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1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2-02-1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唾液腺腺样囊性癌中RASSF1A基因的表达
    张春叶;王丽珍;邓旭霞;顾挺;李江
    2012 (1):  3-6. 
    摘要 ( 206 )   PDF(862KB) ( 317 )  
    目的:研究唾液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ACC)中RASSF1A基因的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ACC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方法分析57例唾液腺ACC和9例瘤旁腺体中RASSF1A基因的蛋白表达,根据染色强度和染色面积对每例病例进行评分,分为0(无)、1(弱)、2(中)、3(强)4个级别。应用SPSS13.0软件包分析RASSF1A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组织学分级、分期、复发、转移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在ACC肿瘤组织的肌上皮和导管上皮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见RASSF1A基因的蛋白表达。57例肿瘤组织中,21%(12/57)的病例中无RASSF1A基因的蛋白表达,47%(27/57)的病例中呈弱表达,23%(13/57)呈中度表达,9%(5/57)呈强表达。在瘤旁腺体中,RASSF1A均为强表达。统计学分析显示,RASSF1A基因的蛋白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呈负相关(P=0.012)。RASSF1A蛋白表达低的患者,生存期显著低于表达高的患者(P=0.035)。结论:RASSF1A基因蛋白表达水平在ACC中下调,并与肿瘤分期及患者的生存期相关,提示RASSF1A基因可作为ACC患者肿瘤发展及预后判断的一个生物学标志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髓基质细胞诱导分化修复髁突软骨面缺失的实验研究
    黄跃;沈国芳;王旭东;杨辛;张秀丽;蒋欣泉
    2012 (1):  7-12. 
    摘要 ( 181 )   PDF(1362KB) ( 233 )  
    目的:采用骨髓基质细胞(BMSCs)体内修复髁突软骨全层缺失。方法:15只山羊, 9只作为实验组,将BMSCs和少量软骨细胞(7:3比例混合)按5×107/mL与生物可降解材料复合后, 植入山羊髁突软骨全层缺失处;对照组6只山羊,髁突软骨全层缺失区植入支架材料,分别于术后4、8、12周每个时间段取材3只实验动物,2只对照组动物;2组分别用HE染色、Ⅱ型胶原分泌的免疫组化法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术后4周,山羊髁突软骨缺失区能形成成熟的软骨组织,12周时软骨未退变。对照组不能形成成熟的软骨组织。结论:骨髓基质细胞在自体软骨细胞基质的诱导下,可以修复山羊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面全层缺失。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锂盐对大鼠拔牙创愈合的影响
    付斌;曾芸婷;唐国华
    2012 (1):  13-17. 
    摘要 ( 219 )   PDF(1586KB) ( 456 )  
    目的:观察锂盐对大鼠拔牙创愈合过程中新骨形成的影响。方法:取20只Wistar大鼠,拔除左侧上颌第二磨牙,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从拔牙前7d起至拔牙后第3天每天腹腔注射LiCl,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NaCl。拔牙后3d、7d处死大鼠。通过HE染色定量分析新骨的形成,BrdU标记增殖细胞。采用Image-Pro Plus生物图像分析系统对增殖细胞及新骨量作半定量分析,应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拔牙后3d,拔牙创内间充质细胞增殖,实验组细胞增殖明显,BrdU阳性细胞数为对照组的1.8倍,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拔牙后7d,拔牙创底部新生骨小梁生成,相对新骨量实验组为27.0%±6.5%,对照组为12.7%±5.1%,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大鼠拔牙创愈合中,前期给予锂盐可促进间充质细胞增殖,使新骨形成增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颌骨体部缺损钛板重建的生物力学分析
    殷学民;李燕;张美超;任晓旭
    2012 (1):  18-22. 
    摘要 ( 196 )   PDF(1103KB) ( 309 )  
    目的:通过有限元模型加载,获得下颌骨体部缺损钛板内固定重建的生物力学分布,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在已经建立的含完整牙列的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中,模拟下颌骨体部缺损行内固定钛板重建,并加载分析其下颌骨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应力集中分布于下颌支的前缘、后缘及缺损边缘处钛板,内固定钛板靠近缺损边缘处有应力集中现象,剩余部位应力较小且分布均匀;内固定钛板最具有位移趋势的位置靠近下颌骨缺损前段处。结论:重建钛板靠近缺损边缘处,应力集中是临床上钛板折断、钛钉松动、脱落的生物力学原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鼠毛囊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成骨的实验研究
    高文岚;段惠川;潘晓岗
    2012 (1):  23-28. 
