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1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7-01-2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著
    鼻阻塞对幼年大鼠髁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的作用
    王晓玲, 孙蕙珺, 朱妍菲, 唐艳梅, 薛晓晨, 聂萍, 朱敏
    2017 (1):  1-5.  doi: 10.19438/j.cjoms.2017.01.001
    摘要 ( 368 )  
    目的 通过幼年大鼠开口呼吸动物模型探讨鼻阻塞对髁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软骨向分化的作用。方法 40只4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双侧鼻阻塞组28只,阻塞时间为8:00-16:00,至8周;对照组12只,不作处理。在建模初始、2周末、4周末分别取2组双侧髁突BMSCs体外培养并鉴定,CCK-8法比较2组细胞的增殖差异,RT-PCR法检测2组BMSCs成软骨标志基因(Agg、COL-Ⅱ、SOX-9)表达的差异。采用 SPSS19.0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鼻阻塞组髁突BMSCs的细胞增殖曲线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成软骨标志基因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 幼年大鼠双侧间歇性鼻阻塞致其生长发育期开口呼吸,出现下颌骨发育不足,与髁突BMSCs软骨向分化受到抑制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载有人胚胎干细胞的多孔磷酸钙骨水泥与富血小板血浆复合后修复大鼠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吴珍珍, 包崇云, 李明政, 刘显
    2017 (1):  6-10.  doi: 10.19438/j.cjoms.2017.01.002
    摘要 ( 373 )  
    目的 研究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对负载人胚胎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hESC-MSCs)多孔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s,CPC)复合物的成骨促进作用。方法 将hESC-MSCs接种于CPC表面,扫描电镜(SEM)观察hESC-MSCs在CPC表面的黏附情况。建立直径为8 mm的大鼠颅骨圆形缺损模型,将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是CPC + hESC-MSCs组、CPC+hESC-MSCs+30%PRP组和CPC+hESC-MSCs+50%PRP组。术后12周显微CT和H-E染色观察新骨和血管生成情况。应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SEM显示,细胞可良好地黏附在CPC支架的表面。显微CT示复合PRP后,CPC材料的降解程度逐渐明显,且新生骨量逐渐增加。H-E染色显示,复合PRP组的新骨生成率和血管密度高于未复合PRP组,但是复合不同浓度的PRP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浓度为30%和50%的PRP与负载hESC-MSCs 的CPC复合后,均可促进骨缺损区新骨的生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颌骨颏孔前区解剖结构的锥形束CT研究
    曲哲, 胡艳君, 马岚, 张翔, 韩文利, 李振春
    2017 (1):  11-15.  doi: 10.19438/j.cjoms.2017.01.003
    摘要 ( 831 )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CBCT)分析下颌骨颏孔前区颌骨内的重要解剖结构,提出下颌颏孔前区种植相关手术的安全区域。方法 选取104例患者的CBCT图像资料,观察颏管、下颌切牙管、下颌舌侧管和舌侧孔。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计算均数和标准差。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颏管的发生率为55.29%,平均长度为1.12 mm。舌侧孔及舌侧管的发生率为94.23%,直径平均值为1.77 mm。从下颌第二前磨牙至中切牙,下颌切牙管距唇(颊)侧骨板的距离均小于距舌侧骨板的距离。结论 建议在颏孔前区种植手术或者颏部取骨时,以双侧颏孔前缘6 mm以上,唇侧骨厚度(取骨时)3 mm以内为安全界限;而在下颌前牙区种植时,种植体长度不超过14 mm。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71例颞下颌关节滑膜软骨瘤病MRI分析
    韩孜祥, 陈敏洁, 杨驰, 魏文斌, 石慧敏
    2017 (1):  16-19.  doi: 10.19438/j.cjoms.2017.01.004
    摘要 ( 497 )  
