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8-04-1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全国第六次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学术会议纪要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学组
    2008 (2):  0-0. 
    摘要 ( 405 )   PDF(530KB) ( 329 )  
    本文无摘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右下颌支异位甲状腺癌1例报告
    王可彦;黄元清;马洪
    2008 (2):  150-151. 
    摘要 ( 467 )   PDF(421KB) ( 372 )  
    颌面部异位甲状腺癌临床罕见,有关报道颌面部异位甲状腺出现癌变常见的部位为下颌下、颏下及舌骨上下,但未见下颌支异位甲状腺癌的报道,作者报告1例右下颌支异位甲状腺癌病例,并对其临床及病理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槽突裂骨移植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曾飞煌;潘晓岗;钱玉芬
    2008 (2):  146-149. 
    摘要 ( 479 )   PDF(702KB) ( 326 )  
    牙槽突裂自体骨移植术是目前常用的修复唇腭裂患者牙槽突骨缺损的手术方法,但术后常存在植入骨再吸收现象。植骨时机、植入骨骨源、裂隙的结构、牙周健康状况和术后并发症等多种因素对手术成功率均有影响,通过加入生长因子和牵引成骨等方法,可增加移植骨的稳定性。作者就有关影响植入骨稳定性的因素及增加移植骨稳定性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73基因在口腔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卢子正;姚小武
    2008 (2):  141-145. 
    摘要 ( 442 )   PDF(870KB) ( 214 )  
    p73基因是Kaghad等在1997年克隆得到的一个新基团,因其编码的蛋白质在序列上与p53有较高的同源性,成为p53基因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p73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功能上均与p53相似,且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可抑制肿瘤增殖,诱导凋亡,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抑癌基因。但p73在功能和调控机制上与p53并不完全一致,而且p73在很多肿瘤中的表达高于相应的正常组织,这与经典的抑癌基因也不同。作者就p73基因的研究现状以及在口腔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纳米级支架材料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赵君;蒋欣泉;张志愿
    2008 (2):  137-140. 
    摘要 ( 420 )   PDF(708KB) ( 378 )  
    骨组织工程研究领域中,支架材料与细胞的相互作用是主要的研究课题。支架材料表面的微观结构对细胞的生物调控作用非常重要。纳米材料因具有一些独特的效应,有利于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功能的增强,因而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用于骨组织工程的纳米支架材料主要有纳米复合材料和纳米纤维材料。作者就纳米支架材料与细胞作用的机制以及近年来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眶-颧-上颌骨骨折的诊断与治疗:32例临床分析
    程业忠;李祖兵;姚声;等
    2008 (2):  134-136. 
    摘要 ( 569 )   PDF(577KB) ( 421 )  
    目的:分析眶、颧、上颌骨骨折的诊断与治疗特点。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7年7月期间因眶、颧、上颌骨骨折住院的患者32例,分析手术前、后患者的临床表现,研究三维重建CT在该类骨折诊断中的作用,分析眶、颧、上颌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与特点。结果:所有32例患者在三维重建CT中均有直观立体的表现;均采用头皮冠状切口或半冠状切口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后均恢复了良好的咬合关系及开口度;面部外形、视力及鼻腔通气均有明显改善。结论:三维重建CT在诊断眶、颧、上颌骨骨折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可以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该类骨折并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头皮冠状切口或半冠状切口开放复位内固定是合适的手术选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铜针留置术加硬化剂治疗颌面部巨大静脉畸形
    王洪涛;胡永杰;李思毅;等
    2008 (2):  131-133. 
    摘要 ( 449 )   PDF(647KB) ( 315 )  
    目的:观察铜针留置通电加硬化剂注射治疗颌面部巨大静脉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例颌面部巨大静脉畸形,首先采用铜针留置通电,降低血液流速,再辅以硬化剂注射,根据Achauer等的分级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5例患者中,2例为Ⅱ级,治疗后病变缩小26%~50%;3例为Ⅲ级,治疗后病变缩小51%~75%。结论:铜针留置加硬化剂治疗颌面部巨大静脉畸形效果显著,该治疗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钛表面载银HA-TCP溶胶凝胶涂层的制备及其抗菌性的研究
    李箐;冯希平;廖运茂
    2008 (2):  127-130. 