    摘要 ( 197 )   PDF(1504KB) ( 445 )  
    目的:探索便捷而有效的小鼠毛囊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并研究该群细胞的成骨能力,以探寻新的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获得小鼠毛囊来源的干细胞,用不同培养体系进行传代培养,观察各细胞的增殖能力,并对所获得的毛囊来源的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行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对该细胞的成骨能力进行鉴定。结果:应用MEF条件培养液培养的小鼠毛囊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且诱导组和对照组能在体外被诱导成骨。结论:小鼠毛囊中存在具有较强增殖能力及成骨能力的间充质干细胞,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oebius综合征患者牙颌面特征及正颌正畸治疗远期疗效评价
    蔡鸣;沈国芳;房兵;朱敏;毛丽霞;聂萍
    2012 (1):  29-37. 
    摘要 ( 235 )   PDF(2459KB) ( 312 )  
    目的:评价正颌正畸联合治疗Moebius综合征患者的牙颌畸形的远期疗效。方法:Moebius综合征患者3例,经正颌正畸联合会诊制订治疗计划,按照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的联合治疗模式进行系统治疗,随访1~6a。结果:Moebius综合征患者的牙颌特征主要表现为严重的骨性开?畸形。对于牙颌畸形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正颌正畸联合治疗进行矫正,但由于升颌肌群功能障碍,开?矫正的复发倾向比较明显,需要术后密切随访治疗。结论:正颌正畸联合治疗能够矫正Moebius综合征患者严重的骨性开?畸形,正颌手术后的长期随访对防止开?的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性Ⅲ类错?下前牙区牙槽骨形态的锥形束CT分析
    张莉;王博;房兵
    2012 (1):  38-41. 
    摘要 ( 435 )   PDF(625KB) ( 441 )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评价骨性Ⅲ类和骨性Ⅰ类错?患者下颌切牙区牙槽骨形态的差异。方法:选取45例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病例及45例恒牙期骨性Ⅰ类错?病例矫治前的CBCT图像,测量下切牙区的牙槽骨厚度,应用SPSS16.0软件包对测量结果进行团体t检验。结果:骨性Ⅲ类组唇侧、舌侧、唇舌侧总牙槽骨厚度平均值分别为2.0437mm、3.0750mm和5.1187mm,骨性Ⅰ类组唇侧、舌侧、唇舌侧总牙槽骨厚度平均值分别为2.6176mm、4.2765mm和7.0941mm。2组间唇侧、舌侧和唇舌侧总牙槽骨平均厚度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骨性Ⅲ类错?患者的下前牙区牙槽骨存在菲薄的现象,提示在正畸治疗过程中,无论是内收下前牙还是去代偿正畸,均要警惕牙槽骨吸收和牙根暴露。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镜辅助等离子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牙源性上颌窦炎近期疗效观察
    颜光启;郭永峰;孙宁宁;周青;卢利
    2012 (1):  42-45. 
    摘要 ( 405 )   PDF(1410KB) ( 250 )  
    目的:探讨采用内镜辅助下等离子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牙源性上颌窦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牙源性上颌窦炎患者的资料。其中采用内镜辅助下等离子低温射频治疗患者23例,手术从患侧上颌窦前壁开窗,鼻内镜经中鼻道开口或在开窗处进路,在内镜下探查炎症病灶的具体部位,在去除病灶牙的同时,应用等离子低温射频对上颌窦内病变黏膜部分进行多点消融。其他12例患者采用柯-陆手术治疗,比较2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采用柯-陆手术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1d,12例患者术后面颊肿胀明显,7例出现面部麻木,6例出现牙疼痛。采用内镜辅助下等离子射频消融手术患者平均住院5d,且未出现上述并发症。内镜辅助射频治疗组术后3个月鼻道窦口完全恢复通畅。35例患者随访3个月时未见复发。结论:与柯-陆手术相比,采用内镜辅助下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牙源性上颌窦炎在去除病灶的同时,减少了上颌窦黏膜和骨质的损伤,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利于术后恢复,临床疗效肯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颞下颌关节镜下盘复位固定术的疗效评价
    张善勇;杨驰;蔡协艺;刘秀明;黄栋;谢千阳;万澎波;恽白
    2012 (1):  47-51. 
