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8-06-1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先天性口角瘘1例报告
    戴俊峰;姜群;钟丽红;等
    2008 (3):  231-232. 
    摘要 ( 363 )   PDF(397KB) ( 375 )  
    先天性口角瘘是一种出生时即存在的口腔发育畸形,临床上较罕见,该文报告1例典型病例,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涎石症研究进展
    吴大铭;俞创奇
    2008 (3):  227-230. 
    摘要 ( 331 )   PDF(742KB) ( 461 )  
    涎石症的确切发病因素和形成机制尚不清楚,目前主要是对唾液成分和导管解剖改变的研究;应用磁共振涎管造影和涎腺内镜能较直观地显示涎石,是早期诊断涎石症的可靠手段;随着微创技术在涎石取石中的应用和改进,越来越多的涎石症患者不需行腺体切除术,从而得以保留腺体及其功能。作者对涎石症的病因学、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turge-Weber 综合征研究进展
    周琴;郑家伟
    2008 (3):  221-226. 
    摘要 ( 317 )   PDF(1096KB) ( 452 )  
    Sturge-Weber 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神经皮肤综合征,主要累及软脑膜、面部三叉神经支配区及眼脉络膜。患者常伴发有癫痫、青光眼、智力障碍、偏瘫及偏头痛等症状。本病发病率较低,且一般多为单发,目前对其了解尚少。近几年来,一些神经成像、临床和分子神经病理学方面的研究使我们加深了对该病的认识。本文就目前关于该病的病因学、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颌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汪湧;徐颖;杨驰
    2008 (3):  217-220. 
    摘要 ( 475 )   PDF(731KB) ( 408 )  
    目的:探讨颌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特征和临床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回顾分析27例颌骨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结果:27例患者中,男10例,女17例;年龄0.6~62岁(平均年龄23.4岁);上颌骨7例,下颌骨20例。7例为继发性,20例为原发病变。X线平片显示,病灶长轴沿下颌骨长轴走向13例(76%);骨质破坏呈膨胀性,病变骨与正常骨之间边界欠清,无明显的骨质反应线,骨皮质膨胀变薄或断裂,无骨膜反应;13例病灶内部有分房。CT为边界清楚的囊实性软组织肿块,内含切迹,7例骨性房隔,3例出现液-液平面。MRI上T1WI为低、等信号,T2WI均匀的高信号。27例病变中,15例(56%)为偏心型,12例(44%)为中心型,1例为骨旁型。结论: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明确诊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3~2007年载文分析
    徐菱;叶晨;郑家伟
    2008 (3):  212-216. 
    摘要 ( 225 )   PDF(769KB) ( 348 )  
    目的:分析《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3~2007年刊载的文章及其引文,探讨其载文特点,为期刊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2003~2007年出版的5卷共24期《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的载文,对文章的类型、数量、基金论文比,第一作者的单位分布、技术职别、学历、作者的合作度,引文的数量、语种、引文时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5年的总载文量为460篇,平均基金论文比为0.378,合著论文占94.3%,平均论文合作度为4.38。作者分布在全国2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排名前10位的作者单位共发表论文409篇,占88.91%。发文数量在4篇以上的作者有14位,共发表论文66篇,占14.35%。中级以上技术职别的第一作者人数占总人数的80.87%,硕士以上学位者占总人数的80.65%。460篇论文的总引文量为5309条,引文率为98.91%,篇平均引文11.54条。外文引文(以英文为主)占73.50%,普赖斯指数为51.80%。结论:《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具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和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是我国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的重要信息源之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颌下腺切除术手术切口的探讨
    孙坚
    2008 (3):  210-211. 
    摘要 ( 348 )   PDF(400KB) ( 358 )  
    无摘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无机活性元素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止血机制的体外实验研究
    黄婕;周来生;李容新;等
    2008 (3):  205-209. 
    摘要 ( 255 )   PDF(976KB) ( 406 )  
    目的: 探讨作为骨修复材料的无机活性元素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止血机制。方法: 体外测试无机活性元素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比表面积、孔隙率、吸水率和膨胀度;将无机活性元素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置入血液浸泡后,通过血流变实验和血小板聚集实验,检测血液粘度的变化和血小板的聚集情况,并用扫描电镜观察材料对血小板的黏附情况及血小板形态的影响。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两两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无机活性元素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比表面积为210m2/g,孔隙率90%,吸水率34%,膨胀度5.6%;置入血液后,在中、高切变率下导致血液粘度增高(P<0.05),并对血小板有一定的聚集和黏附作用。结论:无机活性元素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止血特性,是一种极具潜力的骨修复材料。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bFGF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珊瑚骨表面的生长特性
    郑有华;蒋柳宏;张志光;等
    2008 (3):  200-204. 
