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1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0-05-2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目录
    2020 (3):  192-192. 
    摘要 ( 155 )   PDF(380KB) ( 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家共识
    口腔颌面头颈部鳞癌超声热化疗中国专家共识
    鞠侯雨, 郑家伟, 孙沫逸, 唐瞻贵, 杨道科, 冉炜, 步荣发, 尚伟, 孟箭, 武和明, 席庆, 杨凯, 王军, 邹建明, 吴云腾, 任国欣, 郭伟
    2020 (3):  193-198.  doi: 10.19438/j.cjoms.2020.03.001
    摘要 ( 765 )   HTML( 100)   PDF(5082KB) ( 438 )  
    口腔颌面头颈部鳞癌确诊时多为中晚期,单纯化疗难以使晚期患者总生存获益。超声热化疗是常规治疗手段之外,目前发展较快的一种新的针对恶性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然而,目前超声热化疗在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治疗中尚未普及,为推广和规范超声热化疗在此领域的临床实践,特制订口腔颌面头颈部鳞癌超声热化疗专家共识, 以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冠肺炎专栏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时期口腔外科门诊诊疗的专家建议
    薛洋, 韩冰, 潘剑, 周宏志, 周青, 赵吉宏, 陈松龄, 张伟, 邹多宏, 刘昌奎, 胡开进
    2020 (3):  199-203.  doi: 10.19438/j.cjoms.2020.03.002
    摘要 ( 506 )   HTML( 29)   PDF(3883KB) ( 172 )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爆发及蔓延,口腔诊疗过程中带来的感染风险也迅速被人重视。在可择期的口腔诊治项目按照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全面暂停的当下,口腔外科医护人员仍坚守一线,担负着口腔颌面部外伤、感染及造成患者极大痛苦且无法保留的患牙拔除等必须急诊处置的工作。本文围绕口腔外科急诊处置的原则、适应证、风险评估、患者准备、医护防护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疫情期间开展口腔外科诊疗的医护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口腔颌面创伤门急诊护理策略
    刘婷, 袁卫军, 王旭东, 肖燕, 余丽雅
    2020 (3):  204-209.  doi: 10.19438/j.cjoms.2020.03.003
    摘要 ( 484 )   HTML( 25)   PDF(4479KB) ( 470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目前仍然处于严峻阶段。由于口腔颌面创伤处理的特殊性及紧迫性,门急诊创伤工作医务人员承担着潜在的感染风险,切实有效落实防控措施尤为重要。护理工作在整个口腔颌面创伤的诊救过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如何协同团队,在积极应对急症的情况下,正确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阻断疫情扩散,从而降低感染发生的风险,是目前护理工作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门急诊创伤护理工作经验为例,初步讨论了口腔颌面门急诊创伤护理策略,旨在为临床开展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9-nCoV重症患者气管切开防喷溅装置的设计与初步应用
    吴嘉骏, 夏伟梁, 范晶娴, 李颖川, 韦贤, 郭长峰, 黄洁, 徐兵, 卢洪洲
    2020 (3):  210-213.  doi: 10.19438/j.cjoms.2020.03.004
    摘要 ( 305 )   PDF(2842KB) ( 226 )  
    目的 对2019-nCoV高传染性重症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高危程序操作,是一线医务人员发生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急需降低操作者的感染风险。方法 本团队发明一种手术防喷溅隔离装置,在操作者与患者之间建立可视化防喷溅隔离区域,术者可将手伸进隔离装置的操作口进行手术操作,在不影响正常手术程序的同时,降低了自身感染风险。结果 本装置经申请专利后已初步试用于临床,在7例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气管切开术中得以成功应用,目前已批量生产,发往武汉抗疫一线。结论 本隔离装置在救治2019-nCoV患者的临床应用中得到良好反馈,为抗击疫情的一线医务工作者提供了有效防护措施,降低了感染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1型单纯疱疹病毒三叉神经节潜伏感染再激活对大鼠三叉神经痛阈的影响
    刘润泽, 杨艳玲, 方卓然, 薛进朗, 王云, 邓超, 陈传俊
    2020 (3):  214-218.  doi: 10.19438/j.cjoms.2020.03.005
    摘要 ( 490 )   PDF(3840KB) ( 268 )  
    目的 建立SD大鼠1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三叉神经节潜伏感染和再激活的动物模型,利用痛阈检测观察HSV-1神经节感染和再激活对三叉神经痛阈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角膜划痕滴加 HSV-1接种病毒,建立神经节潜伏感染模型;对照组仅滴加生理盐水。8周后,再将实验组大鼠分为紫外照射组和非紫外照射组,实施紫外线照射,干预诱导潜伏感染再激活。利用Von Frey纤维丝测痛仪检测各组大鼠触须垫机械痛阈。提取大鼠三叉神经节组织,RT-PCR检测HSV-GD、LAT、ICP27的表达水平,验证HSV-1神经节潜伏感染和再激活是否成功。结果 大鼠HSV-1神经节潜伏感染和再激活成功;实验组大鼠在HSV-1潜伏感染状态下和再激活状态下,发生疼痛刺激样反应,痛阈有降低趋势,尤其在再激活后更加明显。结论 三叉神经节HSV-1潜伏感染再激活可以诱发动物三叉神经痛阈降低,提示HSV-1可能是三叉神经痛的病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EGS/β-TCP屏障膜在促进大鼠颅骨缺损骨组织再生中的作用
