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 2014, Vol. 12 ›› Issue (6): 509-514.
熊玮, 苏凯, 郑有华, 何一青, 匡世军, 张志光
XIONG Wei, SU Kai, ZHENG You-hua, HE Yi-qing, KUANG Shi-jun, ZHANG Zhi-guang
摘要: 目的 通过对髁突特发性吸收(idiopathic condylar resorption,ICR)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总结ICR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点,探讨ICR可能的发病因素,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2007年6月—2012年7月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病诊治中心收治的ICR患者46例,对其进行随访观察。记录患者面型、颞下颌关节症状及咬合状况;借助全景片、头颅定位正侧位片、许勒位片检查,以了解患者下颌支高度、髁突骨质破坏情况、颅面结构特征等影像学变化,借助颞下颌关节锥形束CT(CBCT)检查及造影检查,了解髁突吸收与关节盘-突结构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46例患者中,男4例,女42例(91.30%),以青少年为主。患者均呈安氏Ⅱ类面型,侧貌突,侧貌不美观,下颌骨后缩,下颌支高度降低,前牙开、后牙早接触、安氏Ⅱ类错。多伴关节区弹响、杂音。X线平片显示,髁突形态变小甚至消失;下颌支垂直距离变短;头影测量呈安氏Ⅱ类高角型特征;TMJ CBCT造影示关节盘-突关系改变,尤其以关节盘穿孔较为常见,穿孔位置多在关节盘后区。结论 ICR具有独特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TMJ关节盘移位与ICR可能存在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