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8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0-10-1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畸形治疗指南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脉管性疾病学组
    2010 (5):  386-390. 
    摘要 ( 690 )   PDF(767KB) ( 876 )  
    淋巴管畸形(lymphatic malformations)系淋巴系统先天性发育异常所形成的病变,虽有部分病例在成人时才出现,但90%在2岁内发病,约75%发生在头颈部。病变可因感染、创伤或出血而迅速增大,引起面部畸形,压迫呼吸道,造成进食及言语困难等。虽属良性病变,但极少自然消退。手术、硬化剂注射、激光治疗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疗机构的技术条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对复杂病例,需采用综合序列治疗,以期获得最佳疗效。本文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和诊治经验,制定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畸形治疗指南,希望对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畸形的规范治疗起到指导作用。本指南将及时予以更新,以反映和纳入最新研究成果,为广大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方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胸苷磷酸化酶与口腔鳞癌血管新生及预后的关系
    李伟;马会平;裴荣;等
    2010 (5):  391-395. 
    摘要 ( 253 )   PDF(854KB) ( 200 )  
    目的:探讨胸苷磷酸化酶(TP)与口腔鳞癌(OSCC)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并研究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的相关性。方法: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63例OSCC中TP的表达水平,利用CD34标记的血管进行MVD计数,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以χ2检验分析TP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及MVD间的关系,应用寿命表法完成对病例随访资料的生存状况评价。结果:TP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1);TP的表达与肿瘤的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而与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及病理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P>0.05);TP表达阳性组的MVD高于TP表达阴性组(P<0.05);TP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TP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高于TP阳性组,术后复发组的TP表达阳性率(90.9%)显著高于术后无复发者(50.0%)(P<0.05)。结论:TP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的颈淋巴结转移、血管新生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其一项不良因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工程骨修复9例颅骨缺损畸形初步报道
    李新庆;王有刚;李春和;等
    2010 (5):  396-400. 
    摘要 ( 264 )   PDF(1071KB) ( 352 )  
    目的:探讨利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作为种子细胞的组织工程骨修复外伤后颅骨缺损畸形的可行性。方法:运用自体BMSC组织工程骨技术,对9例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行颅骨修复手术。抽取患者自体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BMSC,经体外扩增和成骨诱导后,接种部分脱钙骨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骨。细胞材料复合物体外共培养1周后,手术植入颅骨缺损区。分别于术后1周和3、6、12个月进行临床外形和三维CT检查,随访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周三维CT显示,颅骨缺损区被所植入的组织工程骨填充,头颅外形明显改善。术后3至12个月CT显示,组织工程骨形成并修复颅骨缺损,新生骨与骨缺损断端融合。9例患者中2例术后失访,2例高龄患者及大面积骨缺损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组织工程骨吸收现象,其余均良好地修复了颅骨缺损。结论:通过选择适宜的病例,以自体BMSC作为种子细胞,运用组织工程技术可以在人体内形成稳定的组织工程化骨并修复颅骨缺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47例青少年鼻咽纤维血管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吕明明;范新东
    2010 (5):  401-405. 
    摘要 ( 474 )   PDF(1040KB) ( 226 )  
    目的:总结青少年鼻咽纤维血管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47例青少年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平均年龄16.5岁。治疗前有完整的CT、MRI和DSA影像学资料。利用CT、MRI评价肿块的位置、范围并进行Fisch分期。DSA主要评价肿块的供血动脉、血流速度、是否存在颅内外异常交通。结果:本组病例中,原发病例39例,复发8例。均有鼻塞症状,41例有鼻腔反复出血史,其中伴面中部隆起11例、眼球突出7例、视力下降或复视5例、听力障碍或耳鸣4例、头晕、头痛2例。CT扫描可见鼻咽部软组织肿块,增强CT扫描可见肿块明显强化,CT可以很好显示颅底颞骨的破坏。在MRI的T1WI上,JNA呈低或等信号,T2WI上信号增高,注射Gd-DTPA后T1加权增强扫描可见“椒盐征”。 血管造影可见肿瘤的供血动脉主要来自颈外动脉分支,如上颌动脉的蝶腭支和腭降支以及面动脉和咽升动脉等。随着肿瘤的生长,颈内动脉岩段分支、海绵窦支以及筛支也参与供血。结论:结合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特征,青少年鼻咽纤维血管瘤可以明确诊断,需注意与面深间隙的恶性肿瘤相鉴别。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颌骨髁突骨软骨瘤的影像学诊断及疗效评价
    薛雷;周青
    2010 (5):  406-410. 
