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1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3-06-1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应用数学模型观察BMPs对幼鼠髁突颈骨折愈合的影响
    沈振宇;李祖兵;李智
    2013 (3):  179-182. 
    摘要 ( 245 )   PDF(797KB) ( 302 )  

    目的:利用骨形成蛋白(BMPs)家族不同代谢条件数学模型,研究BMPs家族不同代谢条件对幼鼠髁突颈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构建BMPs家族不同代谢条件的数学模型,通过模型中BMPs家族细胞因子分泌速度常数(Ggb)和BMPs家族细胞因子降解半衰期常数(dgb)的梯度变化,观察骨折后28d内骨折断端骨桥形成时间、颊侧骨痂完全骨化时间、骨组织平均密度、骨生长曲线和成骨方式。结果:该模型所显示的常数Ggb降低,可明显抑制软骨内成骨过程,延长颊侧骨痂的完全骨化时间,但骨桥形成时间无明显改变;常数dgb升高,可延长颊侧骨痂完全骨化和骨桥形成时间,无软骨内成骨过程。结论:该模型可观察到BMPs家族细胞因子有促进幼鼠髁突颈骨折愈合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转TGF-β1基因小鼠体内放疗敏感性初步评价
    庄乾伟;刘广龙;王丽珍;胡海生;何悦
    2013 (3):  183-191. 
    摘要 ( 288 )   PDF(1633KB) ( 284 )  

    目的:针对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最新机制—放射诱导纤维萎缩机制,设计转TGF-β1基因小鼠与普通野生型小鼠的放疗实验,验证转基因小鼠的体内放疗敏感性。方法:以转TGF-β1基因小鼠和普通野生型C57BL/6J小鼠为实验动物,以16Gy为照射剂量,采用4MV直线加速器对小鼠左侧股骨进行单次照射,临床病理学检测放射辐照侧与非辐照侧股骨骨钙蛋白(OCN)、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及TGF-β1的表达,采用SAS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对股骨及周围软组织行Masson染色,检测组织纤维化的程度。结果:放射辐照后6周,股骨病理切片HE染色显示,转基因小鼠辐照侧股骨骨细胞缺失程度(15.31%±7.96%)较野生型小鼠(3.69%±3.69%)严重;Masson染色未见明显的纤维化证据,但SMA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转基因小鼠SMA阳性细胞比例较野生型小鼠高;骨损伤指标OCN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比例转基因小鼠较野生型小鼠低,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结论:转基因小鼠放射辐照后,其骨损伤程度与骨纤维化的指标均比野生型小鼠高,提示TGF-β1能提高组织对放射线的敏感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兔舌癌哨位淋巴结微转移模型的建立
    刘夏诚;杨雯君;张陈平;季彤;王丽珍;李江;黄谢山;白真玉
    2013 (3):  192-198. 
    摘要 ( 300 )   PDF(1665KB) ( 430 )  
    目的:建立兔舌癌哨位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 SLN)微转移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舌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发展机制及防治提供实验平台。方法:先正位、多循环移植Vx-2癌瘤于兔舌,每次8只兔,筛选出高淋巴转移潜力移植瘤;再将其移植到40只兔的舌部,分别于移植后第8、10、12、14和16天各随机处死8只,取出兔舌Vx-2移植瘤SLN,经连续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微转移形成情况。应用SPSS 17.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3次正位循环移植后,所得Vx-2移植瘤舌移植后SLN转移率达100%(8/8);该高淋巴转移潜力移植瘤移植兔舌后10~12 d,所获移植瘤SLN微转移发生率为100%(8/8)。结论:应用本研究筛选的高淋巴转移潜力Vx-2瘤移植兔舌后10~12 d,可获得较稳定的兔舌癌SLN微转移模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浓缩生长因子促进犬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王天祥;李超;邹高峰;王秋旭;柳宏志;孟雪
    2013 (3):  199-203. 
    摘要 ( 291 )   PDF(992KB) ( 390 )  

