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8-08-1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100例成釉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
    金武龙;叶为民;周梁;等
    2008 (4):  243-246. 
    摘要 ( 844 )   PDF(721KB) ( 430 )  
    目的:对比研究成釉细胞瘤不同临床病理类型、治疗方法与复发的关系。方法:对100例成釉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分型、治疗方法及术后复发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确切概率法(SAS 9.13软件包)检验各相关因素与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病年龄与临床分型有一定关系,单囊型成釉细胞瘤主要见于青少年。100例成釉细胞瘤患者中,单囊型术后复发率7.69%(3/39)、外周型复发率为40.00%(2/5)、一般型复发率为57.14%(32/56),三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减压术治疗29例,术后8例复发;刮治术治疗38例,24例复发;颌骨方块切除11例,3例复发;根治性切除22例,术后2例复发。不同术式术后复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临床类型、不同术式治疗的成釉细胞瘤术后复发率显著不同,设计手术方案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临床分型、发病部位等因素,选择相应的适应证。不当的手术方案设计也是引起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腭心面综合征研究进展
    王科;王国民
    2008 (4):  306-311. 
    摘要 ( 482 )   PDF(1008KB) ( 281 )  
    腭心面综合征(velo-cardio-facial syndrome, VCFS)是人类常见的染色体缺失综合征之一,缺失基因大多定位于22q染色体长臂的22q11.21~q11.23区。其复杂临床表现集中体现在颅面、心脏、免疫、腺体等方面的发育性畸形,作者就其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候选基因及其相关作用通路的最近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颅内前颞部皮样囊肿伴皮肤窦道的诊断与治疗:附2例报告
    杨育生;吴逸群;王国民;等
    2008 (4):  303-305. 
    摘要 ( 473 )   PDF(537KB) ( 435 )  
    目的:探讨颅内前颞部皮样囊肿伴皮肤窦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在我科治疗的2例颅内前颞部皮样囊肿伴皮肤窦道患者的病史,临床治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进行讨论。结果:病例1,女,3岁,因右颅内脓肿而就诊。病例2,男,5岁,因右颞间隙感染就诊。2例病例右前颞部皮肤均有窦道,感染控制后行颅内外联合手术,见囊肿条索均穿过颞骨与硬脑膜粘连。病理证实为皮样囊肿。术后分别随访14个月和3个月,均无复发。结论:前颞部皮样囊肿伴皮肤窦道非常罕见,会引起脑膜炎和脑脓肿等严重并发症,治疗不当易复发。需行CT或MRI检查,且施行颅内外联合手术,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颌外科技术在陈旧性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张清彬;东耀峻;李祖兵;等
    2008 (4):  299-302. 
    摘要 ( 408 )   PDF(742KB) ( 413 )  
    目的:评价正颌外科技术治疗陈旧性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99年1月-2005年1月36例陈旧性颌骨骨折住院患者,采用X线头影测量VTO、模型外科及定位?板等正颌外科技术进行治疗。观察术前、术后患者面部畸形及功能障碍的变化,探讨正颌外科技术在陈旧性骨折中的应用要点。结果:本组病例中,34例患者术后恢复了正常的面形和咬合关系, 2例经过术后配合正畸牵引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所有患者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正颌外科技术是治疗陈旧性面部骨折的有效方法,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码摄影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
    徐明明;刘峰
    2008 (4):  292-298. 
    摘要 ( 459 )   PDF(1251KB) ( 488 )  
    数码摄影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包括临床资料保存、医患沟通、美学信息医技交流以及美学牙科的科研工作。拍摄好的口腔医疗数码影像需要使用合适的拍摄器材,掌握基本的摄影知识,了解口腔临床摄影的基本要求与方法。本文对这些问题的基本理论、常用方法及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牵引成骨重建缺损山羊下颌骨髁突的实验研究
    杨辛;沈国芳;张志愿;等
    2008 (4):  285-291. 