    摘要 ( 296 )   PDF(971KB) ( 276 )  
    目的:将转染bFGF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珊瑚骨复合培养,观察转染bFGF基因的BMSCs在珊瑚支架材料上的生长状况。方法:穿刺抽取新西兰大白兔胫骨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BMSCs,采用贴壁筛选法对分离出的BMSCs进行纯化,利用脂质体转染bFGF-pcDNA3到BMSCs。取生长良好的转染bFGF基因的BMSCs和未转染的BMSCs,分别接种于不同珊瑚表面,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珊瑚支架上BMSCs的生长状况;采用MTT法观察细胞-支架复合培养的BMSCs增殖情况,采用SPSS 10.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复合培养的BMSCs贴附在珊瑚上,并在材料上完全铺展,形态多样,细胞跨越微孔表面或向孔内长入,部分区域有细胞外基质形成。MTT法检测显示,细胞-支架复合培养转染组与复合培养未转染组的BMSCs增殖状况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复合培养转染组,BMSCs生长增殖强于未转染组。而复合培养的转染组与单纯培养转染组BMSCs增殖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转染bFGF基因的BMSCs在珊瑚支架材料上的生长状况较未转染组好,珊瑚人工骨可以作为BMSCs支架材料,用于构建组织工程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曲古抑菌素A对腺样囊性癌细胞ACC-2增殖及p16INK4a启动子区甲基化、mRNA表达的影响
    周荣睿;田臻;黄枫豪;等
    2008 (3):  194-199. 
    摘要 ( 272 )   PDF(1032KB) ( 266 )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对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细胞ACC-2增殖的影响,并分析其对p16INK4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50~800nmol/L范围内不同浓度的TSA作用于体外培养的ACC-2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 MSP)、反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和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分析不同时间(2、4、8、16、24h)100nmol/L TSA处理前、后ACC-2细胞中p16INK4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及p16INK4amRNA表达的变化。采用SAS6.1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TSA在50nmol/L浓度即能有效抑制ACC-2细胞的增殖(P<0.05),并使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抑制作用呈明显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性。100nmol/L TSA处理ACC-2细胞2~16h后,p16INK4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消失;处理2~24h后,p16INK4a mRNA表达显著增高。结论:TSA可能通过改变组蛋白乙酰化的水平影响p16INK4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水平,使p16INK4a基因表达升高,影响细胞周期,从而有效抑制ACC-2细胞的生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共刺激分子4-1BBL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染Tca8113细胞的研究
    孙顺涛;杨宏宇;罗娟;等
    2008 (3):  188-193. 
    摘要 ( 208 )   PDF(1038KB) ( 317 )  
    目的:克隆人肿瘤坏死因子配体超家族(tumor necrosis factor superfamily,TNFSF)成员4-1BBL基因,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4-1BBL基因在Tca8113中的表达。方法:从淋巴细胞中提取RNA,用RT-PCR方法将4-1BBL的编码序列cDNA扩增。然后将该基因的编码序列插入真核荧光蛋白载体pEGFP-C1质粒中,构建成最终的表达载体pEGFP-C1-4-1BBL。运用脂质体方法将pEGFP-C1-4-1BBL转染Tca8113细胞,转染24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RT-PCR和免疫印迹检测4-1BBL在该细胞中的表达。经G418筛选后,用有限稀释法建立稳定高表达的带有4-1BBL基因的Tca8113细胞系。结果:从淋巴细胞中提取的RNA经RT-PCR扩增出目的基因 4-1BBL,其全长大小为768bp。测序鉴定该序列与GenBank中的序列相同。转染pEGFP-C1-4-1BBL载体的靶细胞Tca8l13中,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其表达绿色荧光蛋白,RT-PCR方法检测到目的基因4-1BBL的768bp大小的cDNA扩增产物。裂解的4-1BBL/Tca8113基因转染细胞膜蛋白中相对分子质量约27.5Kd的特异性条带。结论:转染4-1BBL基因细胞株的建立,为该基因功能的后续研究和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螺旋CT重建并测量单侧唇裂和唇腭裂患者畸形外鼻
    梁赟;杨育生;张勇;乌丹旦
    2008 (3):  182-187. 
    摘要 ( 366 )   PDF(1049KB) ( 522 )  
    目的:应用螺旋CT对单侧唇裂和唇腭裂患者畸形鼻进行初步测量分析。方法:采用螺旋CT三维重建后,应用Amira软件对30例单侧唇裂和唇腭裂患者的畸形鼻定点,并进行线距及角度测量。采用SPSS 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对17个标记点共19项测量项目进行测量标记,并对其中7项指标进行了患、健侧比较。结果,单侧唇裂和唇腭裂患者双侧鼻翼发育程度不一致,患侧较健侧发育不全;鼻尖位置偏健侧,导致患侧鼻尖下点到鼻翼基底点的距离大于健侧;鼻梁多偏斜,表现为骨性及软组织共同偏斜;鼻面角小于正常人;患侧鼻孔宽度较健侧大;鼻小柱向健侧偏斜;鼻孔不同程度不对称。结论:应用螺旋CT及重建、测量软件能精确测量外鼻,并可以明确外鼻的畸形程度,患、健侧组织不对称程度及评价手术疗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鼻牙槽骨塑形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术后鼻外形的影响
    梁志刚;陈国鼎;郑苍尚;等
    2008 (3):  178-181. 