    目的: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 growth factors, CGF)促进犬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的能力。方法:Beagle犬4只,拔除双侧下颌第一前磨牙作为实验牙位。3个月后,待拔牙窝内骨组织基本成熟后植入种植体,其周围制备骨缺损(外侧壁制备深4 mm,颊舌及近远中向各1 mm的环行骨缺损)并植入骨移植材料;随机选取实验动物的左右侧下颌第一前磨牙,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植入CGF与磷酸三钙(tricalcium phosphate,TCP)的混合物;对照组植入TCP。8、16周后分别处死动物2只,进行X线、组织学观察,能谱分析种植体-新骨界面钙含量。采用SPSS 13.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周及16周时,肉眼及组织学观察发现,实验组修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种植体-新骨界面钙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CGF能够促进犬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修复,缩短骨整合时间,提高愈合质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侧群细胞相关分子标志物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邓荣欣;严明;徐骎;陈万涛;张萍
    2013 (3):  204-208. 
    摘要 ( 362 )   PDF(839KB) ( 288 )  

    目的:口腔鳞癌中的侧群细胞(side population, SP)具有干细胞样生物学特性,且有一些特定的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本研究旨在探讨SP细胞相关分子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01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和10例正常口腔上皮制备成组织芯片。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P相关分子CD44、CK19、ABCG2和MDR1的表达,对染色结果的阳性率和阳性强度进行评分,采用SPSS15.0软件包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CD44、CK19、 ABCG2和MDR1在大部分口腔鳞癌组织中表达升高。CK19表达升高与口腔鳞癌病理分级显著相关。ABCG2表达升高与口腔鳞癌TNM分期、病理分级和肿瘤体积相关。MDR1表达升高与口腔鳞癌病理分级密切相关。结论:SP相关分子CD44、CK19、ABCG2和MDR1表达与口腔鳞癌的临床关系密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GFR在局部晚期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与TPF诱导化疗的关系
    马捷;刘莹;朱东旺;王丽珍;李江;钟来平;张陈平;张志愿
    2013 (3):  209-214. 
    摘要 ( 409 )   PDF(997KB) ( 260 )  

    目的:探讨EGFR在晚期口腔鳞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与TPF诱导化疗的关系。方法:以256例局部晚期口腔鳞癌的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口腔鳞癌治疗前组织中EGFR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各项指标的关系。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GFR阳性表达强度与患者的年龄显著相关(P=0.015),未发现其与患者其他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显著相关性;在病理和临床疗效方面,EGFR阳性表达强度与TPF诱导化疗疗效无显著相关性。EGFR表达与口腔鳞癌患者的预后无显著相关,包括肿瘤复发、总体生存率、无瘤生存率、无肿瘤复发生存率和无肿瘤转移率。结论:EGFR的表达强度与患者的年龄相关,其在口腔鳞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NOD2在舌鳞癌中的表达特征及功能变化
    庄园;杨宏宇;余术宜;沈时岳;王锋;杨辉俊
    2013 (3):  215-220. 
    摘要 ( 365 )   PDF(2670KB) ( 408 )  

    目的:检测NOD2在舌鳞癌中的表达特征及功能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RT-qPCR检测人舌鳞癌和正常舌黏膜组织中NOD2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RT-qPCR检测NOD2活化对人舌鳞癌细胞株Tca8113、正常舌黏膜上皮细胞分泌hBD-2的影响。应用SPSS 13.0软件包对各组mRNA的表达进行t检验及多个样本均数的方差分析。结果:1NOD2蛋白表达于细胞质,舌鳞癌组织中NOD2 的蛋白表达率为64.0%(16/25),显著低于正常舌黏膜组织的表达率84.0%(21/25,P<0.05)。舌鳞癌组织NOD2 mRNA表达量为正常舌黏膜组织的(0.521±0.080)倍(P<0.05)。2hBD-2表达于细胞质,Tca8113细胞中hBD-2为低表达和阴性表达,MDP处理6 h、12 h后,Tca8113细胞中hBD-2 mRNA的表达量较处理前显著上调(1.770±1.202)、(68.277±48.946)倍(P<0.05)。结论:舌鳞癌组织中NOD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正常舌黏膜组织,NOD2激动剂MDP能上调Tca8113细胞中hBD-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推测在舌黏膜中NOD2能调节hBD-2表达,可能影响舌鳞癌的免疫功能,与舌鳞癌进展相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磷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的循证治疗:附3例报道
    黄伟;曾宪涛;冷卫东;赵吉宏;郭毅;李祖兵
    2013 (3):  221-229. 
    摘要 ( 391 )   PDF(997KB) ( 704 )  

