑制兔唇创口瘢痕增生中的作用
    刘志敏;翦新春
    2004 (2):  126-128. 
    摘要 ( 1669 )   PDF(626KB) ( 736 )  
    选用50只新西兰白兔,2只处死后取上唇组织作为病理对照,48只采用Millard’s 法修复上唇裂隙,拆线后随机分为实验组、溶媒组和对照组3组,每组16只。实验组每天涂擦复方丹参膏2次,溶媒组每日涂擦溶媒膏二次,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分别在术后0d、7d、15d、21d、30d、60d、90d测量上唇瘢痕的体积变化,并在7d、30d、60d时每组分别处死2只,90d后全部处死,取上唇瘢痕组织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组织学观察显示丹参可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影响胶原蛋白合成,使胶原纤维重排和降解,从而减轻瘢痕增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N0期头颈肿瘤哨位淋巴结活检术的研究进展
    李金忠;李宁毅
    2004 (2):  122-125. 
    摘要 ( 1550 )   PDF(771KB) ( 823 )  
    目前,国内、外对哨位淋巴结活检术在cN0期肿瘤诊治中的研究方兴未艾,在乳腺癌的分期与治疗中,哨位淋巴结活检术已经成为一种常规的方法。但在头颈肿瘤的诊治中,哨位淋巴结活检术尚处于研究阶段。本文对哨位淋巴结活检术的研究状况做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形成蛋白家族与牵引成骨术
    蒋朝华;唐友盛;卢晓峰
    2004 (2):  118-121. 
    摘要 ( 1593 )   PDF(618KB) ( 844 )  
    牵引成骨术(DO)中新骨的形成具有胚胎骨的发生和正常骨折愈合的某些特征,骨形成蛋白家族(BMPs)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就BMPs与DO的生物学联系、作用调节机制、外源性BMPs的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影响因子肿瘤学外文期刊近5年发表口腔肿瘤学文献分析
    刘兰平;王勇
    2004 (2):  112-117. 
    摘要 ( 1599 )   PDF(773KB) ( 1308 )  
    目的:了解高影响因子肿瘤学外文期刊发表的口腔肿瘤学论文情况,为我国口腔肿瘤研究人员的论文投稿提供参考信息。方法: 对2002年影响因子在1.000以上的肿瘤学外文期刊近5年(1998~2002年)发表的口腔肿瘤学论文进行检索分析。结果: 共有40种影响因子在1.000以上的外文期刊发表了5篇以上口腔肿瘤学论文。结论: 我国口腔肿瘤研究人员应深入了解这些期刊及所发表的口腔肿瘤学研究论文的特点,并有针对性地向高影响因子肿瘤学外文期刊投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唾液腺腺癌VEGF和NOS的表达与癌细胞增殖关系的研究
    李晓光;王延秀;王青;李毅;杨宪勇;侯刚
    2004 (2):  107-111. 
    摘要 ( 1533 )   PDF(759KB) ( 922 )  
    目的:研究唾液腺腺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与癌细胞增殖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7例唾液腺腺癌手术切除标本VEGF、iNOS、eNOS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分布及表达。结果:130例(63.83%)唾液腺腺癌组织表达VEGF,31例(65.96%)表达iNOS;33例(70.21%)表达eNOS;2VEGF与iNOS的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VEGF与eNOS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3表达VEGF的唾液腺腺癌PCNA标记指数(PLI)明显高于不表达VEGF的唾液腺腺癌;表达iNOS的唾液腺腺癌PLI明显高于不表达iNOS的唾液腺腺癌。表达eNOS的唾液腺腺癌PLI与不表达eNOS的唾液腺腺癌无显著差异(P>O.05)。结论:1VEGF与iNOS的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说明iNOS在VEGF的生成和发挥作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PLI随着VEGF和iNOS表达的增加而增加;说明两者对唾液腺腺癌细胞增殖具有促进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鳞癌颈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杨宏宇;黄晓斌;李树春;杨天慧;梁洁;李海刚
    2004 (2):  104-106. 
    摘要 ( 1806 )   PDF(532KB) ( 892 )  
    目的: 探讨口腔鳞癌颈淋巴结微转移的发生率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46例口腔鳞癌常规病理学检查阴性的颈淋巴结标本作连续切片,并采用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微转移,以阳性淋巴结作为对照。随访5a。结果: 46例口腔鳞癌患者的276枚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颈淋巴结,免疫组化检测有5例8枚淋巴结有微转移(10.87%,5/46)。FCM检测200枚淋巴结,原8枚免疫组化检测阳性的淋巴结全部为阳性,阳性数为0.49%~6.06%。5例淋巴结微转移患者,4例复发。结论: 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技术可提高口腔鳞癌颈淋巴结微转移发现的机率,对术后辅助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rhIFN-α对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刘流;吴勇;赵德萍
    2004 (2):  99-103. 
