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8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0-08-1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牙槽突裂植骨术后鼻外形的改变
    吴忆来;王国民;杨育生;等
    2010 (4):  290-293. 
    摘要 ( 319 )   PDF(491KB) ( 238 )  
    目的:通过比较单侧牙槽突裂植骨手术前后鼻外形的变化,评价牙槽突裂植骨术在鼻畸形矫治中的作用。方法:通过人体学测量25例单侧牙槽突裂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随访6个月的外鼻形态,主要测量指标为健、患侧鼻孔宽度和高度,鼻翼基底宽度及两侧鼻翼基底连线与内眦连线的夹角,应用SPSS18.0软件包,对测得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25例患者行牙槽突裂植骨手术后患侧鼻孔宽度为(11.61±2.18)mm,大于术前的(10.28±1.83)mm;高度为(4.52±1.19)mm,小于术前的(5.81±1.18)mm;患侧鼻翼基底均高于术前,与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随访6个月后,虽形态有向术前回复的倾向,与术前相比仍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牙槽突裂植骨术后鼻翼基底的变化是植骨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适量的超充填可弥补术后骨质吸收,为以后的鼻畸形整复提供一个对称的基底。牙槽突裂植骨后,鼻孔宽度和高度均有变化,故不主张在牙槽突裂植骨同期或之前行鼻畸形整复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注射用海姆泊芬联合532nm KTP激光光动力治疗微静脉畸形的疗效评价
    沈玲悦;周国瑜;徐青;顾基中;李平平
    2010 (4):  294-299. 
    摘要 ( 318 )   PDF(1111KB) ( 527 )  
    目的:在IIa期临床试验基础上,探索新型光敏剂-注射用海姆泊芬联合532nm激光光动力治疗微静脉畸形的最佳剂量,初步评价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后续临床试验提供依据。方法:遵循平行、对照、双盲的试验原则,对本科就诊的25例微静脉畸形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按照2∶2∶1的比例随机分配入A组(高剂量组,5mg/kg)、 B组(低剂量组,2.5mg/kg)和对照组(安慰剂组),接受不超过2个疗程的光动力治疗。光敏剂为注射用海姆泊芬冻干粉针剂,激光波长为532nm,功率密度为80~100mW/cm2,照射时间为20min。实验数据采用SAS9.1.3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第1疗程8~12周后 ,A组治愈率为10.0%,总显效率为40.0%,总有效率为90.0%(n=10) ;B组治愈率为0.0%,总显效率为0.0%,总有效率为55.6% (n=9,脱落1例) ;对照组(C组)治愈率为0.0%,总显效率为0.0%,总有效率为40.0% (n=5)。A组总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B组,A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C组)(P<0.05)。第1疗程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A组50.0%、B组22.2%和C组0.0%。第2疗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A组20%、B组33.3%和C组20%。各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注射用海姆泊芬光动力疗法用于微静脉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高剂量组(5mg/kg)的疗效明显优于低剂量(2.5mg/kg)组和对照组,各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婴幼儿唇黏膜血管瘤的液氮冷冻治疗
    张大明;柴强;陈伟良;李劲松
    2010 (4):  300-303. 
    摘要 ( 348 )   PDF(1094KB) ( 527 )  
    目的:评价液氮冷冻治疗婴幼儿唇黏膜血管瘤的可靠性。方法:对63例婴幼儿患者确诊的唇黏膜血管瘤进行液氮冷冻治疗,其中,男20例,女43例,年龄3~18个月,平均年龄3.5个月。肿瘤主要集中于3个部位,上唇19例,下唇40例,口角4例。术前、术后及每次复诊,拍照记录。随访8~14个月,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估。结果:77.8%患者完全有效,15.9%患者显著有效,6.3%患者部分有效。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唇黏膜血管瘤液氮冷冻治疗是安全、有效、可靠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阻生恒牙的影像学调查分析
    侯锐;孔亮;敖建华;等
    2010 (4):  304-308. 
