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5年, 第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5-02-1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外科诊治指南(二)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肿瘤学组
    2005 (1):  3-9. 
    摘要 ( 1764 )   PDF(611KB) ( 1980 )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淋巴道转移倾向,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和治疗是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内容。为与国际接轨,统一国内诊治标准,便于学术交流,特制定口腔颌面部不同部位及不同病理类型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治指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外型牙源性钙化上皮瘤1例报告
    张国权;张国志;翁汝涟等
    2005 (1):  85-86. 
    摘要 ( 1781 )   PDF(407KB) ( 1007 )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也称Pindborg瘤,可分为骨内型和骨外型2种,主要发生于颌骨内,偶见于颌骨外。本文报告1例发生于口底的牙源性钙化上皮瘤,其临床症状与口底皮样囊肿相似,术后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主要组织病理学特征是嗜酸性环状钙化团块。因其具有局部侵袭性,为避免复发,提倡完整切除肿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颞部发际内小切口明视下行颧弓骨折复位术27例分析
    吴春云;施晓军
    2005 (1):  83-84. 
    摘要 ( 1613 )   PDF(354KB) ( 885 )  
    总结颞部发际内小切口明视下行颧弓骨折复位术的临床疗效。27例单纯颧弓骨折患者,采用颞部发际内小切口明视下行颧弓骨折复位,对术后面部外形、功能恢复以及手术并发症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颧弓骨折复位术后,开口度恢复正常,面部外形恢复满意,无手术并发症。认为应用颞部发际内小切口明视下行颧弓骨折复位方法简便,疗效可靠,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颌骨侧位曲面断层片在上颌骨埋伏多生牙定位中的应用:25例报道
    沈海平;周建国;高跃忠等
    2005 (1):  80-82. 
    摘要 ( 1747 )   PDF(431KB) ( 826 )  
    目的:探讨全景机颌骨侧位曲面断层片在上颌骨埋伏多生牙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上颌骨埋伏多生牙患者采用ORTHOPHS全景机行侧位曲面断层片,分析、判断埋伏多生牙的位置,采取不同的手术径路拔除埋伏多生牙。结果:(1)颌骨埋伏多生牙侧位曲面断层定位精确;(2)颌骨侧位曲面断层能显示牙弓与多生牙的关系;(3)颌骨侧位曲面断层片能显示多生牙的牙体及牙根的形态。结论:颌骨侧位曲面断层片对颌骨埋伏多生牙的定位具有重要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管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王延安;蒋欣泉;郑家伟等
    2005 (1):  76-79. 
    摘要 ( 1672 )   PDF(605KB) ( 905 )  
    幼年性血管瘤(infantial hemangiomas)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由于其确切病因不明,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血管瘤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许多新的血管瘤分子标志相继被发现。可溶性细胞因子、基因突变、内皮祖细胞、细胞凋亡等在血管瘤发病中的作用已被众多学者所证实。本文对血管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国头颈癌患者生存资料分析
    尚伟;李薇;郑家伟
    2005 (1):  69-75. 
    摘要 ( 1700 )   PDF(960KB) ( 1033 )  
    为使国内头颈癌生存分析的基本方法与国际一致,规范生存率分析的基本方法,以利于相互比较,本文以文字及表格方式,简述生存分析基本术语的概念、意义和应用,并介绍2002年第6版《美国头颈部肿瘤TNM分期》的1~5年观察生存率、相对生存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VEGF-C能促进舌鳞癌淋巴转移吗?
    唐海阔;侯劲松;廖贵清等
    2005 (1):  65-68. 