    摘要 ( 389 )   PDF(1243KB) ( 280 )  
    目的:通过建立山羊牵引成骨延长下颌支重建下颌支高度动物模型,对山羊下颌支牵引成骨区新骨的组织及组织形态学进行观察,为牵引成骨术在下颌支缺损区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2只山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3只。实验用山羊在下颌切迹下方截骨,切除一侧髁突及其颈部,左右随机。再于下颌支后缘形成转移盘。牵引延长下颌支,于牵引结束后2、4、8、12周分别进行大体、组织学及组织形态学观察,并用Axioplan2 imaging显微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处理,结果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t检验。结果:从牵引结束后4周始,通过牵引成骨形成的新髁突已经具备与正常山羊髁突相似的外形;组织学及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牵引区新骨随时间推移,钙化程度增加。至牵引结束后6周时,牵引区新骨矿化率为(1.35±0.57)μm/d,已经接近正常山羊下颌支矿化率 (0.95±0.13)μm/d (P>0.05)。结论:以山羊作为下颌支及髁突缺损牵引成骨重建动物模型具有较好的重复性,与临床情况具有相似性。牵引结束后6周,可以考虑拆除牵引器,以利新骨在生理状态下进行功能改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型种植体-牙联合支抗牵张成骨在牙槽突裂治疗中的应用
    张继斌;陈松龄。黄代营;等
    2008 (4):  281-284. 
    摘要 ( 332 )   PDF(764KB) ( 194 )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牙联合支抗牵张成骨治疗牙槽突裂的可行性,以及微型种植体对支抗牙的影响。方法:成年杂种犬14只,随机分为A、B、C 3组,A、B每组6只,C组2只为对照组。首先形成牙槽突裂外科模型,2周后手术截骨,形成一含牙的骨输送盘。A组采用单纯牙支抗的方法,B组采用微型种植体-牙联合支抗的方法, C组骨切开后原位固定。1周后开始牵引,牵张完成后固定1个月,处死全部动物,取标本作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 应用SPSS10.0软件包对2组数据分别作Fisher准确性检验和t检验。结果:2种方法均能关闭牙槽突裂隙。2组犬的阳性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A、B 2组支抗牙在骨输送盘中的移动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微型种植体-牙联合支抗牵张成骨治疗牙槽突裂是可行性的,使用微型种植体,可以减轻支抗牙牙周-牙髓组织的损伤,减少支抗牙的倾斜移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蛋白酶B在口腔黏膜上皮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杨筱;魏魁杰;张雷;等
    2008 (4):  274-280. 
    摘要 ( 411 )   PDF(1149KB) ( 240 )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B)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以口腔黏膜上皮永生化细胞系(human immortalized oral epithelia cell line,HIOEC)及经过苯丙芘[benzo(a)pyrene,B(a)P]诱导产生鳞状细胞癌细胞(HB)而形成的口腔鳞癌体外癌变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双向凝胶电泳(2-DE)和质谱分析(LC-MS/MS)筛选和鉴定出差异蛋白质CB。采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 印迹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口腔鳞癌细胞和30例原发口腔鳞癌标本中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非参数检验。结果:与永生化HIOEC相比,HB和CAL27细胞中CB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HB、Tca8113、TSCC、CAL27和OSC细胞中C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30例口腔鳞癌患者癌组织中CB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癌旁组织升高(P<0.01)。CB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结论:CB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明显升高,提示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鳞癌与正常黏膜中FAPA基因mRNA的表达
    吕晓智;冯元勇;张萍;等
    2008 (4):  270-273. 
    摘要 ( 438 )   PDF(718KB) ( 350 )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及配对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RT-PCR方法检测30例OSCC患者肿瘤组织及其配对的正常口腔黏膜中FAPA mRNA的表达;所得数据用SAS6.12 软件包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 RT-PCR检测结果表明,FAPA mRNA在30例OSCC和配对正常黏膜的阳性率分别为 83%(25/30)和40%(12/30)(P<0.001);总表达水平分别为3.58±0.46和1.27±0.21,上调2.82倍(P<0.0001)。结论:在OSCC的癌变过程中,FAPA基因过表达,可能是OSCC的一个靶基因;FAPA在OSCC诊断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唾液腺透明细胞癌的诊断与治疗
    王强;沈毅;孙坚
    2008 (4):  266-269. 
    摘要 ( 728 )   PDF(706KB) ( 402 )  
    目的:探讨唾液腺透明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2002年8月-2007 年1月间共收治唾液腺透明细胞癌11例,均行手术扩大切除。3例有颌骨破坏者,分别行上颌骨次全切除、双侧上颌骨部分切除和下颌骨节段性切除,5例颈淋巴结肿大者行颈淋巴清扫术,对术后软硬组织缺损采用不同方法修复,5例辅以术后放疗。结果:11例术后病理均为唾液腺透明细胞癌,4例颈淋巴结转移。透明细胞免疫组化CK均(+),S-100均(-),9例SMA(-)。除1例前臂皮瓣部分坏死外,11例伤口均愈合良好,无其他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已随访0.5~5a,未发现局部肿瘤复发、颈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结论:唾液腺透明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唾液腺低度恶性肿瘤,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确诊治疗首选局部广泛切除,颈淋巴结转移者应行颈淋巴清扫术,术后放疗主要用于局部复发或颈淋巴结转移者,患者一般预后良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Le Fort Ⅰ型骨切开上颌骨整体后退术矫治骨性Ⅱ类上颌骨前突畸形
    刘曙光;艾伟健;段培佳;等
    2008 (4):  261-265. 
