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4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6-04-12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颌面部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2例报告
    宋明;李淮岗
    2006 (6):  478-480. 
    摘要 ( 591 )   PDF(659KB) ( 576 )  
    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IMT)又称炎性假瘤、黏液样错构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肿瘤性病变。主要发生于儿童和年轻人内脏和软组织,病因未明。本文报告2例发生于颌面部的IMT,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主要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了探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颞下窝软组织外周性角化囊肿1例报告
    张智勇;郭传瑸
    2006 (6):  475-477. 
    摘要 ( 865 )   PDF(598KB) ( 375 )  
    角化囊肿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牙源性肿物,多见于颌骨,特别是下颌支和下颌体,罕见在软组织中发生。本文报告1例发生在颞下窝软组织中的外周性角化囊肿,并结合文献,对外周性角化囊肿的组织来源及临床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腿内侧皮瓣在口腔颌面部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万光勇;张明宾;刘太生;等
    2006 (6):  471-474. 
    摘要 ( 452 )   PDF(775KB) ( 285 )  
    目的: 评价小腿内侧皮瓣在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价值。方法:对2例累及舌腹部及下颌舌侧骨板的口底鳞癌,行原发灶根治术及保留颏部下缘的颏部截除术;4例舌癌均行原发灶根治术,术中保留下颌舌侧牙龈,未行下颌骨骨段切除术;2例颊部鳞癌患者行保留下颌骨下缘的原发灶根治术;8例患者均行颈淋巴清扫术,术中解剖出面动脉、颈外静脉和颈前静脉,再根据口腔缺损的范围制备相应大小及形状的皮瓣,皮瓣以胫后动、静脉为蒂。将皮瓣的胫后动脉与面动脉吻合,将皮瓣的胫后静脉与颈外静脉(或颈前静脉)吻合,然后将皮瓣与缺损区边缘严密缝合。结果:8例小腿内侧皮瓣均获得成功,口内、外伤口愈合良好,修复效果良好,覆盖于小腿内侧皮肤缺损区的皮片全部成活。结论:小腿内侧皮瓣适用于舌、口底、颊部及面颈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可利用携带部分比目鱼肌的小腿内侧皮瓣进行修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放疗对术后伤口愈合的影响
    石荣华;蔡以理
    2006 (6):  467-470. 
    摘要 ( 1940 )   PDF(747KB) ( 1303 )  
    临床上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以手术配合放疗等作为综合序列治疗,低剂量放疗对于未愈合伤口的微环境、愈合过程、局部组织细胞以及细胞因子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对临床常用的45~58Gy及以上的高剂量放疗对于伤口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就放疗对伤口愈合的影响及促进放疗后的伤口愈合因素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颈清扫术100年——历史和今天
    屠规益
    2006 (6):  461-466. 
    摘要 ( 632 )   PDF(1145KB) ( 594 )  
    颈清扫术问世100年以来,已经治愈了无数颈淋巴转移癌患者。外科根治概念几经转变,从广泛整块切除到分区切除受侵淋巴结,强调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并重。本文对颈清扫术的历史演变进行了回顾,并指出了今后改进发展的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犬下颌骨骨折小钛板坚强内固定的组织学观察
    杨涛;刘彦普;李凯;et al.
    2006 (6):  457-460. 
    摘要 ( 584 )   PDF(699KB) ( 326 )  
    目的:评价小钛板用于犬下颌骨线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用12只杂种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于犬左侧下颌骨中段造成线性骨折,实验组应用钛接骨板(MNS104),长4孔钛板和ψ2.0mm×7mm钛钉加以固定;对照组不用任何材料固定。2组均分别于实验的第20天和第40天各取半数动物处死,应用四环素荧光标记方法及组织学观察,评价骨折愈合情况。测算四环素荧光染色切片上荧光带的宽窄,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t检验,比较骨折愈合的速度。结果:小钛板的固定效果显著优于空白对照, 四环素荧光染色可见,实验组的成骨速度显著优于空白组,其荧光宽度均值(0.1967mm)显著大于空白组均值(0.0891mm),P<0.05。结论:小钛板可以保证下颌骨骨折一期愈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牵引成骨结合组织工程化软骨重建山羊髁突缺损的实验研究
    杨辛;沈国芳;张志愿
    2006 (6):  453-456. 
