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3年, 第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3-02-10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van der Woude 综合征1例报告
    吕俊邦
    2003 (1):  28. 
    摘要 ( 2041 )   PDF(392KB) ( 780 )  
    无摘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射频治疗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的应用(综述)
    徐袁瑾;张志愿;卢晓峰
    2003 (1):  60-62. 
    摘要 ( 2009 )   PDF(541KB) ( 829 )  
    射频治疗在临床医学上应用较广,目前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治疗中,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方法。作者就射频治疗的作用机理、对软腭、舌根及下鼻甲方面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鼻化元音的频谱特点与过高鼻音主观判听的相关关系研究
    朱洪平;马莲;罗奕;陈仁吉;孙勇刚;王光和
    2003 (1):  56-59. 
    摘要 ( 2133 )   PDF(747KB) ( 1095 )  
    目的: 通过建立声学观察指标,研究鼻化元音频谱表现和过高鼻音主观判听的相关关系,从而评价声学分析技术在腭裂语音评价中的可靠性。方法: 腭裂儿童98例,年龄5~12岁,平均8.30岁。单侧完全性腭裂51例,双侧完全性腭裂10例,不完全性腭裂37例。由3名从事腭裂语音研究多年的临床医师,对患者的录音进行鼻音程度判听。将患者按鼻音的严重程度分为无、轻度、中度、重度过高鼻音4组。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统计方法,对元音/i/鼻腔共振指数NRI-i、元音/a/鼻腔共振指数NRI-a、元音/a/的能量衰减指数EDI-a与过高鼻音主观判听分数的相关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元音/i/的鼻腔共振指数与过高鼻音程度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0.85(P<0.001);元音/a/的鼻腔共振指数与过高鼻音程度呈中度负相关,相关系数r=-0.65(P<0.001);元音/a/的能量衰减指数与过高鼻音程度亦为中度负相关,相关系数r=-0.48 (P<0.001)。结论: 鼻化元音频谱表现与过高鼻音主观判听结果有良好的相关性,过高鼻音的存在与否,与元音/i/频谱上有无额外峰的出现以及与元音/a/频谱上Fn和F1能量的相对大小关系紧密;元音频谱上鼻音共振峰能量越强,鼻音化程度越重;高频能量衰减越明显,鼻音化程度越重。鼻腔共振指数NRI和能量衰减指数(EDI)是有效的观察指标,声学分析技术是评价腭裂语音的可靠方法之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胎儿舌动脉结扎后舌血供的研究
    路彤彤;赵怡芳;张文峰
    2003 (1):  51-55. 
    摘要 ( 1966 )   PDF(1019KB) ( 814 )  
    目的: 探讨舌动脉结扎后舌的血液供应及其来源,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收集新鲜胎儿(6个月以上)尸体标本20具,随机采用以下方法之一进行实验:(1)氧化铅灌注血管造影;(2)甲基丙烯酸甲酯血管铸型及扫描电镜观察;(3)墨汁灌注透明及组织学切片观察。结果: 舌动脉结扎后起自面动脉的舌下动脉、颏下动脉成为口底组织的血供来源,它们与起自舌动脉的舌下动脉存在吻合;舌下动脉与舌深动脉之间存在吻合。结论: 舌动脉结扎后,舌体组织可通过口底途径间接从颏下动脉或面动脉其它分支获得血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表面形貌及碱热处理对纯钛表面在DMEM培养液中诱导磷灰石沉积的影响
    魏建华;刘宝林;付涛;徐可为;王新木;马威
    2003 (1):  47-50. 
    摘要 ( 2028 )   PDF(800KB) ( 851 )  
    目的: 检测表面形貌及碱热处理钛植入表面对钛表面在细胞培养液中诱导生成磷灰石的能力。方法: 纯钛片打磨至600目,进行以下处理:(1)单纯光滑钛片;(2)钛片粗化处理,采用喷砂+酸蚀法;(3)光滑钛片+碱热处理;(4)粗化钛片+碱热处理。以上4种表面之钛片分别浸入DMEM细胞培养液中,分别于第1、2、3周取出一组钛片,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形貌,EDX分析表面元素组成比例。对第3周时的钛片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表面组分。结果: 第1周末时,在碱热处理形成的网孔中可见磷灰石形核形成。粗化表面+碱热处理组形核为纳米级的针状结晶物,随时间增长,形核逐渐长大成密集球状物,进而形成由球状体组成的面状沉积体;光滑+碱热处理组表面为颗粒状形核。对经碱热处理试样的XRD分析表明,表面沉积物主要为羟基磷灰石。结论: 在细胞培养液中浸泡后,经碱热处理的钛表面显示了明显的诱导磷灰石沉积能力。表面沉积物成分为羟基磷灰石,粗化+碱热处理表面沉积的磷灰石为纳米级针状结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TEN基因对粘液表皮样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刘斌;吴军正;雷德林;刘彦普
    2003 (1):  44-46. 
