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1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4-07-1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基础研究
    BDNF、TrkB和E-cadherin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王维玺, 杨新杰, 贾森, 胡志强, 吴宝磊, 雷德林
    2014 (4):  289-294. 
    摘要 ( 491 )   HTML( 0)   PDF(1483KB) ( 339 )  
    目的 研究BDNF、TrkB和E-cadherin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76例唾液腺腺样囊性癌和20例正常唾液腺组织中BDNF、TrkB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实验结果进行χ2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Spearman相关系数检验。结果:与正常唾液腺组织相比,BDNF、TrkB在SACC组织中呈现高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5%、92.1%;E-cadherin呈现中低表达,阳性表达率为46.1%。BDNF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肿瘤转移显著相关(P<0.05)。TrkB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神经侵袭、肿瘤转移显著相关(P<0.05)。 E-cadherin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型、临床分期、神经侵袭、转移呈显著负相关(P<0.05)。在SACC中,BDNF表达与 E-cadherin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TrkB表达与E-cadherin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BDNF、TrkB和E-cadherin的表达与SACC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检测3者的表达对SACC的诊断和临床病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静压力下兔髁突软骨细胞COL2A1、SOX9、COL1A1和ALP的表达变化
    黄林剑, 李辉, 谢千阳, 张旻, 陈永进, 杨驰, 蔡协艺
    2014 (4):  295-300. 
    摘要 ( 618 )   HTML( 3)   PDF(932KB) ( 300 )  
    目的 研究兔髁突软骨细胞对静压力的分子生物学响应。方法:体外分离培养4周龄健康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髁突软骨细胞,使用形态学观察,COL2A1和SOX9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对P2代髁突软骨细胞进行鉴定;100kPa静压力条件下,分别对P2代髁突软骨细胞进行0、1、2、3和4 h的加压处理;采用CCK-8检测压力加载后各组细胞活性的变化;通过Western免疫印迹分析髁突软骨细胞COL2A1、SOX9、COL1A1和ALP的表达变化。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兔髁突软骨细胞呈多角形,“铺路石”样排列,细胞爬片COL2A1和SOX9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结果为阳性。100kPa静压力加载1 h时,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0.04),但在2~4 h后,细胞活性恢复并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压力加载3 h和4 h时,COL2A1、SOX9、COL1A1和ALP的表达显著升高。其中,在压力加载4 h组ALP的表达量比3 h组低。结论:兔髁突软骨细胞对压力微环境的改变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100kPa静压力加载4 h不会对髁突软骨细胞活性产生不可逆损伤。适宜的压力加载对髁突软骨细胞的成软骨和成骨能力有促进作用。髁突软骨细胞压力微环境的改变,可能影响颞下颌关节适应性改建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病理过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GF-β1信号通路相关的microRNA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梁衍灿, 宇文婷, 梁启祥, 谢宏亮, 徐志英, 万荻, 张彬
    2014 (4):  301-306. 
    摘要 ( 479 )   HTML( 1)   PDF(829KB) ( 394 )  
    目的 探讨TGF-β1/MAPKs/MMPs信号通路相关的microRNA (miRNA)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SACC)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 miRNA 芯片检测TGF-β1 刺激腺样囊性癌细胞(SACC-83、SACC-LM)前、后的miRNA表达谱;对 miRNA 表达谱进行差异分析;然后挑选几个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进一步加以验证,同时运用miRNA 靶基因预测软件预测其可能调控的靶基因。结果:芯片结果显示,与低转移株SACC-83相比,高转移株SACC-LM中的miRNA上调表达40个,下调表达 101个;经TGF-β1处理后,进一步显著上调的miRNA 1个,下调12个;qRT-PCR 验证结果与 miRNAs 芯片相符。对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s进行靶基因预测,共筛选出与 TGF-β1/MAPKs/MMPs信号通路相关的5个miRNAs(miR-125a-5p、miR-181d、mir-145-3p、mir-126-3p和mir-320d),其对应的靶基因有P38(MAPK14)、MMP2、ERK1/2和SMADs。结论:不同转移能力的SACC存在差异表达的 miRNAs;TGF-β1能够影响SACC细胞miRNAs 的表达;miR-125a-5p、miR-34a、mir-145-3p、mir-126-3p和mir-195可能在SACC转移相关信号调节通路TGF-β1/MAPKs/MMPs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HN12-TG共培养模式下HN12细胞的促神经突起生长作用
    陆伟, 俞志维, 张建军, 王丽珍, 季彤
    2014 (4):  307-310. 