    摘要 ( 218 )   PDF(508KB) ( 345 )  
    目的:对患者除第三磨牙之外其他恒牙的阻生情况进行影像学分析。方法:通过全口曲面断层片,研究548例阻生牙的阻生情况,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阻生牙位以及阻生类型,分析导致恒牙阻生的局部因素。结果:除第三磨牙外的恒牙阻生的发生率是6.15%,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上颌牙阻生发生率高于下颌牙。尖牙阻生发生率最高,占所有阻生牙的28.10%。垂直阻生最多(49.09%)。发生阻生的最常见的局部因素是间隙不足(49.64%)。结论:所有恒牙均有可能发生阻生。口腔科医师在制定治疗计划前首先要有一个全面的评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频电凝治疗舌脉管畸形34例临床观察
    汪文杰;李锁兰;雷鸣;申凤江
    2010 (4):  309-311. 
    摘要 ( 309 )   PDF(788KB) ( 353 )  
    目的:总结高频电凝治疗舌脉管畸形的疗效。方法:采用高频电凝治疗舌脉管畸形患者34例,根据病变部位、大小、深度,调整输出能量控制,一般在10~50W。结果:治疗后经6个月~3a随访,舌静脉畸形治愈率68.75%,显效率25.00%;舌淋巴管畸形治愈率66.67%,显效率22.22%。结论:高频电凝是治疗舌脉管畸形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永久性球囊阻断术在头颈肿瘤累及颈动脉近颅段切除中的价值
    李军;孙坚;吴逸群;等
    2010 (4):  312-317. 
    摘要 ( 232 )   PDF(1363KB) ( 224 )  
    目的:探讨在头颈肿瘤累及颈动脉近颅段的外科根治中术前应用永久性球囊阻断技术的价值。方法:2002年3月-2005年12月,对10例术前成功耐受暂时性球囊阻断(TBO)试验的头颈部肿瘤侵犯高位颈动脉患者,行颈内动脉永久球囊阻断(PBO),并于PBO术后2~14d内行颅颌联合根治术(3例)、颅外扩大根治术(7例);术后缺损区行远位或邻近组织瓣修复,其中游离背阔肌皮瓣4例、带蒂胸大肌皮瓣3例、颞肌筋膜组织瓣1例、邻近组织瓣2例。结果:10例患者术前均成功耐受TBO,其残端动脉压(SP)≥50mmHg,均值为61.4mmHg。10例患者行颈内动脉PBO术后, 1例于阻断后24h内出现脑梗死症状,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2例患者于阻断后24~48h内出现短暂脑缺血症状;其余7例患者阻断后均无脑供血不足表现。10例肿瘤均完整切除,所有移植组织瓣移植均存活,伤口一期愈合。10例患者手术后非阻断侧上、下肢体肌力评价9例均为5级;另1例 上肢为4级,下肢为5级。10例患者随访6~2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无颅神经症状。结论:对于头颈肿瘤累及高位颈动脉的患者,采用颈内动脉颅内段永久性球囊阻断技术,不仅能有效控制出血,而且能简化手术,降低风险,并安全地实施肿瘤根治性切除。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偏突颌畸形患者手术前后面型分析及疗效评价
    颜光启;杨鸣良;王雪;卢利
    2010 (4):  318-325. 