    摘要 ( 384 )   PDF(762KB) ( 370 )  
    目的:用溶胶凝胶法在钛表面制备载银HA-TCP涂层,并观察其抗菌性能。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法将Ag+导入HA-TCP溶胶,并在钛表面涂层。用X射线衍射(XRD)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涂层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用X射线能谱(EDS)分析涂层表面元素构成和分布,用扫描电镜(SEM)观察涂层表面形貌。观察涂层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g、具核梭杆菌F.n、伴放线放线杆菌A.a的生长抑制作用,并计算抗菌率。结果:载银HA-TCP溶胶在钛表面涂层均匀,由大量的亚微米及细微的介孔组成。XRD检测出HA、钛、锐钛矿和β-TCP的衍射峰;FTIR分析涂层含有OH-、PO43- 及CO32-的特征吸收峰。EDS检测发现钙、磷、钛、碳、氧和银在涂层表面的分布。与对照组比较,载银HA-TCP涂层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g、具核梭杆菌F.n、伴放线放线杆菌A.a具有明显的抗菌效果。结论:本试验在钛表面涂覆载银HA-TCP溶胶,使钛植入体获得了具有生物活性及抗菌性的仿生涂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山羊下颌骨牵张成骨过程中间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
    陈伟辉;曲延征;蔡志宇;等
    2008 (2):  124-126. 
    摘要 ( 431 )   PDF(545KB) ( 276 )  
    目的:探讨牵张成骨过程中连接蛋白43(Cx43)调节成骨细胞的骨形成功能与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之间的偶联动态平衡的作用机制。方法:在建立山羊下颌骨牵张成骨动物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牵张成骨不同时期骨组织中Cx43的表达以及分布情况。计算骨组织细胞中Cx43的阳性表达率, 应用SigmaStat2.03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Cx43表达主要位于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骨细胞的细胞膜上。牵张1周后,牵张区成骨细胞、破骨细胞Cx4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7±3.0)% 和(56.8±4.0)%, 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骨细胞Cx43阳性表达率为(29.0±2.8)%,显著低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P<0.05)。牵张2周后,牵张区的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骨细胞的Cx4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 7±5.3)%、(49.0±4.1)%和(36.2±5.1)%,成骨细胞Cx43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破骨细胞和骨细胞(P<0.05),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膜上,胞质中亦有少许表达。完成牵张4周及6周后,新骨形成区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骨细胞细胞膜上均有Cx43表达,其阳性表达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牵张成骨过程中,Cx43对成骨细胞的骨形成功能与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之间的偶联动态平衡有比较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软骨细胞在纳米级PHBV支架材料与PHBV/ECOFLEX复合支架材料中的生长状况比较
    陈敏洁;杨驰;俞昊;等
    2008 (2):  119-123. 
    摘要 ( 380 )   PDF(917KB) ( 237 )  
    目的:比较纳米级PHBV与PHBV/ECOFLEX复合支架材料在体外培养实验中对软骨细胞的影响,从而评价其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在纳米级PHBV聚集体与PHBV/ECOFLEX复合物上分别接种羊耳郭软骨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取4h、24h、2d、4d、7d标本进行扫描电镜和组织学观察,评价软骨细胞的生长状况。结果:电镜及组织学观察均显示,纳米级PHBV支架材料中软骨细胞脱落较少,软骨细胞在支架表面黏附、铺展,并分泌细胞外基质;而PHBV/ECOFLEX复合材料塌陷明显,软骨细胞脱落较多,软骨细胞在支架表面未铺展。但2种支架材料内部的软骨细胞均较少。结论:纳米化处理的PHBV对软骨细胞有明显的吸附、诱导作用,可作为组织工程中的软骨修复支架材料。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去细胞异体面神经移植修复兔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牛宇;胡敏;鄂玲玲等
    2008 (2):  114-118. 