    摘要 ( 476 )   HTML( 1)   PDF(1509KB) ( 370 )  
    目的 建立肿瘤神经新生现象的体外研究模型,探讨在体外共培养模式下,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系HN-12对Sprague-Dawley(SD)大鼠三叉神经节(TG)突起生长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将HN-12细胞与SD大鼠TG接种于6孔板的Matrigel 胶内进行共培养,TG单独培养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培养的第24、48、72、96、120 h拍照,测量实验组和对照组TG节神经突起生成的长度,利用SPSS19.0软件包检测2组神经突长度有无显著差异。结果:连续培养5 d发现,在共培养组,HN-12细胞对神经节突起的形成和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并且,实验组中神经节突起具有明显的趋肿瘤细胞生长特性。结论:舌鳞癌神经新生现象体外培养模型成功建立。HN-12细胞具有促神经节突起生长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3D咬合板的临床应用与精确性评价
    李玥, 曾融生, 郑广森
    2014 (4):  311-317. 
    摘要 ( 523 )   HTML( 0)   PDF(2312KB) ( 289 )  
    目的 以传统咬合板为参照,评价3D咬合板的临床可靠性;通过手术前、后三维头影测量,评价3D咬合板的精确性。方法:选择颅颌面畸形患者15例,术前制作传统咬合板,使用Mimics 10.01软件在锥形束CT(CBCT)重建三维模型上进行虚拟手术及3D咬合板设计,并由 Objet Eden260VTM 3D Printer打印3D咬合板。术中先后使用3D咬合板和传统咬合板,统计3D咬合板的成功率。术后1周复查CBCT,进行三维头影测量。手术前、后分别进行3次重复定点测量,使用SPSS13.0软件包和MedCalc13.1.2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例3D咬合板的成功率为100%,三维头影测量的24个线距测量值和24个面角测量值在虚拟手术与实际手术间无显著差异(P>0.05)。线距测量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角度测量值一致性欠佳。结论:3D咬合板具有一定的临床适用性,但其精确性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良人工全颞下颌关节置换术及效果评价
    刘欢, 张晓虎, 杨驰, 张善勇, 陈敏洁, 何冬梅, 邱亚汀
    2014 (4):  318-322. 
    摘要 ( 715 )   HTML( 0)   PDF(1192KB) ( 442 )  
    目的 介绍一种人工全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置换的改良术式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06年9月,我院开始引进Biomet-Lorenz公司(Jacksonville, FL)标准型假体系统进行人工全TMJ置换术,对手术方法进行改良,包括①切取关节结节/髁突骨块填充关节窝,增加关节窝假体固定的稳定性;②保留关节盘,作为髁突假体的内侧充填物,防止发生异位骨化;③经下颌下切口切取皮下游离脂肪瓣,避免腹部切口。拍摄全口曲面体层片(panoramic radiographs, PR)或CT,分别于术后即刻、6个月、1年观察假体位置及其周围骨结构。采用SAS 9.13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随访12例(14侧)患者,平均随访期26.08个月(4~48个月)。11例(13侧)采用自体骨转移,辅助关节窝假体固位,其中采用关节结节骨块7例(10侧),髁突骨块2例(2侧),下颌支残端骨块1例(2侧);5例(5侧)保留关节盘作为髁突假体内侧充填物;10例(10侧)从下颌下切口切取皮下游离脂肪瓣。术后即刻、6个月、1年影像学(PR或CT)检查均显示关节窝及下颌假体位置良好,患者假体周围骨结构均未见异常。术后所有患者咬合关系稳定,未见假体松动现象。结论:人工全TMJ置换改良术式有助于提高假体的稳定性,减少术后异位成骨的发生,避免额外手术切口,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中部牵引成骨结合正颌手术治疗Binder 综合征
    于洪波, 张雷, 王旭东, 张文斌, 沈国芳
    2014 (4):  323-327. 