    摘要 ( 283 )   PDF(1694KB) ( 323 )  
    目的:通过对偏突颌畸形患者手术前后的面型比较分析,同时结合医患双方的满意度调查,评价该类型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对30例偏突颌畸形患者通过手术前后头颅正侧位片上测量的变化并结合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调查评价手术疗效,并将满意度分值与SNA、SNB、ANB等指标进行相关性研究,所得数据以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时,24例患者对自身面型感到满意,18例患者在医生的满意度评估中达到满意效果。对患者的面型分析发现,硬组织变化主要集中在面下部,测量值与术前相比,SNA角增加2.5°、ANB角增加4.1°、面角下降3.0°、颏点距面中线水平距离内移6.6mm。软组织形态较术前也有明显改善:S-NS-SB角降低2.0°、S-NS-TC角降低1.8°、TUL及TLL距E线的距离分别增加3.0mm、减小1.0mm。患者的满意度分值与颏点偏距、左右下颌体长度之差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医生的满意度分值与各指标均无相关关系。结论:对于偏突颌畸形患者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面型偏斜情况;颏点是否居中及左右下颌体长度的对称性对患者的满意度影响较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73在口腔黏膜白斑和口腔鳞癌中的表达
    姚小武;卢子正;陈仕生;杨利和;黄慧燕
    2010 (4):  326-330. 
    摘要 ( 261 )   PDF(1084KB) ( 253 )  
    目的:观察p73在口腔黏膜白斑和口腔鳞癌中的表达,了解p73在口腔鳞癌发生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白斑病理标本2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病理标本31例,另取正常口腔黏膜10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方法观察p73的表达。应用SPSS11.0软件包对实验结果进行χ2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病变组织中p73的表达率分别为65%和90.3%,均显著高于正常黏膜组(20%),且随组织恶性程度增高呈明显上升趋势, 正常黏膜上皮组、白斑组与鳞状细胞癌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73的表达与口腔鳞癌的癌变过程密切相关,可作为口腔白斑癌变的标志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保留颞下颌关节盘治疗外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
    龙星;李小丹;程勇;等
    2010 (4):  331-336. 
    摘要 ( 252 )   PDF(1862KB) ( 329 )  
    目的:应用保留颞下颌关节盘的手术方法治疗外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达到恢复颞下颌关节结构、改善面部外形和防止术后复发的目的。方法:对36例外伤所致Ⅱ型和Ⅲ型颞下颌关节强直病例进行手术, 男16例,女20例,年龄5~54岁,病程1~16a,最大开口度0~1.5cm。新的手术方法是凿开关节窝与髁突之间的骨性融合,凿除前内侧移位的髁突骨折碎片,将残余的关节盘向外牵拉、复位,与外侧关节囊缝合,同时将髁突与关节窝磨改光滑。结果:36例病例中,21例术后随访1~7a,保留关节盘手术的病例均无复发,术后平均开口度为3.37cm。1例11岁患儿术后面部畸形得到改善。结论:保留颞下颌关节盘正常结构在防止外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手术后复发以及生长发育期患者面部畸形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永久性球囊阻断术在头颈肿瘤累及颈动脉近颅段切除中的价值
    李军;孙坚;吴逸群;等
    2010 (4):  312-317. 
    摘要 ( 181 )   PDF(1363KB) ( 173 )  
    目的:探讨在头颈肿瘤累及颈动脉近颅段的外科根治中术前应用永久性球囊阻断技术的价值。方法:2002年3月-2005年12月,对10例术前成功耐受暂时性球囊阻断(TBO)试验的头颈部肿瘤侵犯高位颈动脉患者,行颈内动脉永久球囊阻断(PBO),并于PBO术后2~14d内行颅颌联合根治术(3例)、颅外扩大根治术(7例);术后缺损区行远位或邻近组织瓣修复,其中游离背阔肌皮瓣4例、带蒂胸大肌皮瓣3例、颞肌筋膜组织瓣1例、邻近组织瓣2例。结果:10例患者术前均成功耐受TBO,其残端动脉压(SP)≥50mmHg,均值为61.4mmHg。10例患者行颈内动脉PBO术后, 1例于阻断后24h内出现脑梗死症状,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2例患者于阻断后24~48h内出现短暂脑缺血症状;其余7例患者阻断后均无脑供血不足表现。10例肿瘤均完整切除,所有移植组织瓣移植均存活,伤口一期愈合。10例患者手术后非阻断侧上、下肢体肌力评价9例均为5级;另1例 上肢为4级,下肢为5级。10例患者随访6~2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无颅神经症状。结论:对于头颈肿瘤累及高位颈动脉的患者,采用颈内动脉颅内段永久性球囊阻断技术,不仅能有效控制出血,而且能简化手术,降低风险,并安全地实施肿瘤根治性切除。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颧蝶缝在颧骨骨折复位中的作用评价
    周晓清;李文刚;马建军;等
    2010 (4):  337-341. 