    摘要 ( 1905 )   PDF(623KB) ( 802 )  
    目的: 研究外源野生型PTEN抑癌基因对人高转移性粘液表皮样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取PTEN抑癌基因转染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的M3SP2-PTEN及逆转录病毒空载体转染的对照细胞M3SP2-pBp,接种于裸鼠背部皮下,测定移植瘤生长曲线, 并对移植瘤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对照组移植瘤生长迅速,肿瘤体积倍增时间为32.68 h。HE染色切片显示,细胞数量多、排列紧密,核分裂相较多见;而实验组M3SP2-PTEN细胞移植瘤生长比较缓慢,肿瘤体积倍增时间延长为36.58 h,肿瘤结节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 < 0.01),抑瘤率达63.82%。HE染色切片显示,细胞排列比较松散,较多的细胞出现变性和坏死,部分细胞染色体边集并出现凋亡小体。结论: 外源野生型PTEN抑癌基因能够显著抑制人高转移性粘液表皮样癌细胞在裸鼠体内的生长,其作用机制与PTEN基因诱导癌细胞变性和凋亡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VEGF-C在舌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温玉明;潘剑;华成舸;陈绍维;王昌美
    2003 (1):  40-43. 
    摘要 ( 1971 )   PDF(812KB) ( 861 )  
    目的: 探讨具有促进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与毛细淋巴管增生的VEGF-C在舌癌病变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相关因素和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及图像分析,检测80例舌鳞癌中VEGF-C的表达,并分析表达水平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颈淋巴转移、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舌鳞癌组织VEGF-C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舌黏膜及良性肿瘤;其表达强度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患者的预后有关,但与临床分期无关。结论: 肿瘤 VEGF-C诱导癌周淋巴管增生是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检测VEGF-C可作为淋巴道转移及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抑制肉瘤生长的实验研究
    王大章;房思炼;廖楚航;郑光勇; 刘曙光;李鹏
    2003 (1):  35-39. 
    摘要 ( 1854 )   PDF(999KB) ( 772 )  
    目的: 观察抗人VEGF单抗E11对小鼠肉瘤S180生长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45只,接种小鼠肉瘤细胞株S180, 随机均分为5组。其中3组于接种后1~4、7~11天,分别通过腹腔或瘤周皮下注射抗人VEGF单抗E11100μg、200μg。另以生理盐水及5-Fu注射作阴性及阳性对照组。接种后第14天处死小鼠并称取瘤重, 计算抑瘤率,并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抗人VEGF单抗皮下及腹腔给药均可抑制S180肉瘤的生长,且抗人VEGF单抗200μg/d组抑瘤率均高于5-Fu组;皮下给药组抑瘤率最高,达67.2%。结论: 不同剂量、不同给药途径的抗人VEGF单抗对小鼠肉瘤S180的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说明抗人VEGF单抗可通过阻断VEGF的作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提示抗人VEGF单抗具有可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21例报道
    李贵昌; 王双义
    2003 (1):  32-34. 
    摘要 ( 2001 )   PDF(680KB) ( 887 )  
    目的: 对常规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进行改进,使切口更加隐蔽,保护耳大神经,减少Frey’s综合征的发生,同时纠正术区凹陷。 方法: 采取改良除皱术切口,清晰显露解剖耳大神经;转移带蒂颞肌筋膜瓣充填术区缺埙,并作为屏障阻断副交感神经与节后交感神经纤维互相吻合的途径。 结果: 21例接受改良手术的病人,皮肤切口隐藏良好,20例伤口一期愈合,随访6月~2年,无1例发生Frey’s综合征,术侧耳垂感觉完全恢复。 结论: 改良腮腺肿瘤手术既能彻底摘除肿瘤,又可防止术后局部凹陷畸形和Frey’s综合征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扩张器在头皮巨大神经纤维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刘学键;安玉胜;田明夏;秦中平;苏传富
    2003 (1):  29-31. 