    摘要 ( 1676 )   PDF(718KB) ( 801 )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ascual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C)在舌鳞癌癌内及癌周淋巴管生成、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以自行建立的过表达VEGF-C的舌鳞癌细胞株接种于裸鼠下肢股肌内(A组),设立对照组(B、C组),解剖观察肿瘤淋巴转移情况;RT-PCR、Western 杂交检测移植瘤VEGF-C的表达情况;5’-核苷酸酶染色显示癌内及癌周淋巴管,并进行形态学测量。多组资料间的均数比较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 检验。结果: 各组移植瘤均接种成功,A组VEGF-C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VEGF-C的表达强度对肿瘤生长无影响;大体解剖未发现引流区淋巴结转移,但A组的癌周淋巴管管径(128±16.7)μm、面积(104±8.5)μm2及密度(8.2±2.1)个/视野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6±9.5)μm,(74±6.4)μm2,(6.3±1.7)个/视野,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瘤内淋巴管多为闭锁结构,未进行形态学测量及图像分析。结论: 过表达的VEGF-C能够诱导癌周淋巴管的增殖和扩张,但并未引起肿瘤淋巴转移,VEGF-C参与的淋巴管增殖只是肿瘤转移的步骤之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骨形成蛋白-4反转录病毒体系的构建及裸鼠肌内成骨实验
    蒋欣泉;陈建国;袁荣涛等
    2005 (1):  61-64. 
    摘要 ( 1600 )   PDF(713KB) ( 803 )  
    目的:建立hBMP-4 反转录病毒体系,为BMP-4基因治疗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研究平台。方法:应用亚克隆方法构建pLEGFP-hBMP-4真核表达载体,脂质体介导下转染PA317细胞,包装病毒颗粒。收集病毒上清,感染NIH3T3细胞系,测定滴度。以同样方法转染、包装获得了绿色荧光蛋白LEGFP反转录病毒,作为实验对照。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病毒液分别注射至4只裸鼠肌内,8周后取材,组织学检查,鉴定成骨的效果。结果:成功构建了pLEGFP-hBMP-4载体。转染包装细胞后,获得了较高滴度的LEGFP-hBMP-4和LEGFP反转录病毒颗粒。裸鼠肌内注射后8周,hBMP-4病毒注射部位有新生骨块形成,而EGFP组则未见新生骨块。结论:成功建立了LEGFP-hBMP-4反转录病毒体系,为利用BMP-4基因治疗进行骨修复的研究提供了反转录病毒工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IL-1RⅠ基因对山羊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治疗及预防作用
    李鹏;王大章;高占巍等
    2005 (1):  56-60. 
    摘要 ( 1704 )   PDF(933KB) ( 798 )  
    目的:应用体内基因转染方法,探讨脂质体携带的可溶性白介素-1受体Ⅰ(sIL-1RⅠ)基因重组质粒对山羊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MJOA)的治疗及预防作用。方法:15只山羊随机分为3组。首先采用1%胶原酶注射山羊关节腔,建立TMJOA动物模型。8周后,治疗组6只山羊双侧TMJ关节上腔注入脂质体携带的sIL-1RⅠ基因重组质粒。预防组6只山羊则在建立TMJOA动物模型的同时,双侧关节上腔注射重组质粒。对照组注射相同量的PBS液。重组质粒注射后第2、4周,各组分别处死3只动物。抽取TMJ关节滑液,ELISA法检测关节滑液中sIL-1RⅠ的表达量。切取完整关节标本,HE染色并用Mankin分级指数确定OA病变的改变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重组质粒在TMJOA关节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q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HE染色发现,治疗组及预防组OA病理改变减轻,Mankin分级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各治疗组、预防组sIL-1RⅠ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免疫组化法检测显示对照组重组质粒表达阴性,治疗组、预防组重组质粒表达阳性。结论:人sIL-1RⅠ基因重组质粒对山羊TMJOA具有一定的治疗及预防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AMAM-D介导EGFP基因转染人舌鳞癌细胞的实验研究
    刘习强;黄洪章;张彬等
    2005 (1):  51-55. 
    摘要 ( 1554 )   PDF(892KB) ( 1002 )  
    目的:优化聚酰胺-胺型树枝状高聚物(PAMAM-D)纳米载体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转染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的条件,以获得最佳的转染效率和细胞内表达。方法:采用不同的质粒DNA浓度、PAMAM-D代数、PAMAM-D∶DNA质量比以及转染时间等参数,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PAMAM-D介导pEGFP-N1体外转染Tca8113细胞,检测转染效率,并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合细胞生长和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进一步评估和优化转染条件。结果:1.0 μg质粒DNA与2.0 μl G5 PAMAM-D形成复合物,转染细胞2 h后,可获得最佳的转染效率(42.1%);G5 PAMAM-D转染效率显著高于G2 PAMAM-D (42.1%比 19.4%,P<0.05);PAMAM-D基因转移系统对细胞的生长增殖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PAMAM-D纳米载体在优化的转染条件下,可安全高效地介导目的基因转染Tca8113细胞,是一种较理想的基因转移系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腭裂咽成形术后患者异常语音的发音特点研究
    蒋莉萍;王国民;杨育生等
    2005 (1):  48-50. 