    摘要 ( 258 )   PDF(712KB) ( 384 )  
    目的:探讨术前鼻牙槽骨塑形矫治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术后长期鼻外形美观与对称性的影响。方法:84例患儿按改良式旋转推进唇裂修复术实施手术。其中,经过术前鼻牙槽骨塑形矫治42例,未经术前鼻牙槽骨塑形矫治42例。均采用术后4~5a照片打分方式进行鼻外形评定,而后分组进行比较。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经过术前鼻牙槽骨塑形矫治和未经术前鼻牙槽骨塑形矫治患儿,术后4~5a鼻外形的美观与对称性平均得分分别为66.62 ±14.25和66.31±15.08,两者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纯术前应用鼻牙槽骨塑形矫治纠正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鼻畸形,而未对单侧唇裂鼻畸形形成的解剖学机制进行有效干预,手术后良好的鼻外形无法长期维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CT检测术后咽后壁瓣瓣宽收缩率
    乌丹旦;杨育生;王国民
    2008 (3):  174-177. 
    摘要 ( 323 )   PDF(692KB) ( 268 )  
    目的:应用CT检测术后咽后壁瓣瓣宽的收缩率。方法:20例腭裂术后腭咽闭合功能不全患者行改良咽后壁瓣转移修复术,术前测量瓣宽,术后6~12个月应用CT及其Aw4.1重建软件测量瓣宽,计算瓣宽的收缩率。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20例患者术后咽后壁瓣整体瓣宽的收缩率为36.7%~67.2%,平均52.3%;前段瓣宽的收缩率为29.2%~62.3%,平均44.4%;中段瓣宽的收缩率为47.5%~72.5%,平均62.7%;后段瓣宽的收缩率为29.2%~64.2%,平均45.9%。前后两段瓣宽的收缩率小于中段瓣宽的收缩率(P<0.01)。结论:应用CT及其重建软件能精确测量咽后壁瓣的瓣宽,并计算瓣宽术后的收缩率,可以辅助术前咽后壁瓣的设计,提高手术疗效,弥补了其他检测方法的不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46例颌面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临床分析
    叶为民;竺涵光;郑家伟;张志愿
    2008 (3):  170-173. 
    摘要 ( 417 )   PDF(747KB) ( 966 )  
    目的:分析颌面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 dysplasia , FD)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以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含量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复习46例F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测量分析FD患者单骨型、多骨型组和非FD患者对照组ALP的含量。采用SAS 6.04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46例患者,单骨型32例(69.6%),多骨型14例(30.4%)。FD在影像学上多无清晰边界,多见毛玻璃样型。复发病例11例,多发生于青春期之前。多骨型组术前血清ALP含量为(257.9±218.0)U/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5±31.3)U/L和单骨型组的(100.0±49.8)U/L。1例行上颌骨全切术+赝复体修复,3例行下颌骨病变切除+血管化腓骨肌瓣修复,1例行下颌骨病变切除+血管化髂骨肌瓣修复,其余病例均行病变骨的修整术。术后随访4个月~4.9a, 平均2.4a,所有伤口愈合良好,11例复发病例再次治疗后未见复发。结论:FD是一种纤维骨性病变,颌面部为其好发部位之一。此病无明显性别差异,血清ALP升高可能与FD病变的范围相关。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术式,手术宜在青春期后进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颌面-头颈鳞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陈万涛
    2008 (3):  163-169. 
    摘要 ( 305 )   PDF(958KB) ( 354 )  
    口腔颌面-头颈鳞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全球性疾病。临床常用的TNM分期不能对其遗传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作出正确的判断;肿瘤的分子特点对治疗方案选择、降低死亡率和提高生存率有一定帮助。特异基因表达谱的应用,能改善诊断方法,为个体化治疗提供基础;头颈鳞癌分子谱型的应用,可以对淋巴结转移和手术切缘作出正确的诊断,以便正确指导手术范围的确定。2000~2005年,约有40多篇有关头颈鳞癌基因表达谱的研究报道,本文就研究中发现有变化的基因进行综述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肿瘤和非肿瘤之间,存在多个基因的变化。GO分类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基因涉及22种生理功能;进一步对这些变化基因进行基因组、蛋白组和功能的研究,将对揭示头颈鳞癌的分子病理学发生机制产生积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