    摘要 ( 836 )   HTML( 9)   PDF(799KB) ( 345 )  
    目的 Binder综合征患者有严重的面部凹陷畸形及咬合功能障碍,治疗相对困难且易复发。本研究探讨面中部牵引结合正颌手术在Binder综合征治疗中的价值。方法:4例Binder综合征患者采用改良Le Fort II型截骨术,术后利用颅骨外置式牵引器进行旋转牵引,并随时调整矢状向及垂直向的量,矫正患者面形。半年后进行正颌手术,矫正咬合关系,并随访1~2 a。结果: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整个治疗过程,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牵引过程中无明显疼痛及不适。头影测量显示,患者面中部骨骼显著前移,凹陷畸形得以矫治。经过正颌-正畸联合治疗,获得了良好的咬合关系。结论:上颌骨Le Fort II型截骨牵引可以矫治鼻上颌骨发育不足,通过正颌手术可以矫正咬合关系,两者结合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Binder综合征的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IC-1在婴幼儿血管瘤中的表达及其与VEGF、p53表达的相关性
    孙桦梁, 徐大鹏, 薛雷, 孙宁宁, 钟鸣, 王绪凯
    2014 (4):  328-332. 
    摘要 ( 373 )   HTML( 0)   PDF(1589KB) ( 340 )  
    目的 研究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acrophage inhibitory cytokine-1,MIC-1)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以及p53在婴幼儿血管瘤中的表达及其关系,探讨MIC-1在血管瘤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血管瘤组织标本中MIC-1和VEGF、p53的表达情况,分析MIC-1与VEGF、p53在不同时期婴幼儿血管瘤中表达的相关性。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χ2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MIC-1在增殖期和消退期血管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19%和34.78%,2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VEGF在增殖期和消退期血管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30%和43.48%,2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p53在增殖期和消退期血管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48%和30.43%,2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MIC-1在血管畸形和正常皮肤组织中不表达或低表达。MIC-1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 (r=0.613,P<0.01),与p53的表达也呈正相关(r=0.753,P<0.01)。结论:MIC-1可能与血管瘤的发病及发展有密切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人群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IRF6基因突变检测
    陈嘉珮, 牛振民, 乌丹旦, 杨育生, 黄薇, 陈振琦
    2014 (4):  333-336. 
    摘要 ( 559 )   HTML( 0)   PDF(614KB) ( 1184 )  
    目的 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6(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6, IRF6) 在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on-sydromic cleft lip and/or cleft palate,NSCL/P)患者中的突变情况。方法:收集119例NSCL/P患者及288名健康人对照样本的外周血血样并提取DNA。在IRF6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分别设计引物,PCR扩增其序列,通过测序找出IRF6基因突变,并将这些突变在对照样本中进行验证。结果:共发现5种在正常人中没有的突变,其中4种是新发现的突变。结论:IRF6基因突变在中国人群中参与了非综合征唇腭裂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畸就诊患者中颞下颌关节结构异常的类型分析
    刘加强, 吴勇, 孙良严, 王洁, 赵晶蕾, 代庆刚, 房兵
    2014 (4):  337-343. 