    摘要 ( 1629 )   PDF(450KB) ( 795 )  
    目的:对腭裂咽成形术后患者的发音特点和发生机制进行探讨。方法:本组病例82例(男46,女36),年龄4~31岁(平均13.44岁)。采用汉语语音清晰度测试表(包含音节、词、词组、短句)对患者录音,并对其语音清晰度、异常语音、代偿性发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82例患者中,以腭咽闭合不全型为特点的代偿性语音71例:声门塞音60例、咽摩擦音11例;以腭咽闭合良好型为特点的代偿性语音11例:腭化音6例、腭化+侧化音2例、侧化音3例。清晰度:声门塞音46.27%、咽摩擦音57.19%、腭化音67.17%、腭化+侧化音74.67%、侧化音77.50%。异常辅音多见于塞音、擦音、塞擦音,辅音的弱化以送气音p 66.67%(8/12)、t 78.95%(15/19)、s 60%(39/64)、sh 60%(39/64)、c 66%(43/65)、ch 66%(43/65)、x 62%(39/63)、q 67%(43/64)、k 76%(31/41)、b 73%(43/59)所占比例较多;辅音的脱落则以不送气音z 81%(56/69)、zh 81%(56/69)、j 80%(56/70)、g 84%(48/57)所占比例较多。结论:咽成形术后仍以腭咽闭合不全型为特点的代偿性语音为主,主要表现为辅音的脱落与弱化。产生弱化的辅音多见于送气音,产生脱落的辅音则多见于不送气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颌骨缺损手术重建与赝复体修复的语音功能评价
    翁雁秋;孙坚;陈阳等
    2005 (1):  43-47. 
    摘要 ( 1618 )   PDF(847KB) ( 843 )  
    目的:评价上颌骨切除后手术重建和赝复体修复2种方法对患者术后语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因肿瘤行上颌骨切除的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上颌骨切除术后修复的方式,分成2组:(1)手术重建组10例,即在手术切除上颌骨同期或二期,运用CAD/CAM个体化钛网支架结合前臂游离皮瓣或串联腓骨瓣行上颌骨缺损重建修复;(2)赝复体修复组10例,上颌骨切除术后未行手术重建,术后配戴修复体。采用主观语音清晰度测试法,评价患者术后语音清晰度;采用客观语音频谱分析法,比较2组发4个单元音[a]、[i]、[e]、[u]时第一、第二、第三共振峰频率的平均值和病理性鼻共振峰出现的频数。另选1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手术重建组、赝复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语音清晰度平均测定值分别为97.0%、83.8%和99.0%。单因素两两比较显示,赝复组语音清晰度显著低于手术重建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而手术重建组和对照组间语音清晰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语音频谱显示,手术重建组和赝复组的元音共振峰频率变化较为相似:即发[a]、[u]时,F2频率升高;发[i]时F2、F3频率下降;手术重建组和赝复组两者间在鼻共振峰出现频数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发[a]、[i]、[e]、[u]时,鼻共振峰在赝复组中出现的频数最高,在对照组中则无1例出现。结论:上颌骨大型缺损手术重建较传统赝复体修复能更好地保持患者发音时口鼻腔的封闭,腭部、牙槽嵴形态恢复以及软腭功能保存较好,在语音功能恢复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闭合式上颌窦挤压提升同期人工牙种植修复45例分析
    黄建生;周磊;宋光保等
    2005 (1):  38-42. 
