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1-02-1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面颈部微静脉畸形的治疗
    秦中平;邰茂众;李克雷;刘学键;葛春晓
    2011 (1):  2-6. 
    摘要 ( 468 )   PDF(727KB) ( 377 )  
    微静脉畸形又名鲜红斑痣、葡萄酒色斑,多发生于头颈部。以往治疗微静脉畸形的方法有冷冻、放射性核素敷贴、激光、硬化剂注射、化学剥脱等,疗效均不理想。近年来,随着医学激光技术的发展和光动力疗法的应用,微静脉畸形的治疗有了很大进展,但仍很不成熟。作者就目前临床常用的一些治疗方法及其疗效进行文献复习和讨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苹果多酚诱导ACC-M细胞凋亡及caspase-3表达的实验研究
    郑超群;唐海阔;吕标;陈之锋;陶谦
    2011 (1):  7-11. 
    摘要 ( 190 )   PDF(910KB) ( 179 )  
    目的:探讨苹果多酚体外诱导人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流式细胞术观察不同浓度苹果多酚对ACC-M细胞凋亡的影响;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苹果多酚作用下ACC-M细胞caspase-3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应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苹果多酚浓度的增加,ACC-M细胞凋亡增多(Ρ<0.05),ACC-M细胞中caspase-3 mRNA和蛋白表达量增加(Ρ<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苹果多酚可体外诱导ACC-M细胞凋亡,激活caspase-3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鼠下颌下腺发育关键基因的筛选及功能预测
    崔丽娟;林晓静;张林;林江红;吕汉孝;杨兆安
    2011 (1):  12-17. 
    摘要 ( 200 )   PDF(1609KB) ( 334 )  
    目的:通过筛选小鼠下颌下腺发育起关键作用的基因,并预测其基因功能,为唾液腺组织工程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选取小鼠胚胎第18.5天、19.5天、出生后当天、出生后3天等4个不同时期的下颌下腺,进行基因芯片检测,BeadStation 500System扫描仪(illumina,Inc.)对芯片扫描,然后采用BeadStudio Gene Expression Module图像分析软件(illumina,Inc.)对芯片灰度扫描图进行分析,构建小鼠下颌下腺的全基因表达谱。应用生物信息学STC法分析基因表达趋势,建立发育时间与基因表达相关的调控网络图,从网络中筛选关键基因,预测其基因功能,并对关键基因Skp2进行实时荧光定量 PCR验证。结果:应用STC生物学方法,得到差异基因的8种显著性表达趋势,其中有4种与表型相关。构建网络图筛选关键基因,得到Ddx1、Cenpl、Fanci、Skp2、Rbm4、Dak。Skp2基因检测数据与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一致。其中Skp2与胚胎期细胞的分化、增殖密切相关。结论:6个关键基因在小鼠下颌下腺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亲水性纯钛表面对成骨细胞黏附行为的影响
    姜焕焕;刘鑫;乔士冲;庄龙飞;张志勇;赖红昌
    2011 (1):  18-22. 
    摘要 ( 211 )   PDF(1116KB) ( 326 )  
    目的:体外研究亲水性喷砂酸蚀钛表面对成骨细胞黏附、铺展行为和黏着斑激酶(FAK)表达的影响。方法:钛片表面分别采用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处理(sandblasted, large-grit, acid-etched,SLA)及亲水性化学活化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处理(chemically-modified hydrophilic SLA,modSLA),在其表面接种人成骨细胞,对细胞黏附率、细胞铺展情况以及黏着斑激酶(FAK)的表达进行检测。应用SAS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骨细胞在modSLA表面的早期黏附率(1h、3h)显著高于SLA表面(P<0.05);接种3h后,modSLA表面的成骨细胞呈现更多的肌动蛋白结构和明显的成骨细胞骨架结构,细胞铺展更加明显,modSLA组细胞形状因子均值显著低于 SLA组(P<0.05);免疫荧光分析显示,6h modSLA表面细胞内FAK的荧光强度高于SLA组(P<0.05)。结论:亲水性化学活化大颗粒喷砂酸蚀处理钛表面较大颗粒喷砂酸蚀处理钛表面能显著增强成骨细胞在材料表面的贴附,促进细胞骨架沿一定方向伸展,促进黏着斑激酶(FAK)的表达,从而增强细胞的黏附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BMP受体在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成骨中的作用
    何倩婷;盛士虎;凌励;匡代军;王安训
    2011 (1):  23-26. 