    摘要 ( 514 )   HTML( 1)   PDF(806KB) ( 403 )  
    目的 颞下颌关节问题在口腔正畸治疗中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针对正畸就诊患者中颞下颌关节结构常见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为颞下颌关节结构异常患者正畸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近2年在我科就诊的正畸患者255例作为受试对象,其中男80例,女175例,年龄10~45岁。常规拍摄X线片及双侧颞下颌关节开闭口位磁共振片,并对关节结构进行观察。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55例患者中,颞下颌关节结构异常176例,占69.02%。80例男性患者中,关节结构异常48例,占60.00%;175例女性患者中,关节结构异常128例,占73.14%,显著多于男性患者。结论:颞下颌关节结构异常在正畸就诊人群中的比例很高,约占2/3,但大部分患者没有临床症状,是一种潜在的风险,女性患者显著多于男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甲状腺结节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王浩, 宋彬, 张蓓, 魏冉, 丁毅, 王培军
    2014 (4):  344-350. 
    摘要 ( 438 )   HTML( 0)   PDF(1532KB) ( 444 )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在甲状腺结节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按照前瞻性设计,对临床拟诊为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100例患者,采用自旋平面回波弥散加权成像(spin-echo echo-planar imaging,SE EPI)序列扫描,b值取800 s/mm2,测量病变区的ADC值,应用SPSS17.0软件包中的t检验比较良、恶性病变ADC值的差异,并采用接收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确定良、恶性病变的ADC界值。结果:100例患者中,共检出结节155个,位于左叶67个,右叶80个,峡部8个;其中良性结节91个(结节性甲状腺肿87例,占56.13%;腺瘤4例,占2.58%),恶性结节64个(乳头状癌55例,占35.48%;滤泡癌3例,占1.94%;不典型增生6例,占3.87%);恶性结节的ADC值[(1.295±0.281)×10-3 mm2/s明显低于良性结节[(2.033±0.387)×10-3 mm2/s,差异有显著性(P=0.000);根据ROC曲线确定良恶性界值为1.550×10-3mm2/s,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4%和82.8%,曲线下面积值为0.945。结论:甲状腺恶性结节性病变的平均ADC值低于良性,DWI序列在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静脉畸形患者围术期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邰茂众, 周善良, 李克雷, 葛春晓, 秦中平
    2014 (4):  351-355. 
    摘要 ( 364 )   HTML( 0)   PDF(565KB) ( 434 )  
    目的 动态监测、比较围术期静脉畸形和非静脉畸形患者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分析探讨其在不同部位、面积、深度和手术条件下的差异,为指导静脉畸形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10月—2013年3月,对82例患者进行围术期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动态监测,分别于术前,术后第2、第5和第7 天进行。非静脉畸形病例30例(A组),静脉畸形患者52例(B组)。B组根据受累部位不同分为L1组(上肢患者,14例)、L2组(下肢患者,18例)、L3组(头颈部患者,8例)、L4(躯干患者,7例)和L5组(累及2个以上解剖部位,5例)。根据肌肉是否受累,分为M1组(肌肉受累,36例), M2组(肌肉不受累,16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S1组(部分切除,44例)和S2组(全切除,8例)。记录B组所有患者病变面积,以%体表面积计算。应用SPSS18.0软件包对分组定量资料进行t检验或方差分析,两定量资料间作线性相关分析。结果:A组和B组患者术前、术后第2、第5、第7 天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M1、M2 2组间术前、术后第2、第5和第7天的D-二聚体水平显著改变(P均<0.05);术后第7天的纤维蛋白原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L1~5组间术前、术后第2天 、第7天的D-二聚体水平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S1、S2 2组间术后第2、术后第5和术后第7天的D-二聚体变化水平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组间术后第5天和术后第7天的纤维蛋白原变化差异显著(P均<0.05)。定量相关分析提示,D-二聚体水平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呈负相关,病变面积和围术期D-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与围术期纤维蛋白原水平呈负相关。结论: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作为静脉畸形患者的辅助性诊断指标;多个解剖部位、深部肌肉广泛受累的静脉畸形患者,尤其是臀部、下肢大面积弥漫性病变是围术期发生D-二聚体水平异常升高的危险因素,该类患者术后常继发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导致严重的凝血功能紊乱,手术治疗须慎重,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鼻内镜开窗术治疗侵犯上颌窦的大型上颌骨囊性病变
    谭汉提, 卢迪, 吴家森, 殷海, 刘伯松
    2014 (4):  356-359. 