    摘要 ( 382 )   PDF(1002KB) ( 353 )  
    目的:探讨化学去细胞异体全面神经修复兔全面神经缺损对面神经及肌功能恢复的作用,比较各支之间神经再生速度的差异。方法:造成兔左侧面神经主干加分支共2cm的缺损,采用去细胞异体全面神经进行外膜缝合桥接缺损,并设自体面神经原位移植作为对照。术后3、6个月进行颊支、颞支神经电生理检测以及运动终板染色, 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 检验。结果: 术后6个月,实验组兔面形已经基本对称, 闭眼完全。实验组及对照组颊支传导速度分别为(50.63±3.28)m/s和(54.22±4.78)m/s,颞支传导速度分别为(23.95±4.83)m/s及(25.37±5.74)m/s,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颊支传导速度显著快于颞支(P<0.01)。口轮匝肌乙酰胆碱酯酶染色可见复甦的运动终板,每高倍视野终板的数量在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为(8±1)个和(12±3)个(P<0.05),实验组终板的纵、横径均小于对照组(P<0.01),但与健侧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化学去细胞异体全面神经修复兔2cm全面神经缺损,可恢复面神经的运动及传导功能,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小儿腭裂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
    刘锦星;姜虹;朱也森
    2008 (2):  111-113. 
    摘要 ( 449 )   PDF(634KB) ( 273 )  
    目的:观察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小儿腭裂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ASA I~Ⅱ级择期行腭裂手术患儿,年龄1~3岁,随机分为2组。K组:给予氯胺酮6~8mg/kg+丙泊酚2mg/kg诱导插管,术中丙泊酚4~10mg/(kg﹒h)麻醉维持。S组:给予七氟烷8%面罩吸入+瑞芬太尼0.5μg/kg缓慢静注诱导,术中瑞芬太尼0.10~0.25μg/(kg﹒min),七氟烷1~1.5MAC(2%~5%)维持。根据术中血流动力学状况和手术刺激程度,适当调控麻醉深度。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结果:2组诱导插管均顺利。K组诱导后患儿心率显著增快(P<0.01)、血压下降(P<0.05),插管及分离腭瓣时仍保持较快心率(P<0.01),与S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S组在诱导后患儿心率、血压有所下降(P<0.01),但插管和分离腭瓣时心率血压基本保持平稳。术后S组患儿自主睁眼和拔管的时间显著早于K组(P<0.01),而发生躁动病例多于K组。结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能较舒适、平稳地满足小儿腭裂手术要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平阳霉素硬化治疗11例婴幼儿唇部血管瘤疗效分析
    侯劲松;陶谦;唐海阔;等
    2008 (2):  108-110. 
    摘要 ( 630 )   PDF(603KB) ( 329 )  
    目的: 评价平阳霉素(Pingyangmycin, PYM)硬化治疗婴幼儿唇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婴幼儿唇部血管瘤11例,一次注射不能治愈者,隔周重复注射1次,最多3次为1疗程。记录患儿的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追踪随访1~2.5a,观察临床疗效。结果:11例患儿全部治愈,其中注射1次6例,注射2次4例,注射3次1例。最初治疗的3例均出现局部溃疡,改进注射方法和剂量治疗8例,无1例发生溃疡。观察1~2.5a,发生溃疡部位未见瘢痕形成,无一例复发。注射后局部不良反应包括肿胀,全身不良反应包括低热(5例)和食欲下降(2例)。无一例出现过敏反应。结论: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婴幼儿唇部血管瘤治愈率高,疗程较短。但使用时需注意注射剂量,避免发生局部溃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72 例腭隐裂修复方式的回顾分析
    吴忆来;陈阳;蒋莉萍;等
    2008 (2):  104-107. 