    摘要 ( 520 )   PDF(967KB) ( 449 )  
    目的:介绍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镜下盘复位固定术的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临床评价的初步效果。方法:选取门诊就诊的TMJ疾病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在初步诊断为结构紊乱(internal derangement,ID)后进行MRI检查,以获取评价关节盘情况的影像学依据,并按照Wilkes-Bronstein分期标准进行分期,将处于Ⅱ~Ⅴ期的患者纳入治疗范围,进行关节镜下盘复位固定手术。术后对接受关节镜下盘复位固定术的911例患者(1103侧关节)再次进行MRI检查,根据MRI评价标准,评价关节盘复位的效果。对复位“差”者再次进行手术,或改为开放性锚固术。结果:MRI评价显示, 1032侧关节达到良以上,有效率达93.56%(1032/1103);仅有71侧、6.44%(71/1103)的关节进行了二次关节镜手术或开放性手术。临床评价的平均随访期为15.3个月(2~29个月),结果为优者32.88%(48/146),良者57.53%(84/146),差者9.59%(14/146);总有效率为90.41%(132/146)。92.47%(135/146)的患者自主感觉较术前明显改善。有效组开口度改善(14.34±5.87)mm (P<0.001)。VAS术前29.76±23.35(0~80),术后3.71±7.91(0~50)(P<0.05)。失败组开口度改善不明显(P>0.05)。VAS术前3.33±5.77,术后36.67±30.55 (P<0.01)。对MRI评价与临床评价2种方法进行χ2检验,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MJ内镜下盘复位固定术是一种能将关节盘复位的、有效的微创术式,但其长期稳定性尚需进一步评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589例面部不对称畸形髁突生长活性核素显像分析
    盛潇;顾爱春;朱敏;马玉波
    2012 (1):  53-56. 
    摘要 ( 206 )   PDF(540KB) ( 373 )  
    目的:通过对面部不对称畸形患者的放射性核素检查,研究其年龄、性别、髁突生长活性等分布规律,为面部不对称畸形患者治疗时机的选择提供帮助。方法:采用SPECT系统,对589例发育性不对称畸形患者进行核素显像,采用SAS8.02软件包进行χ2检验与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双侧髁突生长活性差异在发生部位、性别、年龄上的分布规律。结果:下颌左偏的几率大于右偏;男性与女性髁突生长活性无显著差异;未成年患者有更大的几率表现出双侧髁突生长活性的差异。结论:下颌骨畸形发育的发展总趋势与全身的生长发育趋势基本一致,但髁突生长活性过高的患者在各年龄段都可能存在。临床上应对所有年龄的面部不对称畸形患者进行放射性核素显像,明确偏斜继续发展的可能性,以辅助选择正颌正畸治疗开始的时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逆行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瓣修复良性肿瘤切除后面部畸形
    廖隽琨;陈伟良;张大明;范松
    2012 (1):  57-60. 
    摘要 ( 244 )   PDF(1879KB) ( 242 )  
    目的:评价应用逆行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瓣修复面部畸形的可行性。方法:应用逆行面动脉-颏下动脉菱形岛状肌瓣修复5例良性肿瘤切除后面部畸形。男1例,女4例,年龄29~36岁。面颊部和颞下部复发性多行性腺瘤4例,复发性基底细胞腺瘤1例。结果:5例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效果,未发生皮瓣坏死和其他并发症。皮瓣受区外观满意,功能恢复良好,未出现供区并发症。经术后20~24个月随访,无一例复发。结论:逆行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瓣安全可靠,制备简单快速,适合颊部、颞下部良性肿瘤切除后中上面部畸形的修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副腮腺病变32例临床分析
    刘莹;杨筱;季彤;钟来平;张陈平;张志愿
    2012 (1):  62-67. 
    摘要 ( 339 )   PDF(1227KB) ( 371 )  
    目的:副腮腺病变在临床上并不多见,本研究旨在探讨副腮腺病变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4月—2008年11月收治的32例副腮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症状、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案、术后病理检查和随访结果。结果:32例患者中,男8例,女24例,就诊年龄19~69岁,平均45岁。患者通常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病变质地中等或偏硬,活动度良好,界限清楚。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24例为良性病变(多形性腺瘤19例,良性淋巴上皮瘤3例,基底细胞腺瘤和慢性炎症各1例),8例为恶性病变(腺泡细胞癌和淋巴上皮癌各2例,乳头状囊腺癌、基底细胞癌、上皮-肌上皮癌和黏液表皮样癌各1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追加放疗。随访12~128个月,平均36个月,预后良好,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副腮腺病变临床少见,其临床表现与良性肿瘤类似,治疗以手术为主,恶性肿瘤可追加术后放疗,预后较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中部骨折伴外伤性脑脊液鼻漏同期治疗163例临床分析
    李东柱;王翠;房俊艳
    2012 (1):  68-71. 