    目的 通过分析颞下颌关节滑膜软骨瘤病(synovial chondromatosis, SC)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特点,对其在MRI影像上进行分型,并通过MRI影像探讨其潜在侵袭性。方法 收集2004年4月—2015年12月间治疗的171例颞下颌关节滑膜软骨瘤病患者的MRI影像资料。依据MRI特点,将瘤体分为游离体型、均质型以及混合型;依据骨质破坏程度分为无侵袭期、软骨破坏期、骨吸收期以及骨穿孔期,对两者关系以及术中所见进行对比分析。应用SAS 16.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χ2检验或Fisher检验。结果 游离体型患者55例(32.16%),均质型84例(49.12%),混合型32例(18.71%)。术中所见,70例(40.94%)有关节窝骨质破坏,而MRI无法识别软骨破坏期。14例骨穿孔期患者中,11例(78.57%)属于均质型,3例(21.43%)属于混合型;与无侵袭期患者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09)。2例患者复发,均为均质型。结论 在MRI影像上,均质型和混合型滑膜软骨瘤病更具有侵袭性,应行滑膜切除术,甚至部分截骨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工颞下颌关节治疗关节强直的效果分析
    何冬梅, 胡逸晖, 杨驰, 陈敏洁, 张善勇, 李辉, 白果, 张露珠, 陆川, 黄栋
    2017 (1):  20-25.  doi: 10.19438/j.cjoms.2017.01.005
    摘要 ( 536 )  
    目的 应用并评价Biomet标准型人工颞下颌关节假体治疗关节强直的效果。方法 回顾2013—2015年收治的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技术,设计并制作强直骨球切除和Biomet标准型人工颞下颌关节假体安放导板,术中应用下颌下切口取出的皮下游离脂肪移植于髁突假体周围,预防异位成骨。对于合并严重颌骨畸形的患者,采用人工关节假体延长前徙下颌支及Le Fort I型截骨术,数字化板辅助固定的方法同期矫正颌骨畸形。术后进行1年以上的临床和CT随访,评价开口度、咬合稳定性,以及假体周围有无异位成骨和假体与骨的结合情况。结果 11例患者15侧关节纳入研究,其中4例患者行下颌骨延长及颏后缩畸形纠正术。术后平均随访22.9个月(12~31个月),无假体感染、断裂和松动。患者开口度显著改善(术前平均5.5 mm,术后31.5 mm,P<0.05)。4例患者气道显著增宽。CT显示假体固定螺钉周围无骨吸收,人工髁突头周围无异位成骨。结论 人工颞下颌关节假体是治疗关节强直,特别是复发性强直的可靠方法,可同时纠正颌骨畸形,效果稳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侵犯翼腭窝、颞下窝肿物的内镜手术入路选择
    石照辉, 乔莉, 陈晓栋, 李晓媛, 陈福权
    2017 (1):  26-30.  doi: 10.19438/j.cjoms.2017.01.006
    摘要 ( 507 )  
    目的 探讨在侵犯翼腭窝、颞下窝肿瘤中选择内镜手术入路,为根据肿瘤性质和侵犯程度选择手术入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10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50例侵犯翼腭窝或颞下窝并行内镜切除手术的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和MRI检查,根据肿瘤侵犯的方式和性质制定手术方案,选择手术入路。术后常规随访及影像学检查。重点评估不同入路的显露范围,安全手术的可能性,肿物全切率,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经内镜手术治疗侵犯翼腭窝、颞下窝肿瘤50例,其中恶性肿瘤11例,包括腺样囊性癌5例,恶性成釉细胞瘤2例,软骨肉瘤2例,神经纤维肉瘤1例,恶性神经鞘膜瘤1例;良性肿瘤31例,鼻咽纤维血管瘤24例,神经鞘瘤5例,脊索瘤2例;囊肿8例,其中牙源性囊肿5例,表皮样或皮样囊肿3例。根据肿物侵犯范围,采用3种内镜下手术入路。内镜下经鼻腔入路27例,其中经中鼻道20例,经泪前隐窝7例;内镜下经柯-陆上颌窦入路9例;内镜下经鼻联合经柯-陆上颌窦入路14例。所有手术均能彻底切除肿物。随访时间6~55个月,平均34.3个月,3例失访,3例恶性肿瘤出现复发和远处转移。良性肿瘤和囊肿均无复发。结论 翼腭窝、颞下窝肿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根据肿物的生物学特点、侵犯方式和范围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可以切除病变,降低并发症,减少手术创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肋骨移植治疗生长期患者单侧颞下颌关节强直合并颌骨畸形效果评价
    赵界云, 何冬梅, 杨驰, 陆川, 胡逸晖
    2017 (1):  31-35.  doi: 10.19438/j.cjoms.2017.01.007
    摘要 ( 441 )  
