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12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4-11-1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基础研究
    兔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模型的建立及评估
    宗春琳, 郭宇轩, 窦庚, 张宇, 田磊, 刘彦普
    2014 (6):  481-486. 
    摘要 ( 391 )   HTML( 1)  
    目的 建立兔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动物模型,并通过大体观察、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显微CT及组织病理学方法对该模型进行评估。方法 将2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组,根据生物学等效公式,以低分割多次照射法,使用直线加速器对各组动物的左侧下颌区分别进行0、8.0、8.9和9.7 Gy照射,共5次。45 d后,拔除所有动物左侧下颌磨牙,3个月后,进行大体观察、SPECT、显微CT及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高剂量组动物死亡率较高。高、中剂量组出现照射区皮肤脱毛及照射侧拔牙创不愈合、下颌骨死骨形成并暴露;低剂量组脱毛不明显、拔牙创形成完整黏膜覆盖。组织学观察显示,高、中剂量组下颌骨有死骨形成及骨髓腔纤维化改变,低剂量组主要表现为髓腔炎症。SPECT显示,高、中剂量组代谢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Micro-CT显示,高、中剂量组有死骨分离及骨皮质破坏,BV/TV、Tb.Th、Tb.N值下降,Tb.Sp值增加。结论 以 8.9 Gy剂量对兔下颌区进行分割照射并在照射后拔牙,可成功建立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模型,在各项指标中均有明显放射性骨坏死表现,可重复性好,是研究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鼠唾液腺细胞体外原代培养的一种新方法
    韦毅, 王代友, 成梦, 苏曰松
    2014 (6):  487-491. 
    摘要 ( 475 )   HTML( 5)  
    目的 建立大鼠唾液腺上皮细胞体外原代培养模型,为体外研究唾液腺疾病提供种子细胞。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取出生1~2 d的Wistar大鼠腮腺组织,手术显微镜下去除腺体包膜,以无血清培养基( kerotinocyte-SFM )为培养液,并添加表皮生长因子( rat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GF )、牛垂体提取物(bovine pituitary extract,BPE)、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HC)、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胰岛素(insulin,INS)等因子,应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培养。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培养细胞体外生长的形态特征。用H-E染色及细胞角蛋白、波形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培养的细胞进行形态学检查和鉴定。结果 培养的腮腺上皮细胞为三角形、多边形、圆形、短梭形,细胞单层生长,连接疏松。H-E染色可见细胞多为圆形,核蓝染,细胞有突起、细胞间桥。细胞角蛋白染色阳性,证实所培养细胞为上皮来源;Vimentin、actin和calponin染色细胞大部分呈阳性,进一步确定细胞主要为肌上皮细胞。原代细胞在3~5 d内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并存活1周左右。结论 组织块培养法可以简捷、快速地获得大鼠腮腺上皮细胞,成功建立Wistar大鼠腮腺上皮细胞的体外模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引导组织再生膜促进兔下颌骨牵张成骨的实验研究
    唐晓朋, 袁奎封, 来庆国, 杨中军, 慈江波
    2014 (6):  492-497. 
    摘要 ( 439 )   HTML( 3)  
    目的 探讨引导组织再生膜(GTRM)对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的促进作用。方法 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建立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模型,A组单纯单侧下颌骨牵张成骨;B组将GTRM固定于牵张器内侧行单侧下颌骨牵张成骨。分别于固定期第2、6周时随机处死半数动物获取标本,通过X线、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比较2组牵张间隙内成骨效果。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两样本均数t检验。结果 通过X线及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检查并经过统计学分析发现,在固定期第2周和6周时,B组牵张区域内成骨质量显著好于A组(P<0.05)。结论 引导组织再生膜能有效促进兔下颌骨牵张成骨区域新骨的形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颞下颌关节盘穿孔的MRI诊断
    沈佩, 霍亮, 张善勇, 杨驰, 恽白, 陈琢之
    2014 (6):  498-502. 