    支音, 郁爽, 沈洪洲, 司家文, 袁媛, 史俊, 刘昌胜
    2020 (3):  219-225.  doi: 10.19438/j.cjoms.2020.03.006
    摘要 ( 346 )   PDF(5551KB) ( 197 )  
    目的 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探讨PEGS/β-TCP复合膜诱导骨组织再生的效果。方法 将PEGS/β-TCP复合膜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共培养,观察rBMSCs细胞黏附、增殖及成骨分化情况。建立大鼠颅骨缺损动物模型,将PEGS/β-TCP复合膜植入缺损特定区域,通过Micro-CT观察骨缺损区域新骨形成情况;再通过脱钙组织H-E染色,观察炎性浸润程度和新骨形成的情况。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BMSCs可良好黏附和广泛分布于PEGS/β-TCP复合膜上。rBMSCs接种1、4和7 d后进行的dsDNA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从第1天到第7天,细胞DNA含量逐渐增加;培养7 d后,实验组细胞DN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对接种于PEGS/β-TCP复合膜上的rBMSCs进行体外成骨诱导,其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浓度显著增高。ALP活性半定量检测显示,实验组较对照组细胞ALP活性增加更为显著(P<0.01)。成骨诱导21 d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茜素红矿化染色结果与ALP染色结果一致。动物模型Micro-CT检测及组织H-E染色均显示,实验组各检测时间点的新骨形成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各组炎症反应均轻微可控。结论 PEGS/β-TCP复合膜具有理想的细胞相容性和骨引导再生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38例头颈肿瘤患者重建术后谵妄危险因素分析
    李晓东, 孟箭, 张凌, 叶为民
    2020 (3):  226-230.  doi: 10.19438/j.cjoms.2020.03.007
    摘要 ( 399 )   PDF(3836KB) ( 375 )  
    目的 探讨头颈肿瘤患者重建术后谵妄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接受头颈肿瘤术后重建患者238例,其中男160例,女78例;年龄16~85岁,平均(56.52±15.31)岁。依据《谵妄评估量表》结果,将患者分为谵妄组和非谵妄组,采用SPSS 17.0软件包分析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头颈肿瘤重建术后谵妄发病率为10.1%(24/238)。组间单因素分析发现,高龄、高血压、既往谵妄、术前睡眠紊乱、术后睡眠紊乱、术中输血、术后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OR=1.090)、术后睡眠紊乱(OR=15.248)、术中输血(OR=1.003)、术后疼痛(OR=1.398)是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头颈肿瘤重建术后高龄、术中输血、术后睡眠紊乱和术后疼痛是谵妄发病的高危因素,应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减少术后谵妄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型糖尿病患者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口腔种植疗效的影响:3~5年回顾性研究
    阮丹平, 杨奕辰, 邓思楠, 赵怨怨, 吴春云
    2020 (3):  231-235.  doi: 10.19438/j.cjoms.2020.03.008
    摘要 ( 452 )   PDF(3732KB) ( 235 )  
    目的 评价血糖控制良好和轻度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口腔种植术前应用抗生素对口腔种植疗效的影响,研究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必要性。方法 回顾2014年5月—2016年5月于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口腔科就诊并接受口腔种植治疗的控制良好和轻度控制不良的T2DM患者,随访3~5年,开展临床检查和影像学评价。采用SPSS 20.0软件包分别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组间差别,并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结果 共纳入种植修复的T2DM患者57例,其中血糖控制良好组30例(用药13例,未用药17例),血糖轻度控制不良组27例(用药15例,未用药12例)。全部患者术后3 d和7 d复查时,创口愈合良好,未见明显红肿。回访期种植体留存率、探诊出血指数%、改良菌斑指数、种植体周探诊深度、边缘骨吸收量等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口腔种植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不能改善种植术后创口愈合过程、口腔种植长期留存率和边缘骨吸收状况。控制良好和轻度控制不良的T2DM患者,口腔种植术前预防性系统性应用抗生素的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引导骨再生术对前牙区种植牙龈美学及牙槽骨吸收的影响
    秦坤, 刘红红, 章润宇, 张志宏
    2020 (3):  236-239.  doi: 10.19438/j.cjoms.2020.03.009