    摘要 ( 1674 )   PDF(794KB) ( 833 )  
    目的:观察使用Summers骨凿或骨挤压器经牙槽嵴顶闭合式抬高上颌窦底、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1例45侧后牙缺失患者行上颌窦闭合式提升,必要时植自体骨或人工骨,同时植入种植体。结果:45侧上颌窦剩余牙槽骨平均高度为6.8mm(5~9mm) ,用骨凿平均提升上颌窦底高度3.5mm(2~6mm) 。2侧上颌窦黏膜被钻穿孔,放弃牙种植。其余43侧上颌窦共植入63颗种植体,长度10~15mm。II期手术时, 5颗种植体松动拔除。追踪12~48个月,修复后1颗种植牙松动拔除,1颗进行性骨吸收,总成功率达88.9%。所有病例均无上颌窦并发症。结论:上颌窦内提升技术较开窗式上颌窦提升创伤小,操作步骤简单,对有适量剩余牙槽骨的上颌窦区种植可以考虑使用;但由于存在窦底黏膜穿孔风险,技术要求高,同时必须有专用的器械,应慎重使用。在严格控制适应证、掌握种植外科技巧的情况下,开展上颌窦内提升技术是可行的,可以取得较高的成功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颌间结扎钉和牙弓夹板行颌间牵引固定的比较
    胡振宇;曹之强;黄炜
    2005 (1):  34-37. 
    摘要 ( 1913 )   PDF(646KB) ( 847 )  
    目的:比较2种不同的颌间牵引固定方法在颌骨骨折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93例颌骨骨折患者实行颌间牵引固定,分别使用植入式钛钉(QUICK-FIXTM,OsteoMed公司,美国)和牙弓夹板,检测2组患者咬合关系恢复情况和2种操作所需的时间,并在5个不同的时间点测定DI、GI、CPITN指数,从咬合关系恢复、操作简易性和对口腔卫生的影响3个方面对2种方式进行比较;采用组间均数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种方法均能成功恢复咬合关系,但植入式钛钉使用更快捷,2组的DI、GI指数在进行颌间牵引固定后均有上升,但使用牙弓夹板患者的上升幅度显著高于使用QUICK-FIXTM颌间固定系统的患者(P<0.001), QUICK-FIXTM颌间固定系统组CPITN指数无明显变化,但牙弓夹板组出现上升,尤其是在拆除牙弓夹板后升高显著(P<0.01)。结论:植入式钛钉是一种更快捷、安全、卫生且效果良好的颌间牵引固定方法,为颌骨骨折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底区域淋巴组织清扫术在舌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胡永杰;曲行舟;徐立群等
    2005 (1):  29-33. 
    摘要 ( 1910 )   PDF(1007KB) ( 1390 )  
    目的:为减少舌癌患者术后复发率及转移率,探讨口底区域淋巴组织清扫术的范围、术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随访2000年5月~12月本科舌癌手术患者20例(原发灶T2或T3,未明显侵犯口底,颈部N0)。同期舌-(颌)-颈联合根治术,术中于颏孔前断离并外展下颌骨,以利直视下彻底清扫同侧口底中间带淋巴组织,达到完整舌-(颌)-颈根治。同期调查我院和外院舌癌手术后患者20例(术中口底中间带淋巴组织保留或未彻底清扫)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复发率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率。结果:实验组局部无1例复发,对侧淋巴结转移2例(T3),转移率10%。对照组口底或下颌下复发7例,对侧颈淋巴转移5例,复发转移率60%。P<0.05,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传统非连续性颈清扫并不能清除所有可能受累的淋巴结。对T2以上的舌癌患者,宜在传统的颈清术式基础上,断离、外展下颌骨,行同侧口底中间带组织的彻底清扫。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涎腺内镜诊治慢性阻塞性下颌下腺炎14例报道
    俞创奇;杨驰;陈敏洁等
    2005 (1):  24-28. 