    摘要 ( 952 )   HTML( 20)  
    目的 评价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e,MRI)检查对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盘穿孔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3年4月—2010年3月期间临床诊断为TMJ结构紊乱(internal derangement,ID)的1845例(2524侧)患者行TMJ MRI检查。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或开放性手术治疗,确定有无盘穿孔。按照我们制定的MRI诊断标准,确定有无穿孔,分为阳性组、可疑组及阴性组;并以关节镜或开放性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得出真、假阳性及真、假阴性关节例数,应用SPSS16.0软件包制作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评价MRI诊断TMJ盘穿孔的整体准确性,并结合其优点,评价其对TMJ盘穿孔的应用价值。结果 磁共振检查诊断结果与关节镜及开放性手术结果相比,阳性组189侧,其中102侧真阳性,87侧假阳性;可疑组197侧, 其中42侧真阳性,155侧假阳性;阴性组2138侧,其中63侧假阴性,2075侧真阴性。ROC曲线下面积=0.808(0.77,0.85)(P<0.05)。结论 MRI对TMJ盘穿孔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但其诊断的准确性依赖于有无关节液和临床经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快速原型技术及石膏模型外科技术在下颌骨不对称畸形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吴烨, 黄跃, 谢福平, 牛刚, 黄立, 林李嵩
    2014 (6):  503-508. 
    摘要 ( 424 )   HTML( 0)  
    目的 探讨快速原型(rapid prototyping, RP)技术制作的高仿三维头颅模型与精确制取的牙弓石膏模型在面弓介导下精确结合,进行模型外科,用于指导下颌骨不对称畸形患者正颌手术的可行性,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15例下颌骨不对称畸形、需要正颌手术的患者均进行全头颅三维螺旋CT扫描,将数据输入快速原型机,制作三维头颅模型,然后将牙弓石膏模型按等比例替换三维头颅模型的牙弓,以组成RP-石膏模型复合体;利用RP-石膏模型复合体进行术前模拟截骨,评价截骨位置及截骨量,评估患者颏部的对称性以及颞下颌关节的改变情况,术后6个月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15例患者术前建立RP-石膏模型复合体,很好地预测了手术效果;2例发现经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BSSRO)后,颏部仍有偏斜,增加颏成形术。术后半年随访,患者对外形感到满意,无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等并发症。结论 RP-石膏模型复合体可精确模拟截骨,对患者术后颏部及TMJ的改变,正颌手术的效果及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髁突特发性吸收的临床观察
    熊玮, 苏凯, 郑有华, 何一青, 匡世军, 张志光
    2014 (6):  509-514. 
    摘要 ( 1186 )   HTML( 18)  
    目的 通过对髁突特发性吸收(idiopathic condylar resorption,ICR)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总结ICR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点,探讨ICR可能的发病因素,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2007年6月—2012年7月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病诊治中心收治的ICR患者46例,对其进行随访观察。记录患者面型、颞下颌关节症状及咬合状况;借助全景片、头颅定位正侧位片、许勒位片检查,以了解患者下颌支高度、髁突骨质破坏情况、颅面结构特征等影像学变化,借助颞下颌关节锥形束CT(CBCT)检查及造影检查,了解髁突吸收与关节盘-突结构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46例患者中,男4例,女42例(91.30%),以青少年为主。患者均呈安氏Ⅱ类面型,侧貌突,侧貌不美观,下颌骨后缩,下颌支高度降低,前牙开、后牙早接触、安氏Ⅱ类错。多伴关节区弹响、杂音。X线平片显示,髁突形态变小甚至消失;下颌支垂直距离变短;头影测量呈安氏Ⅱ类高角型特征;TMJ CBCT造影示关节盘-突关系改变,尤其以关节盘穿孔较为常见,穿孔位置多在关节盘后区。结论 ICR具有独特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TMJ关节盘移位与ICR可能存在相关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埋伏阻生下颌第三磨牙颊舌侧骨壁厚度测量及分类
    戈旌, 杨驰, 樊林峰, 何冬梅
    2014 (6):  515-520. 