    摘要 ( 483 )   PDF(721KB) ( 366 )  
    目的:利用牵引成骨结合组织工程化软骨重建山羊髁突缺损。方法:12只山羊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下颌切迹下方作截骨线,切除一侧髁突及其颈部,左右随机。再于下颌支后缘形成转移盘,在转移盘的远中植入软骨细胞支架复合物。对照组在转移盘的远中仅植入支架。分别于牵引结束4、8、12周大体及组织学观察山羊髁突的形成情况。结果:牵引结束后4周,实验组山羊髁突已具备良好的外形,髁突表面覆盖软骨组织;对照组山羊新形成之髁突外形虽与正常髁突相似但表面无软骨层。12周时,实验组山羊髁突外形与正常髁突相似,表面仍有软骨层覆盖;而对照组山羊新形成的髁突外形虽与正常髁突相似,但表面仍无软骨层覆盖。结论:利用牵引成骨结合组织工程化软骨的方法不仅可以从外形上重建山羊髁突,而且在解剖结构上与正常髁突相似,为髁突正常功能的行使提供了良好的解剖学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彩色超声多普勒、DSA在颈动脉体瘤和神经鞘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邹敬才;荀文兴;张怡;等
    2006 (6):  449-452. 
    摘要 ( 663 )   PDF(699KB) ( 806 )  
    目的:总结彩色超声多普勒(CDFI)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颈动脉体瘤与神经鞘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199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8例颈动脉体瘤和14例神经鞘瘤患者进行CDFI与DSA检查,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比较。结果:颈动脉体瘤的CDFI和DSA特征为:颈总动脉分杈处单发性肿块,并与其紧密相连,瘤体内血流极为丰富, 瘤体使颈外动脉向前内移位、颈内动脉向后外移位, 颈内、外动脉分杈角度增大明显, DSA呈高脚杯状改变;神经鞘瘤紧邻颈动脉, 颈总动脉分杈处角度无改变, 瘤体内血流信号不丰富, 瘤体使颈动脉向前、外移位。结论:颈动脉体瘤与神经鞘瘤均有明确的影像学特征,CDFI及DSA在两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鳞癌患者下颌骨受侵的术前诊断和处理
    安常明;张彬;徐震纲;唐平章
    2006 (6):  443-448. 
    摘要 ( 815 )   PDF(912KB) ( 289 )  
    目的:探讨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X线、CT、MRI)及术中探查诊断口腔鳞状细胞癌侵犯下颌骨及选择手术方式的价值。方法:对1993~2004年间49例口腔鳞状细胞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将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X线、CT、MRI)及术中探查判断下颌骨受侵的结果与术后病理进行比较,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比较上述方法在诊断下颌骨受侵及选择下颌骨手术方式上的价值。结果:临床检查诊断下颌骨受侵的敏感度为42.9% (9/21),特异度为100%(28/28),阳性预测值为100% (9/9),阴性预测值为70.0%(28/40),准确率为75.5%(37/49);术中探查分别为: 90.5% (19/21)、75.0%(21/28)、 73.1%(19/26)、91.3% (21/23)和81.6%(40/49);X线、CT、MRI的敏感度分别为100%(2/2)、83.3%(10/12)和40%(2/5);特异度分别为100%(5/5)、100%(11/11)和100%(2/2)。下颌骨未受侵而行下颌骨切除者28例,其中帽状切除20例,骨段切除8例;而下颌骨受侵的21例患者中,行帽状切除3例,骨段切除18例。下颌骨手术方法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应用临床检查、下颌骨X线片、CT、MRI及术中探查能提高口腔癌下颌骨受侵诊断的准确率,为保留下颌骨的完整性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颌骨单侧节段性缺损及重建对语音清晰度的影响
    蒋继党;孙坚;翁雁秋;等
    2006 (6):  438-442. 