    目的:探讨双磷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的循证治疗。方法:针对3例双磷酸盐用药患者出现的拔牙创不愈、牙周肿痛、溢脓等症状,提出临床问题,检索收集并评价相关证据,帮助制订治疗方案。结果:共纳入相关文献39篇,结果显示1双磷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的致病机制不明;诊断标准普遍参照美国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的临床指南。2治疗方案为早期有骨坏死或暴露而无明显感染时,先行抗感染、镇痛等非手术治疗;感染症状复发时,行局部清创术;出现大段骨坏死或病理性骨折时,行大范围骨切除。3组织病理学诊断标准尚未建立;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和牙槽骨手术前评估。4停药并不能缓解症状和进程,但在清创和牙槽骨手术期间有利于伤口愈合,是否停药由医患双方协商确定。根据以上证据,对3例患者先行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后行局部清创术,随访6~12个月,疗效良好。结论:双磷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是近年新出现的疾病。目前致病机制不明,诊断和治疗方法未统一。循证治疗可制定合理方案,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化脓性心包炎的诊断与治疗
    金佳敏;蔡协艺;张伟杰;姜滨;管欣;梁析;梁翔
    2013 (3):  230-234. 
    摘要 ( 299 )   PDF(821KB) ( 499 )  

    目的:总结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化脓性心包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2005—2010年共收治4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化脓性心包炎病例,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7~52岁,病因均为牙源性感染。自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至确诊纵隔感染0~12 d,平均6 d;纵隔感染至确诊心包炎0~7 d,平均2.5 d;治疗时间9~63 d,平均42.5 d。病原菌包括唾液链球菌、粪肠球菌、阴沟肠杆菌及嗜麦芽寡氧单孢菌等。经头颈、纵隔、心包脓肿切开引流,静脉注射抗生素,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及全身支持治疗后,3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导致化脓性心包炎病情凶险,而下行扩散的过程隐匿,须重视患者的胸部症状。早期诊断,及时、充分的引流是治疗关键;细菌培养对抗生素使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颏神经血管蒂V-Y岛状推进皮瓣联合舌瓣功能性重建完全性下唇缺损
    梁启祥;陈伟良;王友元;杨朝晖;张大明
    2013 (3):  235-237. 
    摘要 ( 301 )   PDF(976KB) ( 331 )  

    目的:评价双颏神经血管蒂V-Y岛状推进皮瓣联合舌瓣功能性重建完全性下唇缺损的效果。方法:对9例唇癌患者进行肿瘤切除术,并利用以颏神经血管束为蒂的双颏V-Y岛状推进皮瓣联合舌瓣功能性重建下唇缺损。结果:皮瓣存活率达100%。随访6~20个月,患者唇部功能、感觉正常,且形态美观;均无局部复发或淋巴结转移。结论:双颏神经血管蒂V-Y岛状推进皮瓣联合舌瓣是唇癌切除后造成完全性下唇缺损的理想功能性修复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纤维蛋白胶复合平阳霉素栓塞硬化治疗面颈部静脉畸形的远期疗效观察
    杨擎天;杨耀武;孙沫逸;雷德林;刘桂才;王维戚;陈澄;郭军;石利强;刘宝林
    2013 (3):  238-242. 
    摘要 ( 291 )   PDF(2479KB) ( 453 )  