    摘要 ( 681 )   HTML( 7)  
    目的 根据颊舌侧牙槽骨壁厚度差异,将骨埋伏阻生下颌第三磨牙进行分类,为选择去骨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以在我院放射科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的连续病例为对象,筛选110颗重度骨埋伏阻生的下颌第三磨牙作为研究样本。采用3种方法对CBCT图像进行测量,第1种方法为线距测量法,即用CBCT图像分析软件测量牙冠中点、釉牙骨质界中点和牙根中点处的颊舌侧骨壁厚度,以平均颊舌侧骨壁厚度差值作为分类标准(差值的绝对值小于1 mm为中央位,大于1 mm为颊侧位或舌侧位)。第2种方法为目测法,即目测CBCT图像并按颊舌侧骨壁厚度分类。第3种方法为按牙列的位置分为颊侧移位、舌侧移位和正中位。以线距测量法为金标准,比较后2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110颗阻生牙按线距测量法分类,舌侧位96例(87.3%),中央位13例(11.8%),颊侧位1例(0.9%)。按目测法分类,舌侧位93例(84.5%),中央位16例(14.5%),颊侧位1例(0.9%)。按牙列的位置分类,颊侧移位59例(53.6%),正中位48例(43.6%),舌侧移位3例(2.7%)。以线距测量法为金标准,目测法的一致率为88.18%,在判断舌侧位、中央位和颊侧位上的敏感度分别为91.67%、61.54%和100%,特异度分别为64.29%、91.75%和100%,youden指数分别为0.56、0.53和1。牙列分类法的一致率为3.64%,在判断舌侧位、中央位、颊侧位上的敏感度分别为3.13%、0%和100%,特异度分别为100%、50.52%和46.79%,youden指数分别为0.03、0.49和0.53。结论 骨埋伏阻生下颌第三磨牙以舌侧位居多、中央位次之、颊侧位最少。提示骨埋伏阻生牙应以舌侧去骨为主。临床上可用目测法判断颊舌侧位置。按牙列分类与骨壁厚度无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颌第一恒磨牙根方颧牙槽嵴宽度的解剖分析
    吴军, 陈振琦
    2014 (6):  521-524. 
    摘要 ( 1682 )   HTML( 29)  
    目的 应用牙CT检测手段,对颧牙槽峭的宽度进行分析,为临床种植钉植入提供参考。方法 对21例正畸患者的41颗上颌第一恒磨牙根方的颧牙槽嵴宽度进行测量和分析,应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颧牙槽嵴厚度在性别、左右侧、近远中颊根方及牙根长度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 在第一恒磨牙近远中颊根的根方的颧牙槽嵴是一个解剖结构变异较大的骨组织结构,厚度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在性别和左右侧不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测量部位向颅方移动,颧牙槽嵴宽度逐渐降低。第一恒磨牙的颊侧根长度存在性别差异,男性牙根较女性长。结论 颧牙槽嵴的宽度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在该区域植入正畸种植钉,需进行宽度的测量分析后进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种植体周围炎发病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曹裕杰, 施斌, 陈江, 谢勤
    2014 (6):  525-529. 
    摘要 ( 451 )   HTML( 3)  
    目的 探讨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相关资料,病例为2010年1月—2013年6月期间完成的种植修复后确诊种植体周围炎新发病例(A组)52例,对照为同期完成种植修复种植体周围健康者(B组)95例。采用SPSS16.0软件包中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种植体周围炎发生密切相关的患者自身和手术修复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意义的变量包括年龄、文化程度、牙周病、吸烟、糖尿病、定期洁牙并使用种植专门护理产品、上部结构修复方式(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吸烟、糖尿病、牙周疾病、种植部位是种植体周围炎的危险因素;定期洁牙是种植体周围炎的保护因素。结论 影响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多为患者自身因素,建议严格掌握种植手术适应证,对高风险患者加强卫生宣教,术后注意随访,尽早发现、治疗种植体周围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68例下颌牙龈鳞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杨洪, 宋晓萌, 陈洁, 杨学明, 储伟明, 吴煜农
    2014 (6):  530-534. 