    摘要 ( 243 )   PDF(992KB) ( 458 )  
    目的:评价颧蝶缝在颧骨骨折复位中的意义,寻找颧蝶缝的暴露方法。方法:以尸头为研究对象,人为造成颧骨骨折后,先后采用常规复位方法及以颧蝶缝为复位标准方法进行复位固定,比较复位效果。分别采用口内及口外2种方法暴露颧蝶缝。结果:暴露颧蝶缝并直视下复位颧蝶缝再复位其他可见骨折线,能使颧骨骨折达到解剖复位,口内法仅能触摸到不能直视该缝,口外法可直视该缝全部。结论:颧蝶缝可作为颧骨复位的可靠标准,口外法为暴露颧蝶缝的可靠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舌癌细胞淋巴道转移能力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
    张壮;武媛;潘剑;等
    2010 (4):  342-346. 
    摘要 ( 250 )   PDF(1098KB) ( 378 )  
    目的:诱导建立小鼠淋巴管良性肿瘤模型以及异种移植瘤模型,观察不同淋巴道转移能力的舌癌细胞对淋巴管生成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腹腔注射弗氏不完全佐剂,对诱导出的小鼠腹腔淋巴管瘤进行病理组织学鉴定。诱导的淋巴管瘤在纤维蛋白凝胶内应用Tca8113和LNMTca8113细胞条件培养基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淋巴管分支形成。此外,利用这2种细胞进行体外成瘤,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淋巴管生成情况。实验结果应用SPSS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组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实验小鼠中膈肌腹腔面、肝脏表面可见边界清楚的散在分布白色肿瘤样组织,组织学病理证实为良性淋巴管瘤。与Tca8113细胞比较, 在LNMTca8113细胞条件培养基作用下,从淋巴管瘤块长入纤维蛋白凝胶内的微淋巴管分支数目增加;在LNMTca8113肿瘤中,淋巴管密度显著提高。结论:小鼠腹腔注射弗氏不完全佐剂可稳定诱导小鼠腹腔淋巴管瘤,高淋巴道转移能力的舌鳞状细胞癌细胞对淋巴管生成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适应淋巴道转移的需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VEGF在脱细胞骨基质复合富血小板血浆修复颅骨缺损中的表达
    袁道英;杨佑成;张彬;等
    2010 (4):  347-351. 
    摘要 ( 174 )   PDF(1052KB) ( 359 )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脱细胞骨基质(acellular bone matrix,ABM)复合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修复兔颅骨缺损时的表达及分布,探讨富血小板血浆促进成骨的机制。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 24只,体质量1.5~2.0 kg。在兔颅骨两侧分别建立一个1cm×0.5cm全层骨缺损区,同时去除该区骨膜,注意勿伤及硬脑膜。随机选择一侧骨缺损作实验侧,植入复合PRP 的ABM;另一侧为对照侧,仅植入ABM。术后第2、4、8、12 周末分别处死6只兔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骨缺损修复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表达;应用 Image-proplus 5.0图像分析软件测量VEGF表达强度的灰度值。采用SSPS 16.0软件包进行t检验。结果:术后2周,实验组VEGF呈强阳性表达,随后急剧下降,以后趋于平缓。对照组在术后2、4周呈阳性表达,以后平缓下降。两组相比,在第2、4周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第8、12周时,2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VEGF在实验组早期阶段的强阳性表达,说明血管形成活跃。PRP促进骨修复的作用发生在植入后早期,启动了早期活跃的成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RNA干扰原代培养胚胎腭间充质细胞Smad2/3基因对atRA阻滞细胞周期作用的影响
    汪淼;侯劲松;黄洪章
    2010 (4):  352-358. 