    摘要 ( 874 )   PDF(868KB) ( 510 )  
    目的:探讨Le Fort Ⅰ型骨切开(Le Fort Ⅰ osteotomy)上颌骨整体后退术在矫治骨性Ⅱ类上颌骨前突畸形中的价值。方法:对16例骨性Ⅱ类上颌前突患者(上颌骨前突伴下颌骨后缩14例,其中同时伴颏后缩6例;单纯上颌骨前突2例)进行外科-正畸联合治疗。患者治疗前头影测量∠ANB为7.0°~13.1°,平均9.3°。行Le Fort Ⅰ型骨切开上颌骨整体后退术,其中14例同期行双侧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BSSRO)前移下颌骨,6例行颏成形术(genioplasty)前移颏部。结果:本组行Le Fort Ⅰ型骨切开上颌骨整体后退4~8 mm,14例BSSRO下颌骨前移4~7 mm,6例颏成形术颏前移6~8 mm。1例一侧腭降动脉术中损伤断裂,经结扎处理,无感染及骨块坏死。16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及正畸结束后∠ANB为1.6°~3.5°,平均2.9 °。结束治疗后随访6~24个月,牙弓形态及?曲线正常,牙排列整齐,咬合关系良好,外形明显改善,疗效满意。结论:对于骨性Ⅱ类上颌骨前突畸形患者,Le Fort Ⅰ型骨切开上颌骨整体后退术是一种安全、合理、有效的正颌外科术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种植计算机术前规划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吴轶群;张志愿;陈晓军;等
    2008 (4):  255-260. 
    摘要 ( 488 )   PDF(1171KB) ( 430 )  
    目的:建立口腔颌面计算机术前规划软件系统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将患者的三维CT数据输入计算机,经空间几何算法、计算机图形学方法及专用语言处理和分析,建立颅颌面骨三维可视化模型,并以Visual C++6.0和Visualization Toolkit(VTK)(Kitware)为平台,开发牙列缺损、缺失以及颌骨缺损后应用计算机进行术前评估和种植体植入模拟的应用软件系统。结果:根据临床各种功能需求,建立了针对口腔种植和颅颌面缺损种植修复的系统规划程序。结论:该系统能够实现口腔种植和颌骨缺损种植的术前评估以及各种类型种植体的植入设计与修复,为临床种植提供指导,并为后续基于CT数据的精确导向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眼球突度和眼眶容积比的实验研究
    王育新;唐友盛;史俊;等
    2008 (4):  251-254. 
    摘要 ( 510 )   PDF(692KB) ( 274 )  
    目的:通过Hertel眼球突度测量计测量新鲜尸体上眼球突度与眼眶容积的变化,得到两者之间的直线关系。方法:选择新鲜尸体5具共10侧眼眶,将气管插管的气囊部分置入眶底与眶骨膜之间,用注射器注入7ml生理盐水,每抽出1ml生理盐水后,用Hertel眼球突度测量计测量眼球突度,共得到80个数据,采用SAS6.12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眼球突度与眼眶容积之间呈线性相关关系,Y=8.57-0.96X(r=-0.86,P=0.0001≤0.05)。结论:气管插管球囊是一种测量眼眶容积变化的有效实验工具。新鲜尸体上眼球突度与眼眶容积增量之间存在直线相关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畸形治疗预后预测的临床研究
    张桦
    2008 (4):  247-250. 
    摘要 ( 488 )   PDF(623KB) ( 312 )  
    目的:探讨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早期治疗的预后预测指标,为临床筛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00例成人及青少年分成5组,正常?成人组20例,正常?青少年组20例,骨性安氏Ⅲ类错?成人组28例,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治疗组24例,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治疗失败组8例。在头颅侧位定位片上测量腭平面角、面角、AB平面角、APDI值、ODI值、KIX值。采用SAS6.12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人KIX的平均值在1.2以下。早期治疗组患者治疗前KIX值均值为1.51,治疗后KIX值均值减小为1.36。早期治疗失败的患者KIX值均值为1.81,治疗后为1.83。各组间比较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KIX指标临界值为1.5,可作为早期治疗和延期治疗的初步筛选的指标之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