    目的 评价肋骨移植治疗生长期患者单侧颞下颌关节强直合并颌骨畸形的效果。方法 对2010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肋骨移植同期治疗单侧颞下颌关节强直合并颌骨畸形的生长期患者进行CT影像学分析,采用ProPlan CMF 1.4软件对术前、术后1周和随访1年以上的下颌支高度、肋骨长度和颏点偏斜程度进行测量和比较。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6例患者纳入研究,年龄3~7岁,平均5岁。肋骨术后平均延长下颌支高度6.2 mm,颏点偏斜平均矫正5.3 mm;术后平均随访2.7 a,肋骨平均生长6.9 mm,健侧下颌支平均生长4.4 mm,患侧4.3 mm(P>0.05)。结论 肋骨移植可以同期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及合并的颌骨畸形,具有生长潜能,但是长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颌骨颏孔前区解剖结构的锥形束CT研究
    曲哲, 胡艳君, 马岚, 张翔, 韩文利, 李振春
    2017 (1):  36-40.  doi: 10.19438/j.cjoms.2017.01.008
    摘要 ( 519 )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CBCT)分析下颌骨颏孔前区颌骨内的重要解剖结构,提出下颌颏孔前区种植相关手术的安全区域。方法 选取104例患者的CBCT图像资料,观察颏管、下颌切牙管、下颌舌侧管和舌侧孔。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计算均数和标准差。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颏管的发生率为55.29%,平均长度为1.12 mm。舌侧孔及舌侧管的发生率为94.23%,直径平均值为1.77 mm。从下颌第二前磨牙至中切牙,下颌切牙管距唇(颊)侧骨板的距离均小于距舌侧骨板的距离。结论 建议在颏孔前区种植手术或者颏部取骨时,以双侧颏孔前缘6 mm以上,唇侧骨厚度(取骨时)3 mm以内为安全界限;而在下颌前牙区种植时,种植体长度不超过14 mm。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71例颞下颌关节滑膜软骨瘤病MRI分析
    韩孜祥, 陈敏洁, 杨驰, 魏文斌, 石慧敏
    2017 (1):  41-45.  doi: 10.19438/j.cjoms.2017.01.009
    摘要 ( 471 )  
    目的 通过分析颞下颌关节滑膜软骨瘤病(synovial chondromatosis, SC)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特点,对其在MRI影像上进行分型,并通过MRI影像探讨其潜在侵袭性。方法 收集2004年4月—2015年12月间治疗的171例颞下颌关节滑膜软骨瘤病患者的MRI影像资料。依据MRI特点,将瘤体分为游离体型、均质型以及混合型;依据骨质破坏程度分为无侵袭期、软骨破坏期、骨吸收期以及骨穿孔期,对两者关系以及术中所见进行对比分析。应用SAS 16.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χ2检验或Fisher检验。结果 游离体型患者55例(32.16%),均质型84例(49.12%),混合型32例(18.71%)。术中所见,70例(40.94%)有关节窝骨质破坏,而MRI无法识别软骨破坏期。14例骨穿孔期患者中,11例(78.57%)属于均质型,3例(21.43%)属于混合型;与无侵袭期患者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09)。2例患者复发,均为均质型。结论 在MRI影像上,均质型和混合型滑膜软骨瘤病更具有侵袭性,应行滑膜切除术,甚至部分截骨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71例颞下颌关节滑膜软骨瘤病MRI分析
    韩孜祥, 陈敏洁, 杨驰, 魏文斌, 石慧敏
    2017 (1):  46-50.  doi: 10.19438/j.cjoms.2017.01.010
    摘要 ( 434 )  
    目的 通过分析颞下颌关节滑膜软骨瘤病(synovial chondromatosis, SC)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特点,对其在MRI影像上进行分型,并通过MRI影像探讨其潜在侵袭性。方法 收集2004年4月—2015年12月间治疗的171例颞下颌关节滑膜软骨瘤病患者的MRI影像资料。依据MRI特点,将瘤体分为游离体型、均质型以及混合型;依据骨质破坏程度分为无侵袭期、软骨破坏期、骨吸收期以及骨穿孔期,对两者关系以及术中所见进行对比分析。应用SAS 16.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χ2检验或Fisher检验。结果 游离体型患者55例(32.16%),均质型84例(49.12%),混合型32例(18.71%)。术中所见,70例(40.94%)有关节窝骨质破坏,而MRI无法识别软骨破坏期。14例骨穿孔期患者中,11例(78.57%)属于均质型,3例(21.43%)属于混合型;与无侵袭期患者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09)。2例患者复发,均为均质型。结论 在MRI影像上,均质型和混合型滑膜软骨瘤病更具有侵袭性,应行滑膜切除术,甚至部分截骨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侵犯翼腭窝、颞下窝肿物的内镜手术入路选择
    石照辉, 乔莉, 陈晓栋, 李晓媛, 陈福权
    2017 (1):  51-55.  doi: 10.19438/j.cjoms.2017.01.011
    摘要 ( 673 )  