    摘要 ( 152 )   PDF(1103KB) ( 250 )  
    目的:证实atRA可以通过Smad2/3作用于p21,从而导致胚胎腭间充质细胞周期受阻而出现腭裂。方法:原代培养胎鼠胚胎腭间充质细胞并进行鉴定。采用RNA干扰原代培养胚胎腭间充质细胞Smad2/3基因后,Western印迹检测Smad2/3、pSmad2、pSmad3和p21的蛋白表达水平及干扰后细胞周期的变化。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经过免疫组化鉴定,证实原代培养C57BL/6N胎鼠腭突间充质细胞成功,并且Smad2/3 siRNA可以有效干扰Smad2/3在原代培养MEPM细胞中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证实,Smad2/3 siRNA可以通过敲减atRA诱导的Smad2/3表达增高现象,继而降低atRA诱导的p21表达增高现象。此外,Smad2/3 siRNA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atRA诱导的胎鼠腭突间充质细胞G1期阻滞现象。结论:Smad2/3通过p21参与atRA诱导的胚胎腭突间充质细胞G1期阻滞现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细胞膜片构建无外支架组织工程骨的实验研究
    马东洋;任利玲;陈富林;等
    2010 (4):  359-365. 
    摘要 ( 190 )   PDF(1305KB) ( 378 )  
    目的:探讨利用骨髓基质细胞膜片构建较大体积的无外支架组织工程骨的可行性。方法:将兔骨髓基质细胞高密度接种于普通培养皿,在成骨诱导条件下连续培养2周,用细胞刮沿培养皿底刮取,获得骨髓基质细胞膜片。然后将细胞膜片折叠成长方形多层膜片复合物,并由一端卷起,形成具有一定体积的圆柱状细胞多聚体。静置孵育2h后,将体外构建物移植到裸鼠背部皮下。在非成骨诱导条件下获得的细胞膜片为对照组。术后4周、8周分别取材,进行大体观察、三维CT扫描、组织学检查、生物力学评价。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随机设计的两组间均数t 检验。结果:通过此方法获得的骨髓基质细胞膜片具有成骨分化特征。植入体内后形成的硬质组织保持着较好外形,三维CT表现为异位矿化物,8周时的新生物密度与裸鼠椎体相似,组织学检查证实为骨组织,生物力学测试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结论:骨髓基质细胞膜片在体内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可用于构建较大体积的组织工程骨,无需外支架。本研究为骨组织工程构建提供了全新的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颌面颈部猫抓病11例误诊分析
    顾倩平;孟箭;孟庆飞
    2010 (4):  366-369. 
    摘要 ( 245 )   PDF(983KB) ( 500 )  
    目的:对颌面颈部猫抓病(cat-scratch disease,CSD)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以提高猫抓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对2002—2009间收治的11例颌面颈部猫抓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CSD患者误诊腮腺肿瘤2例,下颌下肿块1例,淋巴结炎3例,淋巴结核1例,恶性淋巴瘤2例,颈部肿块1例,颈部转移癌1例;误诊的主要原因为对CSD的临床认识不足,遗漏患者被猫、犬抓咬伤史以及医师习惯思维。结论:猫抓病的诊断较困难,应详细询问猫、犬抓伤病史和豢养史,病变淋巴结切除活检是诊治本病的关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RNA干扰原代培养胚胎腭间充质细胞Smad2/3基因对atRA阻滞细胞周期作用的影响
    汪淼;侯劲松;黄洪章
    2010 (4):  352-358. 