    摘要 ( 491 )   PDF(3403KB) ( 356 )  
    目的 了解前牙美学区种植位点存在骨缺损的患者行引导骨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在种植术后能否获得无明显骨缺损患者相近的牙龈美学效果,评价引导骨再生术对牙槽骨吸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6月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口腔医学中心行前牙种植术的患者31例,术前测量种植位点牙槽骨宽度,宽度小于6.8 mm的患者为GBR组,宽度大于6.8 mm患者为非GBR组,比较2组二期修复时牙龈美学评分、探诊深度及牙槽骨吸收的差异。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GBR组牙龈美学评分显著高于非GBR组(P<0.01),GBR组与非GBR组探诊深度无显著差异(P>0.05),GBR组牙槽骨吸收显著小于非GBR组(P<0.01)。结论 使用GBR术可以减缓骨吸收速度,使存在局部牙槽骨缺损的患者达到无骨缺损患者牙种植术后的美学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咪达唑仑术前喷鼻对儿童在七氟烷诱导期间癫痫样脑电图的影响
    索璐璐, 鲍泳扬, 孙宇
    2020 (3):  240-244.  doi: 10.19438/j.cjoms.2020.03.010
    摘要 ( 388 )   PDF(3907KB) ( 257 )  
    目的 评估咪达唑仑术前喷鼻对儿童在七氟烷诱导麻醉期间癫痫样放电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行全身麻醉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86例患者(ASA分级Ⅰ~Ⅱ级,年龄0.5~6岁),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和生理盐水组2组。患儿在等候区予以术前药物喷鼻,入室后以相同步骤行8%七氟烷面罩诱导,持续监测麻醉诱导期间脑电图改变。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咪达唑仑组23例(53%,包括DSP30%、PSR37%、PED9%)、生理盐水组29例(67%,包括DSP37%、PSR35%、PED19%)患儿发生癫痫样脑电图改变,2组癫痫样脑电图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186)。咪达唑仑组意识丧失时间早于生理盐水组,但差异无显著性[(41.6±11.0)s ∶(44.1±16.1)s,P=0.409]。结论 0.4 mg/kg咪达唑仑术前喷鼻并不能减少儿童在七氟烷诱导期间的癫痫样脑电图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头颅定位侧位片与鼻咽纤维镜评价腭咽闭合不全的效果评价
    彭兆伟, 钟天航, 韩剑丽, 邝亦元, 马莲
    2020 (3):  245-249.  doi: 10.19438/j.cjoms.2020.03.011
    摘要 ( 373 )   PDF(3714KB) ( 204 )  
    目的 探讨头颅定位侧位片与鼻咽纤维镜对不同运动类型(冠状、矢状和环状)腭咽闭合不全判定的一致性以及头颅定位侧位片在判定腭咽闭合不全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87例符合条件的腭裂术后患者,分别应用鼻咽纤维镜及头颅定位侧位片对其腭咽闭合情况进行测评,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两者的测评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以及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 腭咽闭合不全率(RVPI)与腭咽矢状收缩不全率(RVSR)呈强正线性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 0.695,P<0.01),其中冠状闭合与环状闭合组中两者呈强正线性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678与0.728,P<0.01),矢状闭合组中两者的相关性不强(Pearson相关系数 0.409,P>0.05)。2种评价方法对比,总体Kappa值为0.597,2种评价方法的一致性为中度。其中,冠状闭合组中,2种评价方法的对比结果Kappa值为0.630;矢状闭合组中,2种评价方法的对比结果Kappa值为0.667;环状闭合组中,2种评价方法的对比结果Kappa值为0.534。结论 头颅定位侧位片是评价腭咽闭合功能的一种可靠方法,与鼻咽纤维镜评价腭咽闭合不全的吻合度为中等,且与闭合类型有关。头颅侧位片可作为腭咽闭合不全的筛查手段,在与主观测评不符时,需结合鼻咽纤维镜进行全面评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牙合平面与上气道形态功能及舌骨位置的相关性
    王玮, 黄家昕, 朱兴耀
    2020 (3):  250-254.  doi: 10.19438/j.cjoms.2020.03.012
    摘要 ( 364 )   PDF(3444KB) ( 165 )  
    目的 探讨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牙合平面与上气道形态功能与舌骨位置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月治疗的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牙合患者120例,观察正畸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时上气道形态功能指标(SNA、SNB、ANB、SPPS、MPS、IPS、S-PNS、Ba-PNS)变化情况;根据牙合平面角度(OP-SN)将患者分为A(35例,10°≤OP-SN<15°)、B(45例,15°≤OP-SN<20°)、C(40例,20°≤OP-SN<25°)3组,观察治疗3个月时3组患者睡眠指标变化[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氧减指数、平均脉率]以及牙合平面(OP-SN)、上气道形态功能与舌骨位置(H-PS、H-VPS)变化情况,采用SPSS 20.0软件中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牙合平面与上气道形态功能以及与舌骨位置的相关性。