    摘要 ( 1949 )   PDF(757KB) ( 797 )  
    目的: 探讨头皮大型神经纤维瘤的最佳治疗与整复方法。方法: 采用扩张器扩张正常头皮, 扩张完成后,彻底切除瘤体,转移扩张皮瓣,一期手术完成缺损的修复治疗。结果: 23例患者中,5例瘤体累及范围接近头皮1/2,术后经1~10a随访,头发生长良好,瘤体无复发。结论: 在充分做好术前设计及严防手术并发症的前提下, 采用扩张器可获得充足的带蒂皮瓣, 用以修复大面积头皮缺损。该法既能保证彻底切除瘤体,又能避免头发缺失和供皮区带来的美容缺陷和瘢痕增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种插管技术解决气道困难的比较研究
    姜 虹;朱也森;张志愿
    2003 (1):  25-28. 
    摘要 ( 1986 )   PDF(739KB) ( 869 )  
    目的: 观察比较四种插管技术解决气道困难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口腔颌面外科气道困难病例等分为4组,分别选用不同的插管技术进行清醒插管。组1用传统盲探技术,组2用逆行引导技术,组3用盲探插管新技术,组4用纤维光导喉镜引导技术。观察其插管效果、对循环和呼吸的影响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4组插管成功率分别为76.7%(23/30)、93.3%(28/30)、100%(30/30)和100%(30/30),组1插管成功率明显低于其它各组(P<0.05);4组2次以上操作成功率分别为65.2%(15/23)、7.1%、6.7%和10%,组1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5);4组插管时间分别为(12.1±8.6)min、(4.2±1.3) min、(3.9±2.1) min和(3.7±2.2) min,组1较其它各组明显延长(P<0.05);插管过程中,4组循环和呼吸功能无明显变化;所有病例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掌握各有不同特点的四种插管技术,有助于提高处理气道困难的综合水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膨体聚四氟乙烯膜在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的应用
    王新木;刘宝林;李德华;魏建华
    2003 (1):  22-24. 
    摘要 ( 1873 )   PDF(645KB) ( 840 )  
    目的: 观察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膜在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引导骨再生的作用。方法: 25例患者植入65枚种植钉,其中32枚钉周围有骨缺损,分别作植骨覆盖膨体聚四氟乙烯膜或直接覆盖膨体聚四氟乙烯膜处理。术后观察有无感染,膜有无外露;二期手术时取出膜,观察骨再生效果。结果: 25例患者覆盖聚四氟乙烯膜后,23例无明显炎症反应,2例术后感染严重,拔除种植钉;2例膜外露,经处理后伤口愈合;膜于术后3~6个月时取出,23例均取得了较好的骨再生效果。结论: 国产聚四氟乙烯膜可应用于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引导骨再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体冷冻病变骨-髂骨复合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李祖兵;余世斌;李小丹
    2003 (1):  18-21. 
    摘要 ( 1692 )   PDF(966KB) ( 764 )  
    目的: 采用自体冷冻病变骨-髂骨复合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对手术方法、优缺点及相关功能性义齿修复进行评价。方法: 对1994年10月~2002年9月在我院行自体冷冻病变骨-髂骨复合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29例患者进行随访研究,根据临床检查、下颌曲面断层片及病人的满意程度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除2例切口感染、术后给予换药延期愈合外,其余切口均一期愈合,面部外形、口腔功能恢复满意。 结论: 自体冷冻病变骨-髂骨复合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是修复口腔功能及面部外形的有效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颌骨大型缺损的个体化修复
    徐立群;张陈平
    2003 (1):  14-17. 
    摘要 ( 1701 )   PDF(791KB) ( 826 )  
    目的: 探讨下颌骨大型缺损的个体化修复方法。方法: 选择10例(男、女各5例)华东地区正常汉族成年人,常规拍摄头颅定位正、侧位片。对下颌骨外形线定量相关分析结果做可行性分析;同时为1例下颌骨大型缺损修复提供下颌骨外形线变量数据及下颌骨外侧下弧线形态。结果: 下颌骨外形线变量实测值与计算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修复1例下颌骨大型缺损患者,获得良好效果。结论: 下颌骨外形线相关性分析可为下颌骨大型缺损修复提供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游离组织瓣修复上颌骨缺损65例临床分析
    彭歆;毛驰;俞光岩;郭传瑸;黄敏娴;张益
    2003 (1):  9-13. 
