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18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0-09-2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目录
    2020 (5):  384-384. 
    摘要 ( 127 )   PDF(428KB) ( 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家共识
    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头颈部缺损专家共识
    何悦, 蒋灿华, 侯劲松, 王慧明, 彭歆, 刘冰, 李劲松, 郑磊, 徐中飞, 吴煜农, 胡镜宙, 秦兴军, 艾松涛, 周辉红, 李春洁, 张世周, 王军, 李晓光, 刘忠龙, 祝奉硕
    2020 (5):  385-389.  doi: 10.19438/j.cjoms.2020.05.001
    摘要 ( 680 )   PDF(3960KB) ( 666 )  
    穿支皮瓣由皮肤穿支血管供血,是常用的组织缺损修复形式,但头颈部解剖复杂、缺损形式多样以及穿支血管解剖变异等,阻碍了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进一步应用。迄今为止,国内外对于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头颈部缺损临床应用缺少相关治疗指南,穿支血管的术前评价缺乏统一标准,穿支皮瓣的应用设计缺乏科学的规范,穿支皮瓣修复术后缺少客观的监测和评价体系。为进一步统一和规范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提高重建效果,本共识总结全国多家著名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专家团队的实践经验,供临床医师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体牙移植术规范化操作流程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及牙槽外科专业委员会
    2020 (5):  390-394.  doi: 10.19438/j.cjoms.2020.05.002
    摘要 ( 1080 )   PDF(4112KB) ( 986 )  
    自体牙移植术是指将牙从一个位置移植到同一个体的另一位置的手术过程,常见的是将埋伏、阻生、错位或异位萌出牙转移到其他需要拔牙部位或缺牙部位的牙槽窝内,或手术制备的牙槽窝内。作为生物相容性最好的修复方式,自体牙移植可以用天然牙恢复牙列缺失、维持牙槽骨的骨量,恢复受牙区正常的牙周组织和牙本体感受,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目前国内外尚缺乏一个公认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自体牙移植术的规范化操作流程(包括适应证、禁忌证、术前检查、术前准备、手术步骤、术后治疗及医嘱等)。为了进一步规范自体牙移植术的临床应用,我们结合该领域专家的操作经验,制订了自体牙移植术的规范化操作流程,以期提高自体牙移植术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蛆虫分泌物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入侵成骨细胞的机制探讨
    朱方兴, 徐晓峰, 司家文, 廖倩, 徐兵
    2020 (5):  395-400.  doi: 10.19438/j.cjoms.2020.05.003
    摘要 ( 420 )   PDF(5214KB) ( 170 )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蛆虫分泌物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入侵成骨细胞的机制。方法:提取蛆虫分泌物,用糜蛋白酶抑制剂VR23、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PMSF)预处理,将未处理的蛆虫分泌物、与抑制剂预处理后的蛆虫分泌物、PBS分别加入小鼠前成骨细胞细胞系MC 3T3-E1进行培养,24、48、72 h后,以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纤连蛋白含量,以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培养后,通过细菌涂板计数及免疫荧光法检测胞内菌数量。实验数据采用SPSS 25.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蛆虫分泌物可以降解纤连蛋白,不对细胞活性产生影响。细菌涂板计数可见,经蛆虫分泌物处理的小鼠前成骨细胞细胞系中,胞内菌含量较经糜蛋白酶抑制剂或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预处理的蛆虫分泌物处理的小鼠前成骨细胞细胞系中胞内菌含量低,而经PBS处理的小鼠前成骨细胞细胞系中胞内菌含量最高。免疫荧光法检测亦得到相似结果。结论:蛆虫分泌物可用于减少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小鼠前成骨细胞细胞系的内化作用,为慢性难治性骨髓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L-1β在大鼠颞下颌关节炎性痛中的作用机制探讨