    摘要 ( 756 )   HTML( 12)  
    目的 通过对68例下颌牙龈鳞癌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分析影响下颌牙龈鳞癌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江苏省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3—2012年收治的68例下颌牙龈鳞癌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利用SPSS 20.0软件包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计算术后3年、5年的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rate, OSR);采用单因素Log-rank及多因素Cox回归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68例患者的3年、5年OSR分别为77.2%、72.3%。单因素Log-rank分析结果表明,肿瘤颊、舌侧位置,颈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复发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颊、舌侧部位,颈淋巴结转移与局部复发是5年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在下颌牙龈鳞癌中,肿瘤颊、舌侧位置,局部复发,颈淋巴结阳性与患者预后相关,是影响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创下实施内固定治疗颧骨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
    丁帆
    2014 (6):  535-538. 
    摘要 ( 282 )   HTML( 1)  
    目的 探讨经口内微创入路实施内固定治疗颧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5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71例颧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经口内径路切开复位及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经冠状切口切开、明视下骨折复位及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伤侧鼻侧、颞侧运动度、开口度和眼球内陷程度,比较2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伤侧鼻侧、颞侧运动度均显著低于术前(P<0.01);实验组术后3个月的伤侧鼻侧、颞侧运动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开口度显著大于术前,眼球内陷程度显著小于术前(P均<0.01);实验组术后3个月的开口度显著大于对照组,眼球内陷程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均<0.01)。实验组术后半年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口内微创实施内固定治疗颧骨骨折创伤较小,同时手术疗效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0.5%马来酸噻吗洛尔溶液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不良反应观察
    王佳, 石静, 王绪凯
    2014 (6):  539-542. 
    摘要 ( 685 )   HTML( 5)  
    目的 局部涂抹0.5%马来酸噻吗洛尔溶液联合口服普萘洛尔与单纯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60例,评价其近期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随机抽取局部涂抹0.5%马来酸噻吗洛尔溶液联合口服普萘洛尔的患儿及单纯口服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的患儿各30例,用药前检查结果无异常,用药前、后1 h观察其心率、血压变化;服药后1个月观察有无呕吐、嗜睡、腹泻、局部皮肤反应、肢端发冷及低血糖症状等。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组不良反应例数无显著差异,用药前、后1h内血压、心率变化不明显。结论 局部涂抹0.5%马来酸噻吗洛尔溶液联合口服普萘洛尔与单纯口服普萘洛尔的近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总结
    口腔颌面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18例临床分析
    王宏伟, 秦兴军, 杨雯君, 徐立群, 季彤, 张陈平
    2014 (6):  543-548. 
    摘要 ( 343 )   HTML( 2)  
    目的 总结口腔颌面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特点。方法 收集1995年1月—2013年12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的18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原发部位、有无远处转移、确诊方式、治疗及预后等,并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8例患者中,女10例、男8例;平均发病年龄20.2岁(3~61岁);肿瘤平均直径4 cm(1.5~6.5 cm);原发部位包括:舌(10例)、颊(5例)、口咽(1例)、上前牙龈(1例)、下前牙龈(1例),其中1例发病初期即有肺转移,1例术后46个月发现肺转移。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明确诊断,均以病灶扩大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术后放疗3例,辅助性化疗1例。患者平均随访33个月(6~75个月),末次随访时,1例早期肺转移患者带瘤生存19个月,1例复发伴多处肺转移患者死亡,其余均无复发、转移。结论 口腔颌面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临床表现具有其自身特点;确诊依据免疫组织化学及PAS染色;治疗以病灶扩大切除为主,多数病例在病灶彻底切除后能够获得较好的预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中骨折端稳定的颧骨、颧弓骨折的简略复位固定技术
    杨立娟, 柳春明, 段海南, 王凯, 刘卫东, 张占乐, 李美芳
    2014 (6):  549-553. 