    摘要 ( 165 )   PDF(720KB) ( 295 )  
    目的:研究骨形成蛋白受体(BMP-R)在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BMSCs)成骨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大鼠BMSCs,将原代细胞分为4组,分别应用普通培养基(CM)、成骨诱导培养基(OM)、骨形成蛋白-2(BMP-2)和OM+BMP-2诱导培养基培养。应用碱性磷酸酶(ALPase)活性和钙结节染色(Von Kossa法)检测成骨分化程度,RT-PCR检测骨形成蛋白受体(BMP-R)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OM可诱导BMSCs成骨分化,表现出高碱性磷酸酶活性和基质矿化能力。BMP-2可提高OM诱导BMSCs成骨分化的能力;OM在早期即可诱导BMP-RⅠA和BMP-RⅡ的表达,而BMP-2诱导BMP-R较迟。结论:BMP-2可提高OM诱导BMSCs分化成骨的能力,BMP-R在BMSCs分化成骨中起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NF-κB和HPA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吴祥冰;王荣艳;田涛;徐佳;朱声荣
    2011 (1):  27-30. 
    摘要 ( 227 )   PDF(776KB) ( 250 )  
    目的:应用组织微阵列技术,检测口腔鳞癌中核转录因子кB(NF-κB)和乙酰肝素酶(HPA)的表达,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微阵列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46例口腔鳞癌、48例正常口腔黏膜中NF-κB和HPA的表达。应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χ2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NF-κB和HPA在口腔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2%和63.7%,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P<0.05)。NF-κB和HPA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有无区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无关(P>0.05)。NF-κB的表达与HPA的表达呈正相关(r=0.7301,P<0.05)。结论:NF-κB与HPA协同作用,促进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颌切迹入路细针穿吸细胞学检查在面侧深部肿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何悦;庄乾伟;田臻;张春叶;杨伟玲
    2011 (1):  31-35. 
    摘要 ( 173 )   PDF(635KB) ( 188 )  
    目的:评价经下颌切迹入路的细针穿吸细胞学检查(FNAC)在面侧深部肿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细针穿吸方法,对40例面侧深部肿物患者进行细胞学检查。男24例,女16例;年龄3~75岁,平均年龄43.28岁。将细胞学检查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或随访资料进行比较,计算FNAC诊断准确率及在区别肿瘤与非肿瘤、恶性肿瘤与良性病变上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FNAC诊断准确率为80.00%;诊断肿瘤与非肿瘤的敏感度为80.77%,特异度为100.00%,5例患者为假阴性,假阴性率为19.23%,假阳性率为0;诊断恶性肿瘤与良性病变的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88.00%。3例患者为假阴性,假阴性率为20.00%,3例患者为假阳性,假阳性率为12.00%。结论: FNAC是一种安全性好,操作简单,患者易于接受的诊断方法,在不易做切除及切取活检的面侧深部肿物的定性诊断中有较高的准确率,能准确区别肿瘤与非肿瘤、恶性肿瘤与良性病变,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AD/CAM联合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双侧下颌骨大范围骨缺损
    侯劲松;廖贵清;潘朝斌;陶谦;王建广;张彬;杨辛;王成;陈沐;黄洪章
    2011 (1):  36-40. 
    摘要 ( 277 )   PDF(1969KB) ( 433 )  
    目的:探讨恢复双侧下颌骨大范围骨缺损的解剖外形、重建患者咬合功能的有效方法。方法:对病变累及双侧下颌骨、需进行(或已进行)节段性骨切除术的15例患者行术前CT扫描,提取扫描数据,采用CAD/CAM快速原型技术行数字化颅颌面骨三维重建和下颌骨实体模型打印。在实体模型上设计截骨区间和钛网外形,数控成型机冲压钛网,使预成钛网与缺损区下颌骨外形完全一致。切取腓骨肌皮瓣,血管化游离移植联合预成钛网植入完成下颌骨缺损的修复重建。结果:15例患者腓骨肌皮瓣全部存活,创口愈合良好,下颌骨解剖外形包括自然弧度、曲率和高度恢复满意,同期修复者手术前后容貌无明显变化。结论:CAD/CAM快速原型技术联合游离腓骨肌皮瓣移植修复双侧下颌骨大范围节段性骨缺损,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重建下颌骨的自然外形,维持患者容貌,也为种植体植入及咬合功能重建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颞下颌关节镜手术少见并发症的防治
    张善勇;杨驰;陈敏洁;蔡协艺;刘秀明;恽白;陈琢之
    2011 (1):  41-44. 