    潘洪祥, 孙伟, 袁荣涛, 张鹏, 邱建忠
    2020 (5):  401-406.  doi: 10.19438/j.cjoms.2020.05.004
    摘要 ( 375 )   PDF(4682KB) ( 183 )  
    目的:探讨ERK1/2、NF-κB信号通路是否参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上调疼痛因子Nav1.7的表达,进而参与大鼠颞下颌关节炎性痛。方法:建立颞下颌关节炎症模型或通过大鼠三叉神经节脑立体定位实验,于活体大鼠三叉神经节内注射IL-1β,评估三叉神经节p-ERK1/2、p-p65、Nav1.7、COX-2、p-CREB等分子的表达及摆头阈值变化。体外培养大鼠三叉神经节,IL-1β单独或联合ERK、NF-κB抑制剂U0126、PDTC,利用实时定量 PCR及蛋白免疫印迹评估三叉神经节p-ERK1/2、p-p65、Nav1.7、COX-2、p-CREB的表达变化。采用SPSS 22.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结果:诱导颞下颌关节炎症24 h及活体大鼠三叉神经节内注射IL-1β 24 h后,三叉神经节内p-ERK1/2、p-p65、Nav1.7、COX-2、p-CREB 表达显著上调,同时摆头阈值降低。ERK及NF-κB抑制剂均可阻断IL-1β上调三叉神经节内Nav1.7、COX-2、p-CREB表达。结论:IL-1β通过ERK1/2、NF-κB信号通路上调三叉神经节内Nav1.7的表达,进而参与大鼠颞下颌关节炎性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雷洛昔芬对牙周炎合并系统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小鼠模型局部牙槽骨破坏的影响
    杨正祥, 李航, 李鲲
    2020 (5):  407-411.  doi: 10.19438/j.cjoms.2020.05.005
    摘要 ( 332 )   PDF(4353KB) ( 115 )  
    目的:探讨雷洛昔芬对牙周炎合并系统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小鼠模型局部牙槽骨破坏的影响。方法:无特定病原级雌性成熟Wistar小鼠,适应性喂养7 d 后,随机分为空白组(保留两侧卵巢,只切除卵巢组织周围与卵巢重量相当的脂肪组织)、对照组(切除两侧卵巢+口腔正畸结扎丝结扎)、实验组(切除两侧卵巢+口腔正畸结扎丝结扎+雷洛昔芬试剂),每组各15只。术后4周拍摄CT,检测骨密度和骨吸收情况,体视显微镜观察牙槽骨破坏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破骨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IL-1α、转化生长因子(T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NF-β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新骨形成少于实验组。亚甲蓝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骨显著吸收,体视显微镜下可见骨破坏,实验组小鼠骨吸收程度较轻。与空白组相比,对照组、实验组牙槽骨密度降低而牙槽骨丧失、IL-1、IL-1α、TGF、TNF-α、TNF-β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牙槽骨密度显著低于实验组(P<0.05),牙槽骨丧失、IL-1、IL-1α、TGF、TNF-α、TNF-β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雷洛昔芬可减少PMO牙周炎症小鼠牙槽骨吸收、破骨细胞因子表达,防止牙槽骨破坏而有效防止牙周炎进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带蒂颞深筋膜脂肪瓣在颞下颌关节重建中的应用:135例临床分析
    陈光灿, 陈敏洁, 杨驰, 魏文斌, 王轶雯, 刘芷扬
    2020 (5):  412-416.  doi: 10.19438/j.cjoms.2020.05.006
    摘要 ( 431 )   PDF(4117KB) ( 203 )  
    目的:探讨以颞中血管为蒂的颞深筋膜脂肪瓣在颞下颌关节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7年12月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手术治疗的颞下颌关节病患者135例(170侧)。所有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均应用以颞中血管为蒂的颞深筋膜脂肪瓣,术后定期随访,至少1年以上的影像学资料齐全。根据术前诊断、手术方法等对患者进行分类,并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该组织瓣的位置和长期稳定性。结果:135例患者中,因晚期颞下颌关节内紊乱或骨关节病,应用颞深筋膜脂肪瓣置换关节盘8例;因颞下颌关节强直,术中置入颞深筋膜脂肪瓣作为间隔物28例;因颞下颌关节-颅底区肿瘤性病变,术中置入颞深筋膜脂肪瓣作为间隔物31例;因各类疾病行关节置换后置入颞深筋膜脂肪瓣作为间隔物68例。术后即刻与术后1年以上的影像学检查均可见髁突或移植骨与关节窝之间有混杂信号影,将两者分隔开。在20~86个月的随访期内,未见组织瓣坏死、感染、供区脱发或凹陷等并发症。结论:以颞中血管为蒂的颞深筋膜脂肪瓣可用于多种颞下颌关节疾病的外科治疗,即刻位置满意且术后保持长期稳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中的表达及意义