    摘要 ( 107 )   PDF(1103KB) ( 241 )  
    目的:证实atRA可以通过Smad2/3作用于p21,从而导致胚胎腭间充质细胞周期受阻而出现腭裂。方法:原代培养胎鼠胚胎腭间充质细胞并进行鉴定。采用RNA干扰原代培养胚胎腭间充质细胞Smad2/3基因后,Western印迹检测Smad2/3、pSmad2、pSmad3和p21的蛋白表达水平及干扰后细胞周期的变化。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经过免疫组化鉴定,证实原代培养C57BL/6N胎鼠腭突间充质细胞成功,并且Smad2/3 siRNA可以有效干扰Smad2/3在原代培养MEPM细胞中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证实,Smad2/3 siRNA可以通过敲减atRA诱导的Smad2/3表达增高现象,继而降低atRA诱导的p21表达增高现象。此外,Smad2/3 siRNA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atRA诱导的胎鼠腭突间充质细胞G1期阻滞现象。结论:Smad2/3通过p21参与atRA诱导的胚胎腭突间充质细胞G1期阻滞现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二膦酸盐与颌骨骨坏死
    贺捷;邱蔚六
    2010 (4):  370-375. 
    摘要 ( 254 )   PDF(722KB) ( 408 )  
    自从Marx等2003年首次报道二膦酸盐类药物可导致颌骨骨坏死以来,与二膦酸盐相关的颌骨骨坏死逐渐引起了临床医师的关注。本文就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骨坏死的诊断标准及流行病学、病因学、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RNA干扰原代培养胚胎腭间充质细胞Smad2/3基因对atRA阻滞细胞周期作用的影响
    汪淼;侯劲松;黄洪章
    2010 (4):  352-358. 
    摘要 ( 133 )   PDF(1103KB) ( 193 )  
    目的:证实atRA可以通过Smad2/3作用于p21,从而导致胚胎腭间充质细胞周期受阻而出现腭裂。方法:原代培养胎鼠胚胎腭间充质细胞并进行鉴定。采用RNA干扰原代培养胚胎腭间充质细胞Smad2/3基因后,Western印迹检测Smad2/3、pSmad2、pSmad3和p21的蛋白表达水平及干扰后细胞周期的变化。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经过免疫组化鉴定,证实原代培养C57BL/6N胎鼠腭突间充质细胞成功,并且Smad2/3 siRNA可以有效干扰Smad2/3在原代培养MEPM细胞中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证实,Smad2/3 siRNA可以通过敲减atRA诱导的Smad2/3表达增高现象,继而降低atRA诱导的p21表达增高现象。此外,Smad2/3 siRNA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atRA诱导的胎鼠腭突间充质细胞G1期阻滞现象。结论:Smad2/3通过p21参与atRA诱导的胚胎腭突间充质细胞G1期阻滞现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腮腺嗜酸细胞腺瘤合并Warthin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钟凡;关崧华;邓书海;等
    2010 (4):  376-378. 
    摘要 ( 293 )   PDF(1211KB) ( 405 )  
    一侧腮腺区同时发生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肿瘤极少见。本文报告1例发生在腮腺一侧瘤体内同时存在嗜酸细胞腺瘤与Warthin瘤2种不同成分的罕见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对其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底成人型横纹肌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孙海鹏;张国志
    2010 (4):  379-381. 
    摘要 ( 248 )   PDF(819KB) ( 383 )  
    成人型横纹肌瘤是一种少见的骨骼肌分化来源的良性肿瘤,好发于成年人的头颈部,其中只有26%的病例为多结节性。本文报告1例发生于76岁男性老年人口底的多结节性成人型横纹肌瘤,结合文献,对成人型横纹肌瘤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EC综合征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居兆钰;封兴华;魏建华
    2010 (4):  382-384. 
    摘要 ( 286 )   PDF(706KB) ( 356 )  
    AEC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以睑缘黏连、外胚层发育不全及面裂为主要临床表征的基因病。目前,国内尚未见该病的报道。本文报告1例AEC综合征病例,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手术修复左侧唇裂,术后患者外形有一定改善。通过文献复习,对AEC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序列治疗进行了讨论。由于AEC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严重影响患者面容及生长发育,因此,应增强对本病的认识,并进行系统序列治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