    目的 探讨在侵犯翼腭窝、颞下窝肿瘤中选择内镜手术入路,为根据肿瘤性质和侵犯程度选择手术入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10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50例侵犯翼腭窝或颞下窝并行内镜切除手术的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和MRI检查,根据肿瘤侵犯的方式和性质制定手术方案,选择手术入路。术后常规随访及影像学检查。重点评估不同入路的显露范围,安全手术的可能性,肿物全切率,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经内镜手术治疗侵犯翼腭窝、颞下窝肿瘤50例,其中恶性肿瘤11例,包括腺样囊性癌5例,恶性成釉细胞瘤2例,软骨肉瘤2例,神经纤维肉瘤1例,恶性神经鞘膜瘤1例;良性肿瘤31例,鼻咽纤维血管瘤24例,神经鞘瘤5例,脊索瘤2例;囊肿8例,其中牙源性囊肿5例,表皮样或皮样囊肿3例。根据肿物侵犯范围,采用3种内镜下手术入路。内镜下经鼻腔入路27例,其中经中鼻道20例,经泪前隐窝7例;内镜下经柯-陆上颌窦入路9例;内镜下经鼻联合经柯-陆上颌窦入路14例。所有手术均能彻底切除肿物。随访时间6~55个月,平均34.3个月,3例失访,3例恶性肿瘤出现复发和远处转移。良性肿瘤和囊肿均无复发。结论 翼腭窝、颞下窝肿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根据肿物的生物学特点、侵犯方式和范围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可以切除病变,降低并发症,减少手术创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70例颧上颌复合体骨折类型与眶下神经损伤的相关分析
    苏佳楠, 徐晓峰, 徐兵
    2017 (1):  56-58.  doi: 10.19438/j.cjoms.2017.01.012
    摘要 ( 677 )  
    目的 比较不同类型颧上颌复合体(zygomaticomaxillary complex,ZMC)骨折后眶下神经的损伤情况。方法 参照经典Zingg分类法,对2015年收治的70例单侧ZMC骨折进行分类,并测定其患侧与健侧眶下神经支配区皮肤的痛阈及两点辨别觉。利用不对称指数(asymmetry index,AI)对眶下神经损伤情况进行比较。应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0例ZMC骨折患者患侧眶下神经支配区均有不同程度感觉异常。对痛阈的测定结果显示,不同骨折类型间眶下神经损伤程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点辨别觉测定结果显示,B型与C型较A型骨折神经损伤程度更严重(P<0.05),B型与C型骨折间神经损伤无显著差异。结论 ZMC骨折容易引起眶下神经损伤, B型骨折患者神经损伤情况最重, A型骨折神经损伤最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前臂皮瓣与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效果比较
    张杰, 孟箭, 庄乾伟, 吴蕊含, 王兴
    2017 (1):  59-62.  doi: 10.19438/j.cjoms.2017.01.013
    摘要 ( 522 )  
    目的 比较分析前臂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重建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 54例行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除术并接受游离皮瓣修复术的患者资料,其中33例患者采用前臂皮瓣修复(A组)、21例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B组)。应用SPSS 19.0软件包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持续时间、皮瓣存活率、受区功能与外形恢复情况、供区恢复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 A组手术时间为(41.6±8.9)min,B组为(47.2±10.2)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皮瓣存活率(93.9%)高于B组(90.5%),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受区功能与外形恢复情况2组基本相似;供区功能恢复B组优于A组,A组永久性功能障碍比率为24.2%,B组仅有暂时性功能障碍且比率为9.5%;A组供区色素沉着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B组的满意度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 应用前臂皮瓣与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后受区功能、外形恢复情况相似。前臂皮瓣成功率高,但需要植皮,且术后供区易形成永久性功能障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隐蔽,可以提供的组织量大,术后供区功能障碍很少,患者满意度高,但是手术难度大于前臂皮瓣,技术要求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UPPP术后短期上气道重塑现象的初步探讨