结果 正畸治疗后SNA、MPS、IPS、S-PNS、Ba-PNS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SNB、ANB、SPPS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3组不同牙合平面中OP-SN、ANB角随牙合平面角度升高而升高,而SNA、SNB角随牙合平面角度升高而降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P-SN与SNA、SNB呈负相关(P<0.05),与ANB呈正相关(P<0.05);SNA、SNB、ANB、SPPS、MPS、TPS上气道形态测量指标与H-PS、H-VPS指标呈正相关(P<0.05)。结论 安氏I类错牙合畸形牙合人群平面与上气道形态功能及舌骨位置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综合征唇裂伴或不伴腭裂对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
    张文静, 王霞
    2020 (3):  255-259.  doi: 10.19438/j.cjoms.2020.03.013
    摘要 ( 275 )   PDF(3561KB) ( 220 )  
    目的 探讨非综合征唇裂伴或不伴腭裂对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9年6月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收治的非综合征唇裂伴或不伴腭裂9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唇裂不伴腭裂52例(唇裂不伴腭裂组),唇裂伴腭裂38例(唇裂伴腭裂组);选择同期我院口腔科常规口腔检查、口腔健康的4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所有入组者均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应用问卷调查法评估口腔健康对日常生活的影响,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口腔健康与日常生活质量的相关性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唇裂不伴腭裂组与唇裂伴腭裂组在龋失补指数(DMFT)、功能牙数目(TH)、咬合牙对、龋齿牙数、LOA≥6 mm牙数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唇裂不伴腭裂组与唇裂伴腭裂组的DMFT、TH、咬合牙对、龋齿牙数、LOA≥6 mm牙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唇裂伴腭裂组OIDP量表各条目得分、OIDP总分显著高于唇裂不伴腭裂组(P<0.05);唇裂不伴腭裂组OIDP量表各条目得分、OIDP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采用Spearman法分析临床口腔健康指数与OIDP分数的相关关系,唇裂不伴腭裂组与唇裂伴腭裂组DMFT、MT与根龋牙数、LOA≥6 mm牙数与OIDP分数呈负相关;咬合牙对与OIDP分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 非综合征唇裂伴或不伴腭裂的口腔健康对日常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创拔牙术拔除阻生智牙的临床效果及对VAS评分和应激反应的影响
    常忠福, 卢立全, 姜丹丹, 张志荣, 蔡建英, 张丽华
    2020 (3):  260-263.  doi: 10.19438/j.cjoms.2020.03.014
    摘要 ( 470 )   PDF(3166KB) ( 259 )  
    目的 探讨微创拔牙术拔除阻生智牙的临床效果及对VAS评分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7月—2019年7月期间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需要拔除阻生智牙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拔牙方式,实验组采用微创拔牙术,术后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比较2组手术效果、龈沟液中炎症介质(PTX3、ICAM1、MPO、PGE2)、应激介质(PPARr、GPx、T-AOC、ROS、MDA)水平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治疗后疼痛程度、肿胀程度、开口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PTX3、ICAM1、MPO、PGE2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PPARr、ROS、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GPx、T-AO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干槽症、开口受限、水肿、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创拔牙术在阻生智牙拔除中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手术时间,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减轻局部炎症应激反应,术后反应更加轻微,术后并发症减少,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总结
    口服普萘洛尔联合外用盐酸倍他洛尔治疗8例眶周高风险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李红, 周昱川, 龚忠诚, 孙杨, 凌彬
    2020 (3):  264-268.  doi: 10.19438/j.cjoms.2020.03.015
    摘要 ( 486 )   PDF(3824KB) ( 218 )  