    徐菲菲, 黄林剑, 褚涵文, 徐昕
    2020 (5):  417-420.  doi: 10.19438/j.cjoms.2020.05.007
    摘要 ( 438 )   PDF(3093KB) ( 297 )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和诊断效能。方法:选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9年1月—2019年9月住院治疗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oral and maxillofacial space infection, OMSI)患者72例为病例组,同期选取无炎症的腮腺良性肿物患者77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血浆DD、FIB、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分析DD、FIB与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OMSI患者血浆DD和FIB较非间隙感染患者显著增高(P<0.01);血浆DD和FIB升高与OMSI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延长(t=4.104,P=0.002;t=2.825,P=0.006)和术后需要ICU监护有显著相关性(t=2.305,P=0.024;t=5.675,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者升高均是导致OMSI患者住院时间显著延长(P=0.006,P=0.015)和ICU监护的危险因素(P=0.002,P=0.000);血浆DD和FIB可以联合CRP和WBC作为OMSI的诊断指标(DD:AUC=0.929;FIB:AUC=0.999)。结论:血浆DD和FIB可联合CRP和WBC高效准确地诊断OMSI,高水平DD和FIB是OMSI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和术后需要ICU监护的重要参考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65例儿童髁突囊内骨折保守治疗临床预后的Helkimo指数评价
    杜常欣, 徐兵, 朱妍菲, 王雪纯, 吴艳棋, 朱敏
    2020 (5):  421-426.  doi: 10.19438/j.cjoms.2020.05.008
    摘要 ( 443 )   PDF(4768KB) ( 184 )  
    目的:应用Helkimo指数对行保守治疗的儿童髁突囊内骨折病例的临床预后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年龄、单侧或双侧骨折、骨折类型及治疗方法等因素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8月—2019年8月65例(96侧)行保守治疗的儿童髁突囊内骨折患者的临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采用Helkimo指数(包括Ai指数和Di指数)作为评估工具,根据年龄、单侧或双侧骨折、骨折类型及保守治疗方法分亚组进行比较,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非参数检验。结果:60例患者(92.31%)无明显主观症状(Ai 0和Ai I),52例患者(80%)功能正常或有轻度功能障碍(Di 0和Di I)。不同年龄组间Ai指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比12~16岁组,0~5岁组(P<0.05)、6~11岁组(P<0.05)的Ai指数较小,主观临床预后更佳,但年龄对Di指数无显著影响(P=0.144)。单侧或双侧骨折(P=0.178)、不同骨折类型(P=0.139)、不同治疗方法(P=0.121)之间Ai指数无显著差异;单侧或双侧骨折(P=0.321)、不同骨折类型(P=0.692)、不同治疗方法(P=0.944)之间Di指数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儿童髁突囊内骨折经保守治疗的临床预后整体良好,主诉症状改善理想,部分患儿存在轻度功能障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良牙支持式上颌骨前部牵引成骨术与上颌骨Le Fort I型前徙术对唇腭裂患者腭咽部结构的影响
    牟思璇, 朱妍菲, 杜常欣, 王雪纯, 吴艳棋, 梅鹏, 王旭东, 朱敏
    2020 (5):  427-433.  doi: 10.19438/j.cjoms.2020.05.009
    摘要 ( 403 )   PDF(5328KB) ( 253 )  