    摘要 ( 505 )   PDF(960KB) ( 397 )  
    目的:通过语音清晰度测试,探讨下颌骨单侧节段性缺损及不同修复方法对语音功能的影响。方法:以32例下颌骨单侧节段性缺损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汉语语音清晰度字表,对其手术前、后的语音功能进行测试,对结果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患者手术前、后的语音清晰度(SI)无显著差异,短句测试效果满意。不同下颌骨单侧节段性缺损之间以及不同修复方法之间比较,SI改变无统计学意义。下颌骨单侧节段性缺损连续性中断组(8例)与连续性恢复组(24例)之间,SI改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下颌骨单侧节段性缺损对患者的语音清晰度并无显著影响;不同重建方法(拉拢缝合、钛板重建、钛板+骨瓣修复等)对患者语音清晰度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语音清晰度测试可能无法精确反映下颌骨单侧节段性缺损患者的语音功能改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颈上部血管损伤急诊救治13例临床分析
    卢新华;刘海涛;叶明华;夏刚
    2006 (6):  434-437. 
    摘要 ( 496 )   PDF(866KB) ( 363 )  
    目的:总结颈上部血管损伤急诊救治的经验与效果。方法:回顾1992年8月~2006年3月间13例颈上部血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血管损伤部位、处理方法等进行分析。结果:除1例刀刺伤致颈内动脉破裂外,其余12例均合并其他组织损伤。颈内动脉损伤2例,颈外动脉及其分支损伤10例,颈内静脉损伤1例。13例患者经多学科综合治疗,痊愈12例,并发脑栓塞死亡1例,治愈率93.7%。结论:救治应以受伤原因与伤情为依据,早期诊断、及早手术探查、正确的抗休克等,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舍格伦综合征患者唇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张军;俞创奇;王丽珍
    2006 (6):  430-433. 
    摘要 ( 547 )   PDF(762KB) ( 243 )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3、9(MMP-3、MMP-9)在舍格伦综合征患者唇腺中的定位及表达强度,探讨其在舍格伦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舍格伦综合征患者(病变组)和下唇黏液囊肿患者(对照组)唇腺组织标本各20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MMP-3、MMP-9在2组唇腺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图像分析软件,定量分析MMP-3、MMP-9在2组唇腺组织中的表达强度,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MP-3、MMP-9表达于腺泡细胞及导管上皮细胞。MMP-9在病变组表达强度值为0.48±0.25, 对照组为0.30±0.10, 病变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MP-3在对照组无表达,在病变组强表达。结论:MMP-3、MMP-9在舍格伦综合征病变唇腺组织中的表达强度明显增强,特别是MMP-3;它们可能对淋巴细胞在腺实质细胞间的分布以及对腺体破坏发挥作用,参与腺泡及腺体基质的破坏过程,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修复口腔上皮缺损的临床评价
    侯劲松;廖贵清;黄洪章;等
    2006 (6):  427-429. 
    摘要 ( 515 )   PDF(632KB) ( 490 )  
    目的:评价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 ADM)修复口内上皮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2年7月~2005年12月应用ADM修复口内黏膜缺损和移植组织瓣上皮不足的5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并追踪随访1~12个月,对近期效果和远期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以ADM修复口腔黏膜缺损51例,除1例发生基质溶解外,其余ADM全部成活。修复后2周左右,修复区色泽与周围组织相近。随访发现,修复舌缺损近期效果好,舌活动度佳,1~2个月后可见修复区组织收缩,3个月后最明显,舌活动度受影响;颊部修复区可见类似结果;修复前庭沟可见前庭沟变浅,累及唇部,可出现轻度活动受限。用于牙槽突、硬腭等骨性创面修复,则远期效果良好。另以ADM修复髂骨肌皮瓣移植后皮岛面积不足1例,临床效果与骨性创面类似。结论:ADM修复口内上皮缺损成活率高,覆盖创面效果好,无瘢痕形成,是较理想的口腔上皮缺损修复材料,但应考虑修复后局部收缩对软组织活动度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颌骨骨折载荷和骨折移位方式的关系探讨
    史俊;徐兵;唐友盛;等
    2006 (6):  423-426. 