    摘要 ( 872 )   HTML( 4)  
    目的 颧骨、颧弓骨折通常需要冠状切口、下睑切口和口内切口进路,逐一进行裂开骨折段的复位固定。本文旨在探索一种简便而可靠的修复方法。方法 针对颧骨、颧弓骨折其内侧相邻的上颌骨结构稳定、颧骨的近中骨折端移位不明显的6例患者,采取半冠状切口,按顺序复位固定的方法,由后向前做颧弓骨折段的复位固定,核查眶外壁颧额缝和颧蝶缝的衔接无误,最后完成颧额缝处骨折的固定。不需做下眼睑、口内切口以及眶下缘颧上颌缝的固定和口内颧牙槽嵴的骨折固定。结果 本组6例病例均顺利完成骨折复位与固定。术后CT扫描显示各个骨折断端,包括上颌窦后外壁、眶外壁等,都获得精确的解剖复位和牢固固定。两侧面部宽度和颧骨突度基本对称,面形恢复满意。开、闭口功能正常。未发生颞下颌关节损伤、视力损害及面神经额支损伤。结论 应用近中骨折端稳定的颧骨骨折的简略复位固定技术,可恢复颧骨、颧弓的解剖位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三维有限元法分析下颌骨生物力学的研究进展
    曹力飞, 申铁兵
    2014 (6):  554-557. 
    摘要 ( 512 )   HTML( 12)  
    下颌骨是颌面部下1/3 唯一能活动的骨骼,在颅面部骨骼中体积最大、面积最广,位置最突出,极易受到各种力量的作用,研究其力学性能显得十分重要。因此,阐明下颌骨承受负载后,其内部应力分布、传递情况,一直是口腔临床医师及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本文从三维有限元建模、生物力学特性及应力分布情况对下颌骨进行分析,为临床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源性上颌窦炎治疗进展
    胡颖恺, 徐光宙, 杨驰
    2014 (6):  558-564. 
    摘要 ( 870 )   HTML( 32)  
    牙源性上颌窦炎不仅需要牙髓治疗、抗生素的应用,更多时候还需要手术配合。手术既包括患牙根尖切除术以及口腔-上颌窦瘘修补术,也包括传统或改良的Caldwell-Luc手术、鼻内镜等涉及上颌窦窦腔的手术。本文就牙源性上颌窦炎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关节镜治疗颞下颌关节滑膜软骨瘤病1例特殊病例报告
    朱耀旻, 郑苍尚, 邓永强, 梁志刚
    2014 (6):  565-568. 
    摘要 ( 505 )   HTML( 4)  
    滑膜软骨瘤病(synovial chondromatosis, SC)是一种少见的、进展缓慢的良性关节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在关节滑膜组织中形成多个附着其中的软骨小瘤或间隙内的游离体,需要手术切除。SC多发生在大关节(如膝关节、肘关节等),发生于颞下颌关节者罕见。近年来,关节镜手术因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本文报告1例SC患者应用关节镜摘除112颗游离体,并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变化、手术过程及病理学特点进行讨论分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牙间牵引成骨辅助唇腭裂牙槽植骨术前治疗1例报告
    唐艳梅, 陶丽, 聂萍, 张剑飞, 沈国芳, 朱敏
    2014 (6):  569-572. 
    摘要 ( 477 )   HTML( 4)  
    对于牙槽裂隙过宽(大于1个尖牙宽度)、裂隙两侧骨端错位、重叠或存在垂直落差的情况,直接植骨难度大、成功率低。牙间牵引成骨技术能有效减小牙槽裂隙宽度,获得新生软硬组织,为牙槽裂辅助治疗提供了一种新途径。牙间牵引成骨器的设计多样化,应结合病例难易程度选择不同固位方式,在保证牵引方向的同时,力求加力简便有效,牵引器稳固舒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恶性婴儿型石骨症伴下颌骨骨髓炎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王洁琪, 张大明, 郑美华, 陈伟良
    2014 (6):  573-576. 
    摘要 ( 348 )   HTML( 2)  
    石骨症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遗传疾病,其发病特征为破骨细胞受损导致的全身骨密度增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恶性石骨症又称为恶性婴儿型石骨症,其发病率约为1/300000。本文报告1例恶性婴儿型石骨症伴下颌骨骨髓炎病例,并结合文献对石骨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治疗等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