    目的:评价纤维蛋白胶复合平阳霉素栓塞硬化治疗面颈部静脉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5年1月—2012年1月应用纤维蛋白胶复合平阳霉素栓塞硬化技术治疗的78例面颈部静脉畸形患者资料。63例患者接受纤维蛋白胶/平阳霉素栓塞硬化+平阳霉素注射治疗,15例患者除上述治疗外,还接受了无水乙醇硬化、射频消融或手术治疗。治疗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症状,拍摄胸片了解肺部情况。通过临床观察、B超、MRI检查评价治疗效果。随访时间6个月~7 a。结果:78例患者中,男41例,女37例;年龄10岁~66岁(平均26岁)。67例(85.9%)病变消退率大于90%,11例(14.1%)大于50%。6例患者出现高热,未发现过敏反应、肺栓塞或其他并发症。结论:纤维蛋白胶/平阳霉素栓塞硬化技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在可接受范围,适用于治疗大范围、高回流静脉畸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右美托咪定用于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患者镇静及镇痛的临床观察
    蒋超;陈志峰;姜虹
    2013 (3):  243-246. 
    摘要 ( 478 )   PDF(531KB) ( 442 )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口腔颌面肿瘤术后保留气管套管患者镇静及镇痛的作用。方法:将口腔颌面肿瘤术后保留气管套管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右美托咪定Ⅰ组(D1组,20例)、右美托咪定Ⅱ组(D2组,20例)和生理盐水组(C组,20例)。D1组经静脉泵入负荷剂量的右美托咪定0.5 μg/kg,10 min输注完毕,然后以0.2 μg/(kg·h)维持;D2组经静脉泵入负荷剂量的右美托咪定0.5 μg/kg,10 min内输注完毕,然后以0.4 μg/(kg·h)维持;C组给予同等剂量的0.9%氯化钠输注。比较3组患者的Ramsay评分、疼痛情况、心率、血压、呼吸等变化。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各时点,3组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无显著差异(P>0.05);在T2 ~T4时,D1组、D2组的Ramsay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D2组的Ramsay评分也显著高于D1组(P<0.05);在T4时,D1组、D2组的VAS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 D2组的VAS评分也显著高于D1组(P<0.05)。结论: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用于口腔颌面肿瘤术保留气管套管患者镇静安全、镇痛有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推荐剂量为负荷剂量0.5 μg/kg后,以0.4 μg/(kg·h)维持输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外型牙源性钙化上皮瘤
    张国志;郑友丽;张国权
    2013 (3):  247-251. 
    摘要 ( 576 )   PDF(505KB) ( 273 )  

    骨外型牙源性钙化上皮瘤极为罕见,通过复习1966~2011年英文MEDLINE与1994~2011年中文CHKD中收录的文献,仅有37例骨外型牙源性钙化上皮瘤的个案报告。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发现该瘤具有以下临床特点,就诊年龄3~71岁,平均35.8岁;男13例,女19例,男女比例为1∶1.46; 肿块直径0.5~4 cm,平均1.76 cm;好发部位主要是牙龈,累及下颌与上颌牙龈的比例为1∶1;组织学特征表现与骨内型牙源性钙化上皮瘤基本相同;复发率为5.4%。因该瘤具有浅表骨侵蚀能力,应行完整的肿瘤切除结合骨面刮治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副腮腺区孤立性静脉畸形10例分析
    杨溪;钟来平*;杨雯君;胡永杰;王丽珍*;张陈平
    2013 (3):  252-256. 
    摘要 ( 290 )   PDF(1993KB) ( 343 )  

    目的:探讨副腮腺区孤立性静脉畸形的临床表现、治疗与预后。方法:收集2002年至2009年收治的 10例副腮腺区孤立性静脉畸形患者数据,包括人口学资料、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结果、外科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10例患者中,男女各5例,年龄25~70岁,平均42.8岁。病程从0.5个月~168个月不等,平均64.9个月。副腮腺区肿块大小从1.0 cm×0.8 cm~2.5 cm×2.5 cm,平均1.7 cm×1.5 cm。患者接受的影像学检查主要为超声多普勒和CT扫描。所有患者均接受不同入路下的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均为静脉畸形。术后随访期间(2~94个月不等,平均41.2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对于副腮腺区孤立性静脉畸形,超声多普勒、CT扫描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可帮助临床诊断,手术切除效果良好,复发少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颞下颌关节关节盘前移位与骨关节病的关系
    霍亮;张善勇;杨驰
    2013 (3):  257-260. 
    摘要 ( 837 )   PDF(522KB) ( 612 )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osis,TMJOA)是一种常见的颞下颌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开口受限、关节区疼痛、摩擦音等一系列症状。虽然骨关节病不是致命性疾病,但是骨关节病的发生会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在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病中,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ADD)发生率最高,是最常见的关节紊乱病。本文就TMJ ADD与OA之间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巨大髁突骨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薛令法;王艳丽;冯元勇;尚伟
    2013 (3):  261-264. 
    摘要 ( 485 )   PDF(1075KB) ( 356 )  

    骨瘤是常见的由分化成熟的骨组织构成的良性肿瘤, 多来源于邻近骨质,发生于骨膜内层的骨母细胞, 由成骨性纤维组织、成骨细胞及所产生的新生骨组成。发生于髁突的巨大骨瘤较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巨大髁突骨瘤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组织来源、病理分型、鉴别诊断和治疗等进行讨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