    摘要 ( 660 )   PDF(594KB) ( 226 )  
    目的:通过对单侧下颌骨移位骨折的临床分析,探讨下颌骨骨折的模式和生物力学原理。方法:回顾下颌骨单线骨折病例131例,其中男75例,女56例。就其移位方向和骨折部位进行分析。定义骨折线前部为前段骨折,骨折线后端为后段骨折;移位方向定义为舌侧移位、颊侧移位、向上移位、向下移位、轴向挤压、轴向拉伸。所有的骨折移位评价以骨折前段和下颌牙槽嵴为参照。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131例下颌骨骨折病例中,下颌角骨折35例,下颌体骨折32例,颏孔区骨折23例,颏部骨折41例。其中颊、舌向移位90处,上、下向移位75处,挤压、拉伸42处。经确切概率法统计分析, KW=39.606,P=0.001<0.05。下颌骨骨折中,下颌骨承力的方式主要有3种,即弯曲载荷、剪切载荷和扭转载荷,分别作用于3个不同方向。弯曲载荷造成骨折断端的挤压和拉伸,剪切载荷造成下颌骨骨折断端的上、下方向移位,扭转载荷造成骨折断端的颊、舌向移位。结论:在下颌角和下颌体,剪切载荷的骨折效应明显,而在颏部和颏孔区,扭转载荷骨折效应明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脱细胞异体真皮在预防腮腺手术后Frey综合征中的作用
    叶为民;竺涵光;王旭东;郑家伟
    2006 (6):  420-422. 
    摘要 ( 682 )   PDF(631KB) ( 369 )  
    目的:评价脱细胞异体真皮用于预防腮腺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疗效。方法:2004年1月~2005年4月间住院手术治疗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168例,其中多形性腺瘤89例,腺淋巴瘤45例,基底细胞腺瘤17例,其他17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2组,第1组104例,施行腮腺浅叶或部分切除术;第2组64例,在腮腺浅叶或部分切除术后,根据缺损大小,于腮腺咬肌筋膜瓣和剩余腮腺组织之间植入脱细胞异体真皮。所有病例均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对味觉出汗综合征进行评价,并随机抽取60例(2组各30例)进行两侧面部碘-淀粉试验(starch iodine test)。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问卷调查显示,第1组63/104例(60.58%)、第2组1/64例(1.56%)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主观症状。客观检查的患者中,第1、2组Frey综合征客观症状的发生例数分别是24例和2例。术后第1组18例、第2组1例出现涎漏。2组检验结果,χ2=32.851,Ρ<0.05,有显著差异。结论:脱细胞异体真皮植入是预防腮腺区手术后发生味觉出汗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内镜评价
    陈敏洁;张伟杰;杨驰;等
    2006 (6):  416-419. 
    摘要 ( 546 )   PDF(775KB) ( 423 )  
    目的:比较三叉神经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MVD)中应用放大镜和内镜观察血管神经压迫的准确率,从而评价术中内镜应用的价值。方法:2003年10月~2006年6月间,对130例临床明确诊断为三叉神经痛的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术中采用2.5倍放大镜直视和30°内镜观察血管与神经的关系,进行对比评价。结果:经放大镜直视观察105例与内镜结果一致,血管辨认率为85.37%(105/123),经30°内镜观察责任血管辨认率达100%(123/123)。内镜观察血管—神经关系,无血管压迫为3.25%(4/123),可疑压迫为36.59%(45/123),明显压迫为60.16%(74/123);责任血管:小脑上动脉 52.10%,小脑下前动脉 21.01%,椎动脉 5.04%,岩静脉 1.68%,多血管15.13%,不明来源血管5.04%;压迫部位:神经入脑干区44.54%,脑池段42.86%,近马氏沟段2.52%,平行3.36%,2个区域以上6.72%。结论:MVD术中应用内镜,使手术视野更加清晰,避免遗漏责任血管,并确定减压效果。但术中仍需注意深度和方向,避免尖端损伤神经或血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例个体化人工关节用于颞下颌关节置换的初步效果评价
    张晓虎;杨驰;陈敏洁;等
    2006 (6):  412-415. 