    摘要 ( 312 )   PDF(968KB) ( 361 )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突骨软骨瘤的诊治经验 ,恢复髁突正常的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方法:对1998—2008年收治的14例下颌骨髁突骨软骨瘤患者的诊治进行评价,指标包括影像学检查确诊率(X线、3D-CT及MRI)、开口度、咬合关系及术区感觉。根据检查指标进行临床诊断及手术效果评价。结果:X线、3D-CT和MRI的确诊率分别为57.1%、66.7%和87.5%。3D-CT和MRI检查能更清晰地反映肿物情况,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指导。14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术后效果良好。结论:MRI和3D-CT检查是诊断下颌骨髁突骨软骨瘤的最佳方法,能较好地观察肿物的范围及位置关系,为手术提供良好的依据,而X线检查在下颌骨髁突骨软骨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烯紫杉醇联合顺铂和氟尿嘧啶诱导化疗对口腔鳞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朱伟政;叶茂昌;王来平;等
    2010 (5):  411-414. 
    摘要 ( 286 )   PDF(537KB) ( 234 )  
    目的:观察多烯紫杉醇联合顺铂和5-氟尿嘧啶(DCF方案)诱导化疗对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51例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口腔黏膜鳞癌,均接受1个疗程的DCF方案(多烯紫杉醇 80mg/m2,顺铂80mg/m2,5-氟尿嘧啶750mg/m2×4d)化疗,并配合水化利尿、止吐及抗过敏等辅助治疗。平均21d后评定疗效,施行原发肿瘤局部扩大切除的联合根治术。化疗前详细记录病灶大小,采用WHO推荐评价实体肿瘤客观指标判定疗效,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及无效3级,总有效率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病例。结果:近期疗效中,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2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CR+PR)为76.47%(39/51)。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DCF方案对多数口腔颌面部鳞癌近期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可以耐受,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的影响因素分析
    郭家妍;王玉新
    2010 (5):  415-420. 
    摘要 ( 264 )   PDF(1622KB) ( 577 )  
    目的: 研究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6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的单侧唇裂术后患者150例,拍摄患者正位、侧位和仰位照片,根据鼻尖、鼻翼、鼻小柱、鼻中隔、鼻背和骨组织畸形程度,对150例患者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组,筛选性别、患侧、年龄、原有唇裂畸形严重程度、唇裂整复术术式、一期鼻整形术、牙槽突裂和上颌骨发育等因素,应用SPSS13.0软件包分析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形成中的影响因素。结果:鼻畸形严重程度分组符合评价一致率50%以上患者143例,轻度鼻畸形33例,中度鼻畸形65例,重度鼻畸形45例。性别和患侧对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无显著影响(P>0.05),对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有影响的因素为年龄(P=0.019)、唇裂严重程度(P=0.000)、唇裂整复术式(P=0.000)、一期鼻整形术(P=0.000)、上颌骨发育(P=0.000)和牙槽突裂(P=0.000)。结论:年龄、原有唇裂畸形的严重程度、唇裂术式选择、一期鼻整形术、上颌骨的发育程度及牙槽突裂是唇裂术后鼻畸形的影响因素。二期鼻整形术前,必须去除上述因素的影响,才能获得理想的术后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icroRNA-320a调控唾液腺腺样囊性癌侵袭转移的实验研究
    林钊宇;李劲松;张伟;等
    2010 (5):  421-426. 
    摘要 ( 216 )   PDF(1248KB) ( 342 )  
    目的:探讨microRNA- 320a(miR-320a)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侵袭、转移能力的调控作用。方法:以唾液腺腺样囊性癌高转移细胞株ACC-M为实验样品,通过脂质体介导,将miR-320a的拟似物(miR-320a mimics)转染至ACC-M细胞,升高miR-320a的表达水平。采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检测转染前、后ACC-M中miR-320a的表达变化,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改变,并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转染后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miR-320a对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印迹检测miR-320a的靶基因整合素β3(integrinβ3,ITGB3)的表达变化。应用SPSS 13.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转染miR-320a mimics后的ACC-M中miR-320a的表达明显上调(P<0.001)。ACC-M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显著降低(P<0.001),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无显著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显示,Integrin β3在低转移细胞株ACC-2表达阴性,在ACC-M中高表达;升高miR-320a在ACC-M中的表达,Integrin β3表达明显降低。结论:低表达miR-320a有助于维持ACC的侵袭转移特性,调高其表达水平能有效抑制ACC-M的侵袭迁移能力。miR-320a可能通过调控其靶基因Integrin β3的表达而发挥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快速原型技术的导航辅助下颌骨内置式牵张成骨术的实验研究
    蔡鸣;沈国芳;林艳萍;等
    2010 (5):  427-435. 