    目的:比较改良牙支持式上颌骨前部牵引成骨术(anterior maxillary segmental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AMSDO)及上颌骨Le Fort I型截骨术对唇腭裂(cleft lip palate,CLP)患者腭咽部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32例唇腭裂继发上颌骨发育不足患者,分为AMSDO组(16例)和上颌骨Le Fort I型截骨术组(16例)。治疗前(T1)和治疗后6个月(T2)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对腭咽部结构进行测量。采用SPSS 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MSDO组治疗前、后腭咽部结构测量参数变化无显著差异,Le Fort I型组咽腔深度平均增加3.13 mm、软硬腭交角增加4.3°,腭咽闭合需值(need ratio)平均值大于术前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SDO对腭咽部结构的影响微小,腭咽闭合基本无变化。Le Fort I组术后结果提示可能造成腭咽闭合功能恶化及腭咽部结构适应性代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瓣修复65例腭癌术后BrownⅡ类缺损的疗效评价
    王友元, 刘志新, 朱川东, 周斌, 袁开放, 汪延, 杨朝晖, 陈伟良
    2020 (5):  434-437.  doi: 10.19438/j.cjoms.2020.05.010
    摘要 ( 427 )   PDF(3131KB) ( 239 )  
    目的:比较使用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瓣(facial-submental artery island flap,FSAIF)同期修复年轻或老年腭癌患者肿瘤术后BrownⅡ类缺损的疗效。方法:65例腭部鳞状细胞癌患者,肿瘤术后缺损采用FSAIF修复。患者按年龄分为2组—年轻组(≤60岁)35例,老年组(> 60岁)30例。2组患者心脑血管等其他疾病的比例分别为37.1%(13/35)和156.7%(47/30)。临床分期包括Ⅰ、Ⅱ和Ⅲ期,年轻组分别为8.6%、85.7%和5.7%,老年组分别为6.7%、86.7%和6.7%。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组间数据差异。结果:65例Brown Ⅱ类上颌骨缺损中,Ⅱa类4例,Ⅱb 49例,Ⅱc 5例和Ⅱd 7例。皮瓣成活率为96.9%(63/65)。老年组伴发疾病的几率显著高于年轻组(P<0.05)。2组间在性别、TNM分期、上颌骨缺损类型、皮瓣大小、皮瓣总存活率、局部或全身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状态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瓣修复老年腭癌患者肿瘤术后BrownⅡ类缺损,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种修复膜材料用于牙种植引导骨再生的临床效果比较
    李成, 施乐
    2020 (5):  438-441.  doi: 10.19438/j.cjoms.2020.05.011
    摘要 ( 691 )   PDF(2984KB) ( 442 )  
    目的:比较2种修复膜材料用于牙种植引导骨再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上海市静安区牙病防治所2017年9月—2018年9月行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治疗的患者139例,按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68例)和试验组(71例),对照组应用博特医用胶原修复膜引导骨再生,试验组应用海奥口腔修复膜引导骨再生,术后6个月随访记录修复情况,分别比较2组修复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评价成骨厚度和高度、植骨厚度和高度,以及水平和垂直骨生长情况。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对照组修复成功率为85.29%(58/68),试验组为95.77%(68/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植骨厚度和植骨高度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成骨厚度、成骨高度、水平骨生长和垂直骨生长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显著高于试验组的12.67%(P<0.05)。结论:海奥口腔修复膜引导骨再生的修复成功率优于博特医用胶原修复膜,可更好促进骨和植骨生长,疗效显著,安全性更高,更适合用于牙种植引导骨再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健康教育路径在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经皮内镜胃造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毛蓓茜, 黄瑶, 吴薇, 罗吴亮, 徐兵, 寿宇雁