    摘要 ( 1480 )   PDF(826KB) ( 782 )  
    目的: 研究rhIFN-α对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细胞因子对病理性瘢痕的作用机制。方法: 对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采用倒置显微镜、MTT法、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进行观察、分析,研究rhIFN-α对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体外生长、增殖、细胞周期、Fas、Bcl-2表达的影响,数据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处理。结果: 加入rhIFN-α后,细胞表现为生长趋势及增殖活性被明显抑制,S-G2-M期细胞百分数明显降低, Fas、Bcl-2蛋白表达量分别显示升高和降低。结论: rhIFN-α对成纤维细胞的生长趋势及增殖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凋亡。提示rhIFN-α是成纤维细胞负性调节因子,在病理性瘢痕的治疗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CT的三维正颌手术仿真模拟平台的建立
    张诗雷;张志愿;沈国芳
    2004 (2):  95-98. 
    摘要 ( 1714 )   PDF(703KB) ( 971 )  
    目的:建立基于CT的三维正颌手术仿真模拟平台,通过计算机定性定量模拟畸形矫治,并精确设计手术方案。方法:取医学实验用成年男性尸体,进行头颅螺旋CT扫描并完成三维图像重建;解读标准DICOM3.O CT数据库,采用Visual C++ 6.0语言、VTK工具包在PC机上编制出三维显示、交互式操作模拟手术仿真平台。结果:实现了在颌骨三维模型上以人机交互方式任意切割并按要求定量移动或旋转骨的目标,可模拟畸形矫治过程。结论:借助专用软件和计算机图形学方法,基于CT的三维手术仿真模拟平台,使外科医生能应用逼真的三维可视图像进行诊断分析、术前模拟预测和术后评价,从而使正颌外科手术更为精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颌畸形同期外科矫治术48例报道
    艾伟健;周会喜;薛国初;刘曙光;徐平平
    2004 (2):  91-94. 
    摘要 ( 1557 )   PDF(738KB) ( 834 )  
    目的:总结分析同期手术矫治双颌畸形的手术设计与效果。方法:对48例累及上、下颌骨的牙颌面畸形患者进行同期双颌手术。其中上颌后缩、下颌前突17例,同时伴有偏颌畸形5例;上颌前突、下颌后缩9例;双颌前突13例;腭裂术后上颌后缩2例;长面综合征2例。全部病例均按规范正颌手术诊治程序进行。手术设计依畸形类型而定,基本术式为:上颌骨行整体或分块的LeFortⅠ型骨切开术,同期行双侧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SSRO)或垂直骨切开术(IVRO);上颌前部骨切开配合下颌前部根尖下骨切开术;部分病例配合颏成形术。结果: 48例患者伤口一期愈合,无感染及骨段坏死,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共7例,均得到及时处理,未影响最终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显示,除2例复发外,其余病例外形及功能均达到术前预期效果。结论:随访结果显示,严格按照规范的诊治程序,采用外科与正畸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设计并行双颌同期手术,有诸多优点,是取得功能与形态俱佳效果的最佳选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鼻底骨移植同期人工牙种植术的疗效观察
    黄建生;周磊;宋光保
    2004 (2):  87-90. 
    摘要 ( 1603 )   PDF(697KB) ( 804 )  
    目的: 观察上颌前牙区牙槽骨严重吸收患者在行鼻底骨移植同时植入种植体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例上前牙缺失、牙槽骨高度在5~7mm的病例行鼻底提升,植入自体块状骨和Bio-Oss混合物,同时植入20颗种植体。9~12个月后修复。结果:于术后9~12个月完成义齿修复,追踪8个月以上,无种植体松动。X线片检查种植体骨结合良好。鼻腔区无并发症。结论:鼻底提升骨移植同期植入种植体,解决了上颌前牙区牙槽骨严重吸收患者的修复难题,短期效果良好。长期效果有待观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下蒂型斜方肌皮瓣修复
    陈巨峰;李嘉朋;冼淡;符志峰;劳均平;莫础嘉
    2004 (2):  84-86. 
    摘要 ( 1531 )   PDF(613KB) ( 753 )  
    目的:采用下蒂型斜方肌肌皮瓣修复放射性骨坏死致口腔面颈部软组织缺损,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 在对斜方肌及其血供进行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颈横动脉浅降支为蒂,设计下蒂型斜方肌皮瓣,皮瓣转移修复因放射性骨坏死致口腔、颌面及上颈部软组织缺损9例,共11侧。术后随访1~6个月,观察皮瓣生长情况和患者张口度的变化。结果: 临床应用该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及颈部组织缺损9例,其中2例采用双侧肌皮瓣转移修复,除1块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外,其余皮瓣均完全成活,且术后患者张口度最大者增加2.5cm。结论:下蒂型斜方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及上颈部组织缺损的效果良好,成功率高,方法可靠,操作简单,是一种治疗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理想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颌骨埋伏阻生智牙2种方法拔除的交叉试验研究
    徐平平
    2004 (2):  80-83. 