    姚侃, 王猛, 于雯雯, 胥雷, 魏思龙, 孙红霞, 卢晓峰
    2017 (1):  63-68.  doi: 10.19438/j.cjoms.2017.01.014
    摘要 ( 444 )  
    目的 评估腭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 UPPP)术前、术后第3天及1、2、3、6个月时上气道及舌骨位置的变化速率,验证UPPP术后短期上气道重塑的现象。方法 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9月期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就诊并接受UPPP术的21例成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平均年龄36.58±3.47岁),术前、术后第3天及1、2、3、6个月时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及"i"音位片。通过AUTOCAD 2015测量,得到各时间点的上气道不同区域(鼻咽、腭咽、舌咽及喉咽气道)前后径及舌骨位置参数(垂直向与水平向),利用SAS 8.02软件包比较各参数之间的差异,分析评估UPPP术后短期上气道的重塑现象。结果 UPPP术的创伤主要影响腭咽及舌咽气道,腭咽及舌咽参数缩小(P<0.05),同时UPPP可导致舌骨位置向后下移位(P<0.05)。UPPP术后上气道及舌骨位置参数持续改变,鼻咽气道在术后1~6个月无显著变化(P>0.05),腭咽气道前后径在术后持续增加(P<0.05),舌咽气道前后径在术后1月显著增加(P<0.05)。喉咽气道前后径在术后2~6个月逐步减小(P<0.05),舌骨位置总体向后下下降(P<0.05),但在术后1个月内舌骨位置处于上升状态(P<0.05)。结论 UPPP术后6个月内上气道存在重塑现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翻瓣上颌前牙即刻牙种植术临床效果评价
    罗蓉, 罗军, 黄彩红
    2017 (1):  69-72.  doi: 10.19438/j.cjoms.2017.01.015
    摘要 ( 477 )  
    目的 研究不翻瓣上颌前牙即刻牙种植术在牙种植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8月收治的88例即刻牙种植术患者,根据投硬币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为翻瓣上颌前牙即刻种植术,实验组为不翻瓣上颌前牙即刻种植术。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种植体成活率、牙槽骨状况、满意度、美观度及术后症状。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29.34±2.42)min]显著短于对照组[(55.32±3.54)min](P<0.05),牙槽骨质量[(0.84±0.04)mm]显著优于对照组[(1.21±0.07)mm](P<0.05),种植成活率[93.18%(41/44)]显著高于对照组[72.73%(32/44)](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8.32±0.42)分]和PES评分[(11.24±0.4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5.78±0.24)分、(8.45±0.58)分](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18.18%(8/44)]、红肿[15.91%(7/44)]、出血[11.36%(5/44)]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8.64%(17/44)、34.09%(15/44)、29.55%(13/44)](P<0.05)。结论 不翻瓣种植术能提高牙种植患者的满意度、美观度及种植成功率,减少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的疼痛感,降低术后疼痛、红肿等症状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总结
    生物胶联合OK-432及博莱霉素治疗颌面部软组织动静脉畸形13例临床分析
    秦泽曼, 黄志权, 陈伟良, 赵小朋, 陈睿
    2017 (1):  73-76.  doi: 10.19438/j.cjoms.2017.01.016
    摘要 ( 405 )  
    目的 评价生物胶联合OK-432及博莱霉素治疗颌面部软组织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s)的临床疗效。方法 13例颌面部软组织AVMs患者,男8例,女5例,平均年龄28.2岁。在超选择性血管内栓塞基础上,通过经皮注射生物胶联合OK-432及博莱霉素3~5次进行硬化治疗。结果 除术区1周内肿胀外,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随访14~58个月(平均27.4个月),3例治愈,8例显效,2例有效,无无效病例。结论 生物胶联合OK-432及博莱霉素经皮硬化治疗术治疗颌面部软组织AVMs效果良好,方法简单、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颌面外伤导致颈内动脉钝性损伤继发脑梗死的治疗:8例临床分析