    摘要 ( 800 )   PDF(762KB) ( 723 )  
    目的:采用CAD/CAM技术设计个体化人工全颞下颌关节,通过全关节置换,治疗严重颞下颌关节病,对其疗效进行初步评价。方法:2例女性颞下颌关节疾病患者,年龄分别为53岁和60岁。术前经MRI等检查发现严重的关节盘及髁突病变,开口度分别为2.0cm和1.8cm,均表现有明显的关节疼痛。2例患者均采用TMJ Concepts公司的个体化人工颞下颌关节全关节置换术。结果:成功完成了2例3侧颞下颌关节的置换手术。未出现术后并发症。关节疼痛在术后2周后逐渐缓解。6个月后开口度分别为2.7cm和2.9cm。术后口颌功能改善良好。结论:人工全颞下颌关节置换治疗严重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具有良好的效果,个体化设计可为人工关节发挥良好功能提供有效的保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颌面、颈深部及纵隔感染的诊断与处理:附6例分析
    张伟杰;蔡协艺;杨驰;等
    2006 (6):  408-411. 
    摘要 ( 783 )   PDF(720KB) ( 530 )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感染引发颈深部及纵隔感染的临床表现、治疗和转归。方法:回顾分析1998~2005年在我科就诊的6例患者,分析其感染来源、相关全身疾病、细菌培养结果、并发症及治疗结果。结果: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年龄30~82岁,平均年龄47岁。感染来源分别为牙源性感染4例(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上呼吸道感染1例,1例原因不明,2例伴有糖尿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双侧下颌下、颈部广泛肿胀,脓肿形成,同时伴有胸前区充血、肿胀及脓液渗出。X线及CT检查显示,4例纵隔及胸腔内有脓肿形成。细菌培养结果以杆菌为主。经广泛局部切开引流、胸腔引流及抗生素治疗后,4例痊愈,2例死亡(死亡率33.3%)。结论:口腔颌面、颈深部及纵隔感染死亡率较高;胸部增强CT扫描对早期诊断有很高的价值;一旦确诊,应及早行多部位切开引流和胸腔引流;细菌培养对抗生素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支持治疗和多学科协助治疗是成功抢救的关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注颅颌面交通事故伤——加强宏观研究,提高防治水平
    张益;何黎升
    2006 (6):  403-407. 
    摘要 ( 450 )   PDF(1033KB) ( 333 )  
    本文概括地总结了近10余年来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伤的发生与防治现状,简要介绍了颌面部交通伤的伤情特点及流行病学状况,重点分析了我国在颌面交通伤救治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认为道路交通安全是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积极开展对交通伤的预测和预防研究,努力提高救治水平,将是我们今后15~20年所面临的重大社会责任。作者建议,今后一段时间内,颌面创伤的学术发展应重视创伤严重度评分的研究和应用,争取进行全国性颌面交通伤流行病学调查,积极开展颌面部撞击损伤机制和创伤预测模型的研究,以促进颌面部交通伤的有效防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脱细胞异体真皮在预防腮腺手术后Frey综合征中的作用
    叶为民;竺涵光;王旭东;郑家伟
    2006 (6):  420-422. 
    摘要 ( 549 )  
    目的:评价脱细胞异体真皮用于预防腮腺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疗效。方法:2004年1月~2005年4月间住院手术治疗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168例,其中多形性腺瘤89例,腺淋巴瘤45例,基底细胞腺瘤17例,其他17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2组,第1组104例,施行腮腺浅叶或部分切除术;第2组64例,在腮腺浅叶或部分切除术后,根据缺损大小,于腮腺咬肌筋膜瓣和剩余腮腺组织之间植入脱细胞异体真皮。所有病例均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对味觉出汗综合征进行评价,并随机抽取60例(2组各30例)进行两侧面部碘-淀粉试验(starch iodine test)。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问卷调查显示,第1组63/104例(60.58%)、第2组1/64例(1.56%)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主观症状。客观检查的患者中,第1、2组Frey综合征客观症状的发生例数分别是24例和2例。术后第1组18例、第2组1例出现涎漏。2组检验结果,χ2=32.851,Ρ<0.05,有显著差异。结论:脱细胞异体真皮植入是预防腮腺区手术后发生味觉出汗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