    摘要 ( 1760 )   PDF(724KB) ( 946 )  
    目的:评价涎腺镜在诊断和治疗慢性阻塞性下颌下腺炎中的价值。方法:对14例临床诊断为慢性阻塞性下颌下腺炎的患者进行涎腺镜检查,了解导管壁和导管内的表现,并同时通过涎腺镜进行相应的治疗,包括液电碎石术、钳取术和套石篮取石术、导管清扫扩张术,将结石或黏液栓子取出。结果:14例患者涎腺镜诊断的阻塞原因分别是:阳性结石10例、阴性结石1例,黏液栓子1例,管壁严重增生2例(其中1例结石嵌入)。11例患者成功应用治疗性涎腺镜取出结石或去除黏 液栓子,导管扩张灌洗后阻塞症状消失;3例治疗失败,原因主要为导管增生、结石嵌入。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涎腺镜能直观地了解涎腺导管内的病变表现,明确导管阻塞原因,并可同时进行相应的治疗,为慢性阻塞性下颌下腺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有效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性III类错?畸形患者正颌手术前后下颌运动轨迹变化的初步研究
    蔡鸣;沈国芳;程蕙娟等
    2005 (1):  19-23. 
    摘要 ( 1811 )   PDF(808KB) ( 910 )  
    目的:应用下颌运动轨迹仪评价骨性III类错畸形患者正颌手术前后下颌运动的变化。方法:对15例骨性III类错畸形需正颌手术病例和2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ARCUSDigma下颌运动轨迹仪测定受试者最大开口运动,前伸及左右侧边缘运动距离,记录由计算机通过切牙运动模拟的双侧髁突的运动轨迹间的最大差数(MRC)。通过自身比较以及与对照组比较,评价患者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下颌运动的变化以及髁突运动的对称性。采用团体t检验和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前患者除开口度外,其他运动距离均小于对照组,前伸运动差异显著(P<0.05);开口时MRC值大于对照组 (P<0.05)。术后3个月时,开口度及左侧运动距离下降,前伸和右侧运动略有增加;MRC呈上升趋势。术后6个月时,下颌运动距离均有所增加,除开口度外其余均超过术前水平,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MRC小于术前水平且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骨性III类错?畸形患者下颌运动水平与正常?存在差异,髁突运动对称性较差。正颌手术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下颌运动功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性III类错畸形患者正颌手术前后?力变化的初步研究
    蔡鸣;沈国芳;房兵;史俊
    2005 (1):  15-18. 
    摘要 ( 1656 )   PDF(682KB) ( 781 )  
    目的:应用计算机咬合分析系统,评价正颌手术前后骨性III类错患者力的变化。方法:收集15例骨性III类错需正颌手术病例, 利用T-Scan II诊断分析系统在术前1周内、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时对患者的力进行测定,分析患者的总力(TOF)、MIP/MAX指数、?力不对称指数(AOF)、?力中心点位置(COF)及咀嚼时最大位移距离(MCOF),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术后3个月时TOF有所上升,6个月时与术前水平相比已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患者?力水平已有提高。MIP/MAX指数略有下降,但6个月时增大并超过术前水平。AOF术后呈下降趋势,在3个月和6个月时均比术前显著减小(P<0.01,P<0.001)。术后COF逐渐接近正常,MCOF减小,术后6个月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说明患者?力水平已有提高。结论: 正颌正畸联合治疗能够改善骨性III类错患者的?力水平及力平衡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性III类错畸形患者正颌手术前后咀嚼肌功能变化的初步研究
    蔡鸣;沈国芳;郁春华等
    2005 (1):  10-14. 
    摘要 ( 1708 )  
    目的:应用肌电图仪评价骨性III类错?畸形患者正颌手术前后咀嚼肌功能的变化。方法:收集16例骨性III类错?畸形需正颌手术病例和20例正常对照组,应用Medelec Synergy肌电图仪分别在静息放松、正中紧咬、前伸、开口、侧方和咀嚼运动时,测定双侧颞肌前束、咬肌和二腹肌前腹的表面募集电位,并计算其肌不对称指数运动。病例组在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重复测定,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前病例组咀嚼肌电位小于对照组,尤以紧咬和咀嚼时差异显著(P<0.05),肌不对称指数与对照组无差异。术后3个月时,部分肌功能恢复,但紧咬和咀嚼时募集电位下降显著(P<0.001),肌不对称指数也增大,提示此时肌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术后6个月各种功能运动时的募集电位均大于术前水平,肌不对称指数则基本小于术前水平,说明肌功能有所改善。结论:骨性III类错?畸形患者手术前咀嚼肌功能弱于对照组,正颌手术矫正了颌骨位置和咬合关系,改善了患者的咀嚼肌功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外科诊治指南(一)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肿瘤学组
    2005 (1):  3-9. 