    程志华, 欧阳火牛, 罗聪, 郭煜, 郭智霖
    2017 (1):  77-79.  doi: 10.19438/j.cjoms.2017.01.017
    摘要 ( 455 )  
    目的 探讨重型颌面外伤导致钝性颈内动脉损伤后脑梗死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复习2008年1月 —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8例颌面外伤引起颈内动脉损伤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6例,女2例;年龄19~54岁,平均36±11.95岁;受伤至我院收治时间5~8 h,平均(6.31±1.00)h;伤后均清醒,入院时6例嗜睡,2例昏睡,其中1例次日进展为昏迷,6例偏瘫;8例颌面部CT显示面部骨折,2例合并颅底骨折,1例合并下颌骨骨折;头颅CT发现颈内动脉供血区低密度缺血病灶,无颅内出血。治疗均给予阿司匹林300 mg/d,口服2周,然后改为100 mg,维持6个月,1例行开颅减压手术。6个月后GOS评价,恢复良好6例,轻残1例,重残1例,死亡0例。结论 颌面骨折合并颈内动脉钝性损伤的患者早期出现缺血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时,应积极使用抗血小板治疗,以降低卒中引起的病患伤残与死亡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医学教育
    国际牙及牙槽外科发展史
    胡开进, 王静娟, 薛洋
    2017 (1):  80-85.  doi: 10.19438/j.cjoms.2017.01.018
    摘要 ( 632 )  
    牙及牙槽外科以前亦称口腔外科或牙外科,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基础分支,也是口腔颌面外科最常见、最基本、应用最广的临床专业学科。本文从牙拔除术、根尖外科手术、牙移植和牙再植术、修复前外科等方面概述了国际牙及牙槽外科发展的历史,为广大读者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软组织形变建模在虚拟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林雨恒, 沈国芳, 于洪波
    2017 (1):  86-89.  doi: 10.19438/j.cjoms.2017.01.019
    摘要 ( 529 )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技术通过其独具的沉浸感、交互性以及想象性,在医学领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VR技术的虚拟手术系统在颅颌面畸形的诊断、治疗及操作培训中能够为手术医师提供身临其境的逼真感,利用该技术可以进行术前设计、术后预测,制定个体化最佳治疗方案。在过去几十年内,世界范围内已经开发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数个手术模拟系统,涵盖颅颌面整形、眼外科、神经外科、膝关节外科、腹腔镜外科等众多领域。但对于虚拟手术系统的核心—软组织的形变建模,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难题。本文就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常用的软组织建模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进行性半侧颜面萎缩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李晓, 房兵
    2017 (1):  90-93.  doi: 10.19438/j.cjoms.2017.01.020
    摘要 ( 925 )  
    进行性半侧颜面萎缩是一类以半侧面部萎缩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由于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治疗指导。近年来,众多学者对其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从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以及感染等方面,就进行性半侧颜面萎缩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经髁突及盘前附着进路摘除颞下间隙巨大黏液瘤1例报告
    叶周熹, 杨驰, 陈敏洁, 邱亚汀
    2017 (1):  94-96.  doi: 10.19438/j.cjoms.2017.01.021
    摘要 ( 1191 )  
    关节旁黏液瘤是一种来源于腱鞘、韧带等关节旁组织的良性软组织肿瘤,目前未见发生于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旁的报道。本文报告1例罕见的TMJ旁黏液瘤,其体积巨大并累及髁突前内侧的颞下间隙。采用经髁突及盘前附着进路摘除肿瘤。术后随访2.5 a,患者无不适主诉,无颌面部畸形和开口受限,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未复发。经髁突及盘前附着进路不仅保存了正常TMJ的结构和功能,还利于完整摘除肿瘤,防止复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