    摘要 ( 186 )   PDF(1301KB) ( 227 )  
    目的: 应用自主研发的导航手术系统,在快速原型技术制作的三维头颅模型上进行内置式下颌骨牵张成骨术的实验研究,通过三维定点测量,分析该导航手术的精度。方法:对1例单侧下颌骨发育不足的患者行螺旋CT扫描后,采用快速原型技术制作5个相同的头模,按导航配准原则植入定位钉后再行CT扫描。应用AccuNavi 1.0软件对三维图像进行测量,并与游标卡尺实体测量的相应指标进行头模制作精度检测。然后进行下颌骨三维测量分析与虚拟单侧内置式下颌支牵张成骨术,将制定的手术规划通过实时TBNavis-CMFS导航系统在三维头模上实施,牵引到位后,行CT扫描图像重建,应用AccuNavi 1.0软件与Surgicase 5.0软件进行三维测量与牵引长轴间成角测量,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快速原型制作的三维头模与AccuNavi 1.0软件重建的三维图像间各测量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手术平均牵引长度12.40mm(11.79~12.68mm),模拟手术与导航模型术后牵引长轴间成角均值为4.67°(2.01°~6.49°)。导航术后各项指标中,除CoL-CoR(P=0.037)、CoL-GoL(P=0.017)与模拟手术值间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余指标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快速原型技术制作的三维头颅模型与AccuNavi 1.0软件的三维重建图像精度相仿。通过TBNavis-CMFS导航系统平台,建立了导航辅助下颌骨牵引成骨术的实验方法,准确地将手术规划转移到模型手术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快速原型技术的导航辅助下颌骨内置式牵张成骨术的实验研究
    蔡鸣;沈国芳;林艳萍;等
    2010 (5):  427-435. 
    摘要 ( 118 )   PDF(1301KB) ( 201 )  
    目的: 应用自主研发的导航手术系统,在快速原型技术制作的三维头颅模型上进行内置式下颌骨牵张成骨术的实验研究,通过三维定点测量,分析该导航手术的精度。方法:对1例单侧下颌骨发育不足的患者行螺旋CT扫描后,采用快速原型技术制作5个相同的头模,按导航配准原则植入定位钉后再行CT扫描。应用AccuNavi 1.0软件对三维图像进行测量,并与游标卡尺实体测量的相应指标进行头模制作精度检测。然后进行下颌骨三维测量分析与虚拟单侧内置式下颌支牵张成骨术,将制定的手术规划通过实时TBNavis-CMFS导航系统在三维头模上实施,牵引到位后,行CT扫描图像重建,应用AccuNavi 1.0软件与Surgicase 5.0软件进行三维测量与牵引长轴间成角测量,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快速原型制作的三维头模与AccuNavi 1.0软件重建的三维图像间各测量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手术平均牵引长度12.40mm(11.79~12.68mm),模拟手术与导航模型术后牵引长轴间成角均值为4.67°(2.01°~6.49°)。导航术后各项指标中,除CoL-CoR(P=0.037)、CoL-GoL(P=0.017)与模拟手术值间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余指标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快速原型技术制作的三维头颅模型与AccuNavi 1.0软件的三维重建图像精度相仿。通过TBNavis-CMFS导航系统平台,建立了导航辅助下颌骨牵引成骨术的实验方法,准确地将手术规划转移到模型手术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T辅助髁突矢状骨折手术治疗的实验研究
    孟凡文;壮荣;王丽;等
    2010 (5):  436-439. 