    摘要 ( 381 )   PDF(1958KB) ( 943 )  
    目的: 总结颞下颌关节镜手术的并发症,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1997年5月—2009年9月在我院进行关节镜手术治疗的2034例(2431侧)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少见的并发症,包括知名血管出血、咬肌神经损伤、器械折断、排异反应、外耳道穿孔等,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结果:2034例(2431侧)患者中,知名血管出血5侧,咬肌神经损伤5侧,器械折断3侧,排异反应2侧,外耳道穿孔2侧。结论:关节镜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此项技术需由有经验的医师进行操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分类和治疗-84例临床资料分析
    杨驰;何冬梅;陈敏洁;张晓虎;邱亚汀;杨秀娟;李凌志
    2011 (1):  45-50. 
    摘要 ( 301 )   PDF(2339KB) ( 450 )  
    目的:探讨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以冠状CT为基础的分类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1—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口腔颌面外科关节组收治的创伤所致颞下颌关节强直84例(124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进行CT扫描,关节区冠状重建,据此提出创伤性关节强直的4型分类,即A1~A4型。根据分类进行相应的治疗。A1型,纤维组织松解或髁突切除+肋骨移植+颞肌筋膜瓣修复;A2和A3型,切除外侧融合骨球,保留内侧髁突和关节盘+颞肌瓣或咬肌瓣外侧间隙填塞(外侧成形术),如果内侧髁突残余较小不能负重,骨球切除后用肋骨移植+颞肌瓣或咬肌瓣修复;A4型,切除全部骨球,肋骨移植关节置换+颞肌瓣或咬肌瓣修复。对治疗结果进行CT和临床随访评价。结果:84例124侧创伤性关节强直中,A1型14侧,占11.3%;A2型43侧,占34.7%;A3型46侧,占37.1%;A4型21侧,占16.9%。其中部分A1型,全部A2和A3型有内侧移位的髁突残余,占75%(93/124)。根据分类采用的治疗方式包括外侧成形术82侧,占66.1%;肋骨移植重建33侧,占26.6%;其他9侧,占7.3%。48例68侧关节强直术后随访10个月~4a,占57%。其中,48侧行外侧成形术的关节中有7侧复发,占14.6%;17侧行肋骨移植的关节中有4侧复发,占23.5%。结论:基于冠状CT的关节强直新分类对于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外侧成形术+颞肌瓣修复是治疗A2和部分A3型关节强直(内侧有足够承重的髁突和关节盘残余)的理想方法,肋骨移植+颞肌瓣修复治疗完全骨性强直效果良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右美托咪定用于困难气道患者苏醒期拔管时的镇静效果
    仇琳;严伟民;姜虹
    2011 (1):  51-55. 
    摘要 ( 171 )   PDF(733KB) ( 337 )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困难气道患者苏醒期拔管时的镇静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全麻下行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的困难气道患者(Mallampati分级≥Ⅲ级)3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所有患者在手术结束前10min分别静脉推注生理盐水(NS组)或右美托咪定0.5μg/kg(DEX组),推注时间为10min。比较2组的拔管时间、苏醒拔管期间患者呛咳和躁动的情况以及患者对拔管事件的回忆情况;观察HR、SBP、DBP、RR的变化和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SAS 9.13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组拔管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拔管期间DEX组呛咳评分和躁动评分显著低于NS组(P<0.01);Ramsay评分和回忆度评分显著高于NS组(P<0.01)。与诱导前相比,用药后DEX组HR、SBP、DBP均显著降低(P<0.01),拔管时HR、SBP略上升,拔管后1、5、10min时HR、SBP、DBP、RR与诱导前无明显差异(P>0.05);NS组HR、SBP、DBP在苏醒拔管期间均显著高于诱导前,且高于DEX组(P<0.01)。NS组寒颤发生率高于DEX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困难气道患者苏醒期拔管,能明显减少患者呛咳和躁动,产生良好的遗忘作用,且不延长拔管时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后处理技术对颈部神经鞘瘤和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价值
    谢三祥;朱声荣;陶学金;汤国雄;李飞
    2011 (1):  56-60. 
    摘要 ( 260 )   PDF(1485KB) ( 391 )  
    目的:颈动脉三角区肿瘤的准确诊断及明确肿瘤与颈动脉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探索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MSCTA)后处理技术对颈动脉体瘤及颈动脉三角区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以及明确肿瘤与颈动脉关系的价值。方法:分析收治的19例颈动脉三角区神经鞘瘤和4例颈动脉体瘤的MSCTA影像学资料,结合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均能提供高分辨率、立体直观的影像学资料,准确显示肿瘤实质情况及其与颈动脉的位置关系。MPR能提供神经鞘瘤瘤体精确的影像,但与血管的关系显示较差;MIP和VR则能直观地显示颈动脉影像及其移位情况。MPR和MIP能从不同观察面显示颈动脉体瘤的实质情况,同时显示血管与肿瘤的关系;VR是颈动脉体瘤最佳的成像方式,能提供精确的瘤体与动脉的关系,如瘤体包膜与血管外膜的关系等。联合应用MPR、MIP和VR技术,能提供敏感精确的影像。结论:MSCTA后处理技术能为神经鞘瘤及颈动脉体瘤提供高质量的诊断信息,有效鉴别肿瘤;同时其能显示肿瘤与颈动脉的三维关系,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治疗指南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脉管性疾病学组
    2011 (1):  61-67. 
    摘要 ( 797 )   PDF(995KB) ( 627 )  
    血管瘤(hemangioma)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40%~60%发生于头颈部。该肿瘤虽然具有自行消退的特点,但少数肿瘤由于生长迅速或位于重要的器官,压迫周围组织,可引起严重的畸形和功能障碍,甚至威胁生命,必须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目前,血管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及手术治疗等,但迄今尚无一种方法可以治疗所有类型的血管瘤。应根据血管瘤部位、大小、范围、深度、分期、功能影响以及对患儿的心理影响等因素的不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于复杂和重症病例,需采用综合序列治疗,以期获得最佳疗效。本文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和诊治经验,制定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治疗指南,希望对临床治疗起到规范和指导作用。本指南将及时予以更新,以反映和纳入最新研究成果,为广大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方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平阳霉素治疗脉管性疾病规范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脉管性疾病学组
    2011 (1):  68-69. 
    摘要 ( 309 )   PDF(1789KB) ( 183 )  
    采用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和脉管畸形,已被证实具有良好的疗效,但对其不良作用,应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本指南确定了平阳霉素治疗脉管畸形的适应证、浓度、用药方法、不良作用和预防抢救措施,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铸造个别牙弓夹板在下颌骨前段骨折中的应用
    魏福海;陈建刚;林旭征
    2011 (1):  70-74. 
    摘要 ( 164 )   PDF(1480KB) ( 290 )  
    目的:评价铸造个别牙弓夹板在下颌骨前段骨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制取牙?模型,在骨折线处锯开下颌模型,再按上下颌关系重新行模型拼对、联结,在联结后的模型上制取颊舌侧个别牙弓夹板代型,完成个别牙弓夹板的铸造,将其安放于经手法复位后的下颌牙弓的颊舌侧并结扎固定,以恢复牙弓的连续性及咬合关系。结果:经上述方法治疗的18例下颌骨骨折患者,4周后拆除个别牙弓夹板,6~8周后咬合关系完全恢复正常。结论:铸造个别牙弓夹板是治疗下颌骨前段线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口腔机器人手术在头颈外科中的应用
    李许演;苏宇雄
    2011 (1):  75-78. 
    摘要 ( 213 )   PDF(490KB) ( 537 )  
    提要] 经口腔机器人手术(transoral robotic surgery,TORS)是近年来国际上头颈外科领域引人注目的一大进展,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头颈-颅颌面肿瘤切除及游离皮瓣重建术。它突破了传统外科医师手术的概念,提高了手术质量,减小了手术创伤,极大地满足了患者的安全与美观需求,在头颈外科中的应用已被初步证实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本文就TORS的组成、优点、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颞下颌关节MRI技术的应用和进展
    孙琦;余强
    2011 (1):  79-83. 
    摘要 ( 288 )   PDF(614KB) ( 290 )  
    颞下颌关节疾病是较为常见的头颈部疾病之一。目前,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已成为检查颞下颌关节的首选方法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应用于颞下颌关节解剖和疾病诊断的常规及特殊MRI方法(包括增强MRI、MR关节造影、动态MRI和三维MRI),并简述了这些技术的研究进展状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腮腺成涎细胞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谢宏亮;张彬;陈伟良;李海刚;余丽芳
    2011 (1):  84-88. 
    摘要 ( 315 )   PDF(1524KB) ( 213 )  
    成涎细胞瘤为发生于大唾液腺的先天性肿瘤,临床罕见,主要发生在腮腺,极少数发生在下颌下腺。由于其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正确诊断常较困难。该肿瘤有局部浸润、侵袭和复发甚至淋巴结扩散和远处转移的可能,但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较少发生,故治疗方法一般为手术完整切除,很少采用放化疗。儿童期且局限的成涎细胞瘤预后一般较好。本文报告1例腮腺成涎细胞瘤病例,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和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等进行讨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