    摘要 ( 518 )   HTML( 3)   PDF(753KB) ( 385 )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开窗术治疗侵入上颌窦的大型牙源性上颌骨囊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侵犯上颌窦的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直径3.5~6 cm)患者行经鼻内镜开窗术, 术后通过临床检查、鼻内镜及CT检查随访1.5~3 a。结果:3个月内,面部恢复对称,鼻塞等症状消失。3个月后,鼻内镜下检查见鼻开窗口边缘的囊壁残缘与鼻底黏膜自然愈合,开窗口呈不同程度的缩小。CT复查发现,上颌窦与囊性病变融为一体。囊壁回缩,囊腔破坏的骨质出现再生,12个月后改建成接近正常的上颌窦。所有患者囊性病变未复发。结论:经鼻内镜开窗术是治疗侵入上颌窦的大型牙源性上颌骨囊性病变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总结
    家族性巨大型牙骨质瘤家系临床分析
    王宏伟, 于淼, 秦兴军, 王丽珍, 徐立群, 张陈平
    2014 (4):  360-364. 
    摘要 ( 495 )   HTML( 3)   PDF(1571KB) ( 1233 )  
    目的 分析总结家族性巨大型牙骨质瘤家系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13年发现的一个家族性巨大型牙骨质瘤家系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采集家族中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资料,绘制家系谱,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该家系的临床特点和遗传方式。结果:该家系4代共33人,患者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所有患病者均在11~13岁开始发病,14~16岁进入迅速增长期,18~20岁病变发展趋于停滞。发病时间集中在青春发育期,自限性明显。13例患病者中,8例有下肢长骨骨折病史,均集中出现在13~16岁,大多骨折3~4次,原因多为受到轻微外力。结论:该家族性巨大型牙骨质瘤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根据其临床特征我们把病程分为3个时期:① 发病初期;② 迅速增长期;③ 生长停滞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TA封闭根尖保存颌骨囊性病变受累牙12例临床报道
    郑灵, 何悦, 刘正武, 王洁
    2014 (4):  365-367. 
    摘要 ( 324 )   HTML( 0)   PDF(394KB) ( 323 )  
    目的 通过MTA封闭根尖,保存颌骨囊性病变受累牙,探索其在颌骨囊性病变保存性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2例、30颗受累牙的颌骨囊性病变病例,在完成颌骨囊性病变刮治术的同时,采用MTA封闭受累牙根尖,术后1周完善根管治疗,随访分析受累牙以及颌骨囊性病变术后愈合情况,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12例患者平均随访3.1 a,30颗受累牙无自发痛和叩痛、无松动、脱落,X线片示牙根周围骨小梁重建,颌骨囊性病变愈合,无1例复发,受累牙保存成功率为100%。结论:MTA具有良好的封闭性能,在颌骨囊性病变治疗中,同期封闭受累牙根尖联合根管治疗,保存牙成功率高,同时不影响颌骨囊性病变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肌成纤维细胞与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代天国, 何悦
    2014 (4):  368-372. 
    摘要 ( 337 )   HTML( 2)   PDF(578KB) ( 4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肋骨肋软骨移植在颞下颌关节重建中的应用进展
    焦子先, 张善勇
    2014 (4):  373-377. 
    摘要 ( 513 )   HTML( 1)   PDF(594KB) ( 4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革新
    数字化导板引导髁突巨大骨软骨瘤手术切除1例报告
    白果, 何冬梅, 杨驰, 陆川, 黄栋, 陈敏洁
    2014 (4):  378-382. 
    摘要 ( 497 )   HTML( 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颈动脉三角区鱼刺异物的临床诊治:附1例报告
    李明旭, 张丽云, 袁荣涛
    2014 (4):  383-390. 
    摘要 ( 496 )   HTML( 0)   PDF(552KB) ( 4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