    目的 评价口服普萘洛尔联合外用盐酸倍他洛尔滴眼液治疗眶周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2014年8月—2019年1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附属口腔医院的8例高风险眶周婴幼儿血管瘤,给予口服普萘洛尔,剂量为0.5~2 mg/(kg·d);结合外敷盐酸倍他洛尔滴眼液,2次/d,10 min/次,联合用药6个月~1年或瘤体完全治愈。比较用药前、后瘤体面积、厚度、颜色、局部血流峰值,结合患儿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估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例患儿平均疗程为9.4个月,停药时平均效果评分为77分,疗效评价为4例Ⅳ级,4例Ⅲ级。用药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口服普萘洛尔联合外用盐酸倍他洛尔滴眼液治疗眶周高风险婴幼儿血管瘤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术中CT在颞下颌关节强直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马东洋, 庞超远, 张文凯, 王兵武, 刘娅丽, 杨阳
    2020 (3):  269-271.  doi: 10.19438/j.cjoms.2020.03.016
    摘要 ( 363 )   PDF(2463KB) ( 188 )  
    目的 探讨术中CT在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强直手术治疗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7月—2018年12月完成的4例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一般资料特点、强直类型、扫描时间、CT引导的术中修正及术后效果。结果 在术中CT的引导下,4例(5侧)颞下颌关节强直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CT平均耗时(10.2±3.3)min,3例进行了术中修正,修正率75%。所有患者术后创口愈合良好,开口度平均38.8 mm,患者满意度100%。结论 术中CT提高了TMJ强直手术的精确性,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化导航引导下125I精确植入治疗9例颅底腺源性恶性肿瘤的效果评价
    葛胜优, 周凯, 孔钰, 高策, 宋凯, 冯元勇, 尚伟
    2020 (3):  272-277.  doi: 10.19438/j.cjoms.2020.03.017
    摘要 ( 315 )   PDF(4679KB) ( 208 )  
    目的 探讨数字化导航引导下125I粒子精确植入治疗颅底腺源性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应用数字化导航引导,行125I粒子近距离植入治疗颅底恶性肿瘤的患者9例。植入术前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制定粒子植入计划。将三维CT数据导入导航软件AccuNavi-A 2.0 中,进行三维重建,确定粒子植入方向、角度及深度。术中按术前计划植入穿刺针,在导航引导下,调整定位针位置及方向,穿刺进入颅底靶区及周围组织,植入125I粒子。实时验证125I粒子植入位置。术后定期随访,比较术前、术后CT中肿瘤及靶区2个垂直的最大直径的乘积,统计局部复发率、局部控制率等指标。结果 9例颅底恶性肿瘤患者,腺样囊性癌5例,黏液表皮样癌2例,肌上皮癌1例,腺泡细胞癌1例。随访时间3~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无失访病例。局部复发率11.1%,局部控制率77.78%。导航精确度达0.2~1.5 mm,未出现3级及以上放射性损伤。其中手术切缘阳性,未完整切除的5例患者中, CR 3例,PR 2例。2例切缘阴性患者,复查至今未发现明显新生物。外院手术后复发的2例患者,于数字化导航引导下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术后CR 1例,PR 1例。结论 颅底恶性肿瘤位置隐蔽,毗邻重要解剖结构,空间狭小,手术视野受限,单纯手术难以根治。导航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颅底恶性肿瘤具有靶区定位精准、局部控制率高、正常组织损伤小、作用持续、安全、微创的特点,为辅助治疗颅底恶性肿瘤提供了可靠保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口腔微生物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刘塬, 张凌
    2020 (3):  278-284.  doi: 10.19438/j.cjoms.2020.03.018
    摘要 ( 560 )   PDF(6527KB) ( 423 )  
    口腔微生物群落在人类微生物群落和人类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微生物与宿主的不平衡可导致口腔疾病和全身疾病。一些肿瘤已经被认为与细菌等微生物的存在相关,口腔肿瘤和微生物的关系也被逐渐认识。本文对口腔鳞状细胞癌与口腔微生物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阐述口腔微生物导致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的可能途径以及口腔鳞状细胞癌微环境对微生物的影响,为口腔微生物与肿瘤关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以实现口腔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甚至辅助治疗的目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原发性颌骨内鳞状细胞癌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张宏伟, 陶船思博, 王佃灿
    2020 (3):  285-288.  doi: 10.19438/j.cjoms.2020.03.019
    摘要 ( 895 )   PDF(3115KB) ( 299 )  
    原发性颌骨内癌是一种罕见的来源于牙源性上皮剩余的恶性肿瘤。本文报告1例发生于右侧下颌骨内的鳞状细胞癌病例。该患者表现为右侧下颌骨拔牙创口迁延不愈且伴肉芽组织形成,局部疼痛,但不影响进食及言语功能。采用手术切除、左侧血管化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鳞状细胞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