    摘要 ( 729 )   PDF(713KB) ( 283 )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8年的腭隐裂修复治疗,寻求较合适的修复方法及修复时机。方法:1999年9月至2007年1月行腭隐裂修复的患者72例,男37例,女35例,年龄1~35岁,平均11.2岁。术后1个月复诊,检查伤口愈合情况,并进行语音评估。同时将72例患者按所接受的手术方法分为三组: Ⅰ组(腭成形术),Ⅱ组(改良咽后壁组织瓣转移术),Ⅲ组(腭咽成形术);按手术年龄将其分为:<4周岁;≥4周岁、<8周岁;≥8周岁三组,统计各组的构成比,及比较各组术后的腭咽闭合及语音情况。结果:术后穿孔的患者为3例(4.2%),69例患者术后接受了语音评估,1例(兰氏术后)仍遗留VPI。10例患者语音检测为正常(96.15%±2.11%),余58例患者腭咽闭合功能改善,但仍伴代偿性发音,需语音治疗。手术方式分组:Ⅰ组13例(18.1%),Ⅱ组46例(63.89%),Ⅲ组13例(18.1%);年龄分组:<4周岁7例(9.72%),≥4周岁、但<8周岁25例(34.72%),≥8周岁40例(55.56%)。<4周岁的患者采用腭成形术最多,占57.1%,≥4周岁、但<8周岁及≥8周岁的患者采用改良咽后壁组织瓣转移术的最多,各占68%,和70%。语音评估发现<4周岁组的患者术后正常语音的比例最高,占71.4%,其次是≥4周岁、但<8周岁组,正常语音的比例为该年龄组的19.2%,VP完全,有代偿性发音的占76.9%,而大年龄组(≥8周岁),均伴有代偿性发音而需语音治疗。结论:小年龄组(<4周岁)的腭隐裂修复术后语音效果较好,大年龄组(≥8周岁)的腭隐裂修复可首选咽成形术或腭咽成形术,术后须辅以语音训练,≥4周岁、但<8周岁的患者修复方式的选择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年龄段单纯腭裂未手术患者颌骨矢状向发育的研究
    陈振琦;钱玉芬;王国民;等
    2008 (2):  99-103. 
    摘要 ( 395 )   PDF(784KB) ( 299 )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单纯腭裂未手术患者颌骨矢状向的生长发育。方法:混合牙列期单纯腭裂未手术患者16例,16岁以上单纯腭裂未手术患者25例,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分析矢状方向的线距和角度;分别以相应年龄段的单纯腭裂术后患者、非唇腭裂正常者作为对照,采用SPSS11.0软件包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混合牙列期单纯腭裂未手术患者仅表现为上颌骨长度缩短,而16岁以上单纯腭裂未手术患者除了上颌骨长度缩短外,还表现为上颌骨位置相对后缩,存在明显Ⅲ类倾向。结论:单纯腭裂未手术患者上颌骨发育存在缺陷,随年龄增长,畸形加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维CT定位在上颌阻生尖牙拔除中的应用
    汪湧;杨驰
    2008 (2):  95-98. 
    摘要 ( 537 )   PDF(728KB) ( 384 )  
    目的:应用CT对拔除上颌埋伏阻生尖牙进行准确定位,以减少拔除时的盲目性,避免对邻牙及周围组织的损伤。方法:对30例临床上拔除较为困难的埋伏阻生尖牙,拍摄X线全景片和定位片进行分析,并对其中22例较难判断的病例加摄三维CT进行定位,判断埋伏阻生尖牙是否位于唇侧或腭侧,或穿行于唇、腭侧间。结果:30例尖牙埋伏阻生病例,仅8例通过全景片加定位片能较准确地判断其位于唇侧或腭侧,其余22例因移动不明显而难以判断,在通过加摄三维CT后才能准确判断尖牙阻生的位置及与邻牙间的位置关系。结论:三维CT定位准确性高,可避免全景片和定位片因重叠及平面效果而造成的判断错误,减少手术进路的盲目性,缩短手术时间,避免手术中对周围骨组织和邻牙的损伤。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ic procedures in the head and neck
    Wayne F. Yakes;M.D.
    2008 (2):  83-94. 
    摘要 ( 371 )   PDF(428KB) ( 235 )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and 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 are evolving specialties which can aid the head and neck surgeons in the clinical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omplex vascular lesions. The vast majority of procedures performed by interventionalists are preoperative. Because of the vast array of catheter technology, multiple embolic agents, sophisticated digital imaging, and the minimal invasiveness of these techniques will only allow their growth to blossom.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involving interventionalists will diminish the morbidity of managing these patients, increase the efficacy of therapeutic strategies, and decrease the overall costs of care.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