    摘要 ( 1812 )   PDF(1060KB) ( 860 )  
    目的: 探讨应用三种游离组织瓣(前臂皮瓣、腹直肌皮瓣和腓骨复合组织瓣)行上颌骨缺损修复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不同组织瓣的适应证。 方法: 对65例应用三种游离组织瓣行上颌骨缺损修复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原发疾病、上颌骨缺损情况、游离组织瓣选择、术后并发症及术后随访功能恢复情况,探讨不同游离组织瓣行上颌骨缺损重建的适应证。结果: 65例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28例,年龄15~86岁,中位年龄45.0岁;其中炎症1例,创伤2例,放射性骨坏死2例,良性肿瘤10例,恶性肿瘤50例。按照Brown上颌骨缺损分类,Ⅰ类 (上颌骨低位切除) 为4例, Ⅱ类(上颌骨次全切除)为36例,Ⅲ类(上颌骨全部切除)为24例,Ⅳ类(上颌骨扩大切除)为1例。游离组织瓣应用情况:腹直肌皮瓣32例,腓骨复合组织瓣25例和前臂皮瓣8例。所有组织瓣均经血管吻合,其中1例腹直肌皮瓣坏死,组织瓣移植成功率达98.5%。术后功能均基本恢复正常,口鼻腔及口腔上颌窦封闭完全,均能经口腔进食,术后语音清晰,无发音不清。对三种游离组织瓣患者的年龄和上颌骨缺损类型进行统计学分析,表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游离组织瓣在上颌骨缺损修复中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但三种游离组织瓣各有其适应证,应根据上颌骨缺损的具体情况和病人的全身状态来进行选择。前臂皮瓣相对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适于高龄患者及Ⅰ类和Ⅱ类上颌骨缺损;腓骨瓣更适于Ⅰ类和Ⅱ类上颌骨缺损;腹直肌皮瓣则更适于Ⅲ类和Ⅳ类大型上颌骨缺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明天更美好——《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创刊词
    邱蔚六
    2003 (1):  1-NULL. 
    摘要 ( 1276 )  
    经过多方不懈努力,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医师期待已久、由中华口腔医学会主办的代表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的国家级专业杂志——《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今天正式出版发行了,这是本学科领域值得庆贺的一件大事。我谨代表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对杂志的创刊表示热烈的祝贺!众所周知,口腔颌面外科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51年创立至今,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光辉历程,其间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口腔颌面外科。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口腔颌面外科所涉及的学科领域较西方一些国家的范围更广,在各个亚学科,临床诊治水平已与国际基本同步。1996年,与中华医学会同级的中华口腔医学会(CSA)正式成立,口腔医学上升为与临床医学同等的一级学科。1998年,原在中华口腔医学会之下的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学组也相应宣告成为二级学会,即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从1981年开始,每4年1届的全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交流会相继召开,学科领域内的国内、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临床及基础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加上研究生培养制度及职称晋升制度的改革,使得本专业领域内的科研论文产出量不断增加。《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的创刊,正是适应了形势发展的需要。它将为广大口腔颌面外科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也必将为本专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口腔医学会主办。编委会由国内外本学科领域学有所长的老中青专家组成。从创刊之日起,即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力争反映中国口腔颌面外科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水平,及时报道本专业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热忱欢迎广大口腔颌面外科工作者踊跃投稿、积极订阅,并为杂志的发展献计献策,使杂志走上一条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参与国际国际国际交流和竞争。与时俱进,开拓未来。祝愿《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的明天更美好! 主编 邱蔚六 2002年12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明天更美好——《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创刊词
    邱蔚六
    2003 (1):  1-NULL. 
    摘要 ( 1233 )  
    经过多方不懈努力,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医师期待已久、由中华口腔医学会主办的代表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的国家级专业杂志——《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今天正式出版发行了,这是本学科领域值得庆贺的一件大事。我谨代表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对杂志的创刊表示热烈的祝贺!众所周知,口腔颌面外科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51年创立至今,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光辉历程,其间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口腔颌面外科。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口腔颌面外科所涉及的学科领域较西方一些国家的范围更广,在各个亚学科,临床诊治水平已与国际基本同步。1996年,与中华医学会同级的中华口腔医学会(CSA)正式成立,口腔医学上升为与临床医学同等的一级学科。1998年,原在中华口腔医学会之下的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学组也相应宣告成为二级学会,即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从1981年开始,每4年1届的全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交流会相继召开,学科领域内的国内、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临床及基础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加上研究生培养制度及职称晋升制度的改革,使得本专业领域内的科研论文产出量不断增加。《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的创刊,正是适应了形势发展的需要。它将为广大口腔颌面外科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也必将为本专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口腔医学会主办。编委会由国内外本学科领域学有所长的老中青专家组成。从创刊之日起,即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力争反映中国口腔颌面外科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水平,及时报道本专业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热忱欢迎广大口腔颌面外科工作者踊跃投稿、积极订阅,并为杂志的发展献计献策,使杂志走上一条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参与国际国际国际交流和竞争。与时俱进,开拓未来。祝愿《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的明天更美好! 主编 邱蔚六 2002年12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