    摘要 ( 257 )   PDF(777KB) ( 345 )  
    目的:研究CT辅助设计和测量在髁突矢状骨折(SFMC)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只绵羊被制备成SFMC动物模型,分别在截骨术前、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手术前后行颞下颌关节(TMJ) CT扫描。应用 Mimics8.1软件设计并测量截骨术前、ORIF术前侧向螺钉钉道的位置和长度,与术中实际制备和测量的钉道长度以及ORIF术后CT测量的侧向螺钉长度进行比较,以SPSS 12.0软件包中的两样本t检验和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截骨术前与ORIF术前CT设计、测量的钉道长度无显著差异(P=0.751),ORIF术前CT设计、测量的钉道长度与术中实际测量的钉道长度无显著差异(P=0.564),ORIF术后CT测量的螺钉长度与术中实际测量的钉道长度无显著差异(P=0.323)。结论:利用螺旋CT可以在SFMC ORIF手术治疗前预测侧向螺钉的钉道长度,为术前选择侧向螺钉的长度和术中准确制备合适的侧向螺钉钉道以及防止意外损伤提供帮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B7-H3在口腔鳞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唐璟;余术宜;杨宏宇;等
    2010 (5):  440-444. 
    摘要 ( 223 )   PDF(1125KB) ( 331 )  
    目的:研究B7-H3在口腔鳞癌组织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以及B7-H3对口腔鳞癌细胞生物学的影响。方法:RT-qPCR、免疫组化检测B7-H3在口腔鳞癌组织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的表达差异;构建B7-H3腺病毒表达载体,感染人舌鳞癌细胞Tca8113,CCK-8、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B7-H3高表达对Tca8113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RT-qPCR结果显示,口腔鳞癌组织B7-H3mRNA表达为3.021±0.2310,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0.6002±0.1010);与对照组比较,10、50、100感染复数组在作用24h呈现促进细胞增殖作用,S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72h时增殖作用最强(P<0.05);与感染复数1组比较,同时间段50、100组促细胞增殖作用和S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50与100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口腔鳞癌组织B7-H3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B7-H3高表达,可促进口腔鳞癌细胞增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鳞癌中Shh/Gli1的表达及其临床生物学意义
    张洪瑞;武和明;张萍;季彤
    2010 (5):  445-449. 
    摘要 ( 318 )   PDF(1103KB) ( 325 )  
    目的:明确Hedgehog信号通路关键分子Shh及Gli1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初步探讨其与口腔鳞癌临床生物学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35例正常口腔黏膜及35例口腔鳞癌中Shh和Gli1的表达及细胞内定位情况。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Shh、Gli1的表达与口腔鳞癌患者的各项临床病理参数进行非参数统计分析,应用生存表法分析Shh及Gli1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Shh及Gli1在35例正常黏膜中均无表达,在口腔鳞癌组织中Shh的阳性率为60%,Gli1胞质、胞核阳性率分别为54.3%及42.9%,与正常黏膜相比差异显著(P<0.05)。非参数分析显示,Shh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患者的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生存分析表明,Shh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患者预后相关,高表达的口腔鳞癌患者预后较差(P<0.05)。Gli1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患者预后不相关。结论:Hedgehog信号通路的主要配体Shh及核转录因子Gli1在口腔鳞癌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Shh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患者预后明显相关,提示Hedgehog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在口腔鳞癌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Nell-1基因修饰骨髓基质细胞复合β-磷酸三钙提升兔上颌窦底的实验研究
    徐袁瑾;夏伦果;张秀丽;等
    2010 (5):  450-455. 
    摘要 ( 217 )   PDF(1293KB) ( 361 )  
    目的:评价Nel样 I型分子(Nell-1)基因修饰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复合β-磷酸三钙提升兔上颌窦底的效果。方法:抽取兔骨髓进行bMSCs培养,体外采用腺病毒载体携带Nell-1基因(AdNell-1)及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AdEGFP)转染bMSCs,GFP表达检测转染效率、Nell-1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半定量检测及钙结节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成骨分化。将基因修饰bMSCs与β-磷酸三钙颗粒复合用于兔上颌窦底提升,分别在术后2周和8周取材,HE染色,测量成骨面积,并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2组间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AdEGFP基因修饰组GFP表达效率可达60%~80%,Nell-1细胞化学染色显示,AdNell-1基因修饰组呈阳性表达。AdNell-1基因修饰组ALP染色及钙结节茜素红染色均高于AdEGFP基因修饰组,ALP半定量检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体内实验研究中,AdNell-1基因修饰组新骨形成面积在8周时显著高于AdEGFP基因修饰组(P<0.05)。结论:采用AdNell-1基因转染兔bMSCs可促进其成骨分化,体内可促进上颌窦底提升的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髁突矢状骨折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龙星;Goss AN
    2010 (5):  456-461. 