    摘要 ( 1614 )   PDF(533KB) ( 632 )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淋巴道转移倾向,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和治疗是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内容。为与国际接轨,统一国内诊治标准,便于学术交流,特制定口腔颌面部不同部位及不同病理类型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治指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5,让我们做得更好 Let’s do better in the year of 2005
    邱蔚六
    2005 (1):  0-0. 
    摘要 ( 1408 )  
    飞雪迎春兆丰年 金鸡报晓送福来。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伴随着胜利的喜悦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我们告别了精彩纷呈的2004年,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05年。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承蒙广大读者和全国各地口腔颌面外科工作者的厚爱与支持,编辑部内抓质量,外树形象,取得了一定成绩。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谨代表本刊编委会和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向广大读者、作者、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新春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是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的会刊,从2002年11月创办之初,即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力求向世界反映中国口腔颌面外科事业的发展水平。杂志的特色是编委及论文的国际化程度高,重要论文后附评述、争鸣,及时刊登专业委员会及学组信息、会议纪要,介绍国内外知名人物,开展循证医学教育和研究。在排版和印刷方面,力求版面整洁、大方、美观;彩图随文印刷,图、表说明中英文对照。杂志一经出版,即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影响力不断扩大。目前正在接受MEDLINE的严格评审,有望被收录。 学术杂志的生命力在于论文的质量,而论文的科学性是保证论文质量的先决条件。2004年度,本刊有许多来稿因为存在各种缺陷而被退稿,主要表现在:(1)选题无新意,属于重复性工作,内容和结论均无新颖、独到之处。(2)科研设计不恰当,如无对照组或对照组不合适;未执行随机原则或随机方法不当;样本量太小或无代表性;随访期过短或失访率过高等。(3)统计学处理不当,如无具体数据,未进行任何统计学分析,只是简单的病例总结;未说明采用的统计学方法,因而无法判断所用方法是否正确;采用的统计学方法所要求的前提条件不具备;用t检验代替方差分析进行多组间两两比较;对配对资料的分析忽略了配对特性;用χ2检验代替Ridit检验等。(4)在结果的解释方面,对P值含义的理解错误;证据不足时,贸然得出肯定性结论。(5)在参考文献方面,对文献理解片面或错误;只“洋”不“中”,只“我”不“他”。(6)论文写作方面最主要的问题是资料不完整,如缺少研究对象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分组方法、随机化方法、药物的来源、剂量及给药途径、样本量的确定方法、统计学方法等;其他问题包括中英文摘要中缺少主要的研究数据(只有P值);结果中只用图表列出研究结果而未进行概括性分析;讨论中没有对研究本身存在的不足进行说明等。另外,很多作者由于不了解稿约要求,因此,提供的图表和参考文献格式不符合要求。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许多临床医药工作者疲于应付临床,知识更新不足,缺乏科研设计、系统检索、医学统计学和医学论文写作等各方面的知识,又未及时得到必要的培训和指导,这是造成医学论文学术质量不高的直接原因。其次,医生为了晋升而承受很大的发表论文的压力,只重视发表论文的数量而忽视了论文的学术质量;另外,科研管理机构、部门负责人在审查科研论文时,只注意论文的真实性,而不审查论文的质量,也是导致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之一。 温故而知新,辞旧而迎新。希望广大作者、读者在了解上述退稿原因后有所思考,有所行动,努力汲取知识营养,不断提高科研和论文写作水平。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踏上2005年的征途,我们信心百倍而又任重道远。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诚恳地希望广大读者和作者更加热情地呵护与支持《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提供更多内容丰富、质量上乘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论文,更要经常为本刊的建设和发展献计献策,使《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迈上新的台阶! 顺颂撰安和诚挚的谢意! 主编 邱蔚六 2005年元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