    2020 (5):  442-446.  doi: 10.19438/j.cjoms.2020.05.012
    摘要 ( 261 )   PDF(3879KB) ( 128 )  
    目的:探讨基于护理路径的健康教育在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经皮内镜胃造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头脑风暴和专家咨询等方法,构建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患者经皮内镜胃造瘘围术期的健康教育内容模型,并基于内容模型,形成路径化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120例)采用常规宣教方法,干预组(140例)采用路径化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宣教。比较2组患者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家属居家护理知识的达标率。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经皮内镜胃造瘘患者的健康教育内容模型包含3个一级指标和30个二级指标。应用路径化健康教育模式后,患者照顾者的经皮内镜胃造瘘术后居家护理知识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路径化健康教育模式对口腔颌面头颈部经皮内镜胃造瘘患者照顾者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总结
    斜方肌肌皮瓣联合肩胛骨肌皮瓣修复晚期头颈肿瘤术后下颌骨贯穿性缺损6例报道
    林钊宇, 周斌, 陈伟良, 汪延, 陈睿, 钟江龙
    2020 (5):  447-450.  doi: 10.19438/j.cjoms.2020.05.013
    摘要 ( 414 )   PDF(3465KB) ( 236 )  
    目的:评估斜方肌肌皮瓣联合肩胛骨肌皮瓣重建下颌骨洞穿性缺损的效果。方法:对6例复发性晚期头颈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挽救性手术,均通过基于颈横血管系统(TCVs)的斜方肌肌皮瓣和肩胛骨骨肌皮瓣修复肿瘤根治术后下颌骨洞穿性缺损。结果:所有患者均具有骨组织和广泛的软组织缺损,其中下颌骨缺损类型包括4例H型,1例LCL型和1例C型缺损,挽救性手术后存在洞穿性软组织缺损。所有肿瘤均可被整块切除,无严重并发症。其中2例出现轻微并发症:1例出现口内皮瓣轻微坏死,1例皮瓣供区的部分伤口裂开。所有患者不需要鼻饲饮食,面部和颈部外观均令人满意或可接受,未表现出上肢运动严重受限。随访10~18个月,5例患者无复发迹象。结论:基于颈横血管系统(TCVs)的斜方肌肌皮瓣和肩胛骨骨肌皮瓣可作为重建颅面部洞穿性缺损的有效方法,修复晚期头颈部肿瘤患者挽救性手术的术后缺损,可达到令人满意的功能和美学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5例腮腺淋巴腺瘤临床病理分析
    刘胜文, 杨雯君, 王丽珍, 袁方
    2020 (5):  451-456.  doi: 10.19438/j.cjoms.2020.05.014
    摘要 ( 837 )   PDF(4781KB) ( 173 )  
    目的:分析腮腺淋巴腺瘤的临床病理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1月—2017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5例腮腺淋巴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手术和预后情况。采用SAS 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男9例,女6例;发病年龄10~75岁,中位年龄50.5岁,60岁以上老年人多见(53.3%)。病程长短不一,最长达20余年,最短仅11 d;肿瘤好发于腮腺下极,直径均小于3 cm,无疼痛及面瘫症状,其中1例为多发肿瘤灶。14例为原发, 1例为外院腮腺肿瘤术后第二原发;皮脂型4例(1例癌变),非皮脂型11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100、SMA、Vim、Des、Calp、Kp-1表达阴性,CK-p、CK8、CKH、CK19、EMA、P63表达阳性。13例患者均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浅叶或区域切除术,2例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全叶切除术。截止2019年6月,术后随访14例患者中,13例为良性肿瘤,1例为低度恶性肿瘤,均生存,无复发,面神经功能正常。随访最长时间159个月,最短49个月,中位时间111.5个月。结论:腮腺淋巴腺瘤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的良性肿瘤,病程长短不一,好发于腮腺下极,可呈多灶性,癌变少见,单纯手术切除预后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头颈外科二次游离重建受区血管选择:10年经验总结
    许强, 王思敏, 刘一昊, 尹寿成, 苏兴州, 徐中飞
    2020 (5):  457-464.  doi: 10.19438/j.cjoms.2020.05.015