    摘要 ( 179 )   PDF(1155KB) ( 218 )  
    目的:建立髁突囊内矢状骨折动物模型,观察髁突骨折后不同时间的病理形态改变。方法:对10只绵羊进行实验,右侧关节为手术侧,从耳前区切开皮肤,到达颞下颌关节,切断关节盘前后附着,从髁突外侧嵴到内侧髁颈锯开髁突,建立斜形矢状骨折。髁突碎片和关节盘推向前下内侧,左侧关节为对照侧。分别于术后1周、4周和12周处死2只、4只和4只动物。记录术前和术后每组动物的体质量、最大开口度、侧方活动度,进行X线、CT和组织病理学观察。采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手术组体质量、左侧向活动度未发现显著差异,但是在4周和12周组中,最大开口度和右侧向活动度明显减小。在这2组中,X线检查发现髁突残端外侧有新骨生成,并向外侧生长,同时关节间隙变狭窄和模糊。三维CT检查发现,髁突残端、髁突碎片和关节结节均发生改建。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在4周和12周组动物,关节腔充满纤维组织、软骨和骨组织。结论:该研究表明,此类骨折可以导致髁突骨关节病理改变,颞下颌关节有发展为关节强直的可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颌骨牵引成骨区即刻牙移动的实验研究
    娄新田;沈国芳;房 兵
    2010 (5):  462-467. 
    摘要 ( 232 )   PDF(1415KB) ( 337 )  
    目的:研究下颌骨牵引成骨后在新骨区即刻牙移动时牙周组织的改建行为及牙移动规律。方法:选择4只牙列完整的Beagle犬,其中2只犬建立双侧下颌骨牵引成骨动物模型,牵引完成后,即刻以30g力远中移动下颌第三前磨牙进入牵引成骨区;另外2只犬拔除双侧下颌第四前磨牙后3个月,以30g力远中移动下颌第三前磨牙。实验中,每周加力1次拍摄X线片,并记录牙移动速率。牙移动8周后,观察实验牙及其牙周组织特点。测量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t检验。结果:实验牙借助自制的持续加力装置移动进入牵引成骨区,实验牙未产生倾斜,牙无明显松动,牙根未见明显吸收。实验组牙移动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P<0.01。组组织学观察发现,牙槽骨和牙周膜未出现不可逆性损伤。结论:牵引成骨区的新生骨质中,牙可以快速而平稳地移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发性鳃裂癌4例临床分析
    邱宇;林李嵩;施斌;等
    2010 (5):  468-472. 
    摘要 ( 513 )   PDF(1104KB) ( 857 )  
    目的:通过病例分析,讨论鳃裂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本院4例鳃裂癌病例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的病例,探讨鳃裂癌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鳃裂癌主要表现为发生于鳃裂残余部位(多位于颈上部,胸锁乳突肌上1/3前缘)的快速增大的肿块。病理学特点为鳞状上皮恶变,以中、高分化鳞癌为主。镜下可见由正常上皮向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过渡的变化过程,且缺乏淋巴结特征性结构的标志性特征。治疗以手术(肿瘤切除+同侧颈淋巴清扫术)为首选,辅以放化疗。本组4例患者除1例在随访6a后失访外,其余均存活。结论:鳃裂癌的诊断需慎重,要注意相关疾病鉴别。治疗以手术为主,辅助放化疗。早期手术(肿物扩大切除加颈淋巴清扫术)可提高治愈率及生存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婴幼儿血管瘤干细胞研究进展
    麦华明;杨秀娟;郑家伟
    2010 (5):  473-478. 
    摘要 ( 221 )   PDF(877KB) ( 377 )  
    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 IH)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血管性肿瘤,具有独特的生命周期,在出生后快速生长,然后缓慢消退。近年来已经从血管瘤组织中分离出能形成血管的多能干细胞,并且在血管瘤细胞基因突变、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提出了一个新的假说,即血管瘤可能由异常的干细胞分化而来。本文对血管瘤中干细胞的发现、来源、生物学特点以及与其他细胞的关系等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左颞下窝表皮样囊肿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李娟;翦新春;郭峰;等
    2010 (5):  479-480. 
    摘要 ( 520 )   PDF(407KB) ( 312 )  
    表皮样囊肿为胚胎发育时期遗留于组织中的上皮发展形成的囊肿,也可由于外伤或手术使上皮细胞植入而形成。颌面部好发于口底、颏下、眼睑、额、鼻、眶外侧及耳下等部位,而发生于颞下窝者少见。作者报道1例典型病例,并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