    摘要 ( 173 )   PDF(1058KB) ( 358 )  
    目的:回顾分析面中部骨折伴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诊断以及同期治疗的手术方法。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10年5月本院收治的脑外伤病例中脑挫裂伤、颅内血肿、原发性脑干损伤等脑外伤病情趋于稳定后仍存在脑脊液鼻漏的患者163例,对其发病年龄、致伤原因、住院天数、骨折特点、诊断及手术方法等进行分析。结果:163例行同期手术的患者中,术后1周脑脊液鼻漏消失者占全部病例的88.96% ,2~3周后脑脊液鼻漏消失者占10.43%,仅有 1例术后2周因颅内感染死亡;4例面神经颞支损伤,2例出现头皮麻木和感觉异常者,术后半年至1年症状消失;13例出现颞窝凹陷;所有患者术后咬合关系及开口度均恢复正常,面部外形基本对称。结论:同期处理面中部骨折与脑脊液鼻漏符合保守治疗超过1周即可行脑脊液鼻漏修补的原则,且可利用同一软组织切口进行手术,避免了分次手术的二次创伤,缩短了住院时间,节省了患者的治疗成本,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同期治疗可使两者相得益彰,部分面中部骨折的复位固定可在一定意义上促进脑脊液鼻漏的恢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的现代外科诊疗理念
    卢晓峰;朱敏;王兵
    2012 (1):  72-77. 
    摘要 ( 141 )   PDF(843KB) ( 235 )  
    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是一种常见病,诸如颅颌骨畸形、肥胖、上气道周围组织占位(如腺样体、扁桃体肥大等)和上气道开放肌群功能障碍、呼吸中枢调节或驱动障碍等都会导致该病。手术是一种主要、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手术治疗。对于手术治疗,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和适应证是关键之一,治疗需根据患者的病因、上气道狭窄或阻塞位置、性质、严重程度、患者状况和意愿设计,即实行个体化治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癌患者根治手术前后营养状况分析
    殷秋明
    2012 (1):  78-80. 
    摘要 ( 302 )   PDF(419KB) ( 394 )  
    目的:分析口腔癌患者根治手术前、后营养状况改变,探讨营养支持对其康复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30例口腔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询问病史,分别于手术前1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评价其进食及体重变化情况,测量身高、体重并测定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和前蛋白。采用SPSS11.5软件包对结果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1膳食调查,术后蛋白质、热能的摄入量显著低于术前(P<0.01);2蛋白指标测定,术后第1天、第7天的血红蛋白含量显著低于术前(P<0.01),术后血清白蛋白含量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血清前白蛋白含量术后虽比术前下降,但无显著差异;3人体测量,上臂肌围值在术后第1天低于术前,但无统计学差异,而术后第7天则显著低于术前(P<0.05);4免疫功能测定,总淋巴细胞计数术后第1天、第7天显著低于术前(P<0.01)。结论:口腔癌手术及术后进食障碍使患者营养状况指标明显降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机械刺激对体外骨髓基质干细胞骨向分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张鹏;江凌勇;房兵
    2012 (1):  81-85. 
    摘要 ( 181 )   PDF(666KB) ( 302 )  

    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为力学敏感细胞,在体外适当机械刺激作用下,其生物学特性会发生功能性改变,以达到力学刺激的最佳要求,并表现为成骨向分化。此过程涉及多条信号转导通路,但BMSCs如何将机械刺激转变为生物信号,进而指导体内骨形成和改建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本文就机械刺激对体外骨髓基质干细胞骨向分化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颌骨成釉细胞癌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史剑杰;罗志宾;熊中堂;潘朝斌
    2012 (1):  86-88. 
    摘要 ( 292 )   PDF(1132KB) ( 558 )  
    成釉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骨内肿瘤,目前文献报告例数较少,因而该疾病的流行病学、治疗方式以及预后仍不清楚。作者报告成釉细胞癌1例,采用病灶及病灶周围2cm颌骨、软组织扩大切除方式,病理检查证实为成釉细胞癌,术后未行放疗或化疗。目前患者正随访中,无复发及远处转移迹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