    摘要 ( 1570 )   PDF(749KB) ( 843 )  
    目的:对2种拔除下颌骨埋伏阻生智牙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取双侧阻生情况相似的下颌骨埋伏阻生智牙拔除患者15例,左右两侧手术相隔2周,分别采用侧入法(经下颌骨外斜线途径)和常规的上入法(经牙槽嵴顶途径)拔除两侧智牙,记录手术时间、术后反应及并发症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侧入法组手术时间(66.73±19.26 )min,明显短于上入法组的(91.20±39.19) min,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26);肿胀情况:侧入法组较上入法组明显(P=0.0233);术后疼痛及张口度情况两组之间差别不大。上入法拔除组术后有4例伤口延期愈合,4例发生一过性下唇麻木;侧入法组伤口均一期愈合,有2例发生一过性下唇麻木。结论:使用侧入法拔除下颌骨内埋伏阻生智牙特别适用于埋伏牙位置深、对保持术区牙槽嵴高度要求高的病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热电化学治疗牙龈瘤的初步研究
    孙才均;陈关福;钟来平
    2004 (2):  77-79. 
    摘要 ( 1694 )   PDF(502KB) ( 800 )  
    目的:探讨电热电化学方法治疗牙龈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用电热电化学治疗仪,把电热针当作负极,插入牙龈瘤内,把正极电化学针插入牙龈瘤波及的邻牙间隙内,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81例牙龈瘤患者中,可评估的66例随访48个月,66例均经电热电化学治疗(ETECT)一次治愈,不拔邻牙、未见复发,4年治愈率达100%(66/66)。 结论:用电热电化学治疗牙龈瘤,操作简便,安全可靠,为治疗牙龈瘤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管插管困难综合预测系统的建立
    姜 虹;朱也森
    2004 (2):  73-76. 
    摘要 ( 1573 )   PDF(681KB) ( 903 )  
    目的:建立有效的气管插管困难综合预测系统。方法:选择260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插管困难的各种影响因素,包括病史、性别、年龄、身高、体重、ASA分级、上下切牙间距离、下颌骨长度、颏至甲状软骨间距离、颏至胸骨间距离、颈部后仰度、Mallampati试验、深覆盖。插管困难的标准为Cormack-Lehane喉头Ⅲ级、Ⅳ级或无法置入直接喉镜。结果:插管困难相关因素为:有否困难病史、体重、上下切牙间距离、颏至甲状软骨间距离、颈部后仰度和Mallampati试验等,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3.218、3.416、3.371、5.930、3.326、2.631(P<0.05);插管困难综合预测系统的建立:将已得出的6项相关因素作为预测指标,每项分别设为1、2、3分,总分18分,分数越大,发生插管困难的危险性越大;与Mallampati试验或Wilson评分比较,插管困难综合预测系统的敏感度高(94.9%)(P<0.05),漏诊率低(5.1%)(P<0.05)。结论:气管插管困难综合预测系统是预测插管困难的有效方法,可为术前识别困难病例提供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嵌贴式植骨术在牙槽嵴严重吸收患者牙种植术中的应用
    周磊;徐淑兰;黄建生;徐世同;宋光保;张雪洋
    2004 (2):  70-72. 
    摘要 ( 1753 )   PDF(603KB) ( 963 )  
    目的:总结嵌贴式植骨方法进行缺牙后重度吸收牙槽嵴骨增量的植骨技术及其效果。方法:15例重度吸收牙槽嵴患者接受了嵌贴式植骨术,分别于植骨12~24周后植入种植体,共植入26枚种植体。术后16~24周行种植体基台连接术及烤瓷冠或烤瓷桥修复。结果:术后12周复诊二期植入种植体者,术中见植骨块吸收很少,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了种植修复。15例植骨患者中,3例出现术后感染,但仍获一定程度的骨增量效果,12例无并发症。所有病例修复后追踪24~48周,无种植体脱落。结论: 嵌贴式植骨技术应用于严重吸收牙槽嵴骨增量操作简单,效果可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CAD/CAM技术进行个体化下颌骨重建
    杨连平;李彦生;张练平等
    2004 (2):  65-69. 
    摘要 ( 1726 )   PDF(1033KB) ( 1149 )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CAD/CAM)应用于下颌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个体化修复重建。方法: 选择面部畸形明显的单侧下颌骨成釉细胞瘤4例,术前行下颌骨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成像,用 CAD/CAM数控技术和镜像技术, 制成与患者骨组织完全相同的个体化实体模型,根据模型预弯制重建钛板。手术切除病灶下颌骨,切取髂骨节段,植于重建板的舌侧,固定重建板于正常下颌骨端。结果:CT三维重建影像与实体模型测量数据接近;预弯制钛重建板与下颌骨匹配;手术恢复了下颌骨的连续性和功能,面部外形对称,X线片显示重建的下颌骨高度和厚度适中。 结论: CAD/CAM技术为术前设计提供了个体化实体模型,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节省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并发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