    摘要 ( 426 )   PDF(6056KB) ( 175 )  
    目的:总结对头颈部进行二次游离重建受区血管的选择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9月—2019年9月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头颈外科22例恶性肿瘤术后患者采用游离皮瓣二次重建头颈部缺损的经验,统计术中使用的受区血管、解剖时间以及吻合区与缺损区的距离等相关数据。结果:22例患者中,受区血管采用同侧颈部血管19例,其中颈横血管13例,颞浅血管3例,甲状腺上动脉+颈内静脉2例,面动脉+颈外、颈内静脉1例,对侧颈部血管3例,包括面动脉+颈内静脉2例,面动脉+颈内、颈外静脉1例。所有皮瓣完全成活且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对于头颈外科术后需要二次游离皮瓣重建的病例,可首选颈横血管或颞浅血管作为受区血管。若两者不可用时,可打开未进行过手术的对侧颈部寻找理想受区血管;当对侧颈部也实施过颈淋巴清扫术和(或)放疗而无可用血管时,仔细探查同侧颈部解剖条件较好的血管以备吻合;而头静脉转位、静脉移植、乳内血管或胸肩峰血管等可作为最后的补救措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医学教育
    手术直播在口腔种植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魏洪波, 王新革, 李德华
    2020 (5):  465-468.  doi: 10.19438/j.cjoms.2020.05.016
    摘要 ( 388 )   PDF(3037KB) ( 220 )  
    目的:评价种植手术直播课程对口腔种植本科教学效果的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名学生随机分成2组,每组32名,试验组采用手术直播结合传统理论授课,对照组仅进行传统理论授课。通过问卷调查和理论考核,比较2组的教学效果差异。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 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手术直播效果各项指标,包括图像清晰度、互动性、教学质量,评价为优秀均在93.8%以上。手术直播可很好地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增加学习兴趣、激发继续学习动力(P<0.05)。理论考核实验组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直播可明显提升口腔种植本科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数字化印模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张翌婕, 史俊宇, 赖红昌
    2020 (5):  469-473.  doi: 10.19438/j.cjoms.2020.05.019
    摘要 ( 702 )   PDF(3990KB) ( 308 )  
    数字化印模是指使用口内扫描仪在患者口内无需直接接触即获取组织图像,并合成三维牙列影像的印模技术。数字化印模于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近年来开始受到关注,但其印模精度尚不明确,尤其是多颗种植体的数字化印模精度。本文详细介绍数字化印模的原理、在种植修复不同类型牙列缺损或缺失情况下的精度以及影响精度的相关因素,以期为数字化印模在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姜钧健, 何悦
    2020 (5):  474-477.  doi: 10.19438/j.cjoms.2020.05.017
    摘要 ( 629 )   PDF(3243KB) ( 435 )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是患者使用抗骨吸收或抗血管生成药物导致的并发症,破坏了口腔卫生,影响患者饮食、语音功能,降低生活质量。对MRONJ患者最恰当的治疗策略还未达成共识。本文就近年来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的分期及辅助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马德龙病1例报告
    周艳艳, 金武龙
    2020 (5):  478-480.  doi: 10.19438/j.cjoms.2020.05.018
    摘要 ( 552 )   PDF(2186KB) ( 300 )  
    马德龙病又称为多发性对称性脂肪瘤病,是一类罕见的因脂肪代谢障碍引起的疾病,多发于30~60岁的中老年男性,主要病变特征是大量无包膜脂肪组织团块呈弥漫性、对称性聚积在颈、项、肩以及其他躯干部位的皮下组织内,目前对于该病国际上尚无标准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报告我科收治的1例马德龙病例,并基于现有文献资料,对马德龙病的病因、临床